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间会发生变化的篮球赛场上,运动员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与视野的转移,以便运用视野的宽广度全面了解赛场上的情况,继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运动员是否具有视野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战术的发挥。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教练员需要采用一定的视野训练方法完成对运动员的视野训练。而通过视野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获得一定的视野运用能力,继而使运动员动作的目的性和预见性提高,并获得一定的技术运用能力。
一、视野运用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
在篮球赛场上,无论是带球还是不带球的运动员都需要完成视野的运用。一方面,对于赛场上多数不带球的运动员来讲,无论是需要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完成人、篮、球三者关系的处理,并时刻关注对手和其他队员。而想要达成这些目的,就需要拥有的良好的视野和判断能力。比如在防守过程中,运动员可以采用斜前站立姿势,并双眼平视对方,以便同时盯住人和球。同时,则可以完成脚步动作的合理运用,继而使对方无法了解防守者的意图。而在视野范围内完成对方动作的观察,则可以为防守者做出预见性的判断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于带球运动员来讲,传球或投篮时都会利用眼神完成真正意图的掩盖,并给对方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带球突破时,还要保持视野的开阔,以便有效的完成动作。比如在进攻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视野往往比较集中,而突破后视野将分散。此时运动员只有根据队员的视野分配情况做好判断,才能完成传球或突破上篮等动作的配合。因此,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讲,只有在赛场上较好的运用视野,才能够准确完成赛场形式的判断,继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影响篮球运动员视野运用的因素分析
1、生理因素
从本质上来讲,生理因素对视野运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比如,一旦运动员的视力在0.5以下,就会对视野宽广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多需要配镜矫正。而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正处于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所以其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都有所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区别完成运动员的视野训练,将导致运动员产生生理性疲劳,继而引起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而长期处在这样的训练状态下,将使运动员出现习惯性疲劳。
2、心理因素
在出现紧张或失落等情绪时,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继而使人产生视觉盲区。所以,视野运用同样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继而使运动员对比赛的掌控受到影响。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和视野的综合训练,以便使运动员养成一种视觉意识。而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加强运动员对自身心理的控制和调节,继而避免在比赛中出现负面情绪,同时也避免这些情绪对运动员的视野运用造成影响。
3、技战术因素
实际上,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也会对视野运用造成影响。比如在站位的过程中,运动员只有正确完成站位的选择,才能够使自己的视野范围扩大。但是,由于人的视野十分有限,所以运动员还需要利用感觉弥补视野的不足。此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配合完成比赛。而运动员能否默契完成战术配合,也决定了运动员是否能够完成有利位置的抢占,继而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因此,视野训练还要加强运动员技战术与视野的综合训练,以便运动员能够获得更好的视野运用能力。
三、篮球教学的视野训练方法
1、集中与分散训练
在篮球教学中,教练员可以通过集中训练方法完成运动员的视野集中训练。具体来讲,就是先在墙上画圈和在圈内写数字,并要求运动员距离墙10米处背对站立。而在传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喊出数字,队员接球则要转身将球传到教练指明的圆圈内,然后接着传下一球。为了达成一定的效果,这样的训练需要运动员以连续10到20次为一组。而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将得到锻炼。此时,如果运动员已经熟悉了现有的训练方式,教练员还可以将认数改为回答问题,以便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而分散训练方法则是为了完成运动员视野的分散训练,需要在固定区域内将所有人划分成两组。在运动员接到球后,只能够进行传球并离开原本的位置,而另一组运动员需要完成抢球动作。为了达成一定的训练效果,则需要以十分钟的反复训练为一组内容。而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运动员在对抗中的视觉观察能力将得到锻炼。
2、视野宽广度训练
