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增强学生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精心设计,有序组织
我们提出的活动主题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要求是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构建的模式是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
1.体育场地与器材
我校拥有400米操场1块及足球场1块,篮球场6块(28×15米),排球场3块(18×9米),乒乓球台4台,肋木1架,单双杠16副,山羊1只,跳箱1组,栏架14副,大体操垫10块等,合计177件。学校还积极倡导各班自购象棋、跳棋、五子棋、军旗、沙包、毽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三大球类等。这样,极大地保障了学生活动的场地与器材的补给。
2.经费保障
我校体育经费由总务处预算,教职工代表大会审核,校长审核批准后投入使用,累积投入体育教育教学的经费达25万元之多。可见,我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我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
我校坚决执行有关规程、条例的规定,开足开齐相关的课程科目,各年级每周开设体育3课时,开课率为100%,且每周课外活动为4次,每次40分钟,早操、课间操为每天1次,每次早操25分钟、课间操20分钟,每天累积活动时间为85分钟,保障了学生的活动时间。
4.上好早操、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指导学生规范做好每一个动作,提高三操质量。学校政教处干事、学生会、体育值日教师定时检查,并将其纳入各班级的评估考核。
5.实行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学校按班级划分活动区域,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立定跳远、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跑步、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各班主任全程做好学生的运动辅导及安全监护,以确保每天的锻炼安全、有序、高效。
6.以赛促练,推动发展
学校每学年开展秋季田径运动会、篮球赛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为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生活态度奠定了基础,深受学生喜爱。
三、强化落实,确保持久
1.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期间,班主任必须跟操进行全程督促、指导。学校还对班主任在岗在位的情况进行督察,确保各班活动有组织、有秩序、有成效。
2.体育教师对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分片管理、指导,加强质量。体育值日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统计,并到政教处通报,纳入班级周考评。这种管理能够发现问题,成功洞察漏洞,确保学生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
3.值日领导、政教处干事、学生会对班主任、体育教师、班级进行考核,使班主任重视,体育教师认真负责,班级学生认真对待,提高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落实的质量与效果。
4.学校不定期召开教师大会,对三操两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通报,限期改正。
关键词:陕西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高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学生体育锻炼的爱好兴趣、体育教育对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程度,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等院校22所(覆盖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其中有全国知名的“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也有省属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学生2706人
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专家访谈,查阅资料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课的形式及要求
22所院校1~2年级学生体育课均为必修课,写作论文其中12所院校在3~4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3所院校将1、2、3、4年级体育课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1所院校将1~2年级体育课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1年级以教学自然班在教学单元时间里按男女学生分班的院校占9所,2年级以教学单元时间里组合班按男女生分班上课的院校占14所,男女混合班上课的院校占8所,3~4年级男女混合班上课的院校占6所。www.133229.CoM教学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初级拳、剑、体育舞蹈、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散打、游泳、形体与健美、棒垒球、运动保健等,各院校实际开设7~14项不等。全开放选项有7所,半开放选项13所,还有2所院校未实行选项。其中,开设棒垒球项目的院校有3所,开设运动保健课程的院校1所,其他院校除这两项外的12项均开设。
具有典型意义的院校如:(1)西北大学:一年级教学内容为田径、初级拳、篮球、排球、游泳,二年级再进行选项先根据本单元教师的特长确定项目,如人数不均时再进行协商调整。(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选项时根据本单元教师的特长、确定项目,再向学生宣布选项内容,如人数不均时再进行协商调整。
太极拳和游泳是每个学生必修内容。(3)石油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则是一、二年级学生均可选项,方法同上。(4)西北工业大学: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3~4周的身体素质练习,测试后再进行选项。(5)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二年级均不进行选项,而是按教学单元教师特长进行专项教学,教学班可重新组合,男女分班上课。
2.课余体育活动情况
(1)早操锻炼人数在选择运动项目及场地的分布排位顺序如下:
田径、篮球、广播操、排球、足球、校园散步、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
(2)参加课外锻炼人数在运动项目分布上的排位情况: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网球、健美操、田径、校园散步、广播操、其他形式。
3.对学生课外锻炼管理模式的统计
(1)对学生集体锻炼有要求,写作毕业论文有管理措施:对1~2年级进行班级统计有4所院校,有3所院校,对院系有统计,体育部统计有2所院校,只要求不统计有7所院校,无要求的有6所院校。
(2)对3~4年级学生:班级统计有1所院校、院系统计有3所院校、体育部统计有1所院校、只要求不统计有4所院校、无要求有13所院校。
(3)在课余体育活动管理方式上基本为宽松型,基本无硬性规定给学生的选择余底较大。
4.学生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分析
(1)认为体育课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影响者53·20%、认为影响很大36·23%,体育课所传授的内容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影响者63·76%,影响很大者25·17%。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健身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很大。
(2)参加体育锻炼目的:为保持健康体魄者
42·50%,娱乐41·34%,为提高运动技能者仅为12·06%。但是,能够保证每周3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进行体育锻炼者仅为24%。
结果表明,影响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前三位分别为:①体育设施差;②功课繁重无时间;③缺乏体育锻炼方法和技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早已存在,随着各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人数急剧增加,使早已存在的矛盾日益尖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何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创建开发经济实用、占地面积小、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的锻炼场所已迫在眉睫,这是我国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
(3)学生对课堂教学设置项目的选择顺序为
a.三大球排列顺序为:篮球、排球、足球
b.三小球排列顺序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
c.健身健美排列顺序为: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操、健美
d.田径排列顺序为: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其他项目
e.武术排列顺序为:剑、拳、散手、格斗
f.娱乐运动排列顺序为:滑旱冰、体育舞蹈、游泳、、台球
g.保健运动排列顺序为:健身慢跑、保健气功、徒手操
(4)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顺序为:
