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整理2篇)

时间: 2025-08-04 栏目:办公范文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1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大行稀植模式以及粗放的耕作是大豆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产量较低,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栽培技术。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是通过缩垄增行在45-50厘米的小垄上双条精量播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表明这项技术比常规垄作栽培增产15%以上。推广大豆窄行密植、实施科学管理高效栽培是提高大豆品质、挖掘大豆增产潜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效的有效措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选用良种: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株型收敛及优质高产高蛋白、高油的大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较适宜品种有合丰25、合丰35、绥农14、北丰14、北丰11、红丰11、黑河22等。

二、种子处理: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做好发芽试验,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为了保全苗,防病虫害,促进增产,必须在播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要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35%的克多福等大豆种衣剂按药种比1:80左右包衣的方法防治,也可用35%乙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拌种方法进行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可用种子量的2%的大豆根保菌剂拌种,同时兼防根腐病。

三、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条件是大豆窄行密植的关键,应采取秋整地或耙茬后深松起垄,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起垄犁打45-50厘米的小垄,起垄后镇压。达到待播状态,在翻耙或起垄的同时,要深施农肥和化肥。

四、增加肥料投入:窄行密植大豆由于单位面积上保苗株数增加,需肥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防止脱肥早衰必须增加肥料的投入,施肥量比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亩底施磷肥50-60kg、硫酸钾5-6kg、尿素8kg,耕翻耙平播种。对来不及施底肥的地块,种肥侧深施6cm,亩施磷酸二铵15kg,尿素2kg,硫酸钾5kg。缺锌地块补施锌肥。大豆分枝开花期亩追尿素10kg,花荚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溶液。为提高大豆抗灾能力,促进早熟增产,生育期间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叶面喷肥2-3次。

五、播种:1、播期适时播种,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4月25日-5月10日,北部和东部地区5月5日-5月15日。

2、播法:平作窄行密植播种可采用24行播种机械或小四轮驱动的1.4m播幅的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15-30cm;大垄窄行密植、三垄变二垄的垄距为90-100cm的大垄,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二垄变一垄的垄距为120-130cm的大垄,用桦川的2BKM-IB型大垄窄行专用播种机垄上播种6行。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的海伦勃利等地产的窄行密植专用播种机。

3、密度: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33-38万株,北部地区每公顷保苗万株36-46万株。

六、田间管理:1、幼苗期:及时间定苗。大豆出苗后要及时到田间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较多的片点,要及时补种补苗,田间持苗量80%以上不需补苗。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开始间苗较为适宜,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延迟到出现1片复叶时间苗,3叶前完成定苗。按留苗密度留苗,去弱、去小、留壮苗,同时除净苗眼草。

2、开花结荚期:合理灌水,大豆花荚期需水量大,对水分特别敏感,在花荚期、鼓粒期灌水是提高产量的必要措施。大豆开花鼓粒期遇旱及时浇小水。另一方面,大豆耐涝性差,怕渍,花期雨水过多,要及时挖沟排水。

3、化学除草及化控防倒:由于窄行密植生育期间田间管理作业困难,因此必须搞好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选择除草效果好,残留少的除草剂。

(1)化学除草: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1500倍液喷地面,出苗后杂草长出2-4片叶时,亩用拿捕净100g除治田间杂草。

(2)促控结合防倒伏:窄行密植的大豆,在前期长势较旺的情况下,进入花期后如果生长过猛就会成为徒长田,造成倒伏、落花落荚,致使减产。因此,当田间植株长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情况下,大豆长出4片复叶时喷1000mg/kg矮壮素溶液1次,大豆花期再喷1次,溶度为500mg/kg。或大豆始花后7d左右喷100-200mg/kg多效唑,可控制植株高度,缩短节间长度,提高结实率。当因干旱等原因造成大豆前期矮小,封垄晚时,要及时进行叶面追肥或根际追肥。

大豆栽培技术要点范文篇2

关键词:大豆;大垄密植;高效栽培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1-3]。笔者旨在探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高产稳产优势,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其原代号为北疆96-711,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和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合作育成的优质高产高油大豆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为早熟、高产、高油,杆强韧性好,耐密植喜肥水,抗旱耐瘠,成熟期脱水快,抗逆性强,适宜机械收获。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嫩江农副业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东部丘陵地区,东经125°58′,北纬49°25′,东西横跨塔溪、科洛2个镇,地形为漫川山岗。有机质含量为4.15%,土壤微酸性。长年有效积温1900~2200℃,年无霜期95~110d,年平均降水量450~550mm。土壤以草甸黑土为主,处于第五、第六积温带结合部。前作为小麦,秋整地,春起垄施荚肥,深松浅翻。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为大垄密植栽培和三垄栽培,以三垄栽培为对照(ck)。大垄密植栽培:垄距105cm,垄上播种4行,中间宽行距20cm,两边小行距12cm,保苗40~42万株/hm2。三垄栽培:垄距70cm,垄上双行,保苗30万株/hm2。试验采用大区对对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1333.3m2,设3个观测点。

1.4试验实施

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播种。施磷酸二铵150kg/hm2,尿素80kg/hm2,硫酸钾25kg/hm2,开花初期喷施平安福有机叶面肥菌肥1.5kg/hm2;开花盛期追施磷酸二氢钾2.5kg/hm2或喷施多效唑600g/hm2,以防止大豆植株徒长、倒伏和花荚脱落。苗前用90%乙草铵2.3l/hm2+70%秦草酮500ml/hm2进行封闭灭草;或用90%禾耐斯1.5l/hm2+75%宝收30g/hm2+48%广灭灵900ml/hm2。生育期间中耕3~4遍。第1遍中耕在幼苗期进行,深松30cm;间隔15~20d后进行第2遍中耕,深度25~30cm;第3遍中耕在封垄前进行,深度25~30cm。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三垄栽培在株高、底荚高和单株粒数上要优于大垄密植栽培;但大垄密植栽培靠群体增产,从折合产量看,大垄密植栽培的产量3466.51kg/hm2较三垄栽培产量3008.52kg/hm2增加457.99kg/hm2,增产15.22%。

2.2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大垄密植栽培比三垄栽培增产457.99kg/hm2,增产15.22%,增收1648.76元/hm2。

3结论

试验表明,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增加了土壤的库容,利于保墒排水,具有抗旱抗涝的作用;群体的合理布局利于大豆的个体发育,而且增加群体优势[4-7],大垄密植栽培较三垄栽培产量提高了15.22%,增收1648.76元/hm2,从试验结果的综合指标分析来看,大垄密植栽培是提高大豆种植效益的有效栽培技术措施之一。

4参考文献

[1]祝伟江,李圣超.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j].科技资讯,2007(3):224.

[2]陈文贺,李崇勃,徐民,等.高油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5):48-49.

[3]魏冀西,王国春,刘忠堂,等.大豆大垄窄行密植的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1999(5):23.

[4]邹凤喜,王宁.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9(3):29.

[5]胡国华,徐国良,史坚,等.大豆机械化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5(12):27-28.

[6]刘永安,刘雪峰,郭坤友.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应用技术[j].大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西游记收服红孩儿读后感500字(5篇)
  • 下一篇:实习企业调查报告(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