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收集2篇)

时间: 2024-06-12 栏目:办公范文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范文篇1

一、沉没成本对追加投入的启示

财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项目建设申请追加投入的困扰。如对某个信息化项目(电子政务和监察平台)建设,第一期已投入50万元完成了平台搭建和基础功能应用并投入使用。随后业务部门又提出继续追加投入30万元,用于完成功能完善和升级建设。对此,财务部门通常想到的是,前期已经花费了50万元进行研制并且也达到了基本应用,再继续投入就加大了成本造价,是否划算呢,因此常常会做出中断追加投入、维持现有状态的决策。

试用经济学的沉没成本原理来分析和看待上述问题。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这类支出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成本。该项目建设的第一期投入可以说是完成了约70%,而且其投入已经不能收回,因此在考虑该项目是否追加投入就不应再计算这部分成本。这时只需考虑的是,如果该项目在完成70%的情况下却因为纠结于前期投入的费用而中断后续投入,整个项目的完整性和应用的效益就会打了折扣,甚至因功能不够完善而短时期内就有可能遭到淘汰,那么第一期投入的费用不也白白浪费了吗。因此,理智的做法应该是不去计较前期的投入,通过科学论证和充分核算后,再继续追加一定投入,完善项目功能和升级,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计算沉没成本,视以前的投入为过去而没必要再去考虑。这是一种积极往前看的思维,它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从以前的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调整方向,去面对新的开始,从而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而计算沉没成本,他们惋惜以前的投入,经常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种思维的特点是习惯于往后看,有这种思维的人,面对人生道路上一些无可挽回的错事、弯路和挫折打击,经常捶胸顿足,扼腕痛惜,有的甚至好长时间都难以解脱出来。因此,我们应培养一种正视现实、勇于重头再来的心态,如果发现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即便已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时间,也要敢于悬崖勒马,果断地抛掉沉没成本的束缚,重新进行选择和前行。

二、机会成本和边际分析对财务决策的启示

由于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权衡取舍,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而人们的每一种选择都是以放弃其他选择机会为代价的。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机会成本是强调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

一个单位的年度经费是有限的,编制单位预算会面对各种不同的支出需要,如何权衡取舍需要领导层和财务工作者进行科学判断和做出选择。实际工作中,通常确定一项预算开支后,即投入到对该项支出的具体测算和衡量上,而往往忽略将这笔资金放弃用于另外项目的代价的考量。由于考核目标比较单一、绝对,缺少横向比较,往往资源配置效益不高,出现改弦易辙或重复建设的浪费。因此,作为领导层和财务管理者应该具备机会成本意识。无论是筹资决策,还是投资决策,均是建立在各个方案的选择上的。一旦某种方案被选中,被放弃的方案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将丧失,进行决策就需要权衡机会成本,力图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经济效益最佳的方案。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和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以期增加收益或是减少损失。经济学家把这些因微小的调整而产生的收益变动称为边际收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往往是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只要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实际工作中,如进行一项公共人防工程建设,原有的投资规模和预期收益(公共人防工程平时可以作为地下停车场、商场等开发利用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已经确定,如果在建设规划和地域范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扩建一定面积,就应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虽然扩建部分的经济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但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创造就业岗位等)和战备效益(战时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仍十分可观,这也是当前加快人防建设所采取的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一种政策吧。再如,近年来假发票问题日益泛滥、屡禁不止,用边际分析的方法追根溯源,其根本原因就是做假的效益(边际收益)要远大于做假成本(边际成本)。某公司销售货物开具了假发票,在收到货款后立即注销了公司,待被发现进行追究时,因公司已注销而不了了之。这一案例表明,通过开具假发票能狠赚一笔,而注销公司又比较容易,使得一些不法公司乘机钻空子,偷逃税款给国家带来损失。因此,只有将做假成本大于做假获得的收益时,才能切实有效防范人为做假问题。

三、边际产出递减对财务人员配备的启示

当前财务工作资金核算量大,程序环节纷繁复杂,是否多配备人员就能做好财务工作呢?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考虑,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出服从递减规律,即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越来越少。对财务部门来讲,如果把财务人员作为生产要素,工作效力作为产出,当财务人员配备到一定程度,再增加人员所带来的工作效力就会是递减的。

通常一个单位的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政府采购、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对会计人员的配备上

规定了“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的原则。实践经验表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配备财务人员3-4人,只要合理分工并按照不相容岗位要求相互牵制,就完全可以承担上述工作任务。人员多了,反而使指挥和协调更为复杂,导致工作效力下降,这也正符合经济学上讲的“边际产出递减法则”原理。作为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应该走出总想多增加人手的误区,而要多注重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培养和锻炼,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该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业务部门的人员配备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范文篇2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36-02

