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肝病预防与治疗(收集5篇)

时间: 2024-11-29 栏目:办公范文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1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防治;护理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多发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的常见毒副作用,以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最为常见,在临床治疗中时有发生[1]。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因使用药物的不同有所不同,大量结核患者因化疗停止导致病程延长,对疗效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抗结核治疗中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及早发现并进行预防,确保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X线胸片、CT扫描及痰结核菌检查确诊,在进行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无肝炎及肝功能异常病史,表面抗原呈阴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15~72岁,平均(35.7±2.1)岁;38例继发性肺结核,15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7例结核性胸膜炎。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6~74岁,平均(35.4±2.3)岁;36例继发性肺结核,16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8例结核性胸膜炎。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化疗方案;痰培养呈阳性患者,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疗方案。

1.2.2防治及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给予降酶保肝的治疗,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护肝片进行预防治疗[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5.0~20.1μmol/L,谷丙转氨酶的正常范围为0~40U/L。

2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值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

3讨论

肝功能损害时进行抗结核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对治疗进程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治疗中断。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是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其主要机制是抗结核药物对细胞内代谢过程产生干扰,造成肝内胆汁淤积、坏死,同时引起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肝功能损害发生在用药8w内,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停药或休息后大部分可自行恢复[3]。本组研究中,入选的14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核病为慢性传染病,疗程漫长,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肝脏损害,使患者被迫停药,对治疗产生影响,无法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在这种情况下需给予防治及护理干预,本组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的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加大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宣传力度,向患者讲解及时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给医生,给予停药、保肝降酶的治疗。②心理护理。结核病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郁闷、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担心肝脏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及停药对治疗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需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肝脏损害是治疗过程中较正常的现象,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保持心情愉快,肝功能可很快得到回复,不会影响结核病的正常治疗。医护人员需经常巡视病房,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4-6]。③饮食护理。患者饮食需以高热量、适量蛋白质、糖、维生素丰富、易消化为基本原则,少量多餐、忌过饱,尽量避免使用油炸、辛辣、粗糙、坚硬的食物。大部分患者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厌油等症状,因此,在饮食上不宜强迫进食、补充高营养食物,宜进食维生素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进食太少,无法满足患者的生理要求,可适量进行静脉补充维生素、脂肪乳及葡萄糖。待患者症状好转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④环境护理。因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患者可进行下床活动,患者的活动范围多在病房内,因此,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湿度及温度适中、阳光充足,环境需保持整洁、舒适。另外,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需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进出入病房的人数[7-8]。

经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后,立即给予停药或保肝降酶的治疗,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是抗结核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对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给予相应的防治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肝脏损害,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蔡冬格.分析临床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152-153.

[2]许东,赵满芝,孙登顺,等.87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02):112-113.

[3]刘晓茹.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的防治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33-234.

[4]任彦微,徐齐峰,辛宝双.探讨抗结核资料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于处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599-600.

[5]安慧茹,吴雪琼.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29.

[6]刘心,夏淑珍,姜振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109-110.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2

酒精性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过量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已知乙醇进入肝细胞以后,经过肝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三条途径氧化为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使其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严重时可致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酒精肝”。笔者认为预防酒精肝的治疗、预防、护理,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方法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1]。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治疗酒精肝的效果好的方法都有什么,酒精肝最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这种疾病对身体的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大的[2]。

1.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必须措施,酒精肝患者戒酒后其预后可得到显著改善。戒酒后,轻型患者可于数周或数月内缓解临床症状及肝脏发生的病理改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于数月内缓解脂肪肝症状。对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者,可有效延长器生存期[3]。

1.2营养支持酒精肝患者中超过75%的患者营养不良,有资料研究显示,酒精肝患者的死亡风险与其营养不良的程度直接相关,营养不良的程度越重,其发生死亡的风险也越大。对酒精肝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治疗是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后续治疗的基础,酒精肝程度严重者,可采用全肠道营养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发挥其潜在的协同治疗效果。

1.3肝移植在传统观念例,酒精肝是肝移植的禁忌症,随着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酒精肝患者中也逐渐开展肝移植治疗。有资料显示,酒精肝患者行肝移植后的生存期为1-3年,越有10%的患者病情复发,术后是否再饮酒是预测患者是否发生复发的重要指标之一。总之,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的,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订治疗的方法,方法合适了,就可以很好的治疗了,可以尽快的摆脱疾病困扰了[4]。

2酒精肝的预防

预防酒精肝最为重要的是控制饮酒频次及量,避免摄入过多究竟,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确保肝脏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应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3健康教育

无论脂肪肝还是酒精肝,其发病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应酬多,喜饮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加上精神萎靡、生活散漫,都是酒精肝发病的原因[5]。饮酒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以伤害肝脏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除此外,想要根本上预防酒精肝发生,就要注意劳逸结合。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掌握动静结合的关系,急性期应采取“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原则,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稳定期应采取“动静结合,动静适度”的原则,做到生活自理,适当休息。恢复期应采用“以动为主,动中有静”的原则,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疲乏感为度,避免劳累过度,耗伤气血。肝胆之病,易于郁滞,应以疏泄条畅为佳。若情恋不畅,精神抑郁,则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诱发或加重疾病症状。应帮助病人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与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另外,平时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在疾病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以及体质强弱不同,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4讨论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或加重的因素较多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然而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确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表明同一地区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维生素A的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的下降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HBV或HCV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倍,耿威,张丽丽等.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22-223.