为了训练运动员视野的宽广度,教练员可以采用突破分球或全场快攻传球等视野训练方法。比如在运动员进行三分线的突破练习的过程中,教练员可以要求运动员在突破后观察队友的情况。而一旦其中一个队友伸手示意,则需要将球传递给对方。但是如果两个队友都不伸手,则需要完成投篮动作。而这样的训练可以完成对运动员视野宽度的训练,并完成运动员配合意识的培养。在视野广度训练方面,教练员可以要求运动员完成全场快攻传训练。具体来讲,就是在运动员完成篮板球的抢夺后,需要完成场上情况的快速观察,并决定传球接应的队员或完成运球推进动作。此时,如果快攻队员迅速快下,接应队员则需要完成插中接应的动作[1]。而快攻队员有伸手要球的动作,则需要将球传至对方手中。但如果接应队友示意要球,则需要将球传给其他队友完成快攻。在没有人示意要球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完成运球推进。
3、视野余光训练
在视野余光训练方面,教练员可以将视野训练与传球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在传球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视野余光将得到锻炼。而具体的训练方法就是安排运动员进行对面传球练习,并在侧面安排运动员进行运动投篮练习。但是,这些运动员身着服装颜色不同,而练习传球的运动员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判断投篮运动员的服装颜色。而由于投篮运动员在传球运动员的正侧面,所以运动员需要利用余光观察队友。因此,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运动员的视野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四、运动员的视野运用能力的培养
1、运动员视野宽广度运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运动员的视野宽广度的运用能力,教练员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使运动员养成突出重点和抓住整体的习惯。具体来讲,就是要求运动员尽可能多的了解赛场上的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提醒传球的运动员注意对方防守队员,而不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队友身上。同样的,需要提醒防守队员尽可能认清自己队友情况,以便协助队友防守。而在运动员有整体意识后,则需要督促运动员注意重点,并使运动员在训练时有明确的目标。
2、运动员视野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篮球比赛中,由于运动员时刻保持移动,并且其目标也是不断移动的,所以其视野并不是静态的。因此,教练员需要完成运动员视野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便使运动员在做出变化时具有较好的视野运用能力。此外,比赛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比赛的客观因素。比如,对方队员的衣服颜色、场地灯光强度、场地颜色和室内外环境等因素都会给运动员的视野运用造成影响。而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进行运动员的视野适应性训练,以便使运动员的视野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3、运动员视野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高中篮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出发点。”强调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因此,“健康第一”思想是高中篮球教学的主导指导思想。《纲要》中还规定了“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然后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由此可见,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在校时期,还要放眼于学生的未来、直至终身。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体育锻炼方式的关键时期,校园又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体育意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是对体育教学的一个根本性要求。因此,高中篮球教学训练工作中首先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稳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重新审视篮球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21世纪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持续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以利于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学习,养成锻炼习惯的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在普通高中篮球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思路是:移动技术教学内容定位于短距离的急停、转身和跨步的教学;传球技术教学内容锁定在双手头上传球、击地传球的教学;投篮技术教学内容放在贴身投篮、后仰投篮的教学上;运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的教学上;突破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教学上;抢篮板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冲抢篮板球、单手点拨的教学上;在技术理论方面,应增加篮球运动技术原理分析及其心理问题方面的教学。