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日常作业计划(收集3篇)

时间: 2024-06-15 栏目:办公范文

日常作业计划范文篇1

【关键词】营业线施工;调度组织;管理

0引言

营业线施工是铁路最容易发生重大、大事故的薄弱环节,对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调度部门作为铁路运输组织的中枢指挥,加强营业线施工调度组织,无论是从施工计划提报至施工日计划的编制和下达再至施工日计划的实施及施工期间的行车组织、非正常情况的处理,还是与营业线施工相关的基层单位配合,都决定了调度部门担当着施工和行车安全的管理责任,肩负着确保施工和行车的绝对安全的使命。

1营业线施工调度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1.1营业线施工在铁路日常运输组织工作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营业线施工是维系运输设备安全使用的保障。运输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就会存在故障隐患,若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势必设备发生故障,影响正常运输。通过日常的施工可以大幅度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延迟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投入的成本,变相的降低运输成本,可见意义巨大。其次,施工量之大、分布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影响了正常的运输秩序等等不安全因素存在。这决定了施工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决定施工组织条理,有条不紊的实施关键,强化营业线施工组织管理。确保行车、人身和施工安全,保证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的维护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安全顺利的完成施工项目。

1.2营业线施工是铁路日常运输组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施工计划从形式上分年度轮廓计划、月度计划和施工日计划;从实施过程大体分施工的计划工作、施工的实施、施工日计划兑现分析和考核,前者主要指施工计划的编制和下达,成为具体施工的实施的依据。后者是指根据施工计划组织相关施工各单位完成施工项目。施工日计划是铁路运输日班计划主要组成。

1.3营业线施工调度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运输组织过程中轻视施工,随意停止或拖延压缩变更施工;其次过分强调施工,随意安排施工计划;再次个别存在无计划、超计划或现场超范围施工。

2加强施工日计划管理

2.1加强施工调度员的管理

施工日计划由施工调度员负责编制。施工调度员应牢固树立正确施工观念,遵守施工组织原则:(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2)坚持运输与施工统筹兼顾的原则;(3)坚持按施工计划安排施工。

2.2加强施工日计划管理,精心编制和下达施工日计划

2.2.1施工日计划包括内容:(1)施工编号、等级、项目;(2)施工日期、作业内容、地点(含线别、区间、车站、行别、里程)和时间;(3)施工限速、行车方式变化及设备变化;(4)施工单位(含配合单位)、施工负责人、联系方式;(5)路用列车进出区间开行方案;(6)其他要求。

2.2.2施工日计划是具体施工实施计划。编制施工日计划的依据是月度施工计划和有关的施工文电。若无计划、施工要点计划与施工计划(施工文电)内容不相符的不准施工。施工调度室负责施工要点计划与月度施工计划(施工文电)进行核对,无误后编制施工日计划。施工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是通过转化成具体施工日计划来实现完成。

2.2.3精心编制施工日计划,准确无误。严把施工要点计划与月度施工计划(施工文电)进行核对。

(1)是从施工计划入手,严格审批施工日计划。根据月度施工计划及施工电报,合理编制和下达施工日计划,严禁超范围、无计划安排施工,确保源头正确。

(2)是从重点施工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涉及LKJ数据换装、Ⅱ级及以上、较复杂的站场改造施工,及时组织有关工种召开施工预备会,确定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卡控重点,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下发,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3)是从关键环节入手,认真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的把控。针对重点施工及“集中修”,由专人从施工前列车运行调整、登销记、命令、开通后首趟列车的放行等方面进行全程盯控。

(4)是从非正常环节入手。遇旅客列车晚点造成施工推迟开始时,开好电话会议,按要求推迟施工的命令。

3加强施工组织,施工计划的实施组织

施工计划的实施组织是通过对施工日计划的实施来体现。加强施工期间及施工完毕后行车组织和安全控制。

3.1施工期间的行车组织不安全因素特点:(1)现场存在施工人员而邻线行车不停止增加伤亡可能性。(2)存在一线施工影响邻线可能性。(3)处在施工状态的行车设备不能按上下行线简单分割而独立存在。如:上下行线的渡线道岔。(4)涉及部门多,现场防护难度增加,行车调度调整困难。

