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科技与管理研究(收集3篇)

时间: 2024-11-17 栏目:办公范文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服务机构;产业集群;机床产业

中图分类号:F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005-02

1产业集群的发展及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具有高度集聚化和专业化特征,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当今产业组织的发展方向。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

目前,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产业集群目前仅仅实现了企业的“地理聚集”或“集中”。集群成员之间各自为政,“聚而不合”,缺乏有效的产业分工机制,缺乏从战略层到操作层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管理,从而导致产业集群的不稳定或脆弱性,影响产业集群的持续协调发展。

1.1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

虽然产业集群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将来中小企业仍将构成产业集群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中的企业越小越好。在技术方面,中小企业通常缺乏技术专业人员,不能支持正式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难以形成一定的品牌;在外部交流方面,通常缺乏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如何使用外部的科技专家资源;在某些领域,规模经济是小企业进入的障碍。

1.2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低水平重复竞争突出

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1.3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

绝大部分只具有集群的某些方面特征,有不少还只是单纯的“地理扎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上中下游未形成有机整体,大部分集群缺乏科学的规划、合理布局和协作关系。

1.4缺少面向产业集群的人才培训、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

目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从事产业管理创新服务的专业人员缺乏,咨询服务人员的产业管理服务理论和技术水平较低,许多机构对产业集群的咨询服务还处于战略咨询阶段,许多服务仍然采用传统的企业管理咨询老办法,没有产业管理方面的创新,被动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没有对整个产业链及产业集群整体和全过程的产业管理服务。

2我国科技服务业的特点

在中国目前情况下,挂靠政府的科技中介机构是中国科技服务的主题部分,是整个科技服务体系的决定性力量。我国科技服务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功能上大体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二是主要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三是主要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近年来,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为技术转移提供政策配套服务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吸引社会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公司,以及为技术成果进行产权交易提供相关服务的技术产权交易所等新型的科技服务机构。在逐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的同时,科技服务机构成为沟通知识流动,尤其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科技与应用、生产与消费不可缺少的服务纽带,并成为政府推动知识和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

3科技服务机构参与产业集群管理创新的优势

目前,我国在面向产业集群管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管理服务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还不完善,产业管理不匹配甚至滞后于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提速的严峻挑战,为了缩小我国的产业发展建设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急需加强产业集群的产业管理服务,尽快培育与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并借助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创新机制、创业机制,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创新和完善产业服务的理论、技术和实践,面向产业集群开展产业管理创新服务,是新形势下科技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单靠企业自身是很难解决的。这就需要一些组织的介入,帮助产业集群更好的发展。科技服务机构所具有的特点,决定它们在帮助产业集群解决难题、实现管理创新中拥有一定优势。

3.1发挥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优势,促进集群内组织协调发展

作为科技服务机构的一种,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协调行业纠纷等方面具有其独有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组织、协调、服务、监管四大职能,它们可以帮助企业维护共同利益、调配市场资源、减少企业运营成本,甚至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等服务。我国现有的产业集群恰恰需要这样一个可以提供协同管理的部门,使整个集群内企业从产品的品质、企业间的信任、减少同类企业间的恶意竞争方面得以提升。

3.2加快集群内产业链的完整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其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减少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等。如果通过产业集群管委会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参与,加大集群招商力度、控制加入集群的企业经营范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集群企业间的竞争,更可以有效地使产业链更为完整、企业间合作增强。

3.3提高企业间协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类似集群管委会等管理部门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效、敏捷、安全的信息管理平台,由此实现整个集群的信息化管理,使产业信息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更可以减少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成本,提高效率。

4以沈阳机床产业集群为例,分析科技服务业在产业集群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沈阳机床产业集群是2009年筹建,2012年5月正式动工的,占地7.54平方公里,包括机床主机开发生产、功能部件、机床配套等200家生产企业和辽宁装备学院等教育机构。整个园区由产业集群管委会负责管理,已建成加工制造、创新发展、合作交流、人才培训、检测等九大平台。

在园区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园区管委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的介入,沈阳机床城已初步建设成为集研发、检测、市场服务、科技金融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并由沈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其量身定做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样使入驻园区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统一的物业管理、仓储物流管理、市场管理和集中采购。这样的产业集群管理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篇2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社会转型;管理转型

从历史上看,各次科技革命必然会带来社会的转型,无论是近代科技革命,还是现代的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历史等方面的一些原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转型也是极不相同的,以我国为例,我国社会转型更为特殊一些,它发生在两次科技革命之间,是从传统手工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在这中间,又从工业型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如果从漫长的历史的角度来看,两者几乎是同时发生和进行的。然而社会转型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说,社会转型的成功与否,与社会管理转型是密切相关的,是要靠社会管理转型来提供支撑的。所以,科技革命、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正确面对现代科技革命给国家的管理现实带来的挑战,并对管理创新进行仔细的研究。

