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生活,引入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在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素材。早晨,走在阳光明媚的上学路上,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微笑的脸庞,感受着清晨凉爽的微风,你是否想唱起一首欢快的歌?坐在宽敞的教室,老师谆谆的教导和同学热情的相助,是否使你意识到自己是牛活在幸福之中?深夜,父母为你送来微微冒着热气的牛奶,是否让你的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学生生活的世界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只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那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深情的祝福、一缕温馨的灯光,都会成为可写的内容。关注生活,还可以从牛活中学到许多鲜活的语言,如谚语、俗语、歇后语等,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作文田园。
二、重视课本,吸收大家精华
初中语文课本选人了许多名家精品,它们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语言为学生进行积累提供了许多经典的材料。在这些作品中,有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文情并茂的写景名篇,有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课文中的丰富词汇,优美文句,特别是占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有不少学生因为重视课文,注意吸收名家的精华,写出了令人赞赏的优美句段。例如2005年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中,“一句秋词,唱出了历史的新歌;一声争渡,划过长夜,长久地荡漾在人们心中,无法想象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造就了李清照般的女子。”2005年无锡市满分作文《精彩语文》中,“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你让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去‘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这些成功佳作雄辩地证明:丰富的课文积累也可以让作文熠熠生辉。
三、亲近名著,博采众人之长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亲近名著,博采众人之长,可让学生得到丰厚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坚持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阅读名家作品,做好笔记,对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类摘抄;写读书心得,就自己所看的文章内容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下感想。
2.上名著导读课。当大部分同学读完一本名著后,老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这样,学生们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书的内容了。
3.举行读书交流会。让一些读书很有心得的同学问大家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可袒露自己读书中的困惑,请求大家的帮助。通过这些形式,调动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大量的阅读积累为写作夯实了基础,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文思如泉涌。
四、欣赏传媒,打开精彩世界
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传媒就是电视。很多电视节日能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从电视荧屏上学到的东西并不亚于在学校所学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电视可以说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那么,如何从电视中获得丰厚积累呢?
1.观看优秀的电视栏目。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百家讲坛”、“同一首歌”、“艺术人生”、“走近科学”、“探索・发现”等。观看这些节日可以让学生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关注周边的生活。也可留意电视中的公益广告,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2.积累优秀电视节目的导语。让学生在看电视的过程中积累、品味自己欣赏的节目导语,然后和同学相互交流。例如:
一个放松的心情,一种向上的冲动,一份生长的力量,一点竞争的自信。
――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
轻拂岁月琴弦,轻吻时光沙滩。
――中央电视台《流金岁月》
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
一中央电视台《对话》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中央电视台《天气》
天地人、诗音画、真善美。
固守着文学的孤独和寂寞,守护着心灵的宁静和祥和。
――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
一样的画面,不一样的感觉;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表情。
――中央电视台《瞬间视觉》
我踏着碧波浩渺的洞庭水走来时,湖面正摇曳着一轮朝阳喷薄欲出,你像一个浣纱的女子,湖光正拂动着你丰腴的臂膊,虚幻缥缈,迷离闪烁;我乘这水阔天空的万里长风离去时,夕阳在水天一色的相衔处淬落,你又像一个晚浴的佳人,融融的暮霭化作你婀娜的身姿,面罩轻纱,淡妆轻抹;我捧起屈于的《九歌》,回首再望,才看到你点点的泪痕,陆离斑驳。
――中央电视台《国家地理・驿路牧歌》
这是一块曾经饱受战争蹂躏的土地;这是一个浸透着东西方文化的神秘古国;这里有着一段弥漫了数百年烽烟的悲情长河;这里有着鬼斧神工,充满神奇造化的自然风物;这里有着布满历史烟尘,俯拾皆是千年文明遗痕的人文景现。
――中央电视台《世界真奇妙・703期》
见证风的方向,见证岁月变迁,见证悲欢离合,见证梦想的起源。见证――变革中国的影像志。
――中央电视台《见证・影像志》
在未知领域我们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我们重新发现。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节选)
中学生正处在多彩的人生季节里,他们接受语言的能力非常强,电视里唱的歌词、流行的广告语和电视节目中优美的句段很快能被学生接受。如果能把它点缀在文中则会使作文新颖别致。
关键词: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微课程及翻转课堂
(一)微课程
微课程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对教师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中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精彩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形成的课程教学资源。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课程教师以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课前学生预习,课中观看和学习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师生互动交流实现知识传授、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及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以微课的微视频为载体,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型和学生主体性。
二、当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开设中,主要涉及到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流媒体(IP)课件、网上辅导、形考作业、网络课程。为充分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成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我校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多种教学媒体,形成了具备本校特色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课程。具体分为如下环节:
①自学。课前阅读《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大纲,把握课程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教学大纲以及课程考核等。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本科)》等文字教材进行预读,预先熟悉章节内容,思考,并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总结,集中在课堂上解疑。
②观看课程视频。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本科)》的录像,结合录像讲解释疑,对仍存疑问的地方,集中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咨询老师。
③流媒体(IP)课件网上辅导。学生通过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提供的流媒体(IP)课件结合课程视频以及课前自学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并利用该平台提供的网上辅导功能与教师针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中辅导答疑。
④形考作业。广播电视大学学生通过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册》涉及的作业,实现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效进行形成性考核。
⑤复习资料。学生期末依据《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指导》进行课程的复习,巩固日常学习成果,认真复习章节练习、形考作业,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咨询,并利用网络课程模拟测试栏目独立测试,确定自己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⑥考试环节。考试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二者相集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
目前,广播电视大学已形成了中央到基层的三级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制度,形成了混合式的课程形态。
