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边境旅游;俄罗斯;中国
中图分类号:F5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8)03-0019-04
中俄边境旅游开始于1988年国务院批准开办黑河一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边境一日游项目,此后,内蒙古以及黑龙江两省区经批准开办的边境旅游项目不断增多,逐渐成为我国东北边境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人员交往以及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中俄边境旅游经过双方十多年的密切合作与精心培育,已经成为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产品,特别是1995年以来连续十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政策的变化以及旅游需求特征的变化也为中俄边境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边境地区必须分析和研究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以便开发出适应中俄边境旅游发展新形势的旅游产品。
为对中俄边境旅游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笔者两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及边境口岸城市佳木斯市和绥芬河市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对当地的旅游局与旅游企业进行了访问。通过对边境旅游从业人员与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咨询座谈,了解了这些熟知市场行情者的宝贵意见与观点。笔者还选择了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铁路口岸绥芬河市,分别针对俄来华边境旅游者和中国赴俄边境旅游者进行了边境地区旅游客源市场需求调查问卷(中文、俄文)的发放。问卷问题涉及边境旅游者人口特征(包括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收入水平等)和旅游行为特征(旅游者旅游目的、旅游方式、停留时间、旅游消费行为、旅游资源偏好、旅游空间流动行为、游览时间长短、旅游住宿设施选择、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等)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明晰地认识和验证中俄边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特征与发展趋势,这对边境地区展开相应的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一、俄来华边境旅游市场需求特点
(一)游客属性结构
俄来华边境旅游者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在各年龄段的游客中,25~44岁出游者所占比例最大,达64%;其次是15~24岁的游客和45~64岁的游客,比例分别为17%和13%;14岁以下的游客和65岁以上的游客比例分别占到3%。其中,女性比重较高,约占77%;男性约占23%,性别比约为3.3:1。
游客职业构成方面,商业销售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学生、工人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7%、26%、17%和13%;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比例占7%;公务员比例为3%;其他游客(包括离退休人员、军人、农民等)所占比例总共为7%。游客受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高中以及硕士及以上为主,分别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3%、17%和10%,游客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当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游客中,中等收入旅游者比重较高,人均月收入2001~3000元人民币的游客比例最大,为50%;其次是人均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游客,比例达27%;高收入人群占调查总人数的16%(人均月收入3001~5000元占13%,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占3%);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占7%(见图1)。
从以上统计的结果来看,俄来华边境旅游者客源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教育水平化的特点。45岁以下的游客比例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65岁以下的游客比例达到97%。游客受教育程度也远远高于我国的旅游者平均受教育水平,高中以上学历的俄罗斯游客比例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职业构成以商业销售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生为主,公务员和专业科技文教人员也占有相当比例。从人均月收入状况来看,中等收入者是选择边境旅游的主要群体,但高收入人群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近些年来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明俄罗斯的富裕阶层正在剧增。这一点从问卷中的另两项调查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即在回答住宿偏好的调查问题时,66%的俄罗斯游客选择了四、五星级宾馆的住宿条件,20%的游客选择三星级宾馆,仅有7%的游客选择中低档宾馆,另有7%的游客选择住在本地亲友家;在回答餐饮偏好的调查问题时,37%的俄罗斯游客选择了豪华宴席,而选择同样选项的中国游客几乎没有(见图2、图3)。
(二)俄罗斯游客边境旅游需求主要特点
