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亲景度;入境旅游市场;湖北省
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以及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入境旅游者由于其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观念、教育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性别、年龄、职业、闲暇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会对某类旅游目的地产生偏好。研究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有助于了解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偏好程度,进一步掌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发展潜力及动态趋势,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组织和开发旅游产品,并针对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提高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不断开拓和巩固海外客源市场。
国内学者马耀峰教授首先引入了亲景度的概念及其模型,并利用亲景度指数对我国西安以及一些热点旅游城市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王力峰、汪德根、李景宜、孙根年、杨志勇、唐苏华、张艳等运用亲景度和竞争态指标对桂林、苏州、新疆、黄山等地入境游客源市场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亲景度运用于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比较缺乏。基于亲景度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和定位,并提出针对性的开拓对策。为湖北省有针对性地开拓入境客源市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湖北省入境旅游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也逐步完善起来。从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可以看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呈现的是蓬勃发展的态势,由于2003年的SARS事件对于整个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是个较为严重的影响,湖北省也不例外。以2003年为时间节点,湖北入境旅游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2002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从1979年的11542人次,增至2002年的1024312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也由230.75万美元增加到28390.95万美元;2003~2007年为快速崛起阶段,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由405214人次猛增至到1318179人次,外汇收入也从13626.93万美元迅速增至41264.00万美元。
根据我国旅游统计,一般把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构成划分为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三大块。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包括外国人、港澳台同胞。20世纪90年代初期,港澳台市场是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1990年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澳台同胞人数占当年入境总人数的76.64%,外国人只占到23.36%。90年代中期以后,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比例直线上升;1994年外国人占总入境市场的53.95%;2007年这个比例高达到了81.72%,港澳台同胞占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锐减至18.28%;1994~2007年这14年外国人旅游市场平均占湖北省总入境旅游市场的73.22%。随着外国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中外国人已经成为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二、湖北省客源国市场亲景度分析
(一)亲景度模型
亲景度模型,是用于研究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对国内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偏好程度,着眼于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游客在目的地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其实质是两个百分比之比,即偏爱指数。亲景度反映客源国游客对目的地的喜爱程度。其数学含义是某客源国游客在目的地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之比其实质是两个百分比之比。该理论用于国内旅游市场时,由于没有考虑旅华游客占其全部出游人数的多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分析时还应结合实际客源国游客数量。亲景度模型的公式表达为:
根据亲景度的大小,可将客源市场分为亲景客源市场(P≥1)和疏景客源市场(0≤P
(二)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的旅游统计数据可知,湖北省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包括亚洲市场(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欧美市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大洋洲市场(澳大利亚)等,数据获取中,2001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有失真情况,故舍去200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亲景度模型计算客源国市场的亲景度,鉴于一年的亲景度数值反映不出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分类,故取2000~2007年亲景度的平均值(表1),对湖北省入境游市场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亲景度差异显著,年际变化大
2000~2007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呈现较大的震荡起伏,近年亲景度普遍走高。亲景度最大的为29.2(德国,2007),最小为0.02(俄罗斯,2002)。就2007年度分析,亲景度最大的为德国(29.2),最小为澳门(0.08)。强亲景客源市场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为洲际市场,且亲景度较大,说明这些客源市场的游客对湖北的选择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偏好程度。德国游客的亲景度历年来都最大,2000~2007年平均值达到9.24。其原因在于:湖北省具有的地缘优势,三峡大坝工程的吸引力,恩施州文化生态的魅力。2000年至2007年,湖北共接待德国游客674328人次,占湖北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11.85%以上,仅次于美国的16.09%居湖北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二位。
弱亲景度客源市场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些主要都是洲内市场,都是旅华的主要市场,对湖北的亲景度却普遍较低,2000年至2007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亲景度基本是在1上下震荡,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四个客源国是中国的近邻,值得关注。疏景客源市场包括台湾、菲律宾、韩国、澳门、香港、俄罗斯,除俄罗斯外,这些都是洲内市场,都是中国的邻近地区,然对湖北的亲景度却很低,以平均值看低于1。2000年至2007年,疏景客源市场占湖北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25.07%,这个数值也是较低。
2.亲景度整体震荡剧烈,呈上升趋势
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震动较大,起伏较为频繁,亲景度不稳定,尤其是2007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出现急剧的增长势头。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亲景度越大,上升幅度越大,德国的亲景度从2000年的6.50上升至2007年29.20,是增长最为显著的入境旅游市场。欧美市场的亲景度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位置。亚洲市场却不是非常理想,就其游客总量而言,也不是较多水平,一直在较低位置徘徊。
3.影响湖北省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变化的原因
(1)湖北省旅游业面临“东西夹击”的挑战。东部沿海省份是我国旅游业较发达地区,其良好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水平、较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对湖北省旅游业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国家实施的西部开发战略,对西部实施倾斜政策,西部省份已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培育,对湖北省旅游发展构成强有力的竞争。
(2)受“非典”突发因素的干扰,国外游客对中国的选择度会出现起伏,这直接影响到湖北省入境游情况。
(3)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给以湖北带来的机遇,促使湖北经济事业的发展,导致海外投资的增加,引发入境旅游的上升。
(4)近年来湖北省赴日韩、北美、欧洲四国(英、德、法、意)巡回旅游宣传促销,宣传了“来湖北、游三峡、探神农、登武当、逛武汉”旅游品牌形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效。
亲景度的引入,有助于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客源市场的结构特点,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更科学地进行旅游市场开拓服务。湖北省入境旅游市场首先要巩固欧美市场,深度挖掘亚洲市场。政府应加强促销力度,按照市场细分的要求,主题鲜明地进行宣传;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加快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梯队,加强旅游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耀峰,梁旺兵.基于亲景度的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5(1):35~38
[2]马耀峰,李天顺.中国入境旅游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146~149
[4]王力峰.桂林国际客源市场时空演替规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5):688~691
[5]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100~105
[6]李景宜,孙根年.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及其研究[J].资源科学.2002(6):91~96
[7]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1):121~125
[8]杨智勇,王春枝.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6):141~145
[9]唐苏华,杨兆萍,刘旭玲.基于亲景度、竞争态的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定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6):128~132
摘要: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总体特征、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1-2006年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在绝对值上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和全国总量以及其他旅游城市相比,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产业地位逐渐下降等结论。根据西安市1978-2006年的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数据做回归拟和,预测未来5年,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将保持稳定增长,并提出拓展入境旅游市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