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国际市场萎缩,国内竞争加剧,四季遏制下滑
从2008年10月以来至今,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中国经济特别是对纺织行业影响也很大。顾平主任指出:2009年,是我国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从前三季度全行业产销、投资、出口等经济数据完成情况来看,整体增速比去年同期仍呈现回落的态势,但延续去年以来的快速下滑走势已得到有效遏制。位于产业链上游的纺织机械行业,今年前三季度,整体运行在企稳回升,呈现逐季好转的态势。从今年1-2月份经济运行质量很差,到3-6月逐渐企稳复苏,7-9月回升转好。今年以来,在国家经济政策及纺织工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纺织机械行业根据下游各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到三季度末,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已经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
2009年1-8月,纺机行业工业总产值为388.07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扭负转正,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9.01%,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74271万元,同比增长1.53%,增速由负转正,同比提高4.79个百分点。8月末,纺机行业资产总计为5876267万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同比降低了3.57个百分点;企业数为1025户,同比增加了52户;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140415人,同比减少了1.4万余人。
今年1~8月外需在继续减弱,纺织机械进出口下降41.48%,出口形势仍很严峻,1-8月纺织机械产品的外销率下降5.09个百分点,出口额下降32.38%,进口额下降44.95%。比1-6月出口降幅继续增大,降幅增大了0.81个百分点。纺机行业利润总额为13.85亿元,同比下降9.61%;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06亿元,同比增长92.30%,增速同比下降了141.94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2009年1-9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累计总额为27.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92%。其中:纺织机械出口8.57亿美元,同比下降31.42%。今年以来,纺织机械行业进出口持续大幅下降,而贸易逆差正在逐步缩小。从进口产品类别看,针织机械进口排在第一位。进口总额为6.87亿美元,同比下降13.49%,其中2008年11月是近年来同比的最深降幅(-56.78%),进口以针织机械为主,占进口总额的37.04%。
据统计,2009年1-9月纺织机械出口8.57亿美元,同比下降31.42%。依然处于大幅下降的趋势中,但下降幅度有所收窄。海关统计纺织机械出口分大类情况:针织机械出口额为3.71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占比43.26%,位居第一,依次为辅助装置及零配件、印染后整理机械、织机、纺纱机械、化纤机械、非织造布机械和织造准备机械,织机同比增长17.97%,其余各类设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0:总体运行向好。回升复苏缓慢,中高档机会大
顾平主任指出,目前,我国纺机行业优势比较明显,门类齐全、品种多,能适应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在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方面也都有较大提高。纺织机械行业是高技术行业,世界纺机业向我国转移的速度不会像纺织服装业那样快,在相当长时间针对高档纺机设备还会保持较高的进口需求。纺机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资本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发展新阶段。纺织机械市场需求特点仍然是以中高端设备市场的需求为主,部分类别产品的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展。市场对节能减排及去能化的需求力度也在逐渐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纺织机械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
纺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系列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按照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标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化的新产品率不断提高,强化管理提高产品装配精度,以纺机产品高技术含量及集群产业链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差异需求,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现有纺机生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大容量、连续化、高性能、多功能、成套性为主的化纤机械,以数字化单机、车间级自动化和车间、企业信息化系统工程为特征的数字化纺织机械,以安全、节能、环保型为标志的绿色纺织机械将会推进纺机行业制造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及可靠性、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将成为纺机市场发展的增长点。
棉纺机械经过5年的迅猛投资之后,今年市场需求急剧下滑。因棉纺设备占整个行业60%以上,其市场萎缩直接牵掣纺机全行业的下滑。国内棉纺纱锭已超亿锭,截止到2008年年底,我国纺纱设备数量已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6%。今年国际纺机市场容量没有根本性变化,主要是有效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市场更倾向于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和产品可靠性强的纺织机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棉纺机械销售下降较大,细纱机销售8800多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9%。
化纤机械持续实施的差别化化学纤维,推动了化纤机械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了产品的结构化调整,特别是聚酯、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帘子布等国产化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有力推动了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开放,各种成分的竞争主体参与给化纤工业发展带来强大活力。目前,化纤机械技术创新的重点也应放在多功能、差别化纤维,如粘胶、高湿模量、阻燃、甲壳素、细旦、异型、导电、抗辐射等纤维和高新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材料等的产业化及其应用以及清洁生产和资源再利用方面。今年1~9月,聚酯装置销售5条线形成130万吨生产能力,各种产能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已销售约22条线;各种涤纶、锦纶长丝纺丝设备销售约3500个纺位,其中全部国产化的约2000多个纺位;粘胶短纤纺丝机已销售约12条线。今年1~9月份高速弹力丝机销售540台,同比略有下降。
