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懂装懂
恐怕DIY中没有比这个危害性更大的陋习了。很多硬件爱好者都以为看过一些硬件杂志,上过一些硬件网站就是DIYer甚至是DIY高手了。事实上除了一大堆的产品技术参数需要了解之外,还需要很多的经验积累和在长期使用各种硬件基础上积累起来的排解故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可惜的是,现在许多人都将DIY理解为装电脑,甚至把装电脑的速度作为DIY水平的衡量标准。这也使得一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已经是DIY高手了,然后借助仅有的DIY知识四处炫耀。这样不仅会产生很多的误导,还可能对别人造成损失。
2.带电热插拔硬件
在PC中,只有USB接口和IEEE1394接口能够支持热插拔,当然在服务器平台上还有能够支持热插拔的PCI接口和内存插槽,这些技术都因为实现方式复杂而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我们平时在PC机上根本无缘一见。但是众多的DIYer不仅对USB接口和IEEE1394接口进行热插拔,还对串口、PS/2接口甚至是显示器的D-sub接口进行热插拔。由于这些接口并不支持热插拔,因此我们在热插拔这些设备的时候会遇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热插拔期间所带来的瞬间电流和浪涌往往会烧毁这些接口。尽管大部分厂商已经有意识地在这些端口上加入保护电路,但是因为热插拔而损坏硬件的事情依然每天都在发生。
3.安装硬件时没有释放身体静电
人身体所带的静电对于脆弱的硬件来说有着十足的杀伤力。这点在冬天尤为显著。因此按照正规的操作规范,人们在安装硬件的时候必须先释放身上积聚的静电。可惜的是众多的DIYer一看到硬件便顾不上那么多问题了,直接就把硬件从防静电包装中取出,然后进行安装。就在这时,人身上的静电便会在瞬间损坏硬件,或许下次你遇到新的硬件无法使用或者无故损坏的时候,就需要看看是否是静电所致了。
4.滥用GHOST镜像
GHOST固然省时省力,但是面对变化万千的硬件却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首先出现的就是对于硬件的支持问题。因为GHOST的镜像PC和目标PC的硬件配置不相同,而GHOST跳过了操作系统识别硬件的步骤,猛一看速度的确惊人,但是这却会使使用者遭遇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之前网上很多的WindowsXPGHOST版本就出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事实上,对于新的PC来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安装一次比较稳妥。
5.粗暴对待硬件
对于众多熟悉硬件的DIY来说,硬件产品的神秘感早就消失了。人们甚至认为硬件产品很经“折腾”。于是我们就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没有开箱的显示器粗暴搬动,甚至从高处直接扔下。而CPU被人拆下之后也随意摆放,这样对硬件的粗暴对待直接导致了很多硬件的高损坏率,CPU针脚弯曲恐怕就是最为普遍的问题。
6.过分追求性能和超频
事实上很多人买PC回来并不是用于超频和进行大量的处理的,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在合理价格内获得良好的PC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的DIYer更多的却是把这些预算用在了购买更强的散热器,或者购买性能更强的硬件上面去了。对于那些真正关系到人们健康的,譬如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东西却是能省则省。对于健康问题,难道真的是能省则省吗?
7.过分追求低价
对于所有人来说,买PC的价格当然是越低越好。但如你所知,硬件和所有商品一样都是遵循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的。性价比的概念也不只是越低越好。有的人为了赶上时髦找一些DIYer配台电脑,但预算却只有一两千元。于是那些使用旧硬件的PC纷纷出炉。可惜的是,这些PC非但不能成为人们有用的工具,反而成为那些洋垃圾的栖身地,那些热衷于此项的DIY,是否该反思一下呢?