3.2正确处理施工组织与行车组织的关系。二者因互影响制约而不能片面简单处理二者关系。施工期间的行车组织既不能只顾行车而不考虑施工,也不能只顾施工而不考虑行车。前者势必造成因延误施工耽误行车,而后者势必降低运输效率造成运能的浪费。这两种情况都能造成影响安全的思想隐患。

3.3应当行车组织过程中将施工组织为重点,全面斟酌,优化组织。从几方面体现:(1)准确标注施工起止时间、影响范围。(2)准确标注停电起止时间、勾画停电范围。(3)准确铺画施工前后列车运行线,充分体现施工限速对列车运行的附加时分。(4)施工、停电影响范围内禁止铺画运行线。(5)准确铺画施工期间的列车运行线,充分体现行车设备变化、行车闭塞方式改变、车站接发车改变。(6)禁止停电范围内车站混线接发车,特别注意有甩挂列车与作业车站的接发。(7)及时准确下达计划给车站。(8)重点关注客车、挂有超限或限速货物车辆的列车。

4强化施工过程和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实现施工结合部管理

施工过程中每道程序间、施工部门间都存有衔接。若脱节势必延误施工,影响施工安全。

4.1严把施工登销记关。施工负责人与车站值班员一起核对施工日计划,确认登记的施工影响范围是否与施工计划相符,确认无误后,向列车调度员报告。列车调度员再次认真听取、核对施工登销记;坚决禁止无计划施工和擅自变更施工方案、扩大影响范围施工。认真核对施工完毕销记内容,确认设备恢复使用范围、正常使用程度。

4.2严把调度命令关。施工期间的调度命令盯岗干部要认真审核逐字逐句,签字后方可下发,受令单位相关人员齐全。

4.3严把列车接发关。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时,严把进路、凭证、信号、闭塞、联控关。

4.4严把施工进度关。施工期间行车调度员主动督促车站值班员与施工负责人联系,准确掌握施工进度,做好延点准备

4.5严把施工相关的限速关。施工前后的时间段内的限速应已纳入运行揭示,盯控干部、列车调度员提前联系车站值班员与机车乘务员核对运行揭示。最主要对施工完毕后的特别指定第一、二趟列车的限速正确无误,包括放行顺序、列车车次、限速地点(具体到线别、道岔号)、限速里程、速度值。

5建立健全施工日计划分析总结制度

每日对施工天窗兑现进行分析,对未能按施工计划完成施工任务,特别是施工延时造成较大影响时,施工调度员、行车调度员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写出书面报告。分析总结施工期间的调度指挥和运行调整经验。

日常作业计划范文篇2

在现代造船企业中,生产计划管理作为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造船厂所有生产活动必须以计划为导向,在生产计划管理过程中,其细化程度直接对船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必须引进精益管理思想,构建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整个企业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现代造船生产计划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精益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致力于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提升,在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对生产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将所有不增值的生产环节去掉,减少浪费,从而在降低生产周期的同时将生产成本降低,将生产效率提升,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由此可见,在现代造船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中加强精益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自身生产成本的降低,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为整个生产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1]。

2.现代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如何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几点浅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现代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在生产计划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加强对其的应用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致力于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在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中加强精益管理模式的应用,离不开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支持,尤其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造船企业,必须以精益管理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在构建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时,应包含设计管理、物资管理、物流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并利用NET技术、C/S、B/S组成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层和中间业务层以及表现层,从而利用其提供数据访问服务、事务服务、目录服务、消息服务、分布式组件服务、日志服务、异常服务、权限管控、报表服务和打印服务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完善,在完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立物理数据模型,达到完善系统的目的。例如在搭载网络数据结构时,主要是利用网络对生产计划日常进行办成,从而实现生产行为的网络化,并由计划部门对工程管理基础的接点进行管理,而不同节点之间的作业计划由相应的生产部门直接进行管理,这就为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在设计日生产计划与实际绩效管理之间的数据关系时,主要的分解计划编制任务,明确工作单和工作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工作单对工作包的工作状态跟踪实际绩效[2]。

