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一、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
(一)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概述
从古至今,库存都是由销售商自己保管的。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大到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如采购商、供应商、销售商、批发商、零售商等都会拥有自己的库存量,并且各个企业和部门都有各自的库存管理办法。但事实上供应链上的每个部门和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库存并没有给供应链带来任何优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应运而生。
(二)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势
能够减轻或者控制“牛鞭效应”,上游企业可以直接获得订货信息,不会生产过多商品造成浪费;可以实现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双赢;库存是由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控制,解放了下游企业,使他们实现“零库存”,不占用下游企业的周转资金,也不需要进行存货管理(仓储、维护、修理),节约大量资源。
(三)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的劣势
供应商管理库存中供应商掌握所有的库存在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管理决策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严重违反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平等性原则;此外要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具有极高的协调合作性;要实行此政策要建立统一信息系统,需要大量资金,如管理不善还会泄露信息。
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一)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概述
为了弥补VMI管理系统的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不平等性,更进一步地减少“牛鞭效应”,产生了新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这种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二)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势
不仅减轻了传统企业库存管理方法所产生的“牛鞭效应”问题,而且使得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能够获得正确的商品需求信息不会产生过多的浪费还能够减轻供应链下游企业的库存压力,实现利益共享。
(三)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劣势
这种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有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一旦整体目标不符合某个企业的利益就会造成企业的消极怠工从而使整体利益减少甚至会使整个供应链条的合作就此瓦解。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利益的分配不可能完全一致易造成利益分配不均,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仅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一个企业,因此管理比较困难。
三、协同规划、预测、补给库存管理模式
(一)协同规划、预测、补给库存管理模式概述
协同规划、预测、补给库存管理模式(CPFR)是在近年才提出的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式,CPFR也是从供应链的全局出发,立足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用于减少库存,提高供应链效率,制定同一管理方案的协同库存管理模式。
(二)协同规划、预测、补给库存管理模式的优势
很好地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完善了供应链的管理,大大提高整体效率。建立有效的系统,提高销售预测率的精度,强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商品生产迎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合作优势减少浪费以创造更大的利益。
(三)协同规划、预测、补给库存管理模式的劣势
虽然强调客户需求但是实行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立足于销售预测进行整体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要求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易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参考文献:
[1]李波,洪涛.供应链管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营造打假良好氛围
加强有关打假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是做好打假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就贫困落后地区而言,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势,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特别是利用广为人知的“3・15”、“质量月”等活动,广泛深入的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卫生法》、《计量法》及《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从而形成“质量责任、重于泰山”,“振兴质量、人人有责”,“假冒伪劣、人人喊打”的社会良好氛围,给依法打假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打击力度,做到快、准、狠
首先,打得要快。对于正在横行的假冒伪劣行为特别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刚刚露头的制假售假行为,只要情况摸得清,就应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地将其打掉,使其行不成气候,来不及占领市场。
其次,打得要准,依法打假,打假护法,出师须有名,打得准的前提是搞准确假冒伪劣行为的违法违规所在。
再次,打得要狠。治假须用重典。应当针对制售假冒伪劣者的罪行切实绳之以法,处罚到位。凡制假售假窝点必须统统端掉,凡该处财产罚没的则坚决罚没财产,凡该判处徒刑的造假贩假元凶就毫不含糊地从严惩处。
(三)加大监督力度,强化市场监管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加大监督抽查力度,是抵制假冒伪劣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从固原地区的实际出发,一是要把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啊国计民生的产品、市场热销和消费者反映问题较多的产品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定期跟踪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二是严格执行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加强开业审查,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严格实行准产证制度。三是做好市场商品监督和产品质量监督不合格企业的处理工作,抓好公告制度、监督曝光制度、严格整改制度、处罚制度和通报制度等五个环节,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坚决制止通过报验、准销、准用等手段阻挠产品销售的做法,杜绝各种虚假宣传和质量欺诈行为,保证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四)坚持一手抓打击假冒伪劣,一手抓提高产品质量
要加强对名优产品的保护,实行打与扶相结合,努力推动打假与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相结合格局的形成。一是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力争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督、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工作机制。三是打假要与扶强相结合,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五)加强自身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