印染及后整理机械技术发展很快,围绕智能化、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开发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小浴比染色,精密印花机械,高效节水水洗以及节能烘干
技术;并使设备的研发和工艺、染化料的发展精密配合,推出退煮漂一步法、染色湿蒸等工艺和设备。在采用高效单元、热量回收等方面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加快热转移印花技术,碱回收装置,泡沫整理,气流染色技术及设备的开发应用,以适应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市场需求重点是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装备,提高在线检测等基础技术和生产自动化水平,将环保创新、节能降耗延伸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无污染。今年1~9月份圆网印花机销售240多台,平网印花机销售70台,同比略有增加。
在针织机械领域,今年经编机市场比较活跃。行业发展趋势将是加大电脑大圆机、高速经编机、电脑提花横机、袜机和无缝内衣等高水平针织机械设备的所占比重。开发出针织高端产品和特种规格的产品。经编设备竞争优势的核心是找准定位,提高产品品质。
目前,国内经编设备还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覆盖中低端市场;正在向高端产品或差异化产品发展。品质上的综合差距是最关键环节,我国传统高速机型应该在产能和速度上尽快追赶国际同类产品,同时加快尝试使用新材料的速度,把产品档次提高到较高水平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今年1~10月圆纬机销售16500台,比2008年全年销量还增长了2.13%;其中含无缝内衣机小园机及毛皮机约1130台。经编机销售1600台,同比增加23%。
丝绸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业,优势地位明显,属于外向型且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贸三方利益。目前外销市场形势依然严峻,厂丝需求没有明显改观,价格上涨乏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努力方向是蚕丝功能纤维的研发,开展“缫丝生产热重复利用”的节能降耗项目,开发“高保胶丝绸产品、床上及装饰用品、高档丝绸印染产品”等复合型、差别化、功能性新型纤维,来推动丝绸产品更新换代。1~9月份主要产品自动缫丝机销售1500多台,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5%。
产业用纺织品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小、劳动力素质要求高、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等特点和优势。今年以来,随着产业用纺织品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适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纺粘、针刺、水刺、后整理等先进设备及能满足非织造布组合工艺和复合技术的生产线。今年前三季度,初步统计新增40多条熔喷生产线。我国原来只有4~5家熔喷设备生产企业,面对甲流影响,熔喷设备也供不应求,售价不断攀升,至12月份将会有100多条生产线投入市场。8月份的统计,我国共有84家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合计139条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其中进口生产线32条,国产生产线占全部生产线的77%。
织造机械应用范围量大面广,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激烈。近几年,国内织造机械进步较快。特别是织造准备机械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国产整经机、浆纱机发展很快,其产品技术参数和主要技术特征与国际同类机型水平接近,且性价比优势明显。美中不足的是在可靠性及生产高档纺织产品的适应性方面还存有差距。据纺机协会统计,今年1-9月份,整经机主要生产企业销售450余台,较去年同期增加28%;浆纱机主要生产企业销售90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毛纺机械在节能高效、自动化、智能化、新型纺纱方面又有新的进步。半精毛纺机械适应毛纺高质高效的需求,目前毛针梳机配置全电子式自调匀整器,采用模块式组合、集成化创新,缩小前隔距,提高机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这部分市场带动了部分纺织机械产品的销售。据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统计,2009年羊毛产量将在次下降。IMF统计,天然羊毛人均消费量将从0.3kg下降至0.18kg。1-8月毛纺织行业投资同比下降15.94%,新开工项目数也下降6.62%,这将会严重制约毛纺机械未来的市场需求。
麻纺机械主要以亚麻机械为主,保持了几年的增长势头。亚麻规模在国际上最大,亚麻产品主要销售到欧美地区。今年由于欧美经济的衰退,亚麻市场出现较大滑坡,亚麻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而苎麻纺织工艺技术及装备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产品以高特麻纱、粗厚坯布等传统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我国独有的苎麻资源优势有待充分挖掘。要做精做强关键是提高装备水平和苎麻生物脱胶应用技术的普及。
企业心声:精细管理,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会议期间,代表们分三个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总经理助理荆新保代表第一组发言说,2009年对纺机行业很不容易,竞争激烈,下半年有所缓解。对2010年的判断是企稳回升,但不牢固,也回升不到历史最好水平。做纺机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市场需要创新、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产品,关键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拿出好产品。
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兰喜代表第二组发言说,金融危机对纺机行业来说,一季度影响大,二季度逐渐好转,三季度全面向好。
