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泰国文化概论(整理2篇)

时间: 2025-11-17 栏目:办公范文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泰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源头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泰国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通常指产品或服务包含大量艺术或创意元素成分所集结之关联产业,所涉及范围广泛且各国规定不一,通常包括软体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产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产业(定义来自曼谷台贸中心2009年的《“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专题报道》)。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于1997年出现在英国,泰国则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为了进行经济复苏,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为四大类:(1)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手工业﹑历史与文化观光;(2)艺术(Arts):表演艺术;(3)媒体(Media):电影﹑出版﹑广告与音乐;(4)创意(FunctionalCreation):设计﹑时尚﹑建筑﹑广告与软体。

二、泰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以历史与文化观光﹑电影业﹑出版业及创意设计四个典型产业为例来说明。

(一)历史与文化观光

泰国无论是商店、娱乐场所、宾馆旅店、山川海滩、城市建筑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处有食在泰国、玩在泰国的奇特风味,历史与文化观光是泰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之一。泰国在发展历史与文化观光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紧密结合当地旅游文化特色,通过举办旅游年活动,民族节目和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节目,如“泰国旅游年”、“泰国手工艺年”、“泰国妇女观光年”等等。

(二)电影业

泰国电影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当代泰国电影崛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运用现代电影技巧的基础上突出民族特色,挖掘应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熟练地将一个个泰国故事包装在新潮的影像躯壳之内,最终制作成符合商业标准的颇具本土特色的类型电影产品。在电影创作中,泰国电影正是通过重建本土文化的“主体性”,以小搏大,发展壮大自我,从而与好莱坞影视作品相抗衡。

(三)出版业

由于发达的观光业使得泰国迈向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速,泰国的出版业不断朝国际化及多元化成长。泰国人不喜爱严肃的读书,但并不表示他们完全没有阅读活动。事实上,泰国的杂志可谓百家争鸣,成为泰国出版界的特殊现象,尤其是休闲时尚与设计等类杂志异军突起。无论是外国杂志发行泰文版,或是泰国本土的休闲时尚杂志,在质与量方面都可谓蓬勃发展,反映出泰国人民的创意文化,相对于严肃的阅读书籍更感兴趣,当然也造就杂志的创意产业兴起。

(四)创意设计

近几年泰国曼谷逐渐蜕变为充满原创设计的亚洲新兴生活风格都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创意设计中心的建立。泰国政府近年来致力于设计的发展,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以“BangkokFashionCity”为城市延伸,让曼谷晋升为欧洲人口中的“设计之都”,因此于2005年11月,在Emporium购物中心六楼成立泰国创意设计中心(ThailandCreative﹠DesignCenter,以下简称TCDC)。作为亚洲最具规模的设计研究中心,不但提供平台让专业设计师在此发表作品,还引进国内外创意思维让设计师可以来此取经。让设计变得平易近人,敞开设计大门,开放普罗大众来此参观,获得与时尚创意相关的讯息,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图书馆。

三、泰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源头

从时尚﹑影像﹑家具家饰﹑插画到产品设计,他们创意的来源是什么?正是日常生活。仔细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认真用心地从日常周围的每件事获得感动,泰国人的慢活,活出了无穷无尽的创意。在全球化的洪流下,风格并不会因此而同质化,泰国人找到一条自己的路,未必适用于亚洲其他国家,但尊重自己文化﹑尊重周遭环境的态度,让泰国变成了一个极具特色及包容力的国家。风格是一种集体式思维的展现。泰国文化创意产业者的共同生活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一)从生活细节中放大

“灵感可能有各种来源,可能是眼睛看到的,可能是记忆里深层的某部分,不过,这些全都是生活的集结。泰国人无一创意不是来自日常生活,泰国人以同一种语言沟通,以同一种步调生活,在曼谷有许多事情可以看,也很容易感到惊喜,这让我的创作变得非常容易。”曼谷著名的自由插画家PatreedaPrasarnthong开宗明义地说。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关注生活片段,认为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片段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是这一辈子最难忘的定格画面。走在泰国街头上,你随时可以发现美。可能是路边小贩切好的一包包可以媲美日本版《ElleaTable》的缤纷水果;可能是巷口小店里用月历纸编成的餐具篮;可能是神龛上祭祀的茉莉花串;也可能是上班族身上平整的衬衫。泰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专注细节能力,这让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面上都可以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想着“怎么样让生活更美”这个课题,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更是擅长于从生活细节中放大,由此产生独特的创意。