8.用手推光驱托架进仓
光驱其实是有进出仓键的,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却喜欢用手硬推光a盘托架进仓。其实这样做不仅费力,还会对光驱造成损害。长期这样将会导致光盘驱动器的进出仓电机损坏,从而发生无法退盘等状况。当然,那种吸盘式的光驱除外。
9.不将机箱合上
很多DIY因为追求散热效果和方便更换硬件等理由从来不把机箱合上。让自己的硬件系统“裸奔”。这样做不仅会让硬件集聚大量的灰尘从而影响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异物甚至是液体溅入机箱内导致硬件烧毁。除此之外,硬件系统工作时候的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也因为没有金属机箱的屏蔽而大大加强,从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更不利的影响。
除非使用时遇到问题,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更新驱动程序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的原因。其一,虚拟内存不足造成系统多任务运算错误。虚拟内存是系统中独有的解决资源不足的方式,有些用户的硬盘装得慢慢的,从而导致虚拟内存因硬盘存储空间不足出现运算错误。
由于这种原因出现的蓝屏,用户只需要释放硬盘空间,把一些不必要的文件删除,或者把虚拟内存的地址转移到其他磁盘下即可。其二,CPU超频导致运算错误。若CPU超载运算,就会导致CPU过热,进而就会出现运算错误而蓝屏的现象。
因此,在此建议大家,若要使用超频的话,最好就选择比较高档的CPU,然后再购买一个大点的强力风扇进行散热;若CPU质量不是很好的,建议不要超频使用,避免经常出现蓝屏现象。
2、硬盘出现故障。
硬盘和内存一样,承载了一些数据的存取操作,如果存取系统文件所在的区域出现了坏道,就会致使系统崩溃,从而导致蓝屏。对于硬盘坏道,我们要检查硬盘坏道情况,如果硬盘出现大量坏道,建议备份数据更换硬盘。
如果出现坏到比较少,建议备份数据,重新格式化分区磁盘,懂电脑硬盘的朋友还可以将坏到硬盘区进行隔离操作。之后再重新安装系统即可解决问题。
3、软件方面。
在软件方面可能会有2个问题会导致电脑蓝屏:个别软件或驱动导致蓝屏。当安装了某个软件或更新了驱动程序,电脑才出现蓝屏现象的,那么可以将该软件或驱动卸载,但这种软件不兼容导致蓝屏这一状况很少会发生。
电脑中毒导致蓝屏。如今的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传播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谓是防不胜防。有些病毒会感染到系统文件,使得系统文件发生错误或使得系统资源耗尽。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下次重新启动电脑后可进行杀毒操作,建议选用目前主流的杀毒软件查杀,如果遇到恶意病毒,建议系统还原或者重新安装系统。
4、其他原因。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被广泛的普及,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性能越来越好,档次越来越高。计算机使用者在享受使用电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一系列的电脑问题。
在全国的电脑使用者中,绝大多数用户对于电脑知识的掌握都是非常少的,或者说基本上就是不懂,而一旦出现电脑故障问题,可能就不知道需要如何处理,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电脑进行正常的工作,使电脑的系统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出现电脑故障问题,除了电脑本身的质量因素外,更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对电脑及其硬件的使用、维护和检修,所以,计算机用户或多或少的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维护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对电脑故障产生原因进行了解也是势在必行的。下面,我就先具体的介绍一下电脑日常维护的几个方面。
(1)计算机要放置在整洁、干净、干燥的环境当中,对计算机放置的位置需要经常性的打扫,尤其是电脑的工作台,需要经常进行除尘工作,避免显示器因吸入大量的灰尘从而影响使用效果。(2)电脑开机和关机的顺序要按照正常顺序进行,电脑开机时,要依照先是外设设备然后是主机的开机顺序,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计算机无法识别硬件或无法装载设备的驱动程序。(3)在计算机进行工作时,严禁对计算机进行移动,更要避免碰撞机器的情况的发生,因为发生上述的情况时有可能使硬盘的磁头和盘片发生碰撞,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影响计算机硬件和电脑的运行。(4)在使用非本电脑自身的外接设备时,如软盘、光盘和移动硬盘时,一定要先对这些外接设备进行扫描查毒,使用之后也一定要在进行一遍,因为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杀毒软件对于压缩文件中的病毒可能无法辨识和查杀。