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收集2篇)

时间: 2024-06-07 栏目:办公范文

教学理论的重要性范文篇1

【关键词】师德学生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4-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教师大计,师德为先。师德之于教育育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12年初,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师德,成为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究竟何为师德?师德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呢?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又在何处?

一、师德之内涵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等。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孔子看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这即为师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订立的农村教师师德为:“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的精神。”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奖惩制度都不可代替的一种力量”。在美国,教师的师德有着更为具体的体现:教师要自重重人;要富有社会意识;要能够理智地处理一切事务;要善于与人合作;要能在专业素质中培养优良品质;要继续不断地求新知;要熟悉传达知识的技术;要爱护儿童,与儿童相处;要了解儿童;要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是学校中的良好分子;要有专业信心;对本身及儿童的成就要有正确的品评能力。由此推知,现代社会教育要求的师德构成要素应该包括:

1.师品,即教师的思想觉悟和品格素养。礼者,所以正身也;师乾,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教师必须具有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遵纪守法,廉洁从教;发扬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教书育人。“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2.师爱,即教师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师能,即教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才能。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巧和教育技术,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风,即教师的学风、教风和作风。鲁迅曾经热情赞扬探讨在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正直、朴素、治学严谨、刻苦钻研的高尚品德。

二、加强师德建设之于教学管理的意义

1.为学生道德的塑造提供良好的模范和榜样作用。俗语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师者,塑造的是人的个体、个性、行为模式。欲要成才,必先成人。除了部分高等院校以外,对大多数教育团队来说,面对的教育对象,即学生,都是以未成年人为主,尤其是高中、中职院校,他们电大学生更是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时期,生理、心理变化繁杂多样。在这一阶段,成人的正确引导对其一生都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在由少年向成年过渡时期,由于生理变化引发的恐慌,以及这一阶段特有的迷惑、茫然甚至是无奈,使其不自觉地开始在生活中寻找着效仿的对象,这些人通常是父母、兄长姐妹、老师、朋友、其他的长辈或社会人员,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有让这个个体崇拜、畏惧的层面。大思想家孔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的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有时甚至超过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因此,教师的道德模范示范作用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教师正面的道德形象,坚持以公平为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2.是营造健康学习环境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学习环境是学校校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有人说,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是其交往的最密切的朋友的平均数字;古语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教书的能力,更要懂得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过渡期的学生身心是敏感而脆弱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风格,或者说是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让教师自觉地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尊重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以语言、行为、态度、甚至是眼神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息和希望,走出健康的人生。

教学理论的重要性范文篇2

论文摘要: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中的解释:“教育学原理就是有关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生命成长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变迁,本身就显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态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道路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探索——改革——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在顾明远看来,教育学的兴起,是很有必要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好好参悟。

《教育学原理》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基本立场,为教师提升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素养,用教育学原理的眼光重新解读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解读中形成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看到教育学原理的存在与意义服务。书中主题与内容的选择以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变革为核心,以体现此书时态上的当代性、空间态上的本土性和校本性。此外,在这本书阐述中渗透着编写者近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持续了十多年,且还在深入进行的“新基础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对教育学提出了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套教材是根据在职教师的特点专门编写的,既重视教育理论的介绍,又重视研究教育实际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把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上来阐述,可以提供学员的认识。教师学习理论是十分必要的,老师只有在充分认识教育规律后,才能去创造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的学习,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

这就指出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坚持这一理论。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或是只是注重实际,而忽略了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害的。

案例分析:如教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如果生硬地教给学生那些生字,可能对于刚接触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如果在理论中联系一点实际,那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收效更大。可以播放一点轻音乐,创造一种氛围,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然后老师讲述: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看见“船”就把“船”记下来。(屏幕上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由实物图变成象形字的过程。)然后为了便于书写,后来,人们就在这个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这个“船”字。这样,就把所要学习的汉字“船”给讲出来了,而且也便于学生记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编写的教材尽量能够反映学科当前发展的新成果,注意吸收国际上新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使老师学习了这些课程后能够理解该门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新趋势。这不仅能够使教师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理论,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利于创造他们自己的新经验。

案例分析: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面对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老师应该在肯定小方回答正确的同时,更要对小明的回答进行赞赏和鼓励,因为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很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应当给对小明的这种创新思维进行鼓励。

综上所述,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主要以对教育学提出了三个问题:一、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第二、重视学科的前沿性;第三、重视研究。学习《教育学原理》仅仅是学习、消化和吸收,而不是一种明确的操作,套用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原理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原理只有滋养了人的心灵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

[2]顾明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7.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学生军训要带什么东西 军训注意事项(收集3篇)
  • 下一篇:教学规律口诀(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