2.2如何利用精益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开展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的浅见

在构建生产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就应结合系统的功能和企业的实际,致力于生产计划管理工作精益化的开展。因而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2.2.1建造线表的生产计划管理

在整个生产计划管理中,建造线表是现代造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长期计划的重要指标,在对其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主要是对已经签约的船舶在作业时间上的安排,并确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线标计划,在整个造船企业中为决策提供依据,并将签约船舶交船的日期进行确定,为按照完成签约的船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资源等进行计划,并对船舶的主要生产环节、不同工种之间人力负荷和设备负荷进行确定,从而得出销售情况,最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符合的平衡。

2.2.2主计划的生产计划管理

所谓主计划,主要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将建造线标作为基础,确定所建造船舶的日常计划,在对其进行生产计划管理时,主要是对图纸、物资、生产、进坞、交船等环节进行计划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基本图、安装图和制作图等图纸以及发电机、主机、锅炉等机电设备和组立、切割、预舾装等生产节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并以年度整体建造计划对单船的综合建造计划进行分解,从而对造船过程中的生产图纸、物资和作业计划通过大日程生产计划将其体现出来。

2.2.3搭载计划管理

开展搭载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单船在船坞内生产船体而进行计划,因而在整个船舶建造过程中,其是连接先行生产作业与后行生产作业的关键点。因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建造线表对单船的各大接点、总段和分段以及船体区域等划分信息和船舶建造过程中的搭载工艺,及时地将搭载的分段日期、搭载的位置和搭载的分段以及间隔期进行确定,最终对搭载网络的顺序和关键路径进行确定,计算并优化工期,从而制定单船的搭载网络计划,从而根据制定的计算测算船坞的搭载负荷。搭载网络计划既是大日程计划向中日程计划过渡的中枢,也是船舶壳、舾、涂一体化作业分解的重要纽带,是关系到船坞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计划要素。

2.2.4工作包和派工单的计划管理

工作包和派工单是精益造船业务分解的重要环节,是中小日程计划衔接的纽带。在设计工作包和派工单功能时,首先需要将中日程各作业阶段或作业对象进行进一步分解,通过壳、舾、涂各作业阶段进行代码分类,然后按照各作业阶段进行工序的细分,从而实现工程计划细分到最小的工作单元,达到“派工”的目的。比如在切割加工作业阶段,首先进行钢板预处理、然后按照组立树要求以及船厂切割设备,进行数控切割、板条切割、型钢切割以及内外底板切割,因此划分成不同的工作包和派工单[3]。

3.结语

综上所述,对现代造船生产计划管理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生产计划管理中,必须致力于精益管理思想的应用,着力构建精益化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并利用系统的各项功能,致力于造船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企业的造船能力。

日常作业计划范文篇3

(1)科技计划目标明确,科技计划体系化、综合化。美国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是按领域制定的大型专项计划,每个专项计划又由若干专项子计划构成。无论是专项计划还是子计划,都有各自明确的领域和目标技术。每个计划又不简单以项目实施为主,而是构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部分,内涵建设含科研基础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和法律制度的宣传等。

(2)科技计划管理民主、科学、法制化。科技计划决定实行双决策制,程序环环相扣,杜绝权力寻租;计划执行实行第三方管理制,计划考核实行第三方评价机制,确保了美国科技计划决策、运行、管理、考评的公开、公正、公平;科技计划的运行因项目而异,做到差别管理、分类管理和交叉集中管理,既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行,又提高了资源分配的有效性与科技资源的融合度;科技计划以立法形式颁布,确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的法律地位,实行法制化管理。

