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商贸流通工作在市委党组领导下,从建设大流通出发,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机遇,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为主题,以构建新型商贸流通体系,推行新型营销方式为主体,以发展特色专业和综合市场,大力开拓城乡市场,扩在商品流通对外开放为重点,生产与流通相结合,全面实现商贸流通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各项工作均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在的目标任务.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批发业,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商业企业效益日渐好转.全市27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张,其中商品销售收入增长%,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亏损130万元,转为盈利万元,企业亏损面下降18个百分点,亏损额下降%.
一,狠抓了商贸流通市场秩序的建立和规范
一是抓好商贸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从法规政策上规范市场.经市政府批准下发了《眉山市商贸经济"十五"发展规划》,《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市内商品展销活动管理的通知》,市委,市政府起草完成了《眉山市牛羊屠宰及其产品流通管理办法》,《中共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业发展的决定》等若干规划,指导我市商贸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二是加强了宏观调控.按照建设大经贸,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思路,商贸流通主管部实现了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单向管理问行业管理,直接管理对商贸流通业进行指导,协调,服务为主.区县机构改革完成后,区县商品流通行政部门基本实现了对商贸业的宏观调控东坡区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家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在东坡区已经出以多家占地200亩,甚至占地800亩的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农家旅游景点,与原业农家原有的差别.其余县一批关于商贸业发展的政策将陆续出台.
二,指导各地加快发展现代营销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指导以彭山县百货公司为代表的流通企业的改组改造,加快流通企业改革步伐,指导宏远,应林积极推进流通企业产权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管理创新,大力招商引资,引进红旗连锁超市在市中心城区,洪雅县落户,红旗眉山店总投资达500万元,经营面积1700m2,经营商品6000个,为我市提供就业机会102个.今年应林超市已经销售地方产品100万元,其中仅阳坪产品15万元,东坡肘子15万元,吉香居,龙眼酥,星星米业大米,圆牌汤元粉等各6万元.目前,今年有连锁企业18户,专卖店150家,基本形成了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等各种业态共发展的格局,购物环境有了大的改善,较好地适应消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促进了商品市场的繁荣.
三,大力开拓城乡市场
一是工商联手,大力抓好"眉山造"产品的销售.在引进红旗连锁超市在眉落户的同时,引导我市工业产品进入成都,重庆等连锁超市营销网络.目前,全市有阳坪,李记,天清玉,南风等近百个品牌直接进入红旗,宏远,应林等大型商场,超市,年销售额达1亿,为企业降低了营销成本.二是大打眉山餐饮牌.在2001年成功举办"四名"活动的基础上.今年9月成立了市烹饪协会.有150个企业和个人参加了协会,为整体宣传眉山餐饮企业形象,提升档次,打出特色,积极创新,做大,做强提供了基础,与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搭起了桥梁.三是开展各种以节(会)兴贸活动.青神"碰柑节","竹编节",彭山"寿星节",洪雅"生态文化节",市上每年一次的春交会和省上开展其他大型会展活动,各种活动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原则,大大地促进企业销售,活跃了城乡市场.仅2002年眉山市春季商品交易会8天时间成交2.23亿元,吸引了来自重庆,新疆,江西及本市企业489户1200余客商参会,参展商品近万个品种.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全省性,全国性及国际性展销会,扩大市内工农业产品影响.为充分展示"眉山造"产品的形象,组织了云光纺织,菲迪袜业,怡中纺织,宽庭环保家居,海龙针织,康怡针棉织品,斯迈尔皮鞋厂7家企业组成代表团参加11月28日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02年中国西部服装博览会,展会期间协议销售400万元,合同销售6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定点屠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年度目标完成好.全年社会屠宰量为
万头,同比增长%;进占屠宰量万头,比比增长%;县城进点率达100%,乡镇95%,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机械化屠宰量为万头,机械化屠宰率为%.二是结合全省实施的定点屠宰厂(场)分级达标验收工作,对定点屠宰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达不到要求,布局不合理的屠宰厂(场)进行了取缔.全年定点屠宰厂(场)由年初的285个减至为230个,屠宰厂(场)的硬件建设,技术力量,卫生条件都有较大提高.三是洪雅,彭山两县已建立牛羊定点屠宰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今年,加强了内品市场的监督,对学校,宾馆,集体伙食单位进行了专项整治.市局牵头组织五县一区酒管局联合执法检查,分别对6个区县食品综合批发市场,酒类专销点,大中型商场,超市及宾馆,饭店进行了酒类专项大检查,春节前夕,"3·15"期间对全市生猪屠宰加工厂(场),销售市场及酒类市场进行了全面专项治理.截止10月底,全市商贸流通行业开展生猪,酒类行政执法46次,出动执法人员600余人次,检查学校160所300校闪,宾馆200多次,集体伙食单位200多个次,生猪屠宰厂(场)485个次.没收私屠滥宰生猪15头,猪肉800公斤,注水猪肉产品200公斤,查获酒类违法案件15件,其中假冒国家名白酒100多瓶,各种劣质酒500多公斤.进一步加强对拍卖业,旧货流通,典当业的待业管理和市场监管,6月中旬,取缔了两家无证经营典当业务的私营业主.