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选择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存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但教学过程并非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累积,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非是无限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必须有个限度,以免使教学变成不断变换活动方式的万花筒,分散了学生对教材实质内容的注意力。所有这一切还要求教师针对每一种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它们最恰当地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地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还应具体地判断每一种教学方法实际运用的可能性。教学方法的优选要从教学效果最优化着眼,选择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方案,要将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和运用。系统的优势在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系统中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就能获得单个要素不具备的新质和功能。根据技术的相关性,把技战术教学方法作为一个总系统进行设计和运用,以实现篮球技战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战术意识中的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
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战术活动的实践基础上,运用自己专项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能力的总和。它是在战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以身体活动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动作,又是战术活动的主体,它是通过学习、训练、比赛逐步形成的。只有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能提高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战术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战术意识的提高,重点要做好攻防转换。其形式分两类:一是进攻转入防守,如投中、违例或犯规,传接球失误,对方抢篮板;二是防守转入进攻,如抢到篮板球、抢断成功、对方投中、掷界外球等。篮球新规则中30s的规则和国内24s与7s的规定促进了篮球技术朝着快速、灵活的方向发展,还要求比赛双方必须具备多种针对性较强的技术配合,乃至短时间内的战术配合方法,能够娴熟的恰当运用战术配合,以应付不同的临场变化。攻防转换的关键是速度,然而欲速则不达,有计划有目的的稳中求快,灵活多样的攻防转换才更富成效,所以说,在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篮球无形战术的创新
篮球战术分为有形战术和无形战术。无形战术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在场上不时地在起作用的战术,宽泛的讲就是生理心理战术。生理心理战术是攻防运动员利用各种技战术在攻防时对对手施加生理压力,使对手在攻防时感到畏惧与压力,从而导致心理变化,进一步形成心理战术的效应。在当今篮球运动员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生理心理战术的成功实施是比赛获胜的关键,世界重大篮球赛上,许多强队被弱队打败就是由于赛前对对手估计过低或对困难估计不够,而在比赛时对手不停地对其施加生理心理战术,使其在攻防中都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心理崩溃和最后的失败。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梦6队在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只获得了历史最差成绩第5名,首要的原因是自己生理心理战术施加的失败,其次是对手生理心理战术的成功运用。因此研究无形战术的创新是摆在我国篮球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无形战术创新方向应该在规则允许且不违反体育道德的情况下,研究它的有效实施、怎样干扰对手、暂停及换人战术运用时机和怎样利用有形战术去实施无形战术等等。
参考文献:
[1]邵旭军.浅谈高中篮球课多元教学模式的试验效果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2.
关键词:篮球;行进间上篮技术;有效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0-0030-02
篮球行进间上篮的教学方法很多,从何处入手,最终要到达怎样的效果,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如果能找到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又与上篮技术相关联的结合点实施教学,再一步一步地引导、拓展直至学生能学以致用,将是最理想的途径。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一套针对篮球行进间上篮技术单元教学法:从单手肩上投擦板球练习到行进间跨步接球与上篮尝试;从行进间上篮完整练习到贴近实战的拓展系列教学方法,愿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单手肩上投擦板球的练习方法(第一次课)