1现代科技革命及其本质特征

科技革命,主要是正在生成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它包括科学技术的原理、科学的社会体制、技术的标准规范、技术的应用组成及技术的理论基础、结构、标准、应用的方式方法和形式等方面的改变。这些也预示着人们认识并改造世界的技术和手段都在显著提高,有历史性和划时代性的意义。

1.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标志

在近代早期,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是分别发生的,而且,瓦特全面改进蒸汽机的并非直接源于牛顿力学,更多的是对技术经验的总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从以电磁理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开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相互影响,难分彼此。科学成了技术发展的理论根基,并且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应用周期显著缩短。从第二次科学革命之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三个不同的过程。这种紧密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预示着近代技术革命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转变。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标志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1948年,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问世;20世纪60年代,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问世等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一场基于已有科学技术条件爆炸发生的整体性革命,其中,信息科学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是这场现代科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1.2科学技术革命发展史

科学技术革命可以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第一次科学革命是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这时主要标志是机械化生产的出现,蒸汽机工业时代的到来;第二次科学革命是从19世纪到19世纪末,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这时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和电气化工业时代的到来;第三次科学革命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电子化及电子技术时代的到来;第四次科学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都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主要标志是信息化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再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劳动、生产、交往、思维等生存方式,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开创了一个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由于这场科技革命今天仍在延续,因此,也可以称作为现当代科技革命。

1.3现代科技革命的本质特征

现代科技革命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有着强渗透性和革命性的本质特征。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使人类对劳动资源的应用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信息资源为主转变,从而“信息革命、“数字化革命,孕育了信息产业革命,带来了20世纪后半叶的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其次,现代科技革命从运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成果转向主要运用生物学等领域的成果,利用生物资源,导致“生物革命、“基因革命,并将孕育21世纪新的生物产业革命。

2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及现代科技革命给我国管理转型带来的挑战

2.1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

管理转型,是组织管理、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及管理形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社会转型会引导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更会支撑社会转型。在我国古代就缺少高度专业化的管理形态,这时人们没有把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说划分出来,有的只是一些笼统的“治理之术、“治国之道等。近代以来,由于还是推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管理模式,所以说,在管理上还是以血缘、地域关系为主,未实现工业社会的管理关系,管理形态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在西方社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工业化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人们相互合作,协调地工作,强调质量和效益,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而使管理的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

2.2现代科技革命给我国管理转型带来的挑战

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知识和信息的流通和传播,人们参与社会转型和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但社会传统管理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就是权力要从上至下的贯彻落实,层级观念很强,在管理上要求高度集中,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意志,进而形成统一的行动。这种管理带来的就是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传递环节过多,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官僚习气。

3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管理创新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应正确面对管理机制上带来的各种挑战,顺应时展需要,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3.1管理思维理念上的创新

在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无论是管理科学、管理行为学,还是对具体的企业管理问题,都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要注重管理决策的落实。应在实践中关注企业内部的结构组成与管理机制建立,注重内外对企业管理本身的影响和冲击,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兼顾企业自身的利益所在。其次,要注重管理相关理论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源头所在,如何实现管理方法和理论现代化发展,是当今社会管理学中的一个时代课题,把先进的管理理论用于现代管理中,解决好管理中出现的思想导向走势,实现管理的长远目标。

3.2管理文化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管理领域应自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在文化继承上要求同存异,真正把好的文化传统在管理中发扬继承下来。

3.3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应科学制定与信息化时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应建立符合网络型管理需要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在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上,要做到人人在同一层次分享管理信息。在管理权力分配上,要做到分级决策负责,每级有每级的决策权力范围。这样使管理在体制上形成了一个有机体,成为了一个快速反应决策的体系和一个高效高质量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薛昭莹.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J].南方经济,1999,(1).

[2]丁有光.科技期刊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3).

科技与管理研究范文篇3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人性化管理

一、人性与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人的自然属性有三个定律: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人的社会属性也有三个定律: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对人生价值的考虑。企业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工的行为、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全员潜能的管理目标。

那么,人性是什么呢?千百年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思想家们都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讨。真正从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人性问题的却是孔子,孔子首先提到人性的问题,“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就像说人的天性非常的接近,习相远是说学习才能把善恶分开,使人相远。这样看来,孔子认为人本性是区别不大的,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本性是为善的。西方国家受基督教人有“原罪”思想的影响,主流的观点大多认为人性天生是“恶”的。其实,人是一个生命复合体,并非简单的“善”或“恶”,也并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而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结合的“复杂人”。

现代管理学中所指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来自西方行为科学理论。“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是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和效益原理四大基本原理思想的综合体现。“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用整体、全局的理念协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提高管理效能的动态管理。

那么,什么是人性化管理呢?我认为,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人本性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认识人的本质,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配置人力资源,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性化管理应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之上:①人性化管理旨在追求人本性与企业管理的和谐统一,员工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企业的发展是员工能够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员工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②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最大潜能,全面发挥人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③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员工人性中“积极的”因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④人性化管理要正视个体之间人性的不同,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要针对不同的人施用不同的方法;⑤人性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员工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遵守,从“自发”工作到“自觉”奉献,从“打工者”心态到“合伙人”信念;⑥知人善任是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天赋和其最感兴趣的事情,管理者要发现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然后把他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二、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点

