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广泛查阅了1995年以来我国有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期刊、文章、论文和教材,分析和总结了其中的观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专家咨询法。通过我院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方面的教授、教练员的点拨并结合本人的认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1)本质属性的差异。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范畴,而运动训练则是竞技体育的范畴。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2)目的任务的差异。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它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身体健康身体发展身心健康心身健康。(3)指导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差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自觉从事终身体育,它把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而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思想就是为国争光,刻苦训练,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为祖国的荣誉而战。(4)内容和项目上的差异。体育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活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有体育保健和体育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技术、技能指的是各种运动动作的一般技术及形成这些动作的基本能力。体育内容根据学校年级的不同而不同,运动训练的内容和项目主要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等。(5)方法、手段上的差异。运动训练强调手段,注意战术,注意方法,而体育教学则注意具体的方法,手段贯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照顾大多数(忌偏爱),对优秀的,应当给予表扬,但对差的要关心、照顾。(6)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差异。学校体育教学对教育者即体育教师要求多能一专,要有父母心,热爱体育事业,而受教育者是普通的学生,没有经过专门的选择而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的水平各异;运动训练对教育者即教练员要求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的运动训练经验。而受教育者即运动员则是经过专门选拔的、有一定潜力的优秀人才。(7)对场馆器材方面的要求及成绩评价体系的差异。竞技体育要求场馆器材标准第一,安全第二,其次实用,而且对成绩的评定主要是看比赛成绩,尤其是正规的、较高级别的比赛成绩,同时也看平时的训练测验成绩。体育教学对场馆器材则要求安全第一,其次实用,再则标准,并且成绩的评定主要是看测验和考试及考查(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和身体发育情况等)。(8)计划、教案的差异。学校体育的计划主要是:课时计划;提出教学任务、目的、要求包括技术、技能方面的、身体素质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分基本部分、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学期进度;课的教学进度即学年、学期、四年教学计划。而运动训练重要的是周训练计划,其次是阶段计划,再次是大周期训练计划。(9)管理体系上的差异。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体育处大学、中学、小学体育部省教委(厅)教育局(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科。竞技体育的管理体系:(原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各项目处(现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中心业余训练。
2.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相同点。(1)培养人的手段。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一种培养人的手段,二者都能提高人的身体能力和文化素养。它们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或设备。(2)都是双边活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们都是在教师或教练员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或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3)以身体练习为主,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受身体生理、心理的影响。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主体都是人,都是使学生和运动员通过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技术,以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4)受场馆器材、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须防病、防伤、注意安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场地器材是搞好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物质保证,自然环境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5)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必须贯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克服困难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6)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需要一定的形象思维,并要求形象思维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7)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要以文化素养为主。(8)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是构成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体育包括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则分别是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范畴。
3.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是相互渗透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许多是竞技体育项目,其教学时数比重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学校体育中的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项目,也基本上是竞技体育项目。从大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运动会到各种单项比赛,几乎都是竞技体育项目。可见,学校体育也离不开竞技体育项目。