三、微课程下的翻转教学模式案例研究――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果以及操作系统等相关课程之间有机衔接的重要课程。微课程理念下构建基于微课程理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翻转教学模式应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加强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资源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翻转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保证。为此,应加强广播电视大学微课程资源库建设,构建具备广播电视大学特色的微课程资源库。一方面,可以引进同类院校在微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与本校课程实际紧密结合,形成满足专业需求的微课程资源体系;另一方面,微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不必拘泥于视频,可以将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展示。例如,一些学校在教学中,将流媒体课程资源作为一种有效地教学辅助手段,通过以实时、非实时压缩处理制作整合以“流”的形式实时地在互联网上播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即时进行点播和下载,从而成为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
(二)引导学生课前借助微课程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前,教师与学生应分别做好两点,具体如下:
第一,教师应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梳理该课程中学生应掌握的重点知识点,并结合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制作微课程,通过教师间交流与讨论确定最终版本后到微课程平台上,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二,学生要仔细阅读文字教材、观看电大责任教师录制的微课程资源,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程资源库和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以及难点进行自主学习,并养成勤思考,勤记录的习惯,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在集中课堂中咨询教师。
(三)合理组织和安排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坚持集中指导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首先,学生方面。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明确学习过程中的疑问,针对疑问通过课堂教师面授释疑,也可以通过与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来获得问题的答案,实现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有机结合。其中,应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协作学习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将课堂转变交流学习和探讨疑问的场所。
其次,教师方面。依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要求和课程进度安排,做好学生的统一面授教学。同时,在学员自学的基础上,由课程辅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面授辅导,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疑难问题。统一面授的所占学时应适当控制,将更多的学时安排在学生对学生的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上。此外,应做好课堂中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的组织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角色,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进行自主学习。
(四)注重课程的形成性考核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开展,也应分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学生方面,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利用微课程进行巩固性学习,并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二,从教师方面,应对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进行批阅和反馈,并总结学生学习课程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反思,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总之,构建基于微课程理念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更关系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开学第一课采取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利用电视传媒方式授课,这样跟能让学生观看学习。2023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单公布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3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单公布,请您阅读!
2023年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单节目将于9月1日(星期三)20:00准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央视频同步播出。
播出时间:9月1日(星期三)20:00
播出平台:CCTV-1、“学习强国”平台、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央视频
节目主题:理想照亮未来
主持人:康辉、撒贝宁
嘉宾阵容:
张桂梅、李宏塔、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巩立姣、杨倩、李亚中、彭洁、谢兴昌、何晓莉、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都尔汗·拉齐尼、拉迪尔·拉齐尼
ps:以最终播出为准
具体内容:
2023年《开学第一课》邀请了“七一勋章”获得者、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先进人物、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空中梯队代表、“00后”奥运健儿、中青年艺术工作者和青少年代表走上讲台,通过“云课堂”方式和各地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
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作文素材之时评选段“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面对大灾大难,蓄积起巨大能量,化危为机、赢取进步。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暨佩娟《中国脊梁压不弯》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参与这场抗击疫情的重大斗争,无疑是一次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这场重大斗争中,这些“90后”“00后”所展现出的勇敢与坚强、担当与责任,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们是有远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代,也一定是能够担当大任的一代!——汪晓东《火线上激扬青春力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春意味着澎湃动能、无限可能。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徜徉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青春”当属最美好的词汇之一。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青春,许多人受益时浑然不觉,失去时则徒留怅然。正如有人慨叹,“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春光灿烂之时,惟有惜时如金、晴耕雨读,否则,虚掷光阴、蹉跎岁月,只会落得“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的结局。——李浩燃《让青春枝头绽放绚丽之花——写在五四青年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回顾我国近年来的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场面蔚为壮观,多个领域都正在发生着绿色、智能等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人们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奔跑。满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激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我们就能踏准时代节拍、一路高歌猛进,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向贤彪《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
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沉淀于艰辛的付出。收获总是与耕耘相伴,胜利总是与拼搏同行。为了强国梦想,在日夜攻关的实验室里,科学家呕心沥血、奉献自我;在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国工匠筚路蓝缕、连续奋战;在抢收抢种的田野上,农民兄弟风雨无阻、昼夜劳作;在练兵备战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无惧疲劳、苦练硬功。烈日下,袁隆平一次次潜心试验,以汗水浇灌杂交水稻;风雨中,南仁东一趟趟勘探重峦洼地,为“中国天眼”殚精竭虑;病房里,林俊德头冒虚汗,用生命的最后时间整理出宝贵的科研资料。奋斗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马祖云《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
开学第一课优秀作文欣赏九月一号开学季,老朋友《开学第一课》也在八点准时到来,我也早早的跟家里人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的播出。
《开学第一课》是一档长达两个小时教育公益节目,是2008央视和教育部合作的教育类节目,对于当代中小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节目结合热点时事,真切感悟,先进事迹等特点,通过电视媒介更好的传达核心主题,让中小学生的我们更容易吸收深刻教导知识。
今年是党的100周年华诞,是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年,而《开学第一课》在今年也有着往年的重要教育意义。跟随节目的慢慢展开,呈现了一副许多先辈跟随党的正确领导,为了祖国前赴后继,不畏险阻,牺牲奉献壮举的画面。正是有那么多仁义之士,才有祖国如今的繁华盛世,身为祖国的接班人,应该传承弘扬先辈的大无畏精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在《开学第一课》的学习教育下,让我不禁陷入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当中,身为新时达青年的我们,在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要充实自身的内心世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素养,展示新时代有志青年的风采。我知道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国泰民安景象,离不开祖辈的艰苦奋斗,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指导,所以在我们缅怀先辈丰功伟绩的同时,更应该传承先烈的遗志和精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