(二)尽其所能的与众不同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从学生时代就展现出了他们想要“与众不同”的欲望。RafflesDesignInstitute是新加坡排名前三的设计学校,在2002年成立了曼谷分校。当时Raffles的曼谷执行副校长陈国龙观察到泰国学生想要与众不同的欲望,他说:“泰国学生展现出的创意让人无法忽视。这些学生都有学校外的个人生活,而他们的个人生活则清楚的反应在了他们的作品里,有的学生家里做古董生意,创意来源就是古董;有的学生的创意灵感来自他喜欢的潜水活动,无论灵感来源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地展现自我。”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尽其所能的与众不同,泰国的麦当劳餐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全球行走多年的麦当劳餐厅进驻泰国,需按照当地的规矩行事,首先将麦当劳叔叔半翘脚坐在长凳上的形象改变为起身恭敬地合起双手,用地道的泰国合十礼打招呼方式亲切地迎接众人的来访。其次,泰国的麦当劳餐厅在环境设计与氛围营造上不像过去麦当劳餐厅一样偏重于欢乐气氛的营造,而是将人文气息导入整体环境中,以较深沉的红﹑紫色调调和用餐环境,让人踏进这里只想停下脚步好好品味生活,让麦当劳以往的速食形象展现另一番慢活意念。面对美国连锁产业的全面入侵,泰国麦当劳向外界证实了连锁速食产业不再只是食物工厂的生产线,在讲求实效与速度的同时,更尽情地发挥无穷的设计创意。泰国文化创意产业者以本身对艺术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包容连锁速食产业既定的企业形象与体制诉求,却也强调本土化与独特性的展现,让连锁速食产业在泰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三)始于生活,终于生活

新加坡的学生到泰国曼谷读时尚设计,发现泰国同学之间相处非常友善,充满好奇心,几乎没有人沉迷电玩(由于新加坡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彼此竞争很强,为了排解压力新加坡学生除了念书,其余时间就是打电玩)。新加坡学生发现,在新加坡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念书,在曼谷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国学生到泰国曼谷读媒体设计,发现泰国同学个性开朗﹑乐天随性。一位女生这样描述:“我的室友在路边捡来铁丝,就可以做成灯罩,泰国人很享受生活也乐在生活。虽然,一些泰国人可能在逻辑上比我们稍差一点,但慢活让泰国人在美的感受度上比我们强太多。除了时尚,泰国人最擅长的是产品设计,以笔者的观察,我们的设计通常不是很实际,或是辨识度不强烈,但泰国有太多产品设计,特别是家饰品,简单却很美,而且可使用性非常的强。连泰国电影的搞笑幽默都非常生活化,与香港著名笑星周星驰与日常生活刻意脱节夸张的电影作品很不一样。”始于生活,终于生活,正是泰国创意的不二秘诀。

四、从泰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源头中得到的启示

“泰设计”﹑“泰时尚”已经输出亚洲与欧美,在全球舞台上“泰”的容颜与风格轮廓相当鲜明亮眼。然而中国的设计与时尚,对全球或是国内的消费大众而言,形象似乎还是比较模糊。原因出在哪里?泰国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同处亚洲,同样是当代交通发达,历来多文化拼贴影响之地,按理来说中国这种多文化拼贴应该是释放出惊人创造能量的张本。“泰设计”与“泰时尚”或许提供了我们一些思考的线索。

泰国和善优雅﹑乐天满足的天性自然可以安安心心地把人生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专心地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有心思去关注大环境四季节气的流转,像河水的流向﹑光影的变化﹑摇曳中的花草﹑甚至是各种地形所呈现的不同风貌。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篇2