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散步、游泳、健身慢跑、、中长跑、健美操、排球、滑旱冰、足球、短跑、台球、剑、跳远、体育舞蹈、拳、保健操、散手、格斗、网球、健美、艺术体操、跳高、徒手操
(5)学生对体育理论的需求选择顺序为
a.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b.体育生理卫生常识、c.体育保健与自我监督、d.规则与裁判法、e.专项技术理论、f.国内外体育发展动态、g.战术分析。
四、结论
1.对22所院校的调研结果基本反映了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和现状。各院校实施了不同的教学改革方案,为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通过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写作硕士论文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已由传统的技、战术分析转向锻炼方法手段和人体卫生保健知识方面,对体育设施环境很不满意。我们在制定体育教育改革方案中,对场地卫生环境等方面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3.学生对挫折和失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怕苦怕累,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体育锻炼过程可以营造一种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教育氛围。因此,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又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克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积极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满足学生日益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把树立以人为本,坚持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落在实处,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许万林.体育教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
[3]陈翠然.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4]张丽.健身通道对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
1目标设置理论内涵及其对足球教学的作用
1.1目标设置理论内涵目标是组织或个人活动预期要求达到的目的或结果目标具有定向、控制、激励、凝聚和反馈5种心理功能[1]。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theory)是指目标本身具有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2]。目标设置理论包括:目标明确度、目标难度和绩效。目标明确度表示目标内容的明确与模糊程度,目标难度表示目标容易与困难程度,它们共同作用绩效只有设置明确的、有挑战性的目标才能产生最好的绩效。
1.2目标设置对足球教学的作用目标设置对运动员和教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时,最初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也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无在人还是集体的运动项目中,目标设置对运动员都有引导性,设置目标可以改进竞赛的表现、改进训练的质量;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消除不良情绪,更好的突破自己;可以实现目标的内部动机;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因此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目标设置,实现目标设置的价值,这样大大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影响效果。进行目标设置时需要注意几下几个问题的研究:研究目标设置与目标主体的关系;目标设置动机;目标的合理性、明确性;目标的个体性、集体性。
2目标设置基本类型与教学设置原则
2.1目标设置基本类型运动心理学将运动目标设置划分为结果性目标、操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等三种基本类型。结果性目标聚焦于运动事件的结果,例如足球比赛中打败对手,或者在一特定赛季中达到胜利的场数。操作性目标详细说明了运动员将达到的成绩的最终结果,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结束所获的比分。过程性目标集中在通过动作表现展示出的特殊行为及其执行一个具体运动任务时应有的正确、有效的技巧,如足球战术的灵活运用及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
2.2目标教学设置原则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运动设置目标与运动技能改进和心理技能发展均相关,操作性目标和过程性目标都能提高成绩。但有研究者说,在实现焦虑管理和心理技巧选择的改善方面,过程性目标优于操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比操作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结合更重要。总体说来在心理发展及成绩提高方面,目标教学设置要遵守以下原则:(1)目标设置要精细、可测量和可观察;(2)清晰地规定达到目标应有的时间限制;(3)设置目标的难度要适中;(4)记录下目标并有规律地加以监控;(5)综合运用过程性目标、操作性目标及结果性目标;(6)设定集体及个人的操作性目标;(7)设定训练及竞赛目标;(8)考虑目标设定中的个性及个别差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能清楚地理解这三种类型的目标设置的区别,按照上述原则在教学中进行设置和有效地使用,方有可能获得预期的良好的运动成绩。
3基于目标设置理论的足球教学策略
3.1目标设置的主体足球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目标设置并与教师配合,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发展,也能够促使学生在不断提高积极性的同时增强集体责任感,而且还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从而提升训练效果。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传授经验技术,来增强训练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海尔曾发现:让个体自由的选择目标其效果好于别人设定好的目标。主体的目标设置对其训练效果影响很大,学生自己设置的目标,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各项技能的积极发展,对训练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3.2目标设置的动机在进行足球教学目标设置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包括心理、身体、技能等各项分析,藉此实现优化设计。来对他们进行具体化的设置目标。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来进行训练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能力测试来设置合理的目标。恰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训练动机,提升其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从而达到更好的足球教学效果。而过高或者过低的足球教学目标设置则会影响其实际效果,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因此,合适的目标设置动机对最终的训练效果实现十分重要。
3.3设置目标的合理性、明确性在足球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要注意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明确性。合理正确的目标设置具有实效性和方向性,能够更好地制定学生的足球训练标准。合理的目标设置也能指导学生的训练方向,给成功划定了界限,对于提升足球训练效果具有推动作用。因为具体的目标可以准确的指导学生足球训练的每个环节,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突破感,为提升训练效果产生动力。足球教学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因此,足球教学中的目标设置合理、明确,能确保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准确理解,增强训练过程中的意志力,更大的发挥学生的潜力。因此,目标明确性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3.4设置目标的个体性、集体性足球是集体性运动项目,每个球员的个体作用发挥决定着集体的成败。通过长期的训练发现:在集体性项目上,最应该紧抓的是个体目标,这在足球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学生个体目标的设置对球队集体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个体目标和集体目标两者应该相互促进,积极配合。比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要想看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每一个队员积极配合,其中包括主力队员、前锋、后卫、守门员、替补员、医护救治员以及教练等,来共同努力。因此,要把个体和集体兼顾,两者应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协调发展,方能取得更好的足球教学和训练效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