【关键词】职业教育餐饮服务技能训练指导方法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举办技能节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分春秋两季组织技能大赛或进行专业技能抽查,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技术等级证的考试等,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专业技能训练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功,是形成学生的感觉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和技巧的一项关键措施。餐饮服务技能训练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育质量关系重大,提高训练效果,完成技能训练大纲需求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笔者在训练工作中,总结出"四定四练四指导"训练法。
1.四定
所谓四定,是指定时、定量、定标、定考
1.1定时
即确定训练时间,现行各级组织的冬春技能竞赛和专业抽查以及技能等级证、操作证的考试都有时间规定。合理的训练时间应包括技能训练的总时间数及实际服务标准时间数来确定。餐饮服务中的中式宴会摆台训练要使学生训练达到娴熟,应该参考接近该操作类型的实际服务时间定额,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时间。我在实际训练中一般按下式确定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1.2~1.5)×服务时间定额
如餐饮服务中的客房中式铺床,服务时间定额标准是3分钟,可把训练时间定为3.6-4.5分钟。总训练时间按省颁技能训练大纲标准确定,为防止学生技能训练走过场,挂羊头卖狗肉,学校要刚性把技能训练课排入周课表中。
1.2定量
即确定训练量,训练量要视课题内容,操作难易以及学生体力和掌握情况而定。训练量既不能大小,也不能太大,以不使学生疲劳为度,允许因人而异。
如中式托盘,我在实际训练中采用托盘托红砖逐渐递进的方法来替代,达到了预期效果。
1.3定标
即确定训练标准。定标准有两层含义,一是训练的质量标准,如操作规程,安全文明服务规范等;二是技能训练大纲标准,主要是熟练程度的操作,严格要求。
1.4定考
即确定考核标准,各校都应结合省颁技能训练、技能抽查、技能等级证考试,技能竞赛考试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考试标准。我在实际操作中,对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不搞理论考试,以增强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参加省技能抽查考试,工人等级证操作考试以及各项技能竞赛,不打乱战、混战。
2.四练
所谓四练是指反复练习、多样练习、综合练习、模拟练习
2.1反复练习
专业技能训练的好坏取决于熟练程度,规律之一就是重复。经过反复练习,必要的动作得到强化,多余的动作逐渐消失,技能水平就会提高。如餐巾折花这个训练课题就可以让学生按工艺要求反复折叠某种餐花,并讲解分解动作,进行测时记录,以使学生熟能生巧。
2.2多样训练
采用各种方式进行练习,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要注意使学生动手、动眼、动耳、动口,以提高练习效果,加速技能的形式。如托盘练习中,可把学生拖到室外运动场单一、二人、三人、四人或一排、二排或全班练习,也可采用上下楼梯进行练习。
2.3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是在反复练习和多样练习的基础之上,把与之相关联的技能衔接起来,内容和难度增加了。综合练习要充分体现调动学生高涨的情绪及感知觉功能,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及创造性。如甲、乙两学生要参加市组织的中餐宴会摆台技能大赛,设计到的内容就有仪容仪表、礼貌礼节、即时演讲、自我介绍、插花、餐巾折花、摆台等,这些内容就需要综合练习。
2.4模拟练习
模拟练习好像打战时用的"沙盘",完全是真刀真枪的干,通过模拟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具体施教过程就是和县内的星级酒店联系,把学生拉到宾馆分成若干小组,从事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宴会服务等,让学生面对客人,如何真正体会当好一名服务员。实践证明,通过学生模拟训练的"打、爬、滚、摸",效果明显。2012年我校10名学生参加市专业技能抽查优秀,我辅导的学生参加省、市技能竞赛获一等奖。
3.四指导
所谓四指导是指入门指导、巡回指导、总结指导、岗前指导
3.1入门指导
通过讲授、操作演示、碟片观看以及提问,使学生了解技能训练的内容,明确操作要领、方法和技术要求。了解操作的工艺及服务过程,注意事项。在入门指导阶段,还要使学生知道该技能训练的时间定额,训练量及训练标准及考核要求。如学生的站姿、行姿、座姿适合入门指导。
3.2巡回指导
教师按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练习作好观察与检查,尤其在反复练习中,重点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动作是否恰当到位,随时予以修正和指导。否则,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动作一旦养成习惯,就不易改变,将来会影响练习的效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交替使用个别和集中指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中式宴会摆台我用此法指导,效果显著。
3.3总结指导
每结束一个训练课题,要进行综合性总结性指导。根据"四定"要求及学生在不同练习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让学生写出训练实习报告或体会,巩固已取得的训练成果。
3.4岗前指导
岗前指导要与模拟练习相结合,学生面对的是顾客,环境陌生,适用能力差。要教给学生如何面对顾客,应急处理措施,酒店员工管理制度等。学校也应安排教师跟班,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边学、边干、边指导,这样学生和家长也放心。
实践证明"四定四练四指导"技能训练法符合技能形成的规律,彼此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适合学生特点,便于教师施教,能有效地提高综合操作训练效果和技能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岳瑞岗位技能培训方式[J]职业技朮教育96年1期32页
[2]彭道贤机电实习操作技能训练途径[J]职业技能培训教育99年10期43页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多元化;临床技能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医学教育是学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序贯组成的统一体。对于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均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最核心的能力。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混乱,造成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成为制约全科医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2014年,国家开展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确立了“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的院校教育,加上2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我校临床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第一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构建了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收到满意效果。