[2]梁铭.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55-56.

[3]江韶辉.酒精肝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537.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3

关键词:五味子;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1-0054-02

结核病是我国主要控制的严重危害性传染病,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化疗进行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而一旦发现这种症状,多数医生及患者会选择停止抗结核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中药五味子用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观察单味中药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效果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来源选择本市2010年1月―2012年6月常规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12月新发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察组,2组各选择100例。男122例,女78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6岁。纳入标准[2]:(1)符合《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制定的结核病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内科学》中的中医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4)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2SHRZE/6HR;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服自制的五味子粉胶囊,0.8g/粒,4粒/次,2次/d,疗程4周。抗结核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并比较肝损伤的发生情况。

1.3诊断标准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r-GT)4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根据肝损伤国际检查标准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肝损伤进行诊断[3]:(1)应用抗结核药史;(2)服药后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如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区疼痛或不适、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3)停用抗结核药后肝损伤可有显著改善;(4)肝功能指标异常;(5)排除病毒性或其它因素导致肝损伤。2组发生肝损伤的总例数即为肝损伤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2组肝损伤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抗结核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对细胞产生毒性损害或引起肝脏过敏反应引起肝损伤,在中医学中属于“协痛”、“黄疸”、和“积聚”的范畴[4]。中医释其病机与药物邪性相关,肝主疏泄及藏血,人体感染湿热邪毒,毒随血入肝,经肝疏泄至全身,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本病的治疗应以补肝益肾、活血解毒为主[5]。多项研究表明五味子单味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具有保肝解毒的功效[6-7]。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肺痨(即肺结核)以虚证居多,尤以阴虚为主,治疗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基本原则,在遣方用药中常选五味子以益气生津、敛阴止咳。

中药五味子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常用于临床治疗久咳虚喘、盗汗、消渴、久泻、遗精滑精、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相关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对呼吸系统具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具有疏肝利胆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8]。五味子包含大量木脂素、多糖、氨基酸及多种醇提取物等多种化学成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五味子可以有效降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毒害作用;五味子可以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五味子中包含的多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速清除机体内自由基[7]。

本研究将中药五味子研磨成细粉装入胶囊,与抗结核病药物共同服用来预防肝损伤。研究结果显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服用五味子粉胶囊可以有效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五味子可以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作用,可以与抗结核药物配合使用预防肝损伤。

参考文献:

[1]徐俊彦,冯通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20例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36-1437,1443.

[2]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第一部分结核病临床诊断)[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6):393-403.

[3]李锋,卢水华.《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8):683-685.

[4]孙琪.中医复方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11.

[5]史琳,王志成,冯叙桥,等.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3):208-212.

[6]冷玉杰.中药五味子煎剂与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6):53-55.

[7]孔华丽,闫亮,段惠娟,等.五味子醇提取物保肝作用成分分析[J].药学学报,2010,26(1):27-29,62.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4

【关键词】控制传播;病毒性肝炎;预防途径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也被称之为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7种主要类型。由于我国人口稠密,流动性大,再加上人群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导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几率呈上升趋势,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1]。本文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4例,女62例,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5±3.9)岁,其中甲型肝炎43(27.6%)例,乙型肝炎95(60.9%)例,丙型肝炎18(11.5%)例。

2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遍及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具体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7种常见类型。我国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其中甲乙两型所占比例最大,危害最重。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疫苗接种工作和输血筛查之中,但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疾病仍严重威胁全球数以万计人群的生命健康,三种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详见表1。

表1三种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

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全世界感染病例

150万/年

慢性携带者4亿(1.25亿中国人)

携带者1.7亿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血液或其他体液

血液

全世界年均死亡例数

4500例/年

100万/年

不详

是否具备预防性疫苗

3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1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2]

3.1.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临床输血、血制品或血清、血源性注射都会导致传染。研究显示,微量肝炎病毒血液即可导致病毒性肝炎大肆传播。

3.1.2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被肝炎性病毒感染后未进行彻底消毒或科学处理,则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析患者是病毒性肝炎传染的主要对象。