1.有个人信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员工通常受过高等教育,长期的学习和社会经历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有的处事原则和价值观念,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认可。他们崇尚独立自由,并以有自己的思想而自豪,藐视权威,轻视权力,不喜欢附和与屈从,无法忍受诸如“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种管理方式和理念。

2.工作有较强的自主性

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他们通常有个人的见解,喜欢独立思维,希望能够有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可以进行自由畅想的工作环境。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追求不断进步。他们是企业里最富活力的群体,不愿意受制于物、约束于人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指挥。他们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希望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发挥个人的才干和创造性,表现出对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的渴望。

3.工作方式的随机性和工作绩效的难以衡量性

他们在易变和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工作场所也与传统的固定生产车间、办公室环境迥然不同,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时间和场合。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因而经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

4.员工队伍呈现“知识型”和“年轻化”两大主要特征

高科技企业内企业员工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绝大多数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科技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时间快,所以员工队伍年龄偏小,并且要求掌握最新技术,因而他们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和专业培训,能够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专业领域中比较先进的思想和技能。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是一个企业中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和推进者。

三、高科技企业人性化管理策略

1.管理思想人性化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思想是企业管理的向导,所以企业最高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人性化管理的思想。首先,要确立员工第一的管理思想,牢固树立“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现代高科技企业要有一流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优良的产品只有依靠优秀的员工。员工满意了,员工才能激发出内心强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一流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第二,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树立主人翁意识。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掌握着国家经济的核心命脉。企业管理者是国有企业的掌门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同样每一个员工作为国企的一份子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因而,每一个人都不能抱有“打工者”的心态,而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站好自己的岗位。第三,管理者要把员工当朋友对待。如果管理者高高在上,员工就会敬而远之,员工的真实想法、思想状况和情绪就不会与管理者沟通;如果管理者把员工当作知心朋友,就很容易知道员工私底下在想什么、做什么。管理者与员工交朋友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礼贤下士,心胸豁达,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一员。在一些著名公司的机关食堂里,就经常看见老总们手持餐具,同普通员工一样排队打菜,一样自找餐桌。能亲近员工,能体察民情,能养成有益的工作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率先垂范,让员工真切感到管理者对下属人格的尊重和爱护,他们会从心底涌起对管理者、对这个集体的拥护和热爱,从而焕发最大的工作热忱,这也是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2.人才招聘、使用人性化

人事环境对人的工作情绪、工作效率、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士为知己者死”,当员工的人格、个人尊严和人身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并能经常感受到来自企业大家庭的理解、关怀、帮助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真切的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并从内心爆发出强烈的“报效企业”的感情冲动,进而产生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相反,当员工经常受到冷落、排挤时,就会对企业产生失望、抵触、憎恶情绪,并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有鉴于此,许多成功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人本”理念的倡导和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并将其视为企业和组织内部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比如,IMB公司始终贯穿的基本观念是:尊重个人,争取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惠普公司的理念核心是: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等等。这些理念宣扬的共同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其目的就是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相互以此约束,由此营造出融洽的文化氛围和人事环境。在人事管理中,要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原则,为此,一方面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对人不求全责备。

3.管理制度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强调人的因素,但绝非不要规章制度,相反,它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是“大棒+胡萝卜”,规章制度是对员工“管、卡、压”的手段。而“人性化”管理是把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自律行为的规范。它同时明确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权益和义务,宣示什么行为是企业提倡的,什么行为是企业反对的,让员工既感受到制度管理给予的压力,更体会到制度管理带来的好处,这样就可变我被管理为我要管理。企业订立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员工素质状况和个性化特征等各个方面,同时要更多了解、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统一。

4.管理方法、手段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要求合理分配企业的管理权力,在管理中,权力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都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所以要充分授权。放权本质上是对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价值的肯定。员工在相应的岗位上享受相应的权利,这是对员工以及其岗位的信任和尊重,而员工的自尊、价值和自我满足感在这里得到体现,因而其工作的热情和干劲自然就得到了鼓励。

管理人员应该时刻表现出对员工工作的支持态度。员工工作出现问题或出现差错后,管理人员在指出的同时也要提出解决办法并告诉员工,并帮助其解决。不论是批评员工还是表扬员工都要注意方式和场合,只有充分尊重和支持员工,员工才会产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加大情感投资,搭建沟通平台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最能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特征。员工是酒店最宝贵的财富与资源,管理者就应该像“家长”一样关心、爱护、照顾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交流沟通既可以采取民主生活会的形式,也可以像朋友一样地促膝谈心,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来完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

四、结论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创新,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创新来源于哪里?毋庸置疑,创新只能来源于企业的人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才不是从天而降的,企业选好人才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育让人才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而这沃土就是企业要全面建立一套选人、用人和管人的人性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崔相宝,程樊启:知识型员工管理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剑锋,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行业协会内部管理制度(整理2篇)
  • 下一篇:农贸市场发展规划(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