问卷调查显示,俄罗斯来华边境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偏好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旅游购物(66.7%)、文物古迹(36.7%)、医疗保健(23.3%)、民俗风情等(民俗风情与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冰雪运动等项同为13.3%)、山水风光等(山水风光与饮食烹调等项同为6.7%)、其他(6.7%)。而2001年黑龙江省旅游局针对国际游客所做的受欢迎的旅游活动的抽样调查结果的排序为:购物(50.7%)、餐饮饮食(43.1%)、民俗活动(33.9%)、山水风光(32.4%)、文物古迹与历史遗址(25%)、文化艺术美术馆与博物馆(21.6%)、医疗保健与健身运动(20.3%)、节庆及大型活动(20%)、其他(6.7%)。两项资料对比显示:旅游购物仍是边境地区旅游的主要吸引物,在两项统计资料中比例均占居首位;游客对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偏好的增长则说明了俄罗斯游客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变化趋势,旅游者们不再单一地钟情于购物,而且也开始对边境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医疗保健疗养类旅游资源的偏好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俄罗斯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的增长,以下对俄罗斯游客主要旅游目的的调查结果对这一点更好地进行了证明。
据黑龙江省旅游局介绍,俄罗斯游客赴黑龙江省边境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贸易及会议结合观光游览(约70%),但是近年来购物/贸易结合观光度假的旅游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受俄罗斯游客的欢迎,问卷调查的结果验证了这一发展趋势。约有80%的俄罗斯游客选择休闲度假为主要旅游目的,而商务(20%)、会议(13.3%)与观光游览(13.3%)等目的已经成为次要旅游目的。
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俄来华游客一般为短途旅游者,边境旅游平均逗留时间为2~3天。67%的游客与亲朋好友结伴出游,17%的游客通过旅行社组织出行,13%的游客由单位组织出游,仅3%的游客是个人出游。约有54%的游客选择游览1~2座城市,这表明半数以上俄罗斯游客仅在边境口岸城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游览4座城市以上的游客比例也达到了33%,说明亦有相当比例的游客由边境口岸城市延伸至省内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边境口岸城市进行旅游。接受调查者中有83%的游客表示不是第一次参加边境旅
游,90%的游客表示还将再次参加边境旅游,这表明俄游客赴黑龙江省边境旅游具有时间短、重游率高的特征。如果从俄游客偏爱旅游购物这一点来综合分析,也可以间接推断出其赴华边境旅游具有浓厚的穿梭贸易色彩。
二、中国国内边境旅游市场需求特征
(一)游客属性特征
我国赴边境旅游者年龄构成以25~44岁出游者所占比例最大,达50%;其次是45~64岁的游客和15~24岁的游客,比例分别为35%和10%;14岁以下的游客和65岁以上的游客比例总共占5%。其中与俄罗斯边境游客不同的是,男性比重较高,约占75%,女性约占25%,性别比约为3:1。
游客职业构成方面,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公务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分别为55%、25%、10%和5%,其他游客(包括商业销售人员、工人、学生、军人、农民等)所占比例总共为5%。游客受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为主,分别占总被调查人数的80%和15%,游客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
中国游客中,中等收入旅游者比重较高,人均月收入1001~2000元的游客比例最大,为60%;其次是人均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游客,比例达15%;高收入人群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人均月收入3001~5000元占10%,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占5%),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者占10%(见图4)。
总体看来,我国赴边境旅游者在年龄构成上也以中青年为主,但45~64岁的游客比例高于俄罗斯游客,表明我国游客平均年龄高于俄罗斯游客。游客职业构成方面以公务员所占比例最大,而学生市场相比俄罗斯学生份额要减少很多,这也从另一方面部分说明了我国游客平均年龄高于俄罗斯游客的原因。中国边境旅游者仍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但整体水平低于俄罗斯游客群体(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和人均月收入1001~2000元比例均高于俄罗斯游客,而人均月收入在2001~3000元的游客比例却低于俄罗斯游客)。
(二)中国边境旅游者旅游需求特征
国内边境游客对旅游资源的偏爱程度排序由高到低为:山水风光(80%)、文物古迹(50%)、民俗风情(40%)、旅游购物(25%)、文化艺术(10%)、饮食烹调(5%)、冰雪运动(5%)、其他(包括医疗保健、节庆活动等项合计5%)(见表1)。调查还表明,中国边境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集中于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文体交流等方面(见表2)。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部分到边境地区来的游客是出于对我国边境地区和异国他乡的好奇。有75%的游客表示是第一次参加边境旅游,其中大部分是为满足好奇心而来进行观光游览的游客,部分游客是由于公务会议与文体交流,顺道出境游,所以中国游客们普遍对边境地区的观光类旅游资源抱有较高的兴趣。
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中国游客中相当大的部分为长途旅游者,边境旅游天数在7天以上的旅游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4~7天的为55%,1~3天的为15%。数据表明,我国赴俄边境旅游业务在时间上有延长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龙江省边境旅游中国客源大部分来自外省区。40%的游客与亲朋好友结伴出游,35%的游客通过旅行社组织出行,20%的游客由单位组织出游,仅5%的游客是个人出游。约有60%的游客选择游览1~2座城市,30%的游客游览了3座城市,选择游览4座城市以上的游客比例为10%。接受调查者中有75%的游客表示是第一次参加边境旅游,60%的游客表示不会再次参加边境旅游,这反映了由于俄罗斯方面边境旅游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中国游客赴俄边境旅游重游率低的状况。