会同宣传部,质监局,物价局等部门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清柜台",创建"购物放心店","放心街","放心市场","双物价""计量信得过"等净化市场,改善消费环境的各项活动.
六,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区域市场体系
建区以来市场建设速度加快,规模逐步扩大,一是区域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其特点为:批发与零售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农副产品,农资,建材,汽车,报废汽车回收,拍卖,租赁,旧货等市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正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消费品市场基本健全.截止2002年底,我市共有消费品市场175个,其中综合市场147个,农副产品市场24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个,批发市场2个.2002年市场成交额为亿元,比2001年增长%.这些星罗棋布的消费品市场,在方面群众,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起了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指导各区县搞好"办管"脱钩的交接工作.四是4月中旬对市中心城区眉州大道东段道路上自发形成的农副产品市场进行了整治,对中心城区现有市场提出了初步的调整指导方案.指导眉州商城开办成家俱商城,友缘装饰城开办成装饰材料商城迁后的诗书路沿线门市进行市场引导,建成集副食,日杂,百货为主的商业街;苏南市场指导开办成钢材市场.
2003年工作要点
一,培育城市商业经济
以市政府所在地和各区县城城市为核心,加快区域商贸核心建设,突出各自特色,调整商业业态,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流通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市,区县主城核心区,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4.1%,到2005年达到63.29亿元.
二,培植重点企业
通过在资金,项目政策上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培育10家市级重点商贸,流通,餐饮企业.到2005年,10家重点商贸企业总资产达到7.0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9.01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完成利税总额4550万元,使其成为全市商贸企业的龙头.
三,培育知名品牌
到2005年,培育8大食品知名品牌,使8大食品知名品牌企业资产达到8.6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2.07亿元,实现税利总额1.11亿元,把食品业培育成我市龙头行业.
四,培育50个重点乡镇
与我市50个工业重点乡镇发展配套,工贸结合,互相促进."十五"期间50个乡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2%以上,到2005年实现9.80亿元,比2001年增长60%;商业服务覆盖面积达95万人,占县以下总人口的30%以上.2003年培育发展20个示范性小城镇商业群,2004年,2005年,每年培育发展15个(见附表6).
五,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
一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第一,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集团,重点扶持宏远,应林酒等10家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第二在巩固发展现有医药,食品,肉类,烟草,石油连锁经营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争取各行业发展1户骨干连锁企业.第三,发展一批农村流通组织,充分发挥供锁社的作用,加强现代店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城市大店名店以及各类连锁店,专卖店向乡镇延伸;二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利用眉山,青龙火车站一带包储设施成片,各类生活生产资料市场集中等有利条件,通过引导,把这一带培育发展为物流区;三是积极探索,开展电子商务;第一,筹建眉山市商贸信息中心.第二,指导2—3户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实现计算机管理.四是制定市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指导各区县制定相应规划.五是加强对现代商贸流通业的研究,制定符合眉山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政策.
