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妊娠期糖尿病(收集5篇)

时间: 2025-09-07 栏目:办公范文

妊娠期糖尿病篇1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妊娠结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GDM属高危妊娠,对母婴健康有很大影响,且易引起多种产科并发症,并可导致围产儿患病率及病死率增加,但由于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故常常会被忽视,延误治疗时机。本文对近两年我院收治的GD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GDM治疗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9例,把规范化治疗后血糖控制满意的47例作为观察组1,平均年龄(27.15±2.43)岁,平均孕(37.86±2.98)周;另42例为妊娠36周后确诊或不配合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GDM作为观察组2,平均年龄(27.33±2.51)岁,平均孕(37.28±2.46)周。上述两组均为初产妇,孕前均无糖尿病史。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孕妇中空腹血糖<5.8mmol/L、50g葡萄糖筛查正常或糖筛查阳性而75g葡萄糖负荷试验正常、无内、外科合并症的48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7.59±2.62)岁,平均孕周(37.61±2.43)周。上述三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且年龄、孕周均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①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②常规在妊娠24~28周行糖筛查试验。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服完,1h后测静脉血糖,血糖值≥7.8mmol/L者为阳性,阳性者如空腹血糖≥5.8mmol/L者;③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抽血前禁食12h):将75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3~5min服完,测空腹及服糖后1、2、3h血糖,血糖值≥5.6mmol/L、10.3mmol/L、8.6mmol/L、6.7mmol/L,其中2项或2项以上超过正常值者均可诊断为GDM[1]。

1.3治疗

1.3.1单纯饮食治疗因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完全由母体供给,故血糖控制与非妊娠期不完全相同。根据孕妇的体质量、孕周、血糖情况计算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占40%、蛋白质占20%、脂肪占40%,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清晨体内产生的胰岛素拮抗激素浓度最高,故GDM孕妇早餐后血糖较难控制,所以早餐量不宜进食过多,应占全天总热能10%,午餐、晚餐各占30%,其余为点心,可分3次摄入。多数GDM孕妇仅需饮食控制即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1.3.2饮食加胰岛素治疗对饮食控制1周后,孕妇不感觉饥饿的情况下,如夜间血糖≥6.7mmol/L,餐前血糖≥5.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使用剂量应个体化,胰岛素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每次调整胰岛素用量以增减2U为宜,直到血糖达到理想控制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2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观察组1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χ21=15.6116,P

3讨论

3.1早期诊断GDM的临床意义由于GDM可导致孕产妇出现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手术产和产伤、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感染等发生率增加;对围生儿可造成胎儿过度发育、胎儿宫内慢性缺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因此早期诊断GDM并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多数GDM的孕妇无明显症状,隐匿发病,常规行空腹血糖测定容易导致GDM的漏诊而延误治疗,所以我院对在本院进行产科检查的孕妇在24~28周常规进行50g糖筛查,对有高危妊娠因素的第1次产检时就进行糖筛查,对糖筛查异常者进一步做OGTT试验。这样有利于GDM的早期诊断。

3.2积极治疗GDM经确诊为GDM后孕妇精神一般都很紧张,所以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非常重要。一方面向其讲解GDM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以及远期转归,另一方面要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告之只要定期产前检查,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诊治,严格控制好血糖值就可以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向孕妇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还可通过播放光碟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并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讲座形式系统讲解。GDM治疗中饮食治疗是首选,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理想的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预防酮症,保持正常的体质量增加[2]。饮食应定量、定时,以达到正常血糖水平而孕妇又无饥饿感为最佳。经饮食治疗1~2周后80%~90%血糖可控制满意,不满意者需及时给予加胰岛素治疗。一般选用速效和中效胰岛素,禁用口服药。指导孕妇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使血糖能够理想控制,避免出现并发症[3],孕32~36周宜住院治疗直至分娩。本研究证实GDM经过积极治疗后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因此,加强孕期保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是减少并发症,改善母婴预后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妊娠期糖尿病篇2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系统化管理;血糖控制;母婴结局

