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高中历史讲课技巧(收集3篇)

时间: 2024-12-01 栏目:办公范文

高中历史讲课技巧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1-02

众所周知的是,初中历史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传授与历史有关的基础性知识,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加强历史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语言非常的简洁明了,很多老师认为初中的历史课比较好教,学生也都认为历史课比较好学,但是最终的学习成效却很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待提高。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历史教师来讲,应该致力于探寻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历史再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他们,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几种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

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肯定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常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以及讨论法和图解法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哪种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分析,历史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知识的累积程度,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同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运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几种比较具体的历史讲授方法的介绍:

1.1讲述法。讲述法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内容时非常有利的,比较适用于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复习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叙述、描述和概述是三种不同的讲述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分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运用叙述和描述的方式来进行,而相对来说较为次要,但是必须要讲到的部分则需要采用概述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以便于描绘出整个历史的全貌。[1]

1.2谈话法。谈话法是一种师生双方通过谈话的方法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去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3讨论法。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使用讨论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最后再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例证来向学生阐明观点。

1.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课堂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譬如说,老师在讲授“百家争鸣”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将它们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他们自行归纳出各个学派的观点,让他们再进行历史体验,譬如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用百家争鸣时代某一个学派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2]

除过以上所讲的几种方法,还有讲解法、图示法等很多适用于历史教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譬如说如果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呈现出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使用讲述法就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不擅长表达但是却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的教师来讲,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的历史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探讨。

二、多媒体教学对于现时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再配合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就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举个实例来说,在教学《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以下相关资料准备,首先是准备好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资料制作成PPT;其次是有选择性的摘录网络上的电影片段,图片与声音以及视频结合起来,向学生们展示辛亥革命发生时的立体情况。再或者说教授中美建交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中美建交时的相关历史与电影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会比教科书中单纯的图片文字效果要好的多。[3]

事实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优势,并且灵活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以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在准备历史课程的相关资源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会因为其信息含量比较大、使用方法比较简洁灵活、而动态性也非常的强,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的重视。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本身比较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原本比较复杂的历史事实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够使深奥难懂的历史问题变的逐步的明晰化。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多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他的现代性也可以弥补传统的依靠黑板来教学的方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获得相关的知识,使他们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成为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何君.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教学探讨.2011,(7)

高中历史讲课技巧范文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1.052

UsingHistoryTeachingMethodsto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

LINQilei

AbstractHowtoenhancethefunofclassroomteaching,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mproveteachingquality,asanimportantissuemanyteachersrelentlesspursuittocontinuouslyexplore.Intheclassroom,usehistoryteachingmethods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mproveclassroomefficiencyhistoricpractice,aslongaswekeepteachinginthenewcurriculumreformandpractice,thecouragetoexplore,goodreflection,diligentsummary,benefitincrease,sothatstudentslearnthehistoryalive.

Keywordshistory;teachingmethods;learninginterest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历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开局、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一个好的课堂开头,不但可以收到先声夺人之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使学生有余味三日不绝之感。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西方文明之源”,先问学生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进而设问:奥运会的起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奥运会的故乡――希腊。又如讲“文艺复兴”时,事先准备一石子和同样大小的一纸团,问学生这两样东西哪样先落地?然后再导入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如讲解《美苏争锋》一课,首先对课本标题进行这样的解释:争锋之一:杜鲁门先声夺人,斯大林以牙还牙;争锋之二:马歇尔巧援欧洲,莫斯科力组经互;争锋之三:组北约,北美牛志在必得,会华沙,俄国熊争锋相对。这样开头形象直观,助于学生宏观理解。

2巧设过渡、连续史实

熟练掌握过渡技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能力培养。在历史教学中,巧设过渡,可以使历史史实更加连贯。如讲俄国1861年改革后即提问“同一时期的日本情况如何?”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日本明治维新”。又如讲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命运真的改变了吗?请同学们看书并列出史证。又如讲《联合国家宣言》时,问之前(后)法西斯的侵略是否还屡屡得手呢?请看史实。这样的过渡能够自然转入到下面内容的学习,防止学生的思维中断,保证了课堂教学的严密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3巧设板书、字简意赅

板书能把教材中复杂的、抽象的问题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巧设板书,字简意赅,既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智力,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例如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制度、两对矛盾、三个趋势”,学生很快总结出了第一单元的主干知识。板书反映本节内容,是一堂课的浓缩,其设计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及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讲“诺曼底登陆战局势”时,板书:英美联军德军苏军,由此易显德军从此面临东西夹击作战之中。如介绍“世界的文化杰作”时,用表格来表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应内容。在《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中,把课本中四个问题板书为:“欧洲人的欧洲”(以联合求发展)、“迅速崛起的日本”(以政策求发展)、“东方巨龙的腾飞”(以探索求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以斗争求发展)。四个问题以“发展”为主线,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4巧用典故、画龙点晴

