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例(3篇)

时间: 2025-10-26 栏目:办公范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小学生中,由于家庭不和、长辈溺爱、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导致部分小学生在与人沟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碍,在学习、情绪、意志、个性、习惯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全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有些是心理问题。班主任只有掌握有关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的理论,并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班主任应在自然情境下展开心理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教育与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生的入学教育,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克服新生的胆怯心理,从而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1.故事法

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不能靠警告、禁令和各式各样的惩罚,要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方法来维持班级纪律。可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或举行故事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遵守班级纪律的好习惯。

2.游戏法

对学生进行合作精神的教育时可采用游戏法,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文,精心设计合作式游戏项目。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合作、交往的重要性,使他们克服妒忌、自傲、孤独心理,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取得成功。

3.表演法

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提供广泛参与、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采用表演法,让学生编排小话剧看看谁的自理能力强,将他们在家的表现搬到舞台上,让学生自己评判,找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

4.娱乐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然而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心理负担,有的教师也推波助澜,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面孔,从不露一丝笑容,致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聪明的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放松,使学生的心境进入愉悦状态,以淡化不良的情绪。在课间休息时可让学生听听音乐,看看动画,讲讲笑话,这些都有助于缓和神经紧张,使学生变得乐观、积极。

三、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等,往往是因人而异,采用团体指导有时难以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对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认真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四、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学质量

在现代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导者,现阶段的教学中,初中班主任应当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将心理健康同学科知识的学习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1.举办迎新活动

在经历了小升初之后,学生对于陌生的学校没有归属感是极为正常的,因此,存在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为此,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班主任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在迎新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介绍,减少学生间的隔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熟悉和了解,同时,班主任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小游戏,诸如,名字接龙之类的,以此来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促进学生快速融入班集体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2.开展主题班会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集体心理辅导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心理问题。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可以邀请一部分家长和其他的任课老师来参加班会,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例如,班主任可以举办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更好地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一系列的主题班会,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二、谈话促进交流

在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采用谈话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在班集体中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对他们进行个别谈话,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同时,通过师生间平等的谈话,能够让班主任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尽快找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采用找家长谈话的方式,因为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来源于家庭的。家庭是大树,学生是果子;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与家长进行深入的谈话,能够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其实就是一场小型的心理咨询,班主任应当采用适合的心理咨询技能与家长进行交流,促进家长进行探索,鼓励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在进行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调、语速等,还可以通过自我开放技术促进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严于律己,积极学习相关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变换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班主任应当拥有一系列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班主任,不仅应当管理好班级事务,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生活。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避免对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出存在感。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健康、良好的心态,这与班主任的心态和工作质量密切相关,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咨询技能。

首先,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其次,教师应当重点研究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网上观看心理健康专家的讲座,与初中班主任进行案例分享,从而逐渐完善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四、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如入学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问题、男女交往问题、逆反问题、重大创伤问题等。班主任务必予以极大的关注,关注学生的情绪,了解学生的情结,并且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实现自助助人。

首先,教师应当抛弃世俗的眼光,运用相关的咨询技术,促进学生探索自己的潜意识,发现问题的情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相关的讲座,帮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其次,在人际关系这一问题上,教师应当鼓励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自己处理同学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再次,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历史教学中勾践为复国而卧薪尝胆、孙膑被砍去双脚后写出《孙膑兵法》、司马迁受宫刑发愤写出《史记》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鼓励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一种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全面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全面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好地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篇3

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诸多困惑,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指导,基于此,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1.班主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

在学校中,大多数班主任为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这些教师并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理论,只是粗浅地上过相关的公共课,在参加工作后,很少有人再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目前大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与障碍,有很多困惑无法解决。据调查,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班主任,其自身的心理理论素养较高。

2.大多数学校不太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考试学科,所以大多数学校领导并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没有对班主任作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学习要求,甚至很多领导和老师并不知道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3.学生问题的多样化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受地域特点影响,有些地方存在“大班化”现象。同时,社会和家庭的不稳定因素日益严重,单亲、离异、隔代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同程度地存在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等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还会出现打架、逃学、离家出走、自杀等问题,给班主任造成诸多困扰。

4.学校管理不专业,不能给班主任有效指导

通常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遇到障碍时,都会向学校德育处汇报,而德育处的相关领导和班主任多数都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是依据学校相关规定,二是依据工作经验。由于对道德与心理健康的界限认识不清,很多问题的处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1.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科任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2.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

班主任工作繁杂,长期处理繁杂的事务,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身心疲劳,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蜂拥而至。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养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实现心理健全、人格完善很困难,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很有限。

3.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研究学生,才能使教育得法有效。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同时,学生也是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人生阶段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我们在看待学生问题时要用看待人而不是“物”的眼光与态度,充分尊重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不能一味批评与指责,以偏概全。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包括家庭背景、健康状态、个人卫生习惯、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个人意志、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特点、课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等。对于问题学生更是要了解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同学、朋友的关系,以及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是否出现过对其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最后,要掌握了解学生的方法。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高效的观察员,能从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还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包括作文、周记、美术作品,以及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活动成果记录表等,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趋势。

4.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创设良好教育氛围

(1)主动与学校各部门建立预防和联动机制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班主任要主动与学校德育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保安室等建立预防和联动机制,预防为先,及时把班级的整体发展脉络汇报给学校,使学校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一些问题严重学生的处理,应及时汇报,善加预防,避免重大伤害事件的发生。

(2)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协调合作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专业教师,班主任要及时与心理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定期测查、个别与团体辅导等,有效解决班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对无力处理的个别心理问题严重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咨询所或医院精神科,避免延误问题的解决时机,对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

(3)与其他科任教师有效沟通

与科任教师的有效沟通可以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大量可用资源。但由于每位教师对看到的现象可能会有自己的主观评价,班主任必须学会辨别,从获得的资源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综合评估班级的整体动向与学生的心理状态。

(4)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家庭形成合力。在与家长的合作中,班主任必须事先备案,形成面对不同类型家长的应对和指导策略,利用家长会,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5)班级文化环境的整体创设

班级文化的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培养积极人格。通过开展有利于学生正向发展的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

5.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辅导策略

在新形势下,学生心理方面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理论与分析研究,并进行科学论证,才能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在班级中,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分为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班主任要通过调查、座谈等形式,善于发现班级的整体心理动向、小群体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特殊学生的心理状态等。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的真诚、尊重、接纳和倾听等理念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每个班主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与特长,有效借助学校和社会中的各项有利资源,以构建学生和谐人格为目标,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教育辅导策略。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诚实对企业的重要性范例(3篇)
  • 下一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600字范文(4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