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困境;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是指通过对个人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奋斗目标并设计实现目标途径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决定个人以后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是人们对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的设计和筹划。正确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人们合理利用时间,如期实现理想和走向成功。在大学生攻读学业的时候,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助于他们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为走上成功之路奠定基础和梳理思路。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大学生(Universitystudent)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在或者已经接受了大学教育,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最新的流行文化。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出现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大学生对于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已经非常迫切,并且需要更为系统的引导与帮助。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学者们就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成功学、心理学等方面来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在如何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讨。从大学生们的实践生活中,也发现很多大学生非常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生制定了十年、五年、三年、一年等长、中、短期的发展规划,也合理安排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有的大学生在充分钻研本专业的知识之外,也参与了许多社会实践工作,并在大学毕业后成功创业,走上了理想的职业生涯。但是也有很多大学生在并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的生活也没有明确的打算,对于如何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还应该强化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并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所产生的作用非常显著,它决定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活的发展程度。但是,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分析,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所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切实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杜映梅,2005)。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提早制定,但是有很多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之际或者以后的事情,现在主要还是以从事学习为主,并没有去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许多大学生没有开始有效利用时间去规划人生,而是漫不经心地度过学习和课余时光。大学生们应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就意味着已经是开始独立人生的开始,对于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应该具有初步的设想和规划,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啊哟。因此,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这样能够促进大学生有效利用好大学时光。
2.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受到许许多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影响,例如,就业难的问题。在本专业就业的形势不乐观的情形下,就更为彷徨而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认为在大学期间做职业规划为时尚早。面对大学毕业之后的就业与创业等多方面的选择带有很大都不确定性,导致有些大学生没有信心去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毕业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就导致这样规划成为空谈。因此,大学生应该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能力和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定位,并制定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可能把自身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几种可能都进行考虑和规划。为最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3.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中面临择业前后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一个职业选择与规划的过程。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职业发展会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其自己的特点,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所熟知,但是有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何为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大学生对学业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规划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能够做出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已然不多。尽管各个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势的就业指导,但是,诸多大学生就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望而生畏、没有更好的打算,甚至无从下手来制定计划。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大学生群体的年龄较小,多为80后或者90后,心理承受力较差,还没有完全走入社会。大学生应该在求学阶段就做好人生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更好地完成学业,高校的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促进大学生主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职业规划意识
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信息主要来自于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管理学专业课和新闻网络等方面。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不同专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并不相同,管理学科的大学生对于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对于则很少接触管理学的知识,但是每个人都有对未来的设计。因此,从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上要多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且有实现理想的信念,生活才有动力。在生活中没有远大理想的人是不能够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自主去做好职业分析与规划的。
2.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成功之路。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客观认识自我,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长。其次,要善于了解当前的社会就业的需求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再次,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应对职业生涯规划。在我们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的变化而动态调整战略、使战略目标更明晰,实现途径更为有效。最后,持之以恒地坚持目标。很多大学生的目标经常变化,在目标的坚持缺乏毅力,也有很多大学生面对各种挫折容易丧失斗志、意志消沉。
3.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相当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实践。例如,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在由全国各地大学争相举办。这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锐意创新和迎接挑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以及科研活动的参与,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思,能够激发创新热情,并且锻炼专业能力。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鼓励大学生的参与。
4.开展有效地心理咨询与职业指导
目前高校有很多心理咨询帮助机构和就业指导中心。他们在指导大学生树立理想、婚恋选择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具有战略眼光,从大学生入手教育开始就重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辅导,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也采用不同的教育理念。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应该与入学教育联系起来,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未来生活走向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则注重专业领域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四的学生则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职业模拟以及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
高校的教育资源丰富。首先可以提高高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定期给他们做一些技能培训或者讲座。其次,利用好高校的教育资源,利用各单位的书记、辅导员以及教授等定期到就业指导中心开展咨询与辅导工作。第三,可以利用校友资源,开展系列校友讲座或者咨询辅导,带动大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展望与工作热情。最后,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例如社区服务、企业家座谈、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引导大学生在积极钻研学业的同时获得一些实践知识。同时也在利用好互联网资源,指导大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钻研专业知识、了解就业需求与供给特点与发展趋势,给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38.