泰国现今的曼谷王朝,是个拥有着200多年悠久历史的王朝,从固步自封到打开国门与西方打交道、从自上而下的改革到自下而上的革命,从绝对的君主专制到立宪君主制的确立,曼谷王朝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在封建王朝纷纷垮台倒地,东南亚国家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之时,曼谷王朝却仍能延续其传统,并利用其娴熟的外交技巧而使泰国免于沦为西方殖民地之时,我们不得不为其顽强的生命力感到惊奇。1932年,泰国爆发了一次推翻君主专制的立宪革命,自此泰国进入了君主立宪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民主化时期。然而自1932年以来,泰国却经历了长时期的军人统治,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军事政变。从1932年至今,泰国已发生了20次军事政变,平均每3.7年就发生一次,是政变高频率发生的国家之一,而且每一次政变的发生几乎都要颁发一部新宪法,以显示新政府的合法性。由此可见,泰国的宪政基础是相当薄弱的。从1932年到2007年这75年间,泰国除了军事政变不断刷新记录外,在民主政治发展上却毫无建树。从1932年起,虽然各届政府都自诩为“民主制度”,但是,泰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员,还没有从旧统治制度的合法性的框架中走出来。那么在这漫长的70多年时间,在泰国经济已取得高速增长的时期里,泰国政治为何仍止步不前?这不得不引起了我们疑惑与深思。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是一个国家乃至个人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行为习惯与价值取向,就可以厘清一些看似矛盾却符合其文化传统的行为。这样,文化在了解某一国家的行为与政治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泰国亦不例外。因此本文用政治文化来解释泰国在经历了70多年的“民主实验”以及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政治缘何依然如此地低度发展。对泰国政治的低度发展虽然也有不少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但很少有人从政治文化传统的角度来予以解释。因此,本文运用政治文化因素来解释其对政治发展的作用,促进的抑或阻碍的作用。用政治文化来分析泰国政治的发展,对于了解和掌握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而且这对于本文此后的分析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在论述泰国政治文化背景之前,我们首先来厘清一下本文所要论述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这两个概念。学者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政治发展的含义,从狭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是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厘清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