一、思S与哲学思维

理解哲学思维,首先要理解一下思维。思维按意识形式的不同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知性、理性活动为主,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形象思维是以感性为主的活动,其基本形式是意象、想象、联想。思维按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日常思维、文学艺术思维、科学思维、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等类型。由于哲学研究的对象具有超验性和高度抽象性的一面,这种性质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也不能用颜色、体积、温度、导电性等感觉经验的术语来描述它,因此哲学思维具有超越性、整体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二、哲学思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以研究经济活动为对象。但经济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由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活动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研究它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还要全面探讨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但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并不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所以要运用哲学中的社会形态,即唯物史观的理论来看待资本主义本质论的宏观理论体系的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以哲学的视角研究政治经济学,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把握政治经济学,从更宏观的视野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经济、研究经济,才使我们清楚了经济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从而准确的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用哲学思维研究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背景和指导原则。

从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来看,伟大导师马克思在其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时,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而是其在进行历史哲学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难题,为了解决其所遇到难题,如不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无法继续,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于哲学语境哲学思维中,从哲学思维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背景和指导原则。

2.用哲学思维研究政治经济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目的和作用。

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的两大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而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面对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揭示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消亡的必然性以及它将被另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些实际上就是确立了他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所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目的,而是从宏观视角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从哲学全局性、整体性的视野和高度入手研究经济问题的,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3.哲学思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首先:从哲学思维超越性、整体性角度,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线索,探讨的主题是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那么,它是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呢?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就是具体到在资本主义时期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要探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首先就要有一个理论武器。这个理论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讲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解读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武器,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解读,揭示了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证明和运用。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经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证明和运用;最后科学社会主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落脚点。

其次:充分体现哲学思念批判性、反思性特性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大量运用

辩证法的批判性与革命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主义立场,也是马克思始终坚持的彻底的批判主义立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体现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运用“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从简单概念到复杂概念,从概念到原理进行一系列理论研究和阐述。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核心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理论是整个商品经济理论的一般规律,是研究资本主义本质的一个理论前提,具有普遍性意义。要想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的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就要清楚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关键词是价值。他的劳动价值论找到的第一个层次是价值。如何找到价值?马克思以商品为切入点,研究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而找到价值这个关键词。马克思在此处研究价值,是从价值质的层面上看。这一部分要运用哲学的理论,特别是哲学中辩证法里面的质量统一来理解。任何商品都是质量的统一,价值也是质量的统一。研究商品二因素,探讨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看价值的质的问题。在这里面只关注质,不探讨量。找到了价值,接着再探讨价值的来源是什么,由谁产生?从而进入第二个层次: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马克思找到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从而找到价值形成的源泉。找到价值的质及价值形成源泉以后,运用哲学辩证法里质量统一原理来进一步理解政治经济学里的价值,从而进入第三个层次:价值量(生产环节)。如果只谈价值,一般把它界定在质的层面。只有谈价值量,才是关于量的问题的理解。

研究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由谁决定、如何计算的问题之后,必然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规律,这样便进入第四个层次:价值规律(生产、流通)。价值规律是从生产到流通、从质到量来研究整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即对价值的质和量是怎样决定的问题做规律上的理解。第五个层次叫价值形式发展。价值形式发展有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落脚点到货币阶段,即价值的最高形式是货币。为什么要谈货币呢?因为找到价值的货币形态,才可以看到货币购买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后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即产生价值增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揭示出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本质和实质。这部分为剩余价值理论研究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2)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矛盾分析法的广泛运用不胜枚举。如: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时,以商品作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展现了作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是指:两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商品体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是指:两者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买卖双方都不能同时既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获得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的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解决存在于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揭示了决定商品二重性来源的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3)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进行考察时,既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的考察,也有对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察;既考察它的历史和现实,也分析它的发展趋势。纵横结合,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凸显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非永恒性。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两个最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理论。在剩余价值理论研究中,从资本分析到剩余价值生产、掩盖与瓜分与分割、最后到经济危机,这一研究脉络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矛盾萌芽的简单商品开始,到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的时间发展顺序,运用历史与逻辑方法的结合,最终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客观、准确地揭示出资本主义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在2005年高校本科思政课新课程方案出台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思维研究,不仅可以更加完整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而且可以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呈呈:《资本论>哲学语境研究》,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你的孤独,浅笑嫣然散文(收集2篇)
  • 下一篇:思政教育规律(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