[2]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9:35-39.
[3]孙仁玲.基于职业能力结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人才资源开发,2008,8:33.
[4]张杰,颜彬,徐雅颖,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28-230.
作者简介:
夏宗光(1970—),男,沈阳人,现为辽宁省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学硕士。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高职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状况。方法:以《大专院校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为基础,加上自行编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从5个方面对260名高职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高职生亟须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高校应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在高职生对自身能力的了解、兴趣的认知及工作价值观上进一步开展生涯规划工作。
近年来,由于高校规模扩张,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稳定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产生矛盾,从而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大专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在高校扩招中,大专和高职占50以上,这些扩招的大专生生源,70以上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关系到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从多方面人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高职生就业率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涯规划研究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台湾地区起步较早,例如,金树人(2000)在台湾大专院校学生生涯规划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并不清楚,大多数人都认为生涯规划等于求职技巧,而对于个人兴趣和能力的认知与了解十分欠缺。但是目前文献还未见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生涯规划认知状况调查研究。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部分,对未来生涯规划的认知应有独特之处。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和态度,对于生涯规划的普及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及自我规划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以台湾师范大学金树人教授编制的《大专院校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使之更适合大陆地区及高职生的特点,并自行编制了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和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对象本研究共调查了某高校高职生260人。在选取被试时,考虑到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文理科差异及学生来源差异对生涯规划认知可能存在的影响,故在被试选择时尽可能注意到学生不同来源及文理科学生的比例。收回有效问卷249份,占全体被试的95.8%。被试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20.37岁。其中男生ll9人,占47.8%;女生130人,占52.2。一年级学生43人,占17.3%;二年级学生155人,占62.2%;三年级学生51人,占20.5%。文科学生155人,占62.29%;理工科学生94人,占37.8%。来自本市的学生60人,占24.1%;来自大城市的学生13人,占0.05%;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81人,占32.5;来自乡镇的学生42人,占16.9%;来自农村的学生53人,占21.3%。
方法在台湾师范大学金树人教授编制的大专院校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确定《高职学生生涯规划状况调查表》。调查表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人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年级、来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为考查内容,主要考查5个方面内容。
(1)高职生专业与兴趣的关系;(2)高职生对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3)高职生的工作价值观,包括多选题1项;(4)高职生对未来职业的自我选择度;(5)高职生需要什么样的生涯规划帮助,包括多选题l项。
团体施测,问卷采用不记名施测,当场发卷,当场收回。运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1)高职生专业与兴趣的关系的考查被试对于就读专业与兴趣的关系的有关问题的回答,结果见表1。
3结论
从结果可知,高职学生对生涯规划认知中存在许多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1)高职学生兴趣与专业不一致的问题较为突出。目前,高职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并不清楚,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生涯规划等于求职技巧,所需了解的只是如何填写履历、面试及找工作等外在的技巧,却缺乏对个人兴趣与能力的认知与了解。高职生也存在同样问题。有超过八成的高职生表示兴趣很重要,但却只有四成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学专业与兴趣相关。而只有一半学生表示自己未来职业将与所学相关。可见,高职学生目前面临的生涯规划问题是如何适其所择、爱其所择的问题。
(2)高职学生对未来的焦虑,主要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超过六成的高职生表示,个人专长兴趣将为自己取决自己工作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有超过六成的高职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疑惑,不知何去何从。这项结果与高职生工作价值观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与现实之间存在极大落差。同时,更相对呈现出对自身兴趣及自我了解的不足,面对未来的缺乏规划性,使高职学生面对择业时,内心焦虑不安,茫然无措。
(3)高职学生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自主择业的可能性较高。对于个人未来发展方面,能够明确表示对自己找工作的信心的高职生比例超过五成,只有6的高职生表示会依照亲友或师长的期待去发展,说明高职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已拥有较高的自主权。
(4)高职学生工作价值观值得深思。高职学生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为待遇、企业前景及工作人际环境(均高达七成以上),而工作成就感却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只占六成)。这与台湾金树人教授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我们认为,高职学生把生存作为了择业过程的首要因素,主要是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导向问题。因此,如何将高职生重利的工作价值观的导向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是我们高校生涯规划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