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反应;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5)24-0152-03
SuggestionsandMeasuresonStrengtheningBloodDonationReac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TAOWei-hua,ZHUJi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5,13(24):152-154
【Abstract】Blooddonationreactionisnegativefactorsofcareerdevelopmentofunpaidblooddonation.Therearesomeproblemsaboutthepresentsituationofthemanagementofblooddonationreaction,suchasthelackofenoughattention,informationisincompleteandnotstandardized,missingregistration,etc.Recommendedbloodcollectionagenciestoestablishblooddonationreac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program,toprovideaccurateandpracticalnormsofblooddonationreactioninformation,toimprovethemanagementlevelofblooddonationreactionandthedonor'sservicelevel,toprovideaccuratedataforacademicresearch,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unpaidblooddonors.
【Keywords】Unpaidblooddonation;Blooddonationreac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
First-author’saddress:ZhenjiangProvincialBloodCenter,Zhenjiang212001,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4.087
对于无偿献血来说,献血反应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负面因素[1]。它会使部分献血者对献血产生畏惧心理和恐慌心理[2],献血者出于自身体验不免以点带面对无偿献血产生不良印象,甚至负面宣传无偿献血,对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大的伤害。因此,采供血机构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理献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采供血机构对献血反应信息的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度,缺少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因此,笔者对当前献血反应信息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建议建立准确实用规范的献血反应信息化管理程序。
1当前献血反应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献血反应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采供血机构均已采用了采供血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采供血的重要步骤实现了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对于献血反应的信息化管理,并未体现出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献血反应的管理规范与否短期并不直接影响采供血活动,再者献血反应的比例较低,导致采供血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对献血反应的管理抱着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态度,并未充分认识到献血反应管理不到位的长远影响。必须意识到,无偿献血作为一种道德义务,在法律上是建立在个人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的[3],而人的心理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特别是各种负面新闻报道、社会谣言等信息。南京拒捐、成都血浆浇花、郭美美等事件和一个所谓的“老医生”揭露献血内幕至今仍在恶意传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4]。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因献血反应管理不到位,让一部分献血者成为“献血有害论”的支持者。从反面“以身说法”,其危害不言而喻,将对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伤害。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性病又在我国死而复生,特别是梅毒发病人数大大增加,发病人数急剧上升。梅毒在全国呈明显的流行趋势。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或垂直传播,也可通过血液传播。主要通过和血液传播[1],我国《献血法》梅毒抗体筛查列入献血者体检化验标准的必检项目,相关资料证明梅毒在献血人群中感染率逐年上升,成为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枣庄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流行情况,进一步做好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的筛选,节约血液资源,笔者将枣庄市2006年1月-2011年12月14513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献血者健康体检要求》(GB1846-2001)体检要求,本站2006-2011年的无偿献血者共145133人,年龄18~55岁,职业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大中专院校学生、军人、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商业服务和自由职业者等。
1.2仪器与试剂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ELISA)抗-TP试剂盒。均为批检合格,分别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厦门新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珠海丽珠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抗-TP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Microlab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瑞士HAMILTON)以上仪器设备经过鉴定校准合格。
1.3检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对献血者血液标本分别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进行抗-TP初复检两遍检测,初复检都呈阳性者或单遍试剂呈阳性,经双孔复检后都有阳性、或一有阳性反应一无阳性反应,判定为阳性标本(血液报废)。
2结果
无偿献血者抗-TP筛检阳性结果见表1,不同性别、年龄梅毒阳性分布情况见表2。
3讨论
枣庄市自全面开始推行无偿献血以来,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达到无偿献血率百分之百。无偿献血人群相对来说是一组低危险人群,对于提高血液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有着重大意义。梅毒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是国内的主要性传播疾病之一。自1979年以来我国大陆再次报道梅毒病例至今,梅毒在全国呈明显的流行趋势,特别是90年代后期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明显增加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近年梅毒发病增幅达28.74%~31%[2],梅毒患者由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对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对安全输血,降低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3.1表1结果显示枣庄市最近6年间无偿献血者145133例中双试剂阳性人数475例,阳性率0.327%,加上单试剂阳性人数220例,总阳性率为0.479%,与国内文献报道0.98%~0.4%的阳性率下限基本相符[3],其原因可能与枣庄属于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欠发达,流动人口少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2010、2011年最近两年阳性率无论是双试剂阳性率(2010年0.339%,2011年0.395%)还是总阳性率(2010年0.547%,2011年0.619%)均大于六年的平均阳性率(双试剂阳性率0.327%,双试剂阳性率+单试剂阳性率0.479%),这说明梅毒的感染已在本市普通人群中扩散。
3.2调查发现695例阳性者中男性多于女性(14∶11),年龄19~30岁的498例占72%(498/695),这一年龄组的人群生理,心里处于人生中的最活跃时期,是无偿献血人群中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近年来网络色情等对青少年的影响,普通人群中的青年,中年人性观念淡薄,使这一部分人群成为性乱,吸毒等不良行为的主要侵害对象。而性乱,吸毒等人群在献血者中属于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性传播。因而我们在进行为献血者动员、招募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部分青壮年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这不仅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需要,更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
3.3枣庄市在2005年全部无偿献血100%来自街头。695例梅毒初筛阳性者均来自街头献血,这种由以往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转变的特征,说明预防梅毒传染形势的严峻,由于梅毒是我国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且目前呈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目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而提倡在校园,社区中开展性道德教育,培养青年人洁身自好的性道德观,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倡有安全的性行,在性病防治和安全输血方面有重要意义。
3.4表1显示在检测的145133份标本中单试剂阳性标本220份,占总阳性的31.89%(220/695),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对这部分标本进行确认,但肯定有部分假阳性标本的存在,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试验分析。ELISA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但相同原理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呈反比,灵敏度高的试剂难以避免假阳性问题[4]。目前国内血站由于试剂成本及实验室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对ELISA法筛检阳性的标本不做确认试验,因此造成部分血液筛检假阳性,不仅是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对这部分无偿献血者造成一定的社会,心理压力。建议血站应成立相关职能科室对于单试剂阳性的这部分献血者进行通俗、科学、专业的告知及解释,以免引发不当社会言论及引起献血纠纷,对无偿献血员的招募及无偿献血者的热情造成不良影响。
3.5根据本文资料,梅毒感染目前更多呈现“一般人群”(健康献血者)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招募选择合格献血者的难度。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素质,在对无偿献血者咨询、体检时要应用专业技能,以引导献血者如实填写《健康咨询表》,让有危险行为的献血者能自我排除。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咨询、筛查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使用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对预防经输血传染梅毒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贺秋.重组表达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5(1):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2006全国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J].性病情况简报,2007,21(1):2-11.
[3]郑优荣.采用TP-ELISA试剂盒筛查献血者梅毒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