三、中俄边境旅游发展趋势
(一)中国游客出境边境旅游趋势
1.中国游客赴俄边境旅游更加方便。自2005年9月20日起,我国旅游团队赴俄罗斯旅游可通过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渠道进行。按照这一政策,免签证团队游客5人起成行,旅行社只须填妥一式五联的“中国公民赴俄罗斯旅游团队名单表”并由相关部门盖章后,一至四联分别由中方边防检查站和俄方边防检查站出入境验收,另一联由中方旅游行政部门留存即可。这意味着中国游客赴俄边境旅游更加方便了。
2.由陆路口岸出入境的游客流量将大量减少。自1985年以来,国内游与边境游相结合,成为黑龙江省在国内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卖点。从出境方面看,边境旅游的基本要求是必须通过边境省份旅行社办照,整团进出。目前,省内主要旅行社的业务量中,外省游客约占边境旅游总量的70%。但随着俄罗斯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中国游客赴俄旅游将更加方便,从全国主要航空口岸城市直接出入境的游客将大量增加,从黑龙江省走陆路口岸出入境的流量必将大量减少,黑龙江省在国内市场以出境游为卖点的影响力势必大大减弱。今后,随着赴俄旅游市场的变化,黑龙江省在国内旅游市场的销售将更多地依赖其自身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二)俄罗斯游客入境边境旅游趋势
1.俄罗斯游客入境边境旅游短期内不会衰退,并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我国生产的日用品及食品在俄远东地区仍有市场,边境贸易兴旺景象仍可保持,而且随着中俄两国更加紧密的经贸往来,俄罗斯来华进行“穿梭贸易”的商贸游客将有增无减。另一方面,边境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与优美的旅游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旅游者前来观光度假。所以做好商贸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开发设计适合俄罗斯旅游者需求口味的旅游产品是使得俄来华边境旅游保持旺盛态势的基本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受到各行业的追捧,在旅游行业中,也非常重视大数据的应用。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企业实现盈利,必须要依靠旅游创业产品的开发,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企业可以实现根据客户需要,针对市场需要进行产品研发,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在大数据+背景下,旅游行业根据消费者需求信息,深刻剖析用户需求信息,对信息进行预判,在有效把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创意产品开发。大数据+背景为旅游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大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旅游企业要能够积极应用这种战略资产不断实现创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一、大数据应用于旅游创业产品开发的优势
(一)准确了解客户信息
目前,我国所有运营商注册用户实施的都是实名登记,这样,能够保障用户基本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保障旅游创意产品的有效开发,必须要保障能够准确把握客户信息,利用大数据可以对用户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分析,结合用户属性数据,可以对用户业务订购数据信息,订单信息等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对用户消费信息的分析,可以对客户的行为和喜好情况进行直接准确的把握,这样能够保障数据准确性,更利于进行创意产品的开发。
(二)准确了解行业内的产品信息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着各地区产品开发雷同的情况,比如,一个地区开发的有滑雪项目,在附近有条件的地区也多数开发地也有滑雪项目。如果很多地方的旅游产品都存在雷同情况,则不利于调动游客的积极性,这样旅游地区就会失去游客,导致旅游业发展困难。作为个体旅游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的创业开发,必须要避免雷同产品。而利用大数据可以对行业内的产品信息进行有效把握,如果通过大数据旅游公司发现了自己有意愿要开发的旅游产品,在行业内泛滥,就不能在进行这种产品的开发,就需要能够进行产品的创新,开发出不同的产品。这样,才能避免旅游产品的雷同情况,才能保障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三)准确把握客流信息
要保障创意旅游产品的有效开发,必须要把握用户的需求,而通过大数据对各景区的客流信息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客流信息,可以有效把握用户的需求特点。这样,根据用户需求情况进行产品的创业设计,可以保障旅游产品设计的质量。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游客人群来源地点,游客性别,位置信息等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旅游产品设计管理者可以对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四)准确定位旅游行业市场
要保障队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必须要对旅游行业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大数据可以实现对旅游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利用大数据手段,能够对旅游市场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市场中的一些优质品牌进行分析,在分析相关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旅游市场的构成,市场特征情况,产品开况,消费者需求情况,竞争者状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把握。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搜集管理,准确对市场进行定位,根据市场定位进行产品开发,才能保障旅游产品开发的个性化。
二、大数据+背景下旅游创意产品开发的对策
(一)进行特色产品和品牌产品开发