EffectonPregnancyOutcomeofSystematicManagementforGestationalDiabetes/BAOJin-lian,HUANGHong-li,XIAOXiao-li,etal.//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10):026-029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npregnancyoutcomeofsystematicmanagementforgestationaldiabetes(GDM)inordertooptimizethenursingqualityforgravidawithgestationaldiabetes.Method:Threehundredandninety-twopregnantwomenwithGDMinourhospitalfromApril2014toAugust2015wereselectedand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204cases)andcontrolgroup(188cases)accordingtodifferentGDMmanagementmodels,pregnantwomenintheexperimentalgroupacceptedsystematicmanagement,whilethecontrolgroupacceptedconventionalmanagement.Theweightgainduringgestationperiod,bloodglucosecontrol,awarenessofdiseaseknowledgeandpregnancyoutcom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Aftertheintervention,theweightgainduringgestationperiod,bloodglucosecontrol,awarenessofdiseaseknowledge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Gestationaldiabetes;Systematicmanagement;Glycemiccontrol;Maternalandneonataloutcomes

First-author’saddress:LuohuDistrict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ofShenzhenCity,Shenzhen51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0.008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史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或发现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1]。GDM孕妇属于高危妊娠,可对孕妇和婴幼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是导致妊娠期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加强对GDM孕妇的管理、有效控制血糖是改善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键所在。GDM一日门诊是全新的GDM管理教育模式,本研究通过对孕中期GDM孕妇进行糖尿病一日门诊,并予以后续随访指导直至分娩,探讨系统化管理措施对GDM孕妇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在本院定期产检的GDM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34岁;(2)初产妇,既往体健,孕24~28周时,产科门诊75g葡萄糖口服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GDM[3];(3)认知和行为能力无异常。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其他产科并发症;(2)依从性较差,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共纳入392例GDM孕妇,根据其接受的GDM管理模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孕妇204例,年龄21~34岁,

平均(27.86±3.58)岁;孕周24~28周,平均(25.74±1.69)周;文化程度初中或中专及以下84例,

高中或大专及以上120例。对照组孕妇188例,年龄22~33岁,平均(27.63±3.48)岁;孕周24~27周,

平均(25.62±1.55)周;文化程度初中或中专及以下76例,高中或大专及以上112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孕妇均自愿参加,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孕妇接受传统GDM管理,即常规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根据患者1周后血糖控制情况判断是否需行胰岛素治疗,并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试验组孕妇接受系统化GDM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组建干预小组由产科医师、护理人员、营养科医师组成干预小组,构建GDM电子管理平台,将孕妇个人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及饮食、活动、作息等生活方式进行建档管理;小组成员均接受规范化培训,共同确立一日门诊的授课内容及饮食、活动、作息时间及后续随访指导方案等。

1.2.2一日门诊管理每月1次安排孕妇参加一日门诊,所有GDM孕妇均由1名具有营养师资格的妇产科护理人员12h全程陪护,根据孕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同时结合孕妇体质指数,予以全天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控制全天进食能量为1800kcal(孕中、晚期能量摄入的最低标准)。12h作息安排如下:孕妇于早上7∶00检测空腹血糖,7∶30进食早餐,8∶30接受健康宣教,包括GDM相关知识、运动干预、用药指导、产科教育、血糖及体重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9∶30检测早餐后2h血糖,9∶45进食早加餐,11∶00检测午餐前血糖,11∶30进食午餐,餐后适当运动,如散步、上下楼梯、孕妇体操等。13∶30检测午餐后2h血糖,14∶00由营养科医师对当日膳食食谱进行分析和讲解,15∶30进食午加餐后由门诊护士讲解和示范孕期运动方式与注意事项,16∶45检测晚餐前血糖,17∶00进食晚餐,餐后填写一日门诊反馈表,19∶00检测晚餐后2h血糖,结束一日门诊的学习。

1.2.3随访指导对于经饮食、运动干预后血糖仍控制不佳者,予以胰岛素治疗,并根据孕妇血糖波动情况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每周门诊随访1次。试验组其他孕妇于孕24~36周时,每2周门诊随访1次,孕36周开始每周门诊随访1次。对于部分不能定期门诊随访的孕妇,采用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随访。所有孕妇均随访至产后1周。随访期间,根据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予以饮食、运动及生活作息指导,纠正孕妇不良生活方式,同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检测孕妇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同时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GDM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GDM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用药治疗、对母体及婴幼儿的危害等,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孕妇对GDM知识认知水平越高。记录两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长及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GDM孕妇妊娠期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孕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与干预前比较,P

2.2两组GDM孕妇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孕妇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与干预前比较,P

