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护理干预论文(收集5篇)

时间: 2024-06-17 栏目:办公范文

护理干预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R179R395.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9-0826-02

【关键词】干预性研究;精神卫生;评价研究;学生

护理专业是为病人服务的行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质量。了解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某卫生学校192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了综合干预,现对其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以某卫生学校2003级5年制护理专业4个班的女生共19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21岁,平均(19.36±0.73)岁。在入学时采取随机化方式进行分班,每班均为48人。课题研究时,选定2个班96人为干预组,另2个班96人为对照组。

1.2方法对照组只做心理调查分析,干预组是在心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测试,该量表共90个问题,分为10个因子,分别测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方面,用5级评分法,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统一指导语,分别于2004年9月开学后的1周内和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的2005年6月的第1周内,由课题组的心理卫生专业医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1.3综合干预时间及措施在2学期中利用6个月的时间,运用学校心理干预技术等措施对干预组的学生进行综合干预[2]。实施干预遵循整体互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原则,以三级综合整体干预模式来完善综合干预措施[3]。初级预防适用于学生刚入校时,如向学生介绍学校的物理及人文环境,强化护理专业理念教育,将护理礼仪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始终。二级预防适用于经过科学方法评估得出学生个体心理状态及学习能力,针对有心理问题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针对有心理问题个体侧重于心理干预,由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咨询,方法主要是倾听和诉说,每次咨询时间为45min。干预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1)集体心理咨询,主要讲解心理学知识、角色扮演、心理卫生知识问答等,每次45min;(2)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行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患人际沟通技巧、同理心的建立等讲座[4];(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护理专业特点进行学法指导[5];(4)针对护理课程的特殊要求,进行护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护理活动课程的概念[6]。三级预防适用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防止遗留问题的发生。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由2名专业人员同时输入计算机,并对资料进行核对,确保资料的可靠性。数据处理采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干预组、对照组分别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干预前卫校女生SCL-90名因子及总分阳性检出情况干预前卫校女生SCL-90总分阳性率为29.69%(57/192)。各个因子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40.63%(78/192)、人际关系敏感39.06%(75/192)、敌对31.25%(60/192)、偏执25.00%(48/192)、恐怖18.75%(36/192)、抑郁17.19%(33/192)、焦虑16.15%(31/192)、精神病性13.02%(25/192)、躯体化8.85%(17/192)。干预前卫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2.2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阳性率比较由表1可见,干预组女生各因子的阳性率均有所下降,经χ2检验,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提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卫校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干预措施对躯体化、精神病性症状改善不明显。

2.3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学生SCL-90各因子分,除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说明干预后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与干预前后各因子阳性率比较结果一致。见表2。

2.4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对照组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卫校女生的心理状况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3。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卫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心理压力较大,时常感到失望、焦虑、担心,时有自暴自弃的念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干预措施体现综合整体性,即有针对性的个体干预和群体预防干预相结合。这种整体性可通过三级整体综合干预模式来完成。新生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和自理能力,从走读学习方式转变为卫校的住校学习,对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不能很快适应,且又缺乏家庭支持和情感慰藉[7]。初级预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校环境及护理专业要求的适应能力。二级预防有效围绕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将护理礼仪教育渗透于护理专业女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卫校女生的自信心,唤起学习兴趣[8],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培养友爱心与责任心。针对护理专业女生生活和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为患者服务的综合素质[9]。三级预防是在初级预防、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卫校女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4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108.

[2]岑同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248.

[3]陈锦治.社区预防与保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4]李惠玲,郎黎薇,沈利敏,等.护生在临床安宁照护情境中的体验.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395-398.

[5]崔晓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42-43.

[6]季诚,俞杰,姜琴,等.活动课程在培养护生知识迁移能力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08-109.

[7]戚林,韦红,彭辉.卫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中等医学教育,2000,18(8):10-11.

[8]季诚.卫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护理学杂志,2005,20(7):12-14.

[9]季诚.成功教育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尝试.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70-171.

