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车厘子栽培技术与管理(整理2篇)

时间: 2025-07-18 栏目:办公范文

车厘子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水稻育苗抛秧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R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秧不伤根、不缓苗、根部入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及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0.47—0.67公顷地,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倍左右,能做到抢农时,争积温,熟期比插秧提前5天以上。

一、育苗技术

1.育秧盘用量的计算

秧盘用量根据秧盘钵数和本田栽培密度而定,计算公式如下:

秧盘用量数二平方米穴数×面积(平方米)÷秧盘的钵数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旱育稀植的整理插秧行、穴距多为20厘米×13厘米(25穴/平方米)。标准规格为561穴,秧钵上口直径为1.9厘米,下口直径为1.2厘米,中央冲0.3厘米小孔,深1.9厘米,片材厚度为(2.1±0.2)毫米,质量为(50±1)克。如果每平方米25穴,则每公顷需450个秧盘。

做床

从便于管理,提高秧苗素质出发,以大中棚育苗为好,以小棚封闭式育苗最次。封闭式小棚,床宽1.2—1.3米,床长15-20厘米,棚高40厘米;开闭式宽床小棚,床宽1.8~2.0米,床长15—20米,床间步道50厘米,竹片规格3米,塑料薄膜大幅幅宽2米,塑料薄膜小幅幅宽1米,棚高50厘米;大中棚,长20米,宽5.4—7米,棚高1.6—2米。

做床时间以秋做床为好,可缓冲春季作业紧张,抢农时,有利于床土风化,以保证适时早播种。做床方法,先按苗床规格,用绳固定好床框,然后翻10—15厘米深,拣除残茬杂物,打碎土块,整平床面,为春季化冻后及早进行床土处理和播种做好准备。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的配制比例为2096腐殖土,80%旱田土或水田土。其用量应按561个钵体的育秧盘,每盘用土按2.5千克准备。配制时,按每4份加1份腐熟的猪粪混合后,用5毫米的筛子过筛。如果营养土的pH值高,应加人壮秧剂调节。每袋壮秧剂(2.5千克)加备好的床土210千克,充分混合后,装入150个钵体盘中。

浸种催芽

种子吸足自身重25%的水分,胚才能萌动。种子吸水速度决定于温度,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一般稻种吸足自身重25%水分,需要积温100~110℃。

催芽质量要求一快二短三齐,即在1.5—2.0天内,在28—32℃温度条件下迅速出芽,芽长1毫米达露白程度,并在总体上必须整齐一致。

5.装盘播种

采用简塑钵盘,434型或561型,可提前在室内进行,简塑钵盘孔内先装底土2/3,用定量精播器播种,后覆土1/3,使孔与孔之间都独立,以防止串根。

6.摆盘浇水盖膜

将播完种的简塑盘整齐的摆放在置床上,摆盘时轻压一下。用细喷头浇水,为保证出苗前的湿度,盖上地膜。

7.秧苗管理

立针期揭膜,控制温度限制水分,白天温度在25~30℃,夜间保持5℃以上,保持苗盘水分湿润状态。1.5叶期防治立枯病,白天控温25℃左右,每次浇水要少,浇水要勤,随着温度升高和秧苗长大,要进行通风炼苗。

二、抛秧技术

1.注意整地质量

其要求是“浅,平、糊”,即浅水耙地干整,防止肥水流失。平整,田面平整度越高,越有利于返青。软糊,土层软糊有利于增加钵体入土深度,提高根和土的弥合力。

2、抛秧时期

在黑龙江省,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一般为插秧始期(5月15日前后)。由于抛秧根系入土浅,一部分秧苗又可能在抛秧时倒伏,只有气温较高时才能迅速发生新根,促进生长。因此,抛秧适期可选在比插秧稍晚的气温回暖时进行。