旅游企业要能够积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全面挖掘旅游市场信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并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市场产品定位。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深层次地挖掘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能够突出产品的内涵,要能够积极打造品牌产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谨防竞争中产品仿冒情况。只有这样,旅游企业才能真正创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其构成因素是丰富的,主要包括对有吃、住、行、游、购及娱乐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旅游创新产品开发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如果配套设施跟不上,就会影响到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因此,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产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产品配套设施构建情况,能够通过对详细数据的分析,制定有效策略,对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设计,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这样,才能实现产品的创新开发。比如,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很有特色,非常适合搞观光游产品的开发。但这个地区的交通闭塞。这样,在进行产品开发的时候,开发者必须要能够借助大数据对这个地区的配套设施情况信息进行充分分析,对投入和受益情况进行分析,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配套设施建设,这样,才能保障产品开发的价值和意义。
(三)加强新品种开发改善旅游产品结构
在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中,旅游企业必须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能够通过新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这是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而进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大数据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基于目标市场,基于一定的旅游消费群体,设置旅游产品,这样,才能保障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和市场针对性,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在进行产品旅游产品开发中,需要结合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应用大稻萁行信息收集,能够根据客户需要把一些文化的、非形象行的、抽象的需要转变为可感知的,具体形象的产品,这样,就可以保障旅游产品的创新品质。比如,一个地区要搞旅游产品开发,利用大数据对客户信息分析之后,需要把客户的需求信息进行分类,有的客户喜欢进行观光旅游就可以在旅游线路上设计上多下功夫,保障客户能够一饱眼福。如果游客不愿意到处走走看看,可以设计一些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比如一个地区的茶文化较为丰厚,可以设置传统茶叶加工观赏旅游产品,这种产品对某些游客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如果游客对吃比较感兴趣,可以围绕餐饮进行特色产品开发等等。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把握游客需求情况,根据游客需求情况设置定选择旅游产品,这样,才能保障旅游产品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四)重视特色旅游商品的开放
在旅游产品开发中,食、住、行是游客最基本的需求,而游、购、娱乐则是游客的一种选择性的消费。在旅游产品开发中,不仅要能够围绕食、住、行进行产品的开发,还需要能够围绕游、购、娱乐进行产品开发。旅游企业可以进行一些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以满足游客更为广泛的需求。
一般而言,游客到某个地方旅游都喜欢购买一些特色商品,旅游购物对游客而言是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的。作为旅游企业要能够在这方面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要保障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游客需要,保障旅游商品能够成功出售,旅游企业必须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目前,在很多景点出售的旅游商品没有特色,每一个地方的商品都一样,这样,游客的购买欲望不高。旅游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旅游商品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在旅游商品设计上避免与其他景区的雷同情况,要能够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旅游商品的创新设计,使商品中真正融入一定的文化,使旅游商品能够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这样,才能有效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商品设计,无论是视频,茶饮还是服装,针织品都需要以实物形式呈现,这些商品中都需要融入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情节,这样,才更具有意义。旅游企业在产品开发中,要重视研究当地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能够将这种特色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去,这样,才能保障产品设计的独特性,使之具有一定的“情节”,而受到游客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