2.3两组GDM孕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试验组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以往临床对GDM孕妇的管理主要为在孕妇就诊时直接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及饮食、运动治疗指导等,受孕妇就诊时间和认知能力所限,GDM孕妇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对自我管理方法掌握不佳[4-6]。另外,我国目前GDM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缺乏系统化、影响力不强、效果不佳、覆盖面局限,导致孕妇对GDM重视不够,使其在GDM防治中缺乏主动、积极性,最终导致血糖、孕期体重增长控制不佳,不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7]。研究证实,积极控制血糖是改善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键,而提高GDM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是提高孕妇对饮食、运动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8-11]。因此,实施系统化管理措施,提高GDM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

以一日门诊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化管理是GDM新型管理教育模式[12-14]。通过组建由产科医师、护理人员以及营养科医师等组成的干预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规范化培训,共同制定一日门诊的课程内容及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孕妇参加一日门诊时,由具有营养师资格的妇产科护理人员全程陪护,为GDM孕妇提供固定能量的主餐和加餐,餐后孕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休息或运动。而在每餐之间,干预小组成员按照GDM健康宣教计划,分别对GDM孕妇进行疾病一般防治知识、血糖自我监测、医学营养治疗原则及GDM食谱的制订、GDM的运动处方、用药指导、个体化医学指导和阶段性孕期保健知识等内容的宣教,从而提高孕妇对GDM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对204例GDM孕妇实施系统化管理措施,并与给予传统管理的188例GDM孕妇进行比较,结果证实试验组孕妇血糖控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系统化管理可显著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其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有效控制血糖,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由于孕妇血糖及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各异,故研究中对孕妇的饮食、运动控制的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精细化,逐步完善GDM孕妇的系统化管理,以达到优化GDM孕妇护理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荀生丽,孔祥.妊娠期糖尿病致病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46-150.

[2]SugiyamaT,SaitoM,NishigoriH,etparisonofpregnancyoutcomesbetweenwomenwithgestationaldiabetesandovertdiabetesfirstdiagnosedinpregnancy:aretrospectivemulti-institutionalstudyinJapan[J].DiabetesResClinPract,2014,103(1):20-25.

[3]TrujilloJ,VigoA,DuncanBB,etal.Impactofth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esandpregnancystudygroupscriteriaforgestationaldiabetes[J].DiabetesResClinPract,2015,104(2):288-295.

[4]关怀.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1):91-94.

[5]杨慧霞.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76-578.

[6]蔡慧华,何援利.建立社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模式[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4):662-664.

[7]陈思羽.妊娠期糖尿病预防干预研究的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59-61.

[8]ArodaVR,ChristophiCA,EdelsteinSL,etal.Theeffectoflifestyleinterventionandmetforminonpreventingordelayingdiabetesamongwomenwithandwithoutgestationaldiabetes:theDiabetesPreventionProgramoutcomesstudy10-yearfollow-up[J].JClinEndocrinolMetab,2015,100(4):1646-1653.

[9]廖文B.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91-93.

[10]任春吾,陈利明.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6):106-108.

[11]邢惠卿,蔡婉静.运动疗法与中医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7):1713-1715.

[12]胡盛洁,姚微,范淑丽.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对改善患者遵医行为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394-2397.

[13]孙笑,苏世萍,孙伟杰,等.新诊断标准应用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儿结局及一日门诊效果的初步评估[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3):186-190.

[14]杨慧霞.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以改善母儿结局[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4,17(8):505-507.

妊娠期糖尿病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方法;血糖控制;护理方法

GDM是妊娠以后发生的糖尿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分泌孕激素、催乳素等,过量的激素会导致孕妇体内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母体为了维持自身糖代谢,会增大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发GDM,这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对母婴的健康有一定影响,若血糖控制不好,不仅对孕妇心血管、神经、眼睛带来损伤,还会对胎儿的发育带来影响,有研究表明GDM的发生和孕妇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情绪有一定关系[1]。因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来控制血糖。

1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方法

当前临床上在糖尿病诊断方面所应用的标准为美国糖尿病资料组(NDDG)、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国内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方面所采用的标准为妊娠研究组织(IADPSG)与2010年国际糖尿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经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1h血糖≥10.0mmol/L;餐后2h血糖≥8.5mmol/L,三项指标有任何一项达到上述标准则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2]。

