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老年;糖尿病;OREM自理;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中医院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比率的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级的难题。OREM自理护理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知识宣教的基础上,以自理护理为主,临床护理为指导的糖尿病护理干预方法,对于文化程度普遍低于青年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1]。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1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OREM自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6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1.3±4.9)岁,糖尿病病史3~20年,平均(7.9±2.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缺少自理能力患者。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8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包括定期血糖监控,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OREM自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病案建立及病情评估自患者就诊起即建立患者的个性病史病例,根据患者的病史、治疗情况及当前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情况,详细的给予记录并准确的评估,预估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可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自理的能力及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于对其OREM自理护理进行前期规划。
1.2.2糖尿病知识宣教根据前期对于患者病情及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对于患者进行全面的糖尿病知识宣教,让患者明确及时治疗与积极控制血糖对其的重要性,及血糖控制的方法,低血糖的预防等内容,熟知自理护理中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医护人员交流及保持联系的方法。
1.2.3心理疏导对于常年存在糖尿病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应针对其前期心理情况的评估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起积极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便于配合治疗和积极的进行OREM自理护理。
1.2.4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如何选择低糖类的适宜食物,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足量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指导患者随身带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2.5血糖监控及治疗指导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控,按时用药及用药后应注意的适量运动等自我护理常识。
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给予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普及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病理知识、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糖尿病饮食知识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分以上为良,60分以上为可,60分以下为差。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且P
2结果
2.1血糖控制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7.01±0.14)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9.71±1.54)mmol/L;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8.62±0.35)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11.40±1.48)mmol/L。由此可见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知识掌握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观察组在OREM自理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1,P
3小结
OREM自理护理干预模式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2],其能够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病情的评估和监测,对其日常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通过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的被动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3]。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1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OREM自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可以看出,OREM自理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较好的血糖控制的效果,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人自身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增强其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懿,张彩华.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2904292.
【摘要】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将抗问题、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展望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来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
1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有中约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2]。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予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1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为,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1.2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有。
1.2.1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3]。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1.2.2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1.2.3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1.2.4家庭康复护理: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2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老年康复护理工科: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提供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斩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2.5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①政府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光制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5]。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地,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小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的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社区护士角色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
[2]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理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316
【关键词】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托养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平均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各种疾病发病率高,他们由家庭进入老年公寓,接受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医疗保健,帮助他(她)们学会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他(她)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托养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对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3月在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老年公寓入住的老年托养病人160例。其中城镇居民106例,农村老人54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66岁~105岁(81.30岁±13.39岁);文盲51例,小学86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12例;自己负担托养费用者98例,子女负担费用者48例,五保老人14例;自愿入住公寓者87例,其他73例;选择标准:具有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的老人,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调查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临终关怀老人及家属,公寓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本问卷由我院护理专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老人居住地、公寓现有配套设施情况、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各项护理内容的实施情况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内容根据健康教育材料,涉及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共26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问卷经我院护理专家反复审阅而确定,并经预调查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生活质量部分的测定采用李凌江和杨德森[1]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的64个条目,代表15个因子,反映躯体、心理和生活功能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分、维度分及总体评价分均以百分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另根据得分多少划分生活质量高低,得分≥80分为优,70分~79分为良,60分~69分为中,<60分为差。结果表明,其4个维度可以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1.3数据处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及率对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老年托养病人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无关;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受教育程度高低呈正相比(r=0.290,P<0.01)。表2本组生活质量15个因子得分情况例(%)表3本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及各维度得分分表4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r)表4显示,在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其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之间建立假设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P值均小于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成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托养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本研究选择本院老年公寓托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职业及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具备可比性。根据老年托养病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生活质量越高。
3.1老年托养病人的护理现状与健康教育情况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是世界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在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1.3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2]。1993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医疗保障、生活照料、自我健康、家庭婚姻、社区保健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社区护理尚未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不尽如人意,护理现状与老人要求相距较远;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3];老年护理费用较高,由于贫富差距,老人无法平等地享有健康服务;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老年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匮乏,都成为影响老年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差,因此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愈显强烈,而医疗保健又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高龄化和老年病人的逐年增多,对老人的护理服务也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得不到适宜的健康保健,患病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致病情延误等,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不利。
3.2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WHO对生活质量的解释不仅反映了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从生理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还将生活质量界定为主观体验,既考虑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又弘扬了个性,而且涉及个体的健康、生理水平、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强调了要研究生活质量的主观性同时,也强调了要研究那些在生活中被视为会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的所有领域。生活质量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不但能表达个人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而且为研究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和评价的依据。对老年托养病人而言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我有益于晚年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精神与物质有效投入的总和,是托养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精力、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等方面美满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医学上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即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3.3健康知识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生存数量,而同时更应重视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影响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托养老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的增加,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托养老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保障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托养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全面具体地记录老人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托养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因人施教、因病施教,耐心细致地进行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和把握老年时期的生活、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保健习惯和意识,提高生活质量。超级秘书网
3.4健康教育对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老年托养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程度高,护理专业人员少,对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少,使老年托养病人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托养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国内大部分研究表明:8%~1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为了整体提高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对这部分老人加强护理是不容忽略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疾病护理支持以外,还要从照料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怀。人文生活是一切生活质量的基础,更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起点;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人际关系和本人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婚姻生活是冲力,政治生活是拉力,情趣生活是活力;老年人受教育、讲学习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发展老龄产业,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对老年托养病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指导,使他们建立和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托养老人主观能动性,教育、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家庭的良好支持,促进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使托养老人的健康行为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后使老人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越能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托养老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