3,抛秧技术的掌握

抛秧前,将秧苗从秧钵内拔出,装在筐内运往田间。也可直接将秧盘卷起,放在车上运到田间。拔秧时,要掌握好秧盘内营养土的水分。土过湿,抛秧时秧苗营养块易沾在一起,抛撒不均匀;过干,营养块泥土又易脱离,抛秧后会造成漂苗。因此要在起秧前1天停止浇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苗床上掀起,拉断扎入床上的根须,再用木板刮去秧盘底部的泥土,将掀起的秧盘卷成筒状装车运走。要实行起秧和抛秧连续作业。

4、提高抛秧质量

首先,根据密度要求确定秧盘数量,控制好群体起点密度。其次,面积较大的田块要分区定量。先近后远分次抛撒。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宜抛撒,再次要补稀、补缺、补边角。

5、加强抛后水管理

抛后要求晴天灌薄水,阴天保持田面有水渍,促进扎根立苗。

三、抛秧田的管理

1.科学施肥

据试验研究表明,抛秧田水稻一生所需的总氮、磷、钾数量与一般栽培田相似,但肥料的运筹稍有不同,宜采用基肥,追肥各占50%,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2.5:2.5。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块,以4:3:3为宜,适当减少基肥用量,可恰当地利用抛秧的早发优势,使中期群体稳长,并要根据稻苗长势重施穗肥,主攻大穗的形成。

2.水分管理

立苗后,宜建立1~3厘米的浅水层,并根据天气,以水调温,促进分蘖,并以水层进行生态控草。当田中茎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即开始排水晒田,长势旺的田块重晒,倒2叶露尖后建立浅水层,灌好护胎水,齐穗后以湿润为主,进行间断灌水。

3.病虫害防治

前期稻瘟病,用50%稻瘟净乳剂或40%稻瘟灵,亩用量为67—100毫升,稀释500倍液,选择晴天喷雾。

在中期稻瘟病的防治中,叶瘟和节瘟可参照前期的防治方法,但穗颈瘟则不同,要用吡艳,又称三环唑,每亩用20%三环唑粉剂0.1千克,稀释枷溶液,于抽穗前2—3天,选晴天喷雾。

虫害主要是潜叶蝇和负泥虫。6月上中旬潜叶蝇危害期,用40%乐果乳油,应用50毫升稀释500倍液,选晴天喷雾;负泥虫危害时期为6月中下旬,亩用2.5%敌百虫粉剂1,5千克喷粉

4、杂草防除

水稻抛秧前,采用机械水整地是防除萌芽杂草的有效措施之一。抛秧田一般应在5月25日前后抛秧,此时稗草大部分已萌发出土,可通过机械水整地力0以防除。

水稻秧苗抛秧后,既不能进行机械中耕,又不便人工薅草,用化学药剂除草较好。用药剂防除应在抛秧立苗后施药。

车厘子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半干旱区;椿树;育苗与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15.063

椿树适应能力强,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抗污染、降噪声、吸收粉尘。同时也是优良的观赏树、庭荫树和行道树。随着造林规模的不断扩大,椿树现已成为刺槐之后又一先锋造林绿化树种。

1育苗技术

1.1种子采集

采种树要挑选5~10年生,生长健壮的树,在翅果成熟时连小枝一块儿剪下,成熟时间一般在10月份,将采下连同小枝的翅果在阳光下翻晒3~4天,干燥后,捡净杂质以干藏法储藏。

1.2种子处理

播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泡一昼夜,也可用1%的甲醛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昼夜消毒,用药剂浸泡的一定要清洗。种子捞出后装入湿布袋内,放在温暖向阳处盖草帘催芽,每天用水冲洗1~2次,催芽10天左右,当种子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

1.3适时播种

1.3.1播种时间该地区椿树在春季播种,时间在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

1.3.2选地整地育苗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块。选好后进行深翻整地,深度30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整平耙细后待播。

1.3.3播种条播行距50厘米开沟,沟深3~4厘米,播幅宽6~10厘米。每亩4~5公斤,覆土厚度1~1.5厘米,播后轻轻镇压,经10~14天就可发芽出土。干旱一定要先浇地,适宜时播种,或在开沟后浇水湿沟,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播于沟内,为保湿防旱可覆盖地膜,以利保墒出苗。覆盖地膜播种要按照株距20厘米进行。