一、确立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为指导,以教高16号文件为依据,以为农村及社区医疗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突破口,以专业建设需要的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深入研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上进行全面改革,创建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学习环境,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制定建设目标
以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契机,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为教育教学观念,以卫生部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基础,构建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学科、模块化、阶段性的“理论、实践、素质”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
三、构建训练体系
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共包含四大模块: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单项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及跟岗与顶岗实习训练模块,其包含内容和总体要求详见表1。从三个学年总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部分总学时1162学时,实训、实习教学部分总学时2380学时,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高达67.2%,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需要。
四、教学实施
结合医学国际教育标准,依托我校临床技能模拟医院,以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为基础,以临床模拟情境教学为核心开展实训教学。以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体系为例,通过对标准化病人(StandardPatient,SP)进行模拟体格检查、模拟操作技术、模拟病史采集、模拟病例讨论等构建体系。自2011年起,在训练结束后及临床实习前采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方式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是否合格。
(一)模拟体检+模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参照国家对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开设了《临床基本技能》课程,课程共包含体格检查技能、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急救技能及护理基本技能四大模块。课程全程采取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StandardizedPatient,SSP)结合电子仿真模拟训练系统进行训练。SSP由经过培训的学生进行扮演,主要应用于体格检查训练,SSP不仅可带领学生进入模拟情境,还能对学生的体格检查手法进行客观评价。当SSP不能模拟的异常体征时,或是涉及有创性的操作技术,则引导学生在电子仿真模拟人身上反复多次训练操作。
(二)模拟病史采集+模拟病例讨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诊疗思维的构建是医学生临床技能要求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病史采集练,主要由学生扮演医生,由教师扮演SSP,教师扮演某一系列症状的患者,学生针对症状进行问诊训练,并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获得问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使学生逐渐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能。病例讨论训练,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拿着一个文字版的病例写诊断的方式,而采取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式,由模拟医生对SSP的问诊将同学们带入诊疗工作一天的情境中,将门诊手册、病案册、医嘱单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医疗文件带入课堂,营造真实的医疗氛围,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对患者的查、检、诊、疗的全过程,避免了学生初次接触病人时心理紧张及不知所措的尴尬氛围。
(三)客观结构化考试参与教学,客观评价学生临床技能
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为临床能力考核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参照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模式,在学生临床技能培训后采取OSCE的方法进行考核。由本专业负责人制定OSCE考核内容、考试流程及评分标准,然后在预设内容及考试时间的情况下,分考站进行考核,考核以现场抽签进行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每项操作技能均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治疗计划、技能实施和结果评价,项目中部分以真人(志愿者)为操作对象,其余均以模型为操作对象。主考教师按每项技能的评分标准记录学生成绩,秉承“知识―技能―态度”兼顾的多元化综合评估模式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使考核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五、结语
通过多元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充分利用校内模拟实训及医院临床优质资源,强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会应用理论、从实践中学习并巩固理论”的教育理念,将医学教育的实践技能教学体系进行拓展和完善,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效果。然而,按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中医学生应当掌握的临床技能和要求,设置的内容及标准仍有不足,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寻求更加适应现代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的临床技能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司秋菊,常风云.临床实用型医学生实践技能多元化模式培养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
[2]孙晓琪,刘洋,张虹.“3+2”模式面向农村基层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社区医学,2016(7).
[3]罗辉,林春.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7).
[4]栗蕴,梅妍.临床医学课程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现代医院管理,2013(5).
[5]李琳.中医教育与人才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