“打铁先要自身硬”,打假治劣,保国安民,必需造就一支过得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和管理制度,形成质监部门的培训机制。
1、根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需要,学习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广告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内容,丰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全体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都能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领导能力;保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都接受法律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3、加强行风建设。要彻底根除假冒伪劣产品,必需加强行风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执政为民、执法为民、依法行政,从严执政,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仅能打硬仗,而且自身过硬的队伍。
(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从根本消除假冒伪劣
“道德与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支柱,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打击假冒伪劣,首先要利用法律、法规的权威,加大对它的处罚力度,抓到一个就罚他倾家荡产,使其元气大伤,无生存空间。但从另一方面,法律又有两个基本职能,一是调整性职能,另一个是保护性职能,以德治假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力实施道德宣传教育,提高生产者、经营者道德水平,最有效的操作方式是打、扶结合,堵、流结合。在打击的同时,积极引导造假者通过正常渠道致富。总之,礼法互补,怯德并用,是自古以来一项成功的治国经验,同样,也是根治假冒伪劣现象的有效方式。
(七)建立源头打假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
假冒伪劣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源头上得到遏制,因此,要狠抓源头,着力治本,力争把假冒伪劣产品消除在萌芽状态。
(八)完善打假机制,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落实打假责任制,实行打假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做到责任清楚,任务明确,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打假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打假网络,充分发挥“12365”举报作用,建立信誉监控和防范体系。三是建立打假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做到稳、准、狠。四是建立打假工作表彰、奖励制度,加强打假工作的基础建设。五是建立健全打假协作制度。在打假工作中,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六是建立打假保优协作网,形成政企联合打假的有效机制,建立制假售假企业“黑名单”制度,使制假售假者名誉扫地。七是建立和完善打假信息快速反应系统,完善产品质量举报、投诉制度,设立举报中心,狠抓打假信息传递工作,使打假手段逐步完善和现代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打击假冒伪劣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形成政府牵头,质监、工商、公安、药监等行政执法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假治劣的良好机制,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依法打假的有效性,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打假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资料:
一、什么是“竞劣”或者“劣质化竞争”?
所谓竞劣,就是一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人为在药品和保健品的品质、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等方面降低标准,生产和销售质量低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或者甚至比赛谁敢生产和销售更低质量的产品的经营行为。
二、劣质化竞争生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建议
1、同质化产品批文过多造成竞劣行为及解决之道
同质化批文和生产厂家过多产生的原因。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原来的药品监管体系下,大部分普药产品的生产批文都有几十个到几百个之多。同一个产品都有几十家到几百家企业生产,这是竞劣产生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药厂遍地开花,很多省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家药厂,在众多的同质化产品批文存在的条件下,为了苟延残喘生存下去,就会出现竞劣行为。比如你生产一袋板蓝根卖1.2元/袋,我就敢卖1.1元/袋,他会跟进卖1.0元/袋,接着会有人出价0.9元/袋,完全是在竞劣和制造假冒伪劣,甚至,你想要多少钱一袋的板蓝根产品,就有人会给你生产出来。而且检验竟然是“合格的”!
生产环节的竞劣行为改变之道:
提升医药生产厂家的行业集中度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对于生产批文和生产厂家过多造成的竞劣行为,改变之道有三条,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加快一些小企业的关停并转的速度,让敢于生产劣质化产品的厂家尽快消失,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小厂后,一是生产批文会减少,比如兼并的几家企业都有同一个产品批文时,这些批文就会无效,只能是其中一个批准文号。比如五个厂家都有“强力维C”产品批文,当期合并成一家企业时,也就只能保留生产一个批文强力维C产品。第二是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是不敢以牺牲质量来竞劣式生产低质量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
此外,国家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把原料选择标准、投料量、检验标准、工艺过程固定化后,公布给工厂员工,国家对举报弄虚作假实施大额奖励,建议市级药监部门也组成飞行检查团,异地飞行监管。
2、流通机制造成的竞劣行为及解决之道
环节产生的竞劣行为
在药品营销的初期,由于全民卖药潮时形成的机制,很多自然人都做起药品,现款购进产品,然后在找一个医药公司或者直接给到连锁药店,实现产品销售,自己赚取其中的差价,随着做药品营销的人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不少人为了赚取更多差价,一味压低从厂家的拿货价,不顾质量是否过关,加上很多者是一锤子买卖,现款拿货做一笔是一笔,不顾及质量。即使后来很多个代完成原始积累,成立公司,这种一味压低价格的制还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全国各地早期出现的各种药市公司化后还是有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
环节的竞劣解决之道
坚决打击个代私自卖药的行为,规范厂家的招商行为,加强各地药监部门已经出现的厂家业务员培训认证制度,凡是不经认证,严格查处。每个厂家的业务员都必须经过认证和具有受托资格才能从事药品经营,且一个自然人不能兼职太多厂家的业务员,严防个代为了盈利厂家为了生存,低价把劣质产品推向市场。另外对于个体商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和监管,让他们把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考虑,另外确实给出中成药在城市生产和在不同农村生产的成本范围,不要把厂家的价格压到他们不得不作假才能生产出来的地步。
3、政府招标导致的竞劣行为
招标导致的竞劣
招标本无可非议,也是目前药品流通体制下问题较好的选择之一,问题是目前招标变成了低价竞争,竞标就是竞价!招标全基本是以压低药价为其基本的制度选择的,只是近年完全以价格为导向的行为才稍有改变。招标以价格为导向的结果是,一些小企业、县级小厂、监管不力的地方企业,为了招标,千方百计降低品质和质量作为降价的前提,导致了竞劣行为,而大厂严格按照GMP工艺和原料购进要求,无论如何其价格是降不下来的,结果就出现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态势。
招标导致的竞劣行为的解决建议