3.1.3胎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若孕妇是病毒性肝炎的携带者,则可将病毒通过产道与新生儿进行垂直传播;妊娠分娩时期患有肝炎的患者也会对胎儿造成传染;另外、性滥交、异性恋、同性恋等也是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重要途径,家庭夫妻间可传播。

3.1.4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昆虫叮咬传播

若他人与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的唾液、尿液、血液、胆汁、乳汁以及其他感染物品、器具等进行长期过密接触,都会导致感染,皮肤破损或粘膜都会感染,其中的口对口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而在亚热带以及热带地区,蚊虫或其他吸血昆虫也是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3.2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3]

3.2.1控制感染源

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周围人群出现黄疸症状并逐渐严重化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衣服、餐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他人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穿戴好防传染衣物和帽子、口罩,争取给患者做好早期治疗,防止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嘱患者卧床休息,配合治疗。

3.2.2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过针头、注射器、刺血针等要进行严格消毒,认真贯彻消毒室的操作制度和流程,严格采用一人一针一管注射,避免交叉感染。

3.2.3规范输血、血清等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输血、血清检测规范制度,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血液传播的危害性,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血液科的相关制度,防止出现血液感染情况。

3.2.4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给患者保暖,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防止病情恶化。告知其要保障充足的睡眠,舒缓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压力,当其疾病治愈,肝脏功能恢复正常时,可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3.2.5做好用药指导

叮嘱患者不可随便用药和私自增加药量,在治疗期间,也不可以随便停止用药,要按照医生指示科学合理服药。针对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向其讲述本院治愈成功的案例和心理咨询,以便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3.2.6做好健康宣传和教育

病毒性肝炎并不是无法控制的疾病,只是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报刊、书籍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与之相关的预防知识,适时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吸血等蚊虫叮咬以及性生活不健康的情况,要给予特别的教育,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便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4]。

参考文献

[1]曹晓东.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7-228.

[2]马光华.浅析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预防[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8):10-10.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5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1-0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炎,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如不及时加以治疗,则容易发展成为肝癌或者是肝硬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目前,该病虽然可以明确确诊,但是还不存在治愈该病的特效疗法[1]。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为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则可以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本文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共研究了54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的为32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平均为43.7岁。有3例患者存在高血压,有5例患存在并冠心病。

1.2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护理。

2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54例患者的病情均得以好转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讨论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所以应根据该病的特点进行护理。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因为当患者刚开始入院时,对于周围的环境较为陌生,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以真诚与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与患者家属,然后主动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情况,并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将相关检查与治疗方法告知患者,以便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情绪[2]。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进行交谈,并在交谈当中向患者灌输一些日常保健知识,如患者提出关于预防与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难点问题以及重点问题,则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从而消除疑虑,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并积极接受治疗。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甲肝患者来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时的抑郁程度更深,当病情加重时,则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卑感与绝望感[3]。对此,护理人员应将治疗该病的正面报道告知患者,以帮助其对抗忧郁与恐惧心理。

在患者出现黄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叮嘱其注意休息。让患者卧床休息,以便减少热量消耗与体力消耗,同时预防形成过多的乳酸以及分解过多的蛋白质,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让患者卧床休息,也可以使其肝血流量得以增加,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与营养给肝脏,有利于控制病情。当黄疸症状逐渐消退时,可以让病患者起床活动;但需要注意活动量应适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量活动。如患者没有出现黄疸症状,日常生活无需他人照顾,则可以让其进行轻度活动;如患者无黄疸症状,同时血清ALT值正常,则可以在相应指导下,进行部分工作。此外,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无需过分强调补充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等,指导患者多食用鱼、牛奶以及豆制品等,并摄入足量的水果与蔬菜,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食品,以预防出现脂肪肝,同时禁止患者饮酒。当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应当指导其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合并肝性脑病,要严格控制摄入的蛋白质。

因慢性乙型肝炎难以治愈,所以临床用药应做到科学合理,以便抑制病毒的生成,同时将疾病对肝脏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积极预防出现肝癌以及肝硬变。在实际的情况中,部分患者因经过长期治疗而得不到明显的效果,从而失去对于正规治疗的信心。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避免其为了尽快治疗疾病而出现滥用药的现象。告知患者滥用药物不仅不会促进疾病康复,同时还可能导致肝脏负担加重,恶化病情,只有做到用药合理与科学,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对于临床医生所开出的药方,护理人员应积极敦促患者服用相关药物,并不得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意更改。

综上所述,要护理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保证期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则护理人员不仅要协助临床医生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将常规护理工作做好,积极预防出现感染;同时还应指导患者定期复查以及进行自我保护。让患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接受临床治疗,并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以预防病情恶化出现肝癌或者肝硬变。

参考文献

[1]喻美贞,帅再亮,余桂珍.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杂志,2010,32(15):9018-9019.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医疗废物方案(整理2篇)
  • 下一篇:毕业生自我评价(收集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