(3)科技计划间柔性衔接,政府差异化投入。美国政府在协调各类科技计划时,以分时段衔接保证了项目的延续性和持久性,用跨领域衔接的方法确保交叉点问题得以深入探讨,灵活高效。科技计划项目总投入中政府所占比重,以是否关乎国家安全、公共利益、长远发展为原则,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类的研究,政府投入占较大比重;产业推广计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领域的研究,政府起到引导作用,撬动社会投资机构、企业、研究院所等投资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2日本科技计划管理及其特点

从机构设置看,日本政府设立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该会议是日本首相的科技咨询机构和国家科技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从科技计划决策过程来看,日本政府采取会议制与询问制相结合。一般通过科学技术会议的召开,采用科技部门向大会咨询的方式,经过数轮答与问后制定出科技发展纲要。同时,为确保决策过程的科学性与公正、公平性,由常设审议会等机构做好科技调查、科技评估与风险预测,提供参考依据。从科技计划制定的项目来看,日本政府的基本战略由“贸易立国”向“科技立国”转变,近年来又进一步明确为“科技创新立国”,目标非常明确,先后制定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从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来看,政府直接管理基础研究、战略性导向性研究;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应用和开发类计划。日本科技计划管理的特点

(1)科技计划法律体系健全。日本政府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科技计划制定的范围。

(2)计划决策、实施、评估等体系完善。日本政府科技计划的决策建立“一个中心一批机构加多轮问答”的模式,以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一个中心,常设的审议、委员会、理事会等一批机构做好前期风险预评、中期技术评价、后期科技评估,为中心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会上科技主管部门间通过多轮提问得以确定科技计划。科技评估体系完善。日本政府向来注重对科技计划的评价,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科技计划的评价,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委托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非常严谨的考评,确保了科技计划体系的落实执行,兼具务实性与高效性。

(3)有其独特的“官产学”模式。产学研合作已被列为日本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计划中明确指出,日本政府将在过去技术转移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产学研各方立足于长远的观点开展共同研究,提高合作效果,建立产学研各方之间互惠互利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出台一系列法律推进官产学合作,如《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研究交流促进法》和《产业技术力强化法》。协调各计划间的资金投入、合作关系,吸引多方资金投入产学研合作项目。

3美日科技计划管理带来的启示

通过对美日两国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及特点的分析,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进一步加快我国国家科技计划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在制定国家科技计划时,可借鉴两国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充分发挥政府为实现国家目标进行干预的有效手段,实施专项领域计划,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美日两国国家科技计划通过立法或制度化方式确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阶段性。我国在这方面自上而下还没有专门的科技计划管理法,因法制建设的缺失,导致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科研现象时有出现,相关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模糊,不利于科技计划项目的贯彻执行。

(2)进一步扩大我国科技计划体系的辐射面,促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多样化。科技计划不应单独以项目建设为目的,可借鉴美日两国先进做法,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人才培养、科研基地的建设,推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分类管理,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有关我国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的项目,应由政府全额投资并直接管理或委托下属资信较高、权威机构进行管理。对这类项目的评审应更加审慎,可借鉴美日两国的双重决策制度,平行建设科技计划风险评估机构,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3)进一步吸引多元渠道投入科技计划项目。政府如何更加有效的配置科技资源,刺激各部门、各单位的内生动力,值得思考。关乎国际竞争力、公共基础事业且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科技计划,应由政府部门投入大额资金,同时立法规范科研资金的使用,发挥科研经费的最大效用。对于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政府主要起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风投机构、社会资金注入。

(4)进一步简政放权,将科技计划的执行、管理、评价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目前,我国科技计划管理的执行、管理、评价仍然集中于主要职能部门,这样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将职能部门捆绑住,无法集中精力做长远规划;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立项并由职能部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无法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公正与公平。这方面,可借鉴两国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的建设,培育建成适应我国国情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营造更好的、更公平、公正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环境。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日常保洁总结(收集3篇)
  • 下一篇:轨道专业转正工作总结(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