一是改变招标规则,降低价格在招标中中标的权重;二是优质优价,三是国家核算标准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下的标准生产成本,低于这个标准成本就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予中标;四是加强监测,对于质量不合格产品采取重罚。
4、连锁药店高毛利主推产品导致的竞劣
终端盈利模式导致的竞劣
自2006年开始的药店自有品牌和高毛利产品主推,导致连锁药店为了自己的高毛利水平,千方百计的压低厂家的供货价,一些小厂就以牺牲质量品质为代价,满足连锁药店高毛利产品的要求,拦截一些品牌产品。笔者曾经听过某连锁药店的店员说,我们公司的自有品牌PB产品,我们公司的高官们从来都不用,还下任务要我们主推,既然口口声声说大家都是GMP厂生产的,为什么自己感冒买快克和感康?!为什么不直接买个和快客感康相同成分的自己药店的PB产品—“复方氨酚烷胺”呢?可见他们自己对PB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心里是没底的。
高毛利产品造成的竞劣解决之道:
以往,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只能找商家讨说法,或退货或索赔,讨不到说法便只能打官司。而众所周知的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之下,单个消费者面对商家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要求退货或索赔,难上加难,打官司讨说法,更是一条漫漫长路,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太高,即使讨到了说法也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很多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之后,只能自认倒霉。
而有了“先行退付”制度,消费者维权就变得相对简单,只须向政府部门举报投诉便可达到退货的目的,至于对不法厂商的处罚,则交由政府部门去完成。在这里,政府部门充当了消费者的维权“人”的角色,相当于给消费者架起了一条维权的“桥梁”,让消费者的维权之路不再艰辛。单个消费者之于不法商家处于弱势地位,而政府部门之于不法商家则处于强势地位,“先行退付”制度不仅更好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更有利打击不法厂商,净化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先行退付”制度暗含着这样一个道理:像食品药品监管局这样的政府部门,其实是由纳税人(消费者)供养的,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环境是这些政府部门的应负之责。市场上出现了不法厂商,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政府部门没有很好完成老百姓的托付,没有尽到自己的应尽之责。因而,政府部门理应先行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为自己的失责“埋单”,然后再去查处不法厂商,最终让这些厂商为自己的不法行为“埋单”。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现状;SWOT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商业银行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见,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情况要求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应对,谋求发展。
本选题旨在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现在存在的问题,以便商业银行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适宜的经营策略,迎接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高竞争力。
(二)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中国的商业银行甚至中国金融市场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现实意义。
对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必须在理念上发生转变,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进一步挖掘并高效的运用市场资源,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中找寻发展的机遇,深化业务领域的开拓,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本文对经营现状的研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商业银行的健康经营有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且快速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的步伐。在保证银行自身利益以及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逐渐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来使资金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从而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提供贷款获得盈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SWOT分析
经营现状的分析是商业银行健康经营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有必要对经营现状进行研究。本文使用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进行分析,明确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剖析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1.资产规模优势
商业银行与其他类似功能的机构相比,具有较明显的资产规模优势和信誉优势。在中国国内,工农中建四大行现有资产均超过了10万亿,明显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在我国整个经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有较大的规模,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积累了一定的声誉并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很多储户的首选银行。
2.业务垄断优势
商业银行由于多年经营专门业务,已经在某些专门领域占据相对垄断的地位,短时间内是难以撼动的。比如中国银行的业务优势在于外币业务,其前身是人民银行国际业务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行都开立有分支机构,拥有非常广泛的国际网络。
3.营业网点优势
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这是中国的商业银行非常大的一个优势。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产,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营业网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二)中国银行的劣势分析
中国的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运作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在营销理念以及营销策略的应用上都比较落后,同时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营经验,在诸多方面与国际银行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的劣势
中国的商业银行一般是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转变而来,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原则、竞争原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在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上都有所不足。中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架构,虽有利于银行决策权力的集中统一、业务的专业化分工和管理以及各级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但由于委托链条过长,管理层次较多,分支机构数量庞大,也存在着管理费用、内部协调成本偏高,易于滋生本位主义等弊端。
2.金融产品品种多但缺乏创新性
