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村居的诗意(整理2篇)

时间: 2025-10-26 栏目:办公范文

村居的诗意范文篇1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

教学设想:

依据教材及学生特点,我们可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让诗意在课堂飞扬。乐:课伊始,让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欣赏画面。接着伴着乐声,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了解词的大意;品:深入品析词句,畅谈感受,边读边悟;想:“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本篇词作的“留白”处。抓住这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老头儿和老伴儿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吟:学生读懂全词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吟诵此词。诵出对词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以“乐”“品”、“想”、“诵”等教学活动来感悟如画般的词《清平乐・村居》,有利于使画面立体起来,使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营造出多彩的课堂!

一、教学目标

1.读准“乐”“亡”“剥”在这首古词中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经典诗文。

3.感受诗词大意,理解诗词的含义。

4.在学习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农家生活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五、教学用具

CAI课件及背景音乐(古筝曲)

六、教学过程

(一)在古乐中“走向村居”,恬淡走近诗词

1.导入: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将我们引入心驰神往的美好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去领略其中蕴藏的美。

2.让学生在古筝乐曲的相伴中欣赏画面,然后谈自己的感受:伴随着悠扬婉转的乐曲,我们来到了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旁,眼前的景色太美了。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

3.进入诗词,理解题目: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眼前的美景。那么,想不想知道我国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是如何描写的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宋词――《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明确词牌名与题目)

(二)在吴音中“走入村居”,悠闲走进诗词

1.教师范读,学生用心聆听,边听边欣赏画面并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练读

对照出示的图画,借助课后的拼音,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适时评价)

3.品味诗句,进入诗境

一首词就如一首曲,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一首词就如一杯浓浓的茶,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那么你们觉得在这首词中,哪个句子或哪个词值得细细品一品呢?

(1)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2)全体交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座矮小的茅草屋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茵茵的青草。(诗人淡淡的几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江南农村的美丽风光。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于小溪边了。)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亲密地聊天,是谁呢?哦,原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啊!他们为何如此悠闲呢?(孩子们懂事孝敬……)

重点探究“醉”:1酒醉;2陶醉于悠闲的生活、美丽的景色之中。

他们老两口在聊些什么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正在豆田里辛苦地锄草,二儿子正在专心地编织鸡笼。

(从大儿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民的质朴、勤劳;二儿子心灵手巧,乖巧懂事。)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讨人喜欢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莲蓬呢!

你觉得小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顽皮、可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从哪儿我们可以看出小儿的“亡赖”?理解“卧”字(随意……悠闲自在)

(三)在欣赏中“走出村居”

学到这儿,你感觉这户农村人家生活得怎样?(和睦幸福、其乐融融……)

(四)体悟作者的心境,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1.看到此情此景,辛弃疾真是感慨万千啊!他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表达)

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该多好啊!

……

2.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一起来诵读这首清新的宋词吧!

(五)小结

村居的诗意范文篇2

2、《村居》

【作者】高鼎【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村居古诗(整理2篇)
  • 下一篇: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