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文旅项目策划方案(整理2篇)

时间: 2024-11-14 栏目:办公范文

文旅项目策划方案范文篇1

此外,2010年海南省财政安排10亿专项资金,推进国际旅游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10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筹建旅游发展控股公司,构建旅游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支持洋浦航运物流中心和儋州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支持科学编制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支持实施旅客购物免退税政策所需信息系统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监控管理水平。同时,2010年还增加安排旅游宣传营销、房地产、农产品等“三大”促销经费,重点保证旅游促销、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世博会参展以及“欢乐节”等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

“公厕”成“一把手”工程,海南2010投18亿“打扫卫生”

国际旅游岛须是卫生岛。2001年1月8日,海南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将2010年确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年”,并出台了环境卫生整治、旅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治安环境综合整治3方面实施细则。省委书记卫留成表示,要把整治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一年,旅游市场、社会治安、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据2010年12月14日召开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会议透露,2010年全省共投入卫生环境整治资金18亿元,用于市政道路设施的建设维护、公共厕所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

2010年3月,卫留成一句“‘方便’问题,可不是小问题”,正式启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公厕工程”。政府高层专题研究公共厕所建设规划,将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地区的文明水平、文明程度”的高度,是事关国际旅游岛建设、事关海南形象的重要工作。海南将公共厕所建设列为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的六大重点工程之一,作为“第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2亿多元建设1587座公厕。其中2010年全省规划建设总量为648座。2010年12月21日,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公共厕所建设财政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奖励和鼓励各市县新建公共厕所,计划每座新建公厕奖励3万元至5万元。奖励原则为:多完成多奖励,少完成少奖励,鼓励快建、多建并早日投入使用。其中100%完工的项目,每座奖励3万元至5万元;主体工程完工的项目,每座奖励2万元至3万元;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已开工的项目,每座奖励1万元至2万元;各市县申请奖励时必须提供新建公厕的布局图,以及新建公厕的实景照片和平面布置图。截至12月1日,海南全省竣工项目520座,在建项目128座。三亚、陵水等部分市县已经超额完成公厕建设任务。

在垃圾处理方面,截至12月1日,全省21个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中,已有19个项目完工并投入试运行,2个项目在建。全省新增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2089吨/日,日无害化处理垃圾2800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打造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探索试验5方面,建11个高端产业板块

2010年8月29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开会审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策划方案》。根据该方案,已经初步选定在琼海龙湾建设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试验区设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代行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行政职能,享有省级政府的相关行政审批权。

2011年底前完成规划全面动工

2010年10月29日召开的海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会议,正式提出了“一区三带九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其中的“一区”,指的就是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试验区选址琼海龙湾,规划用地38平方公里。此处将作为海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示范区,重点围绕特殊政策试验、开发模式试验、体制机制创新试验、产品创新试验、投融资模式创新试验等五个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成规模大、开放度高、国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龙头带动示范作用的集聚区。根据计划,2010年将制订出先行试验区的组织框架,明确体制机制。到2011年底,先行试验区完成规划设计,全面动工。

目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已正式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是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开发建设主体的省级国有控股投融资平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主要包括政策试验产业、旅游文化娱乐产业、基础性和功能性产业三大类别,涵盖11个高端产业板块,前期调研准备工作现已全面铺开。

科学规划:风貌规划将强制列入各类规划

风貌特征是一个城市的门户与脸面。2010年12月22日,由海南省住建厅主持、雅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风貌规(导则)》通过专家评审。《导则》把国际旅游岛的风貌形象定位为:阳光海岛。《导则》从海南岛风貌结构的三大风貌圈(滨海圈、台地圈、山地圈)、七大风貌区(城市、乡镇、村落、景区、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郊野风貌)、五大风貌带、四大风貌核(海岸、河流、交通、绿道、旅游风貌带导控)、三大风貌要素(自然、人工、人文)等五个风貌尺度为基点,解读风貌资源,诠释风貌内涵,编制风貌导控,对各个市县乡镇风貌规划及其它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导则》的定位从“热带城乡”向“国际旅游岛”转变;导则的重点从“城乡规划”向“风貌规划”转变。编制以“国际旅游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突出国际性、开放性、地域性、稀缺性、特色性和文化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风貌资源特征可用八句话概括,即碧海蓝天沙滩、青山绿水阳光,生态雨林温泉、椰风海韵帆影,胶林田园牧歌、黎苗民族风情,地域骑楼文化、滨海城市景观。而海南核心风貌则是:热带岛屿、生态环境、黎苗风情、纯朴民风、特区精神。

海南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下,《导则》的意义主要在于突出国际旅游岛的个性特征及其风貌,突出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品质。它和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建筑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园林小品设计密不可分。风貌规划今后要作为其它规划编制的一个强制性内容,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使用。

立法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拟用6年完成56项立法

海南省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支撑。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专项立法计划已经海南省委批准。此次专项立法项目分为综合、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环境建设四大类,涉及六大方面,提出的立法项目共有56项,拟用6年时间完成。

2010年11月24日,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草案)》。《草案》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开放开发西沙旅游,引导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另外,要支持发展大型购物商场、专业商品市场、品牌折扣店,完善旅游购物服务体系,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逐步将海南建成国际购物中心。

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进展:《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有15项突破

游艇管理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目前国家尚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2010年11月23日,《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海南省对游艇进行规范管理的首份法规性文件。该《办法》在15项游艇管理政策上实现突破,对促进海南省游艇业快速发展、发展娱乐休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海南旅游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重要进展。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显现巨大政策效应

2010年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之年,国家支持海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落实和实施中。2010年12月22日,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海南省委五届九次会议工作报告上称,目前,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显现出巨大的政策效应和影响力,推动海南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预计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00亿元人民币,是“十五”期间五年的总和。

2010年海南经济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地方生产总值逾1500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创该省1994年以来的新高。

在经济总量提高的同时,海南经济发展的质量明显提升。2010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首次上升为第一位。海南东部的海棠湾、清水湾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西部的棋子湾、龙沐湾等项目相继开工。文昌航天主题公园开工建设,陵水海洋主题公园、海口电影主题公园等在筹建。

海南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东软、汉能、灵狮、惠普等海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中航特玻、英利太阳能电池、生物柴油等项目竣工投产。

文旅项目策划方案范文篇2

适应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实践要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实践重于理论,最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必须熟悉基层业务,或者从基层做起,这就决定了旅游高等教育不可以直接向旅游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只是培养有较强适应能力、较高实践技能兼具管理才能潜质的预备队。旅游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理论研究型人才的最大区别在于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比较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将所学与所做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中必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的分量、编排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落实,真正实现理论素质与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顺应旅游业高速发展及其对高素质旅游人才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必须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业,是一种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最重要特征是与相关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具有突出的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就是这种职业性专业教育,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职业能力。因此,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培养这些素质的必要条件和真正环境。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评价由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两个部分组成。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考核内容及分配比例如下:

1.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学生带回学校。

2.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对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进行调查或实际工作、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幻灯片制作,每人的成果经评阅教师评阅计为单项得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在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以每个人为单位进行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了本项目化考核的分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1.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

2.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的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的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组织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按照学院的校历,在第五学期,从最后一周开始,训练动员,公布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六学期,第一周,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十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一周,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四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精密机械加工(收集3篇)
  • 下一篇:幼儿园亲子活动策划方案(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