近些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开创了很多新的金融产品。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资金国际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但是,中国商业银行所做出的金融创新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多集中在传统银行业务上,还很少利用微电子技术等新兴技术开发更深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技术主创型的创新。每年上市的新产品中失败的不少,而且很少有能够代表各大银行形象和业务特色的名牌产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仍然主要是贷款利息收入,从国际上一些银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非利息收入同银行的发展水平以及优秀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显然中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存在很大劣势。
3.营销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己经在运用营销理论,但是一般商业银行的营销目光短浅,对市场的分析、定位和控制能力不足,只是简单的运用促销、创新等基本的营销手段,这与高层次、高水准的银行营销管理所需要的精确市场定位和周密的总体策划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营销的实施上缺乏合力,在方针和落实上存在偏差。
促销手段基本上以广告和友好服务为主,分销渠道发展较快但效益低下,热衷于盲目布点但没有传略规划,热衷于外包装但不注重自身的形象经营,忽视引导客户消费,分销渠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的机遇分析
机会为商业银行营销提供了根本的生存动力,只有分析机会,并抓住机会,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法规建设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等,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金融法规的完善
金融法规是金融业务中的法律知识,日益完善的金融法规为中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运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制度保障,金融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近年来监管当局对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限制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也有所松动。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金融业分业框架下的业务交叉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更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条件。
2.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出现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在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有用户规模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近些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商业银行的营运之中。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在观念上已经将银行信息化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工具,并且把技术作为自身的一项核心竞争力,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抢占市场。信息技术不仅简化了商业银行相关的模拟和计算,还推动了金融市场交易和结算方式的创新,另外,信息技术还使银行可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3.国际化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加快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商业银行也是如此。国际化为中国商业银行在业务运作、技术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和经验。同时,大量外资银行参与国内竞争,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学习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外资金融机构在技术、金融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可以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改进和金融创新的进程。
(四)商业银行的威胁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其他类似机构的压力,还有随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产品的威胁。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并且妥善处理这些威胁,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1.市场份额和业务的竞争
现在而言,中国商业银行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体制、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商业银行在某些业务领域已经有所弱化,在负债业务、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均存在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2.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展,而且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其便捷性、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等原因,越来越被消费者所接受。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不仅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这些都对中国商业银行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3.对优质客户的竞争
优质客户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二八”理论被各个企业所认可,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针对优质客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大银行瞄准优秀客户群体,在经营手段、服务方式、服务品种等诸多方面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外向型企业和高端个人客户将成为各家银行首要的追逐目标,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的获取更为容易,各大银行针对优质客户,提出了更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极其激烈。
三、总结
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至今,有其优势,但也有劣势,有环境带来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威胁,要统筹兼顾。中国商业银行的优势有:资产规模优势、业务垄断优势、营业网点优势和客户优势。中国商业银行的劣势有: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上的劣势、金融产品品种多但缺乏创新性以及营销方面的不足。中国商业银行的机遇有:金融法规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趋势。中国商业银行的威胁有:市场份额和业务的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威胁、对优质客户的竞争以及激烈的服务竞争。
了解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清晰认识到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弥补劣势,并紧紧抓住经营环境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避免陷入威胁之后甚至将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转化为机遇,这些都是中国商业银行要做的。相信中国商业银行在清晰认识经营现状的前提下,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上丁.对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