教师借历史典故提出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学生迅速投身于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历史典故、历史故事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画龙点晴之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汲取历史知识。如讲“拿破仑征战”时,讲述“兵败滑铁卢”故事,以引申正义。如讲“幕尼黑会议”时,可解释“慕尼黑阴谋”。如讲“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就讲解学生们关心的“解放者杯”的由来。如讲“淝水之战”时可运用“草木皆兵”的成语典故。通过典故、故事的点拨,使学生爱上历史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巧拨思维、清晰史脉

在历史教学中,巧拨思维,可以清晰史脉。选用关键、准确的语言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思路更加清晰。如讲“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及时向学生讲解评价历史人物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又如“经济大危机”有《美国失业率》和《纳西水坝》这两个表图,学生很难将这两图联系起来,老师可给学生点拨,罗斯福总统采取应对措施,兴建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这样把两图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紧密联系当今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结合我国政府采取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对策,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这一历史知识。

6巧设疑问、激发思维

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学生的认识水平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时,教师不能就此停顿,而应顺水推舟,通过分析,再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如在讲“美国经济大危机时”,可设问“假如你是美国总统,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美国人民走出困境,摆脱危机?”又如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设问“假如你是美国总统的助理,你对美国投放原子弹,将持什么态度?”“有人说二战胜利是美国投下原子弹的功劳,对此你有何看法?”通过设疑置问,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7巧用挂图、一目了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挂图的演示和挂图的讲解,能够更为直观地阐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直观了解。值得注意的是,挂图的使用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要能起到挂图的直观性和针对性作用。如讲“四渡赤水”时,事先准备好一幅自己设计的挂图,边讲解边比划,很容易把“四渡赤水”战略意图讲清楚,从而加深对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的认识。又如讲解“工农红军长征”时,笔者用事先准备好的《红军长征路线图》电子课件,活灵活现地给学生们展示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六方面军的行军路线,使复杂难记的红军长征路线一目了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8巧用辩论、活跃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将辩论引入课堂,以激活历史课堂。例如:“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贡献大?”“唐朝的科举考试重视考诗赋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辩论题只是为了激活历史课堂,更好地为历史教学服务。可用单元课后思考题、练习题,如“如何评价秦始皇、拿破仑,商鞅变法,王安石改革?”“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等等,针对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举行辩论会,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激发思维,各抒己见,越辩越细,越辩越明,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活了课堂,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9巧用媒体、形象直观

现代多媒体技术可创设课堂情景,渲染历史背景,重视战争场景,以扩展历史课堂容量,拓宽历史知识,增强直观效果,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笔者播放了历史视频《百年中国》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段,让同学们能更易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在讲新中国的成立时,笔者用影视历史资料,播放了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和发自肺腑的、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画面和天安门广场上人潮如海、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久久难于忘怀。

10巧作总结、升华效果

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朗诵一首诗歌,师生对话,提问方式,列表方式等等,这些简单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还可作为下一节内容的提示或引言。历史课堂教学总结具有巩固新知识、深化教学内容、升华情感、启发思维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主要途径。如在《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一课后,总结为:四个原因:社会心理、政治动因、经济动因、宗教动力;四个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王室的支持;四个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影响(即四条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殖民掠夺之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

激发学习学生历史兴趣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如巧设情境,以情求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要不断地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勤于总结,益于提高,使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叶小兵.论历史学习策略与历史学习方法[J].历史教学问题,2004(3).

[2]聂幼犁.历史课程教学论第五章[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1.

[3]赵艳.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教育科研),2013(4).

[4]嫦娥.新课程体系下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5]王生.“课标”是教学史料开发的重要依据――以人民版《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1).

高中历史讲课技巧范文篇3

一、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功能也有了相应地转变,历史复习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只有学生真正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会真正地参与到历史复习课之中,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学生的历史复习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计划的,这样的复习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明确历史中考复习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监督学生的计划落实情况。教师在历史复习课堂上,对历史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一体化的强化,对于专项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的联系。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中考历史复习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教材梳理阶段、专题训练阶段、模拟测试阶段以及考前指导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复习是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整体来说,历史基础知识还是一切考试的重点,必须要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工夫。将中考历史的考点细化,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结合,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实际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

教师要在历史复习课堂上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考试、答题能力,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应试能力。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合理地安排时间,用时均匀,加强定时训练的效果,对于材料题和问答题还要注意答题的准确性、简要性。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应试技巧和应试能力的培训,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在真正考试时候不必要的失误。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方案(整理2篇)
  • 下一篇:护士个人简历自我评价(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