我们应抓住机会,抓好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服务好纺织企业;要重视节能、降耗、环保的产品,中高档设备性价比高,不可能没有市场,关键看我们自己;在这轮金融危机中,中国率先复苏,证明中国市场很大,那么就有纺机市场的空间,我们应该避免低价竞争和高比例赊欠的发生,使纺机行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必佳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代表第三组发言说,在金融危机下,关键是信心,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他说,经济起伏、市场变化,是很平常的事情,要求经济实体,随着市场起伏要适应它,重要的是多向内看。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机械化发展进程,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1]。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大多数为中年妇女和老人,其知识层次比较低,对机械的认识与使用,都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由于知识层次较低,导致农民在使用农机产品时操作不当,而农机化的效果好坏,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有很大关系,农民没有使用基础,对农机使用不当,自然会导致农机产品的使用效率不好。另外,由于对农机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将自己的角色摆正,很多人甚至认为农机部门可有可无,影响不大,种种行为都阻碍了农机化的深层次发展[2]。
1.2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比较低
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我国目前呈现的农机化使用现象是,小型拖拉机较多,高性能动力机械比较少,主机比较多,但配套的机具比较少,这样的状态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不够均匀。而且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的功能大多比较单一,利用的效率不高,有的农民反映,购买的农机产品,并不能满足作业量,大多数的农机产品都是小型家用的,使用过程中,不仅导致农机的浪费,还会影响农户的各种农业作业进程。
1.3农机投入不足,推广难度大
农机产品的投入和推广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购买使用意愿。虽然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农民的积极性,比如国家对农户实施的各种补贴政策,让农户在购买农机时能享受很多优惠,但很多时候,这些优惠政策还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民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另外,政策上颁布的各种补贴优惠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欠缺,尤其是很多小型的农机产品补贴在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落实,一些省市重点的补贴机械在推广过程中,推广难度太大,农民的购买意愿和积极性都不强烈,阻碍农机化发展。
1.4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发展的保障,而今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乡镇的农机管理机构大多数没有办公场所,无法开展相应的工作。②农机管理人员不足,而且人员的成分也必将复杂,有农民身份的,也有乡镇干部等,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大多参差不齐,影响工作的开展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推广。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2.1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
一方面,应加快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对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要加大开发力度,进行试验、示范,加快推广使用步伐,逐步实现大中小型农机具结合,主机与农具配套;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农机化发展结构和布局。在装备结构上,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它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在生产结构上,由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
2.2加大农机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农机发展投入体制
按照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机化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国家资金扶持为导向,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农民是发展农机化的投入主体,各级政府要千方百计引导和扶持农民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增加对农机化事业的资金投入。鼓励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和兴办多种经济成份的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生产和经营。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资金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为保证国家、省和地方用于发展农机化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到位并取得效益,在资金管理上,采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统一采购、社会招标的方法;在投资对象上,直接面向包括农户、农机专业户在内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做到一视同仁;在资金使用上,向经营业绩突出的农机服务组织重点倾斜。
2.3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全面实施农机化
由于我国的农田大部分属于分散经营,不利于大中型机械的推广使用。政府应鼓励农民将农田进行重新规划,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切实解决机械化作业与小田作业矛盾。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刺激机具更新,解决机车老龄化严重、功率下降、油耗增大的问题。鼓励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具租赁公司等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注重培养农机化服务企业,带动农机经营户进入市场。