二、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

对于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本文拟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历史传承,一是宗教影响。每个文化都有其历史性,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传统,因此了解其历史就是了解其政治文化演变的线索,这对于把握其政治文化发展的脉络是很重要的。至于宗教则是其文化哲思的反映,不管这种宗教是外来的还是土生土长的,它都要适应于一定的本土文化。宗教上的这种哲理文化,不仅能给予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亦能给予人们解释某种东西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把这种理论作为人们的行事原则。因此,宗教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教文化是了解某一文化的钥匙。从历史传承和宗教影响两个方面来了解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是本文的两个基本研究途径。1、历史传承: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1782年以降的曼谷王朝的文化传承。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虽是从吞武里王朝(1768—1782)手里夺过来的,但其政治文化则是从阿瑜陀耶王朝(1369—1767)的废墟上延续而来的,深受阿瑜陀耶王朝的各种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家长制原则。国家被看成是家庭的扩大,而国王就是这大家族中的家长。这一原则扩大下去就是各地方官员不仅是各地方的统治者,也是各地方的家长。这种家长制在实施统治过程中,需要确立“家长们”的权威,以使上层统治阶级的意志得以执行。其次,曼谷王朝延续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神权观念,把国王等同于宗教神明,国王被视为湿婆神和佛陀的化身,树立了国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这样曼谷王朝把对神的崇拜演变成了对国王的崇拜,并规定国家的一切法律、命令均由国王颁布,全国的行政事务都要以国王的名义进行处理,国家大事须由国王亲自裁决。任何人都不得平视国王,见到国王时须行俯伏膜拜礼,强化国王的神秘性与权威。此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曼谷王朝还恢复了封建等级制,按照官员职位的高低赐予不同的爵位,如最高等级的爵位为昭披耶(Chaopya),其后依次为披耶(Phra)、銮(Luang)、坤(Khun)、曼(Man)等爵位。不同的爵位授予不同的田数来作为官员的薪俸,这种制度亦称为“萨克迪那制”(SakdiNa)或“食田制”。通过这一制度封建王权确保了下层社会向上晋升的通道,也让社会等级鲜明有序,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王权的集中。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再加上家长制与神权的结合,这就演变成了现代政治中的权威主义与专制独裁主义。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在外部的压力下,泰国开始与西方国家签订一系列条约,打开国门与西方国家进行接触,并开始着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蒙固王(1851—1868在位)与朱拉隆功国王(1868—1910在位)两代国王的努力下,泰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涉及社会、经济、行政、财政、军事、教育、法制、宗教等内容。朱拉隆功国王曾认为,国王的权力应保留原规定中确实可行的部分,放弃一些离奇的提法,如称国王为“生命之王”。抹去了其王权上的神圣光环。不仅打破了国王神圣不可接近的陋习,还废除了封建等级的“萨克迪那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泰国向近代政治体制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使泰国免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但是,作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作为只有外部压力而没有内部因素刺激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不彻底的,君主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依然不受法律的制约。1932年后,泰国政治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政治思想,但其本土的政治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并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政治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观念中的统治地位。这也就注定了泰国民主政治此后的磕磕绊绊。2、宗教影响:泰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因此泰国又有“黄袍佛国”之称。宗教在泰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泰国学者披耶阿努曼拉查东说:“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从根本上说,泰国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宗教。”早期的小乘佛教在泰国虽占统治地位,却也融合进了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一些因素,以及本土文化的一些因素如祖先崇拜等,因而泰国的佛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小乘佛教的主导思想是劝导人们行善和积功德,其核心是“业”。认为个人得救主要就是他的“业”,今生受的苦即是前世造的孽;而今生的行善积德,则为将来进入涅世界打下了基础。在泰国,每个人都要到寺院去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出家为僧是泰国人行善积德的一种方式。佛教对“业”的倡导使得人们注重的是现世和将来,而对于过去则很少在意。佛教强调“人生皆苦,苦因无知”,摆脱无知的方法就是求知于佛陀。因而佛对芸芸众生是不存在歧视的,只要你肯向善、肯求知于佛陀,那么你就会得救。佛教思想的业(Kamma)整个地影响了泰国人的世界观,并注入了两股有些自相矛盾的思想。根据佛教的轮回说,一方面,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前世的业,但另一方面,人们在很多方面又可以掌握他们自身的命运,因为一个人今生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的业。因而在泰国,行善积德被认为是明智的,而行恶则被认为是愚蠢的。这种业报轮回说倡导人们去行善积德,而又对现状的困苦归因于个人前世的孽和不信佛,因而把大众的视线从政府的过失上移开,并加强对个人的内审和行德,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宗教影响,使人们有了一种精神上的依归和安慰,人们把所有的磨难和不幸视为当然,只有今生的积极向善,将来才有获救的可能,因而佛教也就成为解救他们苦难的唯一希望。依据佛教的学说,那些处高位者之所以能处高位,是由于其前生的“业力”修来的,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恭顺地对待有权位的人。正是这种消极的宗教观,使人们形成了对王权的敬畏和对权威的顺从,造就了人们对政治态度的冷漠和消极,加上权威主义的存在,使人们更易于听从那些具有更高的“业”的人来使唤,形成惯于服从上级和不敢反抗特权的习惯。这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却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佛教思想的“业”,导致了广大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极低,加上传统上形成的对权威的认可,使人们在政治参与态度上,表现出顺从和逃避的倾向。长期封建体制的压制和权威观念的熏陶使普通百姓的政治逃避成为惯性选择。由于对威权的敬畏和对政治的逃避,以及佛教的业报轮回说,使得人们不问有权的人权力是怎么得来的,只要他有权,他就是合法的理应受到尊敬。这也就是泰国军事政变屡屡发生,而人们又甘于忍受政治独裁,并且每次成功的政变者都宣布其政变是合法的原因之一了。由于佛教和平主义的影响,他们反对冲突、流血,强调温良恭谦让,与人为善,避免为难他人和损害其尊严。这些妨碍了对政府的批评。凡此种种,都或多或少地延缓了泰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泰国永恒(整理2篇)
  • 下一篇:体育校本课程方案(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