起点作文网

学科融合教学典型案例(整理2篇)

时间: 2024-10-21 栏目:办公范文

学科融合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

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一直是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档案管理学作为档案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是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实现的。从那之后,档案管理学在档案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了肯定和落实。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把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在,本文将通过档案管理学在教学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两大教学法加以论述。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掌握,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可以借用典型的案例运用在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某问题或者疑问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清楚其来龙去脉然后再归纳总结,典型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普遍性,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再现和剖析,可以让学生具体地看到隐藏在其中的问题,也能从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的实践中归纳和总结经验,便于以后实际操作工作中的运用。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要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才能用于教学活动中,因为只有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才能使该案例所包含的价值显现出来。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学的教育活动案例是为档案管理教学服务的,并且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同时又附有背景说明的事例。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已逐步广泛运用于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一,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即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心理过程。案例教学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合乎档案学基本原理,对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学原理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具有丰富的的档案管理实务技巧,有助于典型示范,启发和指导档案管理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档案管理中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流动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典型的或同类的档案管理案例中归纳和总结档案管理的实务技巧。其三,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完美融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是档案管理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纽带个桥梁,将理论知识寓于案例之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探索和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自觉参与教学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和指导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有创造性的学习。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教”和“学”相互融合,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互动式教学指导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回答互动式交流,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营造了良性的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充满才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所以优化课堂教学称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将互动式教学运用于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中则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运用中应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式教学,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互动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融合,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与教学环境的有效互动,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师、教材等,让学生与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有效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肯定和尊重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不足,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档案管理学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档案工作者的重要途径。

作者:农冬梅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傅松涛.教育社会学对象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学科融合教学典型案例范文篇2

关键词:机械工程;机械设计能力;培养模式;典型案例

机械制造业不仅是现代工业发展建设的发动机,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制造2025”正推进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现代制造与智能制造进行转型与发展。“科技强国,人才兴国”,为适应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转型的需求,社会对具有较强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在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亟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与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1]。为提高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2-3]。但目前,相关教改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4],而对深度融合多课程、多环节的全过程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为提高毕业生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开展基于典型案例的多课程、多环节、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符合机械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现状及问题

地方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承担着为行业技术进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责任。然而,一直以来部分地方院校沿袭高水平院校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未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修改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错位,社会急需能胜任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研发、设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地方院校学科专业硬件建设的投入较小,先进仪器设备与实训平台的台套数少,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我国已广泛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基于工程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毕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而现代机械设计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生的核心能力。由于机械设计类课程多、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深奥且比较枯燥,学生多有畏难、厌学情绪,教师授课比较困难,导致学生机械设计知识掌握不扎实、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不熟练、机械创新设计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现象,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机械工程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脱节,不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效果还需继续改善。本文以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机械专业为例,该专业已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须具备包括机械产品设计能力、机械零件制造能力、机电系统控制能力、特色食品包装机械研发能力的机械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形成体系如图1所示。针对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不仅设置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专业生产实习、CAD/CAE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训练,机械专业的毕业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手段。但是,由于各门课程、各个实践环节的缺乏交流协商机制,都按各自的思路与模式开展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导致出现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工程软件应用不熟练、机械创新设计与综合设计能力较弱等现象,毕业生的现代机械产品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案与措施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化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建立了基于典型案例的深度融合的多课程、多环节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

为实现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机械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整合、优化工程案例,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将现代机械设计的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生产实习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夯实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与工作适应性。基于学科认知规律,从机械专业的初步认识机械→简单机械产品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机械产品综合设计→复杂机械产品设计→复杂产业机械设计及研发→实际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规律,综合分析机械专业的师资队伍、硬件条件以及历史传承,建立机械专业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二)充实机械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

以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为案例,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制工艺等核心课程与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深度融合,经过多轮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的循环培养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规范、完整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解决了机械设计类课程追求理论体系完整、忽视工程实践的弊端。1.第三学期。“机械原理”课程教师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汽车及变速箱动画,使他们了解汽车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及齿轮传动原理,增加其对传动机构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着重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及轮系设计,解决由于课程理论深奥且比较枯燥的难题。2.第四学期。首先,可通过“金工实习”让学生近距离观察CA6140车床主轴箱,使其对齿轮传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可通过“机械设计”课程教学,重点讲述齿轮传动设计、齿轮校核等内容。最后,通过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理解齿轮传动设计过程及设计要点,使他们初步了解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过程。3.第五学期。教师可通过“机械CAD/CAE/CAM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二维平面设计软件AutoCAD的使用,建立轴、齿轮、箱体等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了解ANSYS、COSMOS等先进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通过机械CAD/CAE实训,建立圆柱齿轮减速器三维模型,完成齿轮减速器的装配图及典型零件图,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何运用先进工具完成机械产品的设计。4.第六学期。可通过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实习,让学生理解齿轮、齿轮轴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重点理解齿轮加工工艺、设计计算以及尺寸链等内容;通过齿轮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机械产品、机械零件的设计及加工,形成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机械零件加工的良好工程设计习惯。5.第七学期。通过“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教学,重点讲述有级变速传动的设计;通过车床主轴变速箱课程设计,让学生能进行复杂机械系统整体布局、传动系统设计、操纵机构设计等,形成复杂机械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6.第八学期。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运用Solidworks等工程软件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机械产品设计,形成复杂机械产品设计能力。通过6个学期全过程机械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机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去表述与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比较复杂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升专业能力和工程素养。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全过程贯彻案例式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思路。1.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全过程贯彻齿轮传动及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理论及工程实践,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夯实学生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适应性。2.采用系统论方法,完善机械设计能力培养体系与课程内容。采用系统论方法,将机械设计类各门课程、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开展教学的现状,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案例教学,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机械设计能力全过程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工作适应性。3.采用重点论方法,提升学生对机械产品设计的理解。教师要全过程地重点讲解齿轮传动及减速器的设计、加工、材料选用、总体设计以及三维建模等,通过课堂讨论及习题课,让学生举一反三,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和理解。4.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融入教学。教师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教改、科研成果、学科前沿和高新技术信息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机械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并向其传授更多、更新、更先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5.结合实践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结合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与课外科技活动,通过现场实物教学法,提升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论

本文在对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的大量调研基础上,分析地方商科院校的现实困境及现状,并以哈尔滨商业大学机械专业为例,建立了基于典型案例的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体系。通过齿轮传动及减速器设计的典型案例,将现代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夯实机械专业毕业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养与工作适应性。通过对机械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出的机械专业人才更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需要。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也可为其他地方院校在进行机械专业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唐庆菊,陈少云,于凤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

[2]彭翔,李吉泉,姜少飞,等.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设计,2018(S2).

[3]娄燕.专业认证驱动下的机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科专业调整方案(整理2篇)
  • 下一篇:低碳交通体系(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