2.4加快构建新型农机管理体系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设计和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重视和加强宏观调控,利用政策、法规、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进一步加强农机化宏观管理,使农机化协调平衡、优质高效发展。要把农机化管理职能转移到政策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信息引导、搞好服务上。将农机化宏观管理运作全面转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轨道,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才能建立一个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协调作用的、科学合理的产业化体系和运转高效的农机化发展机制,把农机管理转变到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上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和指导农机的管理、服务,适应农机管理主体转变的现实和需要,着力发展符合农业、农村实际情况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如重点培养具有区域服务功能的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和组织,通过建章立制和制订作业标准来引导、发展、壮大和规范其行为。
3、结论
总之,加快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地消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推动农业向社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积极进行城镇化建设也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能化管理;远程监控
1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工程机械生产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不仅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手段,还需要使得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从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整体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1.1工程技术结构复杂。工程技术在实行的过程中是非常的困难,它操作起来比较的麻烦,技术手法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在人们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工程技术的结构复杂,使得生产的工序也变得繁多,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很难培养人们熟练的操作机械设备,这就使得机械设备生产的效率大大下降,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人们的生产安排得不到保证,工程机械企业也很难得到发展。这就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出现了问题,人们不能对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熟练的操作,生产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1.2前期设备投资较大。在进行工程机械发展的过程中,前期对机械设备的投资力度较大,采购的机械数量较多,机械设备的特点就是价格昂贵而且保养起来非常的麻烦,在进行更新换代的时候是非常的复杂的。前期设备投资较大,使得工程机械生产在其他地方的改动力量就比较小,使得工程机械在管理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发展。1.3机械设备具有较大流动性。工程机械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机械设备的进行来回的辗转,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损坏。而且在完成一个辗转之后还要进行机械设备的调试,会出现一些偏差。流动性较大这是机械设备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使得机械设备得不到很好的管理,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效率。但是这种问题是很难进行回避的,对机械设备的损坏是存在的。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使得工程机械企业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2现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实现工程机械设备智能化管理,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时成本是非常高的,机械设备的质量有待于提高,然后才能符合现代化的管理。对于机械设备智能化管理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少,对智能化管理方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3工程机械智能化管理实现手段
现在网络化和智能化已经应用于各个方面,要想实现工程机械设备智能化管理,就需要引进相关的人才,重视智能化的发展,对工程机械企业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找准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方面上投入更大的力量,掌握正确的发展手段,我们才能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实现突破。3.1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就需要将GPS定位系统和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与机械设备当中去。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通过传感器和定位系统对其进行准确详细的处理,这样就能够对现场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节省了很多时间,方便了生产。使得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智能化的管理能够使得机械设备更加的灵敏,使得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出来,进行自动的调整,这样就能够使得机械设备得到更好的管理。3.2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就是对整个生产的过程进行管理,通过输入相关的指令,将所有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搜集,使得信息能够传输到需要的地方,可以进行远程的传送,还可以进行监控,这样就能够使得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方便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使得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主的操作,遇到问题能够自动的进行反应,对传输过来的信息能够进行分析,及时的反馈问题,这样简化了生产的过程,使得机械生产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智能化管理符合现展的要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得工程机械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