1.4苗期管理

1.4.1间苗定苗苗高3~4厘米时进行间苗,株距5~7厘米。苗高8~10厘米时进行定苗,株距20厘米。每亩保苗10000株左右。幼苗易发生大小两极分化现象,间苗时去除弱苗和徒长苗,使苗木发育整齐、生长一致。

1.4.2水肥管理浇水一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高温季节要增加浇水次数,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水,但切忌水涝,防止苗木烂根。在5月末和7月中旬各追肥1次,每次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追肥可结合浇水进行;8月中旬进行第二次追肥,亩追施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12.5公斤;9月初开始停止灌溉、施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1.4.3中耕除草一般每月中耕松土2~3次,中耕松土注意不要伤根。由于杂草生长旺盛,一定要根据苗床上杂草情况,及时除草。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中耕除草要结合进行,一年进行5~6次,松土深度3~6厘米,随着苗木的长大而加深。

1.5苗木出圃

春季起苗最佳时间是3月10~20日。如果秋季起苗,一定要进行苗木埋土或沙藏假植,注意保湿防寒,确保安全过冬。苗木起出后要分级包装,苗高200厘米以上,胸径2.5厘米以上的,根系完好,主根发达,侧根3条以上为I级苗,可按10株一捆进行捆扎备用;苗高150~200厘米,胸径1.5~2.5厘米,主根发达,侧根1~2条为Ⅱ级苗,可按20株一捆,捆扎备用。其余苗木不能用于造林,可继续留圃培育。起苗一定要不伤母根,侧根必须保留15~20厘米以上。

2园林绿化栽培技术

当地培育的苗,一般应随起苗,随栽植,如果当天没有栽植完,苗木要进行假植,以防脱水死亡。如果栽植地与苗圃地较远,需要运输时,首先将苗木绑实,根部蘸好泥浆,再用草袋或编织袋包裹好苗木根部,再装车运输。装、卸车要轻装、轻放,防止损伤苗木而影响成活。

2.1选栽植地

园林绿化不要栽植在有积水的地方,因为椿树怕涝。

2.2浸泡树苗

为保证苗木栽后成活,栽前必须将起出的树苗放在水里浸泡,特别是越冬假植苗木,浸泡时间一般为2~3天,这样更有利于造林成活。

2.3挖栽植坑

栽植坑的长宽深均为80厘米,挖坑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底土,有利于树苗成活后快速生长。

2.4栽植

在早春栽植,栽植前每个坑内施优质农家肥30公斤、磷肥0.5公斤、磷酸二铵0.2公斤。首先应把肥料与表土按1∶3的比例调拌均匀,放在树坑底部用脚踩实,然后再填10厘米土。把树苗放入施好肥的坑内,按苗木在苗圃地生长的阴阳面放好,将表层土放在苗木周围,待填土15厘米厚时,把苗木往上轻轻提一提,使苗木根系全部舒展,用脚踏实,接着填二次土,离地面有10厘米高时再踩实,根颈部离地表10~15厘米左右为宜。栽好后浇大水,以坑满为宜,如果实在没有条件,每株不应少于两桶水。树坑周围要培好土埂,以防漏水,影响苗木吸水成活,待水渗下去后,覆地膜,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苗木的成活。

2.5中耕除草

生长季节要及时中耕,每次浇水后或雨后都要中耕。除草要把握“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则,一定要及时,也可将杂草割后进行树盘覆盖。

2.6灌水施肥

一般雨季前浇2~4次。进入雨季撤掉地膜,要注意排水,入冬前要灌足水。以后每年春季芽萌动前浇1次透水。定植当年不施肥,第二年萌芽前每穴追施尿素0.1公斤,8月下旬每穴追施N∶P∶K=15∶15∶15的复合肥0.2公斤,以后每年追2次肥,追肥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

2.7整枝修剪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护理教育科研委员会工作计划(2篇)
  • 下一篇: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