六,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培育保护和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大力推行各具特色的以节兴贸,以展兴贸,以会兴贸,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和拓展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枇杷节","桠柑节","寿星节","竹编节","生态文化旅游节"等活动,通过以节兴贸,便这戌为我市消费新的热点和亮点.二是大力发展农家旅游经济,城乡餐饮业和假日经济.三是加强工商联手,促进"眉山造"工农业产品走向大市场,培育农产品购销队伍和农村经济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七,抓好市场建设,完善区域市场体系
一是抓好市中心城区,新区大市场,火车站市场,眉山农资市场,友缘装饰城的同时,指导市中心城12个专业市场根据城市发展及时调整自身经营发展方向,树立自身品牌,避免恶性竞争;二是指导区县搞好"青龙仓"粮油批发市场,洪雅无出售,农产品市场,仁寿棉纺织品场,眉山生猪产品,芒硝市场,丹棱磁砖市场,青神,桠柑市场建设,督促区县抓好乡镇市场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监管、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方针,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原则,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两节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整治目标
根据两节期间食品生产经营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种植养殖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切实改善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的卫生条件和环境,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质,使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得到规范,食品经营秩序明显好转,餐饮业卫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显著增强,两节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三、整治时间
9月22日至10月22日。
四、整治重点
(一)重点品种:月饼、水产品、肉及肉制品、食用油、面粉、乳制品、豆制品、水果、饮料、酱油、醋等。
(二)重点区域:集贸市场、车站、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周边等。
(三)重点单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商店)、宾馆、饭店、饮食摊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
五、整治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加强对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和各类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强化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城乡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严厉打击收购、销售及加工病死畜禽肉和利用连锁配送、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转移。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农业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经贸局。
(二)进一步加强种植养殖环节农(畜、水、林)产品安全。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整治,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渔药、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规范种植、养殖行为;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以治理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污染和水产品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污染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例行监测和监督检查。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
(三)进一步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生产加工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等不法行为,认真落实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质监局、市经贸局。
(四)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和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以集贸市场、车站、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两节期间市场消费集中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街边门店等人员集中场所为重点场所,加大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巡查频率,严厉查处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不合格食品一律下架处理,并对退市食品进行跟踪监管,严防退市后的食品再次流入市场,确保不合格食品及时规范退市。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工商局。
(五)进一步加强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以集贸市场、车站、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周边等为重点区域,以宾馆、饭店、饮食摊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餐饮消费环节整治和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采购的畜禽及其制品、食用油等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责任单位:各乡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国庆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大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两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结合两节期间市场供应、食品消费特点,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单位的专项整治和监管力度,做到任务明确,责权一致,务求实效。要切实强化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严格依法行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专项整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整治责任。凡因整治不力,走过场、搞应付,导致发生两节期间食品安全事件的,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二)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本单位两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措施,将整治任务层层分解,
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与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
一、市场经营环境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市场建设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难点,大家知道,文化路市场因土地租赁问题搁置几年,长征路市场从年2月被大雪压塌后,有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很难改建。面对复杂的市场建设环境,我们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努力协调开发投资商做好市场改造建设工作。一是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县城集贸中心市场改造项目,采取招商的办法组织两千余万元,在城建大楼对面(打靶场位置)筹建了文化路市场,用于县城集贸中心市场搬迁过渡,市场于年日顺利搬迁,有效地推进了县城集贸中心市场的改造重建工作。二是对县城长征路市场的改造。我们在没有改造资金的情况下,积极招商,引进了南昌满鑫物业公司对长征路市场进行维修改造。市场于年月重新营业,较好地改善长征路一带居民的经营购物环境。三是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县城集贸中心市场改造重建工作,力争在三年内改造好集贸中心市场。四是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去年下半年共投近万元分别对象山市场、石岗市场的大棚进行整体维修,对生米市场大棚进行了改建,较好地改变了乡镇集贸市场的经营环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要发展,管理服务是保障,我中心始终坚持做好物业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摊位租赁公平、公正、特别是在文化路市场搬迁后的摊位租赁过程中,工作千头万绪。为做好市场搬迁工作,中心在年十月初就已着手准备工作,专门成立了摊位搬迁及租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摊位搬迁及租赁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方法为:1)深入市场调研,做到多听多看(即:多倾听业主及市民意见和建议,多考察各地市场取之所长),认真摸清各类业主具体情况及合理要求,结合文化路市场实际,认真规划,合理布局,确保原集贸中心市场摊位业主的安置。2)主动与业主零距离的接触,召开座谈会余次,认真听取民意,合理制定摊位分配办法及搬迁的时间。3)参照集贸市场价格及时公布文化路市场摊位定价,摊位租赁采取抽签的办法决定摊位位置;整个过程组织严密。摊位分配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中心在做好摊位租赁工作的同时,极力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在市场显著位置公布投诉、维修服务电话,对市场上出现的矛盾、纠纷等问题及时给予化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服务我县“全民创业”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心班子的管理意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抓管理、促效益,认真建立长效管理教育机制。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稳定工作,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动员职工坚定信心,不怕困难,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力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努力把中心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成为一支能打硬仗,能吃苦耐劳,能乐于奉献的队伍。
二是提高协调能力,做到一级抓一级,切实履行市场管理职能,认真按照《新建县集贸中心市场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及市场管理有关规定,切实开展好市场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两个确保”,“一个办理”,要做到始终坚持“增收节支”的原则,在管理好市场的同时,狠抓收入,力争把开支节约到最小限度,努力做到确保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到位、市场维修奖金按需到位,并从年起为职工办理了医保。四、踏踏实实做工作,创新思路求发展。年是我县实现“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突出做好以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