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学案例;研究;选编;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423.1
一、思想品德案例的分类
1、从呈现方式分,可分为
文本案例、影像案例、图片案例(包括照片和漫画等)、讲述案例、表演型案例、学生列举事例
2、从案例内容分,可分为
时政要闻型案例、演绎型案例(如影视资料或小品等)、抽象型案例(如漫画等)、描述型案例(真人真事、实事报道)、评论型案例(在事件反映中渗透一定观点性或结论性评论)、数据资料型案例
3、从案例的作用与功能上分,可分为
导入型案例、探索型案例、拓展型案例、检测型案例
二、思想品德案例的特征及作用
1、教学案例的特征
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它既是教学中的素材,也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教学案例应具有如下特征:
(1)来源于实际生活,可靠强。真实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首要条件。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必须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际结合,以事实为基础,教学的内涵才可信、可靠,教育的根基才稳固、扎实。
(2)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顺畅运行。教学案例承载着一定的学习信息,能够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便于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探讨、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学过程和谐发展。
(3)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由于案例往往能提供具体、翔实、典型的背景材料,易于让学生进入某种问题的特定情景之中,实现思维与情景的交流沟通,不仅获得切实的知识观点,也促使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教学目标,以具体教学事例创设、提供的特定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针对一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学习的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基本要求都离不开真实、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所提供的相关教学情境,而科学、规范的案例教学形式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并将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力四射、异彩纷呈。
(1)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由于案例往往提供了一定的事实材料和情景,学生想要从纷繁复杂的事件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同时通过举一反三、引申扩展、迁移模拟、类比评价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并让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提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改变着单一通道的灌输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信息传输,情感交流和意向沟通。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而且还需要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案例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个体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3)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案例教学最明显的表征是师生互动,教学同步。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负有引导的责任。如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使用案例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案例提供了广泛的问题情景和自由的思考空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探究性案例。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案例,能为教学提供最有益的保障条件。
(一)教学案例的选编应注意以下原则:
1、客观性。案例的客观真实是指其案例的材料来自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存在。对于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要尽可能在真实生活事例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编制,使其更能集中反映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思想观点。
2、科学性。生动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即科学性,这是案例选编的第一原则。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广泛的领域,要有开拓的视野,敏锐的地理感悟性。
3、典型性。典型性是案例的基本特征,不是任何一个事例都可信手拈来,作为案例使用。强调典型性即是为了表明:(1)案例必须具有鲜明的目标指向,并能生动地反映某一思想观点或理论、规律,为教学目标服务。(2)案例反映的事实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避免冷僻、偏激的特殊个案。
4、时代性。时代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教学案例的选择也要上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一方面教学必须快速反映客观现实,与时代进程合拍。
5、教学性。作为教学案例,教学性是无可置疑的。不仅案例本身具有教学意义──能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且案例的表达、呈现等方式,也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充分体现案例事实的意义和教学价值。
(二)教学案例的应用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中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社会的阴暗面和消极腐败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偏激地否定国家、社会、党和政府。因此,思品课应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案例鼓励学生。
2、注重趣味性,与时俱进的原则。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往往很难较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案例的选择上必须具有趣味性,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因此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必须具备生活性。当案例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案例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在思考、探索中形成新知识。
4、贴近教材,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并符合课标要求,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向学生罗列大量不分轻重的案例,不但主次不分,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还偏离了教学目标,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下功夫挑选典型性案例作为思维的中心,力求简洁高效地说明概念和原理,不能把思品课沦为故事课。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做。
案例教学法,西方国家最早使用在法律和医学上,而用在管理的教学方面,则是上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国内教育界在1990年代以后才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教学过程,运用案例个别的个性来说明、展示一般性。其采用的方式是,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教、学、做”为一体,增强知识,并使知识得到拓展,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是服装款式设计的二维平面的展现,教师在准备的案例过程中,案例必须直观,能贯穿多个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融汇贯通,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的效果,从而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以教授女衬衫结构设计为例,利用案例教学法,从下列五个阶段进行:
一、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如
1、给每个学生展示女衬衫成衣图片资料;
2、把女衬衫着装效果图画在黑板上;
3、女衬衫成衣穿在人台上展示;
4、女衬衫成衣穿在学生身上展示。
以上方式可以综合使用,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都应尽可能地直观展示案例,结合教材上女衬衫效果画与结构图片阅读,使学生尽快地感知衬衫案例的特征,如面料特征、工艺特征、款式造型的领袖特征、衣身特征、内部设计线等造型特征,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二、分析案例──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原型即基本型,是学习服装结构的基础,在板型设计中可起指导作用。在衬衫案例中,尽快使学生进入衬衫案例情境之中,与前沿知识,既上身原型结构知识相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疑问难,分析案例,用原型结构理论指导学生剖析解惑。
1、整体尺寸比较分析:衣长比较、胸围比较、领围与袖窿深比较、省道位置与大小比
较、肩宽比较等。
2、造型特征比较:
(1)、后片各轮廓点位置与线条特征比较分析:肩颈点、袖窿深点、胸围大点、省道形状特征、袖窿线形状特征与衣长等。
(2)、前片各轮廓点位置与线条特征比较分析:肩颈点、袖窿深点、胸围大点、衣长、前后肩线长度关系、省道位置、袖窿线形状特征与衣长等。
(3)、袖片各轮廓点位置与线条特征比较分析:袖肥、袖山高、袖山曲线特征、袖长与袖口宽等。
(4)、领型各轮廓点位置与线条特征比较分析:前后领深点比较,领窝形状比较,翻领特征,如领角角度、领座高度、领面高度等特征。
(5)、扣位分布特征、门襟特征。
3、工艺特征分析;衬衫各部位工艺线迹特征,如线迹宽度、线迹针距、线迹与轮廓距离。
自主探究阶段,教师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第一、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把控。第二、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理解衬衫与原型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并要求每位学生把衬衫结构制图绘制出来,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案例教学的本质所在,使课堂充分体现“教、学、做”的过程。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每个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目前是充分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根据讨论达到的共识,要求每位学生把衬衫结构制图进行修正,并组织学生对各自衬衫制图相互评价,指导学生正确完成衬衫结构图的绘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四、知识拓展──班级交流、知识互补
教师指导学生每组选出最优秀的衬衫制图进行全班的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评价,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并推选出最优秀的衬衫结构制图作业,指导同学们各自的作业与之对照,发现自已作业中的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如短袖衬衫、泡泡袖衬衫、抽褶衬衫、分割线衬衫等,使学生知识得到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与评价──能力提高
一、案例与教学案例的含义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事例。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和分析数学教师与学生的交互行为和思想情感。
二、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数学教学的案例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2)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要能够把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大体如何的笼统的描述,也不是对活动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
(3)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4)数学教学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数学教和学的特性,提示出人物内心的数学思维活动,如对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5)案例的叙述要能反映出事例发生的教育背景。
三、小学数学教师做案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遇到学习数学特别困难的学生;遇到学习数学特别优秀的学生;遇到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数学内容时,全班的错误率特别高;遇到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数学内容时,多数学生特别感兴趣;遇到某个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特别关注,孩子的成绩并不好(或特别好或无明显的感觉)。数学教师把这些事例转变为数学教学案例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师做案例的意义:
(1)案例写作为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2)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