对学生来说,行进间上篮一伸手就能进球是最能鼓舞人心的事情,而篮下两侧的近距离擦板球学起来简单,进球率高,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有效解决行进间上篮第三步在空中高手上篮的诸多技术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1.教法安排
①篮下两侧近距离单手肩上投擦板球。②篮下两侧近距离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③跨跳步接反弹球双脚落地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三步上篮最后一步高手上篮做准备。
要求:
1)学习投擦板球的方法。
2)提高命中率。
2.实施过程
先在篮下两侧各设置一个投篮点,教师讲解示范:①单手肩上投擦板球的方法,重点讲解示范反弹点位置和单手肩上投篮用力方法,然后6~8人一组,一人一球,一个接一个依顺序练习,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圆圈,在左右两个标志点上每人各投10个球,记住进球个数,教师逐个点评。通过两个投篮点的近距离投篮,相信很多学生都会有擦板进球的成功体验和对反弹点位置、用力方法的初步感受。接下来让学生探讨②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要求身体充分向上腾起,再伸手投擦板球,两个投篮点各投10个球,每个同学力争比原地投擦板球多进1~2个球。尝到了跳起来投擦板球的甜头后,接下来做第③个练习:跨跳步接反弹球双脚落地跳起单手肩上投擦板球。采用这样的方法起跳比原地起跳更加充分,身体腾空时手离篮圈更近。要求每个学生再体验一下轻轻擦板进球的感觉。
3.效能分析
有了进球的体验,学生就会想到怎么样才能进更多的球,或者说怎么样做进球更加便利。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进行深入地教学,学生就会在观察和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一轮一轮的练习中,加深对反弹点和用力方法的领悟,把握每一次投擦板球的机会,提高投篮的命中率。这组练习不仅为三步上篮最后投篮做了铺垫,还为篮下小配合、近距离投篮等奠定了基础。
二、行进间跨步接球练习与三步上篮尝试(第二次课)
学习行进间上篮,单就三步技术教学而言,难就难在第一步跨步接球。学生在跨步接球时,时机把握不准、步伐容易混乱、拿球不稳,存在带球走、动作不协调或掉球等现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旦学生学会了第一步跨步接球后,接着做后两步上篮就顺理成章了。
1.教法安排
①原地跑动中跨越小体操垫夺教师手中的球,护球落地练习。②原地跑动中跨越小体操垫接抛球上篮尝试。③撤除小垫子,自运球三步上篮。
目的:学会行进间上篮第一步跨步接球方法;在此基础上自我探讨和领会行进间上篮的三步节奏和基本方法。
要求:
1)掌握跨步接球的时机,学会调整脚步。
2)自我探索三步的节奏、起跨的位置和方法。
2.实施过程
以右手投篮为例,行进间第一步应该跨出右脚。练习时在三步上篮的起点处放置一个小体操垫,小体操垫是一个障碍也是一个提示,学生按顺序做如下练习:
①教师站在体操垫的一侧持球,学生原地跑动中右脚突然跨越小体操垫,从教师手中夺球,护住球右脚落地,第一步跨步接球完成。持球要离学生稍远一点,这样可以保证跨越步幅更大,又不至于造成带球走的情况发生。接下来做②原地跑动,看到教师手上的球抛出时,迅速调整脚步,右脚跨出,主动接球护球落地练习,方法正确的同学可以顺势接着做三步上篮尝试。再接着让学生尝试做③自运球三步上篮。
3.效能分析
第①个练习采用夺球的方法是让学生思考清楚后主动调整脚步,以确保第一步跨步的正确;第②个练习是学生在看到老师的球要抛出时,迅速调整脚步跨出,是学生在被动情况下做出的积极反应。两个练习一夺、一抛让学生在变化中学会如何跨步持球与护球,又有练习的层次感。老师借助体操垫作为障碍,给出远近高低不同的球,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如何才能跨得果断和坚定,给对手措不及防和不可抵挡之势。这样的练习生动有趣,又具有针对性。
在原地跑动中,学生跨步接球如果能顺利完成,加上有第三步高手上篮的充分准备,教师再稍做提醒,让他们自我尝试,行进间三步上篮技术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三、行进间上篮完整练习及其拓展(第三次课)
有了三步上篮练习方法的尝试,教师再对上篮技术三步的要求进行规范,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目的要求,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拓展,把学生做三步上篮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及其应对方法糅合进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和实际联系起来了。
1.教法安排
①传球给老师后迅速启动,再接直传球、反弹球三步上篮。②面对防守,接抛球跳步急停,假动作后交叉步、顺步上篮。③根据防守的站位选择从左或从右突破对手上篮。
目的:明确三步的大小、要求以及如何突破防线护球上篮。
要求:
1)三步要“一大、二小、三高”。
2)明确面对防守站位,选择突破方向和合适的突破方法。
2.实施过程
教师对行进间上篮的三步大小、节奏和投篮方法进行重新示范讲解,增加行进间的距离,做第①个练习,让学生在学会自然跑进中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距离跨步接球上篮,体会三步的大小、节奏,感受第二步时尽量压低上体,让第三步腾空滞空时间更长、动作更加舒展的方法,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进行干扰。接下来做练习②,面对防守,接抛球跳步急停、假动作后交叉步、顺步过人上篮,让学生熟悉基本的过人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再做进一步拓展③练习,学生根据对手的站位确定从左或从右快速突破上篮。
3.效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