2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方法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主要是从饮食、运动、药物几方面来控制,首先,饮食方面是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根据孕妇孕周、年龄、体重、血糖实际情况来制定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通常每天分为5~6次进餐;但是为了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其次,运动控制方法,糖尿病患者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糖原的利用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但是由于患者处于妊娠期,尤其是要控制好运动强度,建议选择太极拳、不剧烈散步等一些舒缓的运动;最后,是药物控制方法,若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饮食指导与运动指导之后,仍不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中,那么就应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胰岛素治疗,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在血糖控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会对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健康产生影响。当前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最为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为口服降糖药物格列本脲,其具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不会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等诸多优点。姜积华[3]在《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研究进展》当中所给出的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方法与本文一致。

3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方法

3.1健康教育

患者缺乏对妊娠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怕药物对腹中胎儿有影响,怀着侥幸的心理,用药依从性不高,或者自行减少药量或者停药,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讲解药物控制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健康教育效果,可以借助于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等多种新型方式,帮助孕妇了解更多的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知识。

3.2心理护理

妊娠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孕妇本身情绪波动就较大,常表现出恐惧、急躁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主动与之交谈,了解其内心想法,给予其关心与关爱,告知患者只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腹中胎儿带来不良影响,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3.3饮食干预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端正饮食态度,多摄入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减少糖类的摄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之下,根据患者的BMI指数、孕周等进行饮食计划调整,在保证能量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每天所摄入热量保持在7.14~8.4KJ,其中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5%左右,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15%~20%左右;糖类摄入量控制在50%~60%左右,既要保证孕妇自身及胎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热量,又要确保血糖控制效果,尤其是要注意叮嘱孕妇保持少食多餐的习惯,并在餐前、餐后记录血糖,一旦发现血糖波动,应立即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4-5]。

妊娠期糖尿病篇4

【关键词】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doi:10.14033/ki.cfmr.2017.6.0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06-0139-03

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期的妇女在妊娠期第一次出现葡萄糖不耐受或糖耐受异常[1]。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3]。在妊娠期出现糖尿病会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为了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对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营养治疗等方法,对各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在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均为40例,A组年龄21~38岁,平均(28.2±4.5)岁,孕周26~29周,平均(27.8±1.3)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受教育年限:小于6年有6例,6~12年有22例,12年以上有12例;B组年龄22~38岁,平均(27.8±4.3)岁,孕周25~28周,平均(26.6±1.6)周,初a妇29例,经产妇11例,受教育年限:小于6年有7例,6~12年有20例,12年以上有13例;C组年龄22~37岁,平均(27.8±4.7)岁,孕周25~30周,平均(27.6±1.7)周,初产妇

27例,经产妇13例,受教育年限:小于6年有5例,6~12年有20例,12年以上有15例。对三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及受教育年限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采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通过营养师制定食谱,控制好饮食,血糖居高不下的产妇,采取胰岛素皮下注射,初始剂量按照孕前体重计算,0.5U/kg,已经采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原来量的80%,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注射胰岛素的操作,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情况。控制空腹血糖及三餐前的血糖在3.3~5.3mmol/L,三餐后及夜间血糖在4.2~6.7mmol/L,若患者血糖升高1mmol/L,胰岛素剂量增加1U,若血糖值下降1mmol/L,则减少1U,胰岛素增加剂量不得大于6U。

B组患者采取营养治疗,严格控制能量的摄入,使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均衡,少食多餐,让患者多食用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控制在1800~2200kcal,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周、体重指数进行计算,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每日进食6次,分为早餐、早点、午点、晚点每次摄入10%的热量,午餐与晚餐各摄入30%的热量。

C组患者采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运动治疗、营养治疗等综合治疗,运动疗法为患者每日餐后运动30min,保证心率低于120次/min,禁止剧烈运动,若孕妇伴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者有流产先兆不宜进行运动。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记录三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在围生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孕妇的剖宫产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或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三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A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三组患者围生期剖宫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剖宫产等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三组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另一种是妊娠时出现的糖代谢异常。研究报道指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没有家族糖尿病史或者在妊娠前血糖正常,产妇在产后1~2个月血糖就会恢复正常[5],若在妊娠前就已被确诊为糖尿病,则妊娠期可能会加重糖尿病,导致患者糖尿病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6]。产妇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胎儿会处在高渗性利尿环境下,使胎儿排尿频繁,导致羊水过多,从而加大羊膜腔的压力,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在高胰岛素血症情况下,胎儿胰腺细胞出现增生,导致胰岛素浓度增大,从而加快蛋白质与脂肪的合成,对脂类物质的分解起到抑制效果,从而导致巨大儿[7]。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采取营养治疗,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治疗,使产妇有良好的饮食结构,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营养治疗不但能维持产妇需要的营养及热量,还能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或者饥饿性酮症。运动治疗能使血糖更多的进入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抵抗水平降低,促进糖类代谢,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同时适度的运动还能加强孕妇的体质,改善脂代谢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8]。若患者血糖仍不能控制,使用胰岛素,维持血糖处于正常水平,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也不会导致胰岛素依赖。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取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鲍筠,于桂云.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19(24):3715-3717.

