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活动;创新思维
当今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做好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推动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重点。
一、转变教师定位,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一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出发,引导学生形成他们的数学看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如何得到自己的数学结论。当代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与指导者,除了要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运动,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片、学生的美术作品以及生活实物拿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这些东西里找图形。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对于同一个作品或者事物,小学生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其发现图形的特点,完成数学知识的传递,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会限制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往往会催生出许多创新想法。教师要在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也可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轻松学习。如,在讲解“加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去演示加法原理,激发小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加法,形成个性化的加法概念,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体会到开发与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在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小学生学会了思考与尝试,其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科学精神也因此而形成。
关键词:中小学生;科学幻想画;创新精神
一、科幻画的含义
科幻画是我们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科幻画活动是青少年喜欢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活动,围绕其展开的讨论也热议纷纷,然而科幻画最具特色的地方在哪里呢?是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幻绘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仁不让地成为重中之重。
二、在科幻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
任何创意都不是灵光一闪、凭空而来,它需要一种“源头”。每一个成熟的创意构想都是将学生的创意潜力深刻挖掘出来的一个过程。
(一)紧扣命题,循序引导
要想有好的创意先要听听学生心中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用开放性大视角集思广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甚至允许不合理的荒谬想法的出现,前提是要体现个性。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谈一谈自己想设计什么,对学生提供的创意分析延伸。如,在一次以《植物・害虫》为主题的科幻绘画创作中,学生问:“老师,《吃害虫的机器》这个题目好吗?”
教师:“从题面上看不具有科技探索价值。这个创意如何挖掘才能紧扣科学幻想的主题?害虫为什么吃植物?”
学生:“害虫需要吃植物才能生存啊!”
教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害虫不吃植物?”
学生:“植物自己保护自己!”
教师:“这些植物怎么保护自己呢?”
学生:“可以改变植物叶子的味道,让害虫不愿意吃……,但是对植物的果实没有影响。”
教师:“我们可以确定题目为:《新型植物“营养剂”》”。
谈话引导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轻松的氛围里帮助学生完成创意的分析、修正、延伸直至确立。本环节注重的是交流引导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以正确便捷的思路来修正、调整自己的创意。
(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了解科幻画的相关知识,需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引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有大部分人都是从这两种思维中获益的。这两种思维的拓展有利于创造新的事物,例如:就工厂的污水排放,直接想到的是河流水质受到污染,鱼虾遭殃。如果继续联想下去,就可以想到,饮用该河水的人将危害健康,产生一些疑难怪病,受污染的水蒸发上天,形成酸雨又将危害一切地球上的动植物,也可以想到地球生态遭人为破坏。教师可借用一些这样的事例引领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
就逆向思维也有很多事例。如人类在地面上建的楼房越来越高,如果逆反方向联想,可不可以往地下修建或由陆地向海底修建等一系列反向联想,往往可以出其不意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细化对象,确立目标
选择什么样的创作对象来进行创新设计呢?这是许多学生备受困扰的问题。要想创新,需要了解创作的对象,对它进行细化,看看会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发现能够进行创新的目标范围更广了,创意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这种细化深挖的分析方式扩大了学生的创意视野,促使学生创意角度多元化。在这个细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具体案例,激发构思
在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愿意着手于当今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进行联想创作,这些热点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意灵感。列举近期热点时事分析:雾霾――《雾霾净化器》、地震――《软性建筑材料》、台风――《台风能量分解转化仪》。可以培养学生奉献于社会的责任感。富有时代感的热点时事带来的创意灵感,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热情,积极探究,形成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达到开放式教学的效果。
(五)立足实际,解决困难
从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可以设计哪些科技产品来改变现状。如,北方的冰雪天气比较多,雪后的路面有积雪和冰,人们这时外出通常会乘坐公交车和私家车,但是路面比较滑,容易造成交通事故。那么,就可以设计一种可以快速融雪不结冰的方法。学生的科幻作品《红外线电热网》就这样诞生了,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用绘画的方式来创意新生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会艺术创作帮助自己解决实际困难带来的快乐情绪。
(六)拓展内容,延伸触角
创新思维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创新习惯需要一段时期的课程渗透,教师要将这种创新思维的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在《乘着大船游世界》一课中,学生可以想象我们在除了乘船、坐车、飞机……游世界,还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可以设计一个3D眼镜,可以在眼镜中看到不同的风景,每个风景都是立体的,如身临其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需求出发来创意构思,《神奇的3D眼镜》……,这些充满了个人色彩的精彩创意就应运而生了。利用美术教材中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不但扩大了师生的交流范围,而且也使课程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应用。
爱因斯坦关于“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断言似乎是一个风趣的观点,但是知识如能得到创造性的应用,就能不断地增长。科幻画是超越语言的心智,是开启创造力的金钥匙,它为儿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插上翅膀,使之在科学的世界中能自由飞翔,越飞越高。在新世纪,让我们一起手拉手,与科技同行!
参考文献:
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这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探究活动中自主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例如,在教学“接力跑”这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放映了接力棒的方法以及接力跑激烈比赛场面,接力棒的动作方法直观地再现,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说效果更好,然后,设置问题,交接棒有上挑式和下压式,究竟用哪种方法更好,由学生在练习中体会,通过亲身实践总结更科学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同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身心愉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宽松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以舒服的感觉。学生不会感到压抑,否则,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老师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不要满堂灌,整个课堂都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要大胆放手,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例如,在教“健美操”时,针对那些动作不协调、不敢在同学们面前展示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要及时鼓励、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爱。这样更能激励他们学习的信心。总之,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相互平等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新颖、灵活,传授科学的创新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杜绝单一性,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障碍跑”时,可以采用比赛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并且给游戏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名字叫“警察抓逃犯”,学生可以互换练习,途中要经过高山、河流,钻过山洞等障碍物,警察能否抓到逃犯,要看同学们的活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