(5)如果计算机系统因为断电或短路或其他原因而没有正常退出后,一定要及时的对电脑硬盘进行扫描,如果系统报错也要一定及时的进行修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电脑硬盘的某些数据可能会丢失,可能导致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不及时的进行修复,有可能导致电脑的程序紊乱,严重者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的运行和工作。(6)定期对电脑硬件和其他设备进行保养,如清扫机器内部的尘土时,可以利用吸尘器或无水酒精对其进行擦拭,对磁头和打印头进行定期的清洗,对各个设备的连接部位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接触良好,是否存在着损坏。(7)软件是电脑系统运行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软件我们也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利用工具检查系统文件是否有丢失的情况发生,如果丢失可以使用文件备份进行恢复;定期的对电脑系统进行扫描和检查,看看是否有病毒存在,如果有要立即查杀,防止病毒对系统进行破坏;对硬盘上存在的文件和碎片进行定期的清理,清除无用的文件或目录,从而释放硬盘的存储空间。
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是计算机故障中最基础的两个方面。顾名思义,由计算机硬件设施引起的故障被称作为硬件故障,包涵了计算机的主机系统、存储器、硬盘、显示器等所有硬件设备。软件故障则是指由于对计算机使用不当或系统软件而引起的故障,同时还包括系统配置错误、系统参数设置不正确或系统的运行环境被改变而出现的各种故障。百分之八十的计算机故障是人为引起的,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不当,对计算机系统运行环境的不合理要求,对系统下达错误的指令,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没有正确及时的进行,而计算机的硬件故障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当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如果计算机突然出现了故障,不要担心,很大的原因是你对系统的不当操作引起的故障,更不用担心自己花了许多钱配置的电脑会变成一堆废铁。
而我们对常见的故障的判断方法也有以下几种:(1)清洁法:对计算机中发生故障的关键部位或组件进行卫生清洁处理。利用吸尘器、打气筒或刷子,对发生硬件故障的设备进行吹风、利用刷子将灰尘刷掉,将灰尘吹走,将硬件设备的卫生清理干净。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清理,可以用棉签沾染酒精进行擦拭,之后用干棉签擦干。清洁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各种工资对硬件设备进行清洁处理,将影响系统运行的灰尘和污垢清除,使之恢复正常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状态。(2)观察法:观察法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分析判断计算机是否存在着异常现象,主要是通过“看、听、摸、闻”等方法,看连接部位是否插牢,主板上是否有烧焦变形等外在表现。听是通过对电源风扇等部位的判断,看设备是否正常的工作。(3)替换法:替换法主要是利用好的插件板换下可疑的插件板,将好的新的设备安装成功后计算机可以正常的工作,则表明原来的硬件设备存在着问题。如果换上了好的设备计算机仍然存在着问题,则继续替换另外的设备,直到找出问题的所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找出出现故障的设备,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有备用的硬件设备。(4)插拔法:插拔法是指关闭电脑后,将板卡逐块拔下,每拔掉一块,就重新开机检查;如故障依然存在则插回刚拔掉那块,再拔掉另一块开机检查,一旦拔出某块插板后故障消失,说明故障点即在该插件板上,但对于显卡、主板等系统运行必须的部件不能使用插拔法。(5)比较法:比较法是指使两台或多台配置相同或相似的电脑执行相同的任务,然后观察有故障的计算机与运行正常的计算机的不同表现,从而找出故障来源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局域网络环境中。
总结:上述的方式只是常用的检修方式,对于具体的问题,不同的计算机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计算机维修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主要是欠缺维修实践经验。总之,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学习,我们一定能成为一名电脑医生,再使用电脑就不用担心它出现问题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