[2]周晓秋.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26(32):77-78.

[3]柳丽.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8):172.

[4]陈卫.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0):127-128.

[5]卢永军,阮祥燕,田玄玄,等.多囊卵巢综合征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12(4):428-432.

[6]倪明燕.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筛查与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EB/OL].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2):46-49.

[7]苏萍.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7):17-18.

妊娠期糖尿病篇5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分析;分娩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者是发现的糖尿病。大约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80%以上[1]。据统计,我国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12%[2]。对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屯村卫生院的75例患者的母婴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30岁。其中初产妇有11例,经产妇有9例。患者中患家族糖尿病的有5例。

1.2临床症状:有17例患者均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该病,有3例患者因在妊娠期间出现口干、多饮、尿多等症状,有3例患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有2例患者发生了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3诊断

1.3.1糖尿病的筛检:孕妇在24~28周早餐之后口服葡萄糖50g,1h之后对血糖进行测定,若血糖≥7.8mmol/L(140mmg/dl),则糖筛查为阴性。此时应该做进一步的糖耐量的试验。

1.3.2口服糖耐量试验:糖筛检呈阴性者,在禁食12h之后口服75g的葡萄糖溶液,测空腹血糖和服糖后1h、2h、3h的血糖值,正常值为5.6mmol/L、10.6mmol/L、9.2mmol/L、8.1mmol/L即100mg/dl、190mg/dl、165mg/dl、145mg/dl,若是其中的任意两个数值高于正常值,则为妊娠期糖尿病[3]。

2结果

2.1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体的危害:导致母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剖宫产术的机率较高。造成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也较高。

2.2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造成新生儿的早产、窒息、低血糖、巨大儿等。

3讨论

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孕妇在妊娠期间摄入了过多的营养,使其营养在体内分布、消化不均,尤其是南方的人喜爱吃甜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不深刻,在围生期的保健并不完善。因此,孕妇饮食的调整,围生期的正规管理是预防该病的重点。

孕妇在妊娠期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增强,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了高胰岛素症,但是胎盘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其血糖的升高[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合并感染,最常见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若是不及时的治疗,有的可发生为肾盂肾炎;另一方面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造成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导致胎儿在宫内的死亡率和新生儿的病死率。孕妇的血糖过高,使羊水中的糖分含量升高。因母体的血糖较高,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引起胎儿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促使了蛋白组织的合成,并使脂肪和糖原在胎儿的各部组织中沉积,从而引发巨大儿。然而巨大儿的形成就必然导致早产、难产、新生儿的窒息等严重的后果,从而增加了剖宫产的机率。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一定要照顾到母体和婴孩双方面,既要保证适量的营养的摄入,还要防止进食后的引发的高血压,更要避免在饥饿的时候引发的低血糖以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对于孕妇每天正常的热量的摄入值为126kJ/kg;体重较轻的孕妇每天摄入热量为167kJ/kg,较重的孕妇每天的摄入量为100kJ/kg。为了预防高血糖症的发生,提倡少食多餐,每3~5天进行1次血糖的测定,一定要维持在餐前的血糖值≤5.6mmol/L,空腹的血糖值≤5.8mmol/L,进食后2h的血糖值≤6.7mmol/L,若超过以上数值,应该进行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锻炼也一样重要,可使葡萄糖进入组织内,增强细胞内糖的代谢,从而使血糖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时不能过于强烈。若是运用药物治疗,首选药是人胰岛素,但是用量存在个体的差异。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了解,以便在治疗的时候获得更好的疗效。

4参考文献

[1]蓝俊芝.妊娠糖尿病的饮食结构及调整方案[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31.

[2]张亦文,唐翠燕,周勇姿,等.威海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63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生物技术前景报告(收集5篇)
  • 下一篇:病案管理办法(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