护理干预论文篇2

目的探究对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59例,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程度、理论及操作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相比护理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总满意率86.44%相比于干预前49.15%有所好转。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在专业操作、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等方面相比于护理前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在内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了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普及。

关键词:

内科;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影响随着近年来改革脚步的加快,我国居民的物质水平不断提升,对健康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因此,对于临床中治疗及护理水平需求也随之提高[1]。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是服务人民,深化医疗工作改革,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我院为落实卫生部提出的关于加强护理质量标准的工作要求,现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59例进行研究,并实施优质护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59例均为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44.2±5.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15例,中学文化28例,大学及以上文化16例。

1.2方法:干预前:遵照医师开具的医嘱对患者进行给药、补液,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定期对患者进行床单位的更换,对病室进行消毒,通风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干预后:在一般护理的措施中增加:①护理小组:成立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负责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最新的护理理念,定期进行考核,通过不断地操作及理论考试,增加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定期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建议,并进行改进。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使用适当的言辞,了解患者的想法、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的评估,并根据所得的结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应给予适时的回应,可通过眼神、手势安慰患者,表示感同身受,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③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可通过讲座或宣传栏的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到治疗的重要性,解答患者对疾病的疑惑,宣教过程中应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④环境护理:应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室环境,光线适宜,可通过植物的点缀,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更好的适应日后的治疗工作。⑤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并对患者进行饮食上的指导,合理膳食,待病情稳定后指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息。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抑郁及焦虑水平、满意程度、知识操作水平。根据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2]:①轻:53~62分;②中:63~72分;③重:≥73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3]:①轻:50~59分;②中:60~69分;③重:≥70分。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问卷共10小题,满分为10分,每小题1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操作技术、环境三方面。①优秀:7~10分;②良好:4~6分;③差:0~3分。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根据我科自制的评分考卷,分别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操作、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四项考核,每项评分共20小题,满分为60分,均为正向得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水平(64.67±8.83)分、焦虑水平(66.87±8.49)分相比护理干预前(49.99±7.54)分、(50.38±6.24)分有所改善,(t=9.71,12.02,P<0.05)。

2.2满意度:护理干预后患者选择优秀28例,良好23例、差8例,总满意率86.44%相比于干预前优秀15例,良好14例、差30例,总满意率49.15%有所好转,(χ2=31.84,12.02,P<0.05)。

2.3知识及操作水平: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在专业操作(40.87±5.21)分、基础护理(41.25±6.24)分、专业知识(40.07±5.58)分、基础知识(45.38±4.34)分等方面相比于护理前(40.87±5.21)分、(49.76±7.33)分、(51.07±4.58)分、(54.31±3.34)分均有所提高,(t=6.42、4.33、7.46、7.99,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是随着患者对健康需求不断提升而出现的一种护理模式,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的,以科学的知识理论为基础,对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加强,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内科患者主要采用药物的保守治疗方式,因此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住院,其心理上会产生较多的不良情绪,包括抑郁、恐惧、焦躁、紧张等,患者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往往影响了疾病的预后,甚至抗拒治疗,由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互相之间存在着差异,且对疾病、治疗、药物知识的不理解,无法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临床效果不理想[4]。本次研究中,为对传统护理进行弥补,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加强了患者在心理、生活、生理等各方面的护理力度,相较与传统护理更加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小组的成立加深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热情,增加了医务人员知识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收效良好。有研究显示[5-7],对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程度,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督促了科室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护理后的再次考核中,在专业操作、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好转提升。对患者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疏导后,使患者的抑郁、焦躁情绪得到明显的排出,维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的信心,转变了治疗态度,因而相比于干预前的调查数据,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满意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中一致。综上所述,对内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了焦躁、抑郁等不良情,并有效的促进了护理人员知识及操作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晓丽.消化内科护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5-28.

[2]许玲.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2-33.

[3]张艳飞,刘晓玲,任定玉,等.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464-4466.

[4]陈莲芳,谢配云,林真凤,等.出科回访制度对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6):59-61.

[5]黄丽红,何细飞.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J].护理学杂志,2010,25(21):17-19.

[6]孔秋焕,刘玉珊,楼数慧,等.肿瘤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39-40.

护理干预论文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跌倒;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7-0084-02

护理干预即是通过采用临床护理以达到治疗患者的方法,临床干预主要就是通过对住院患者出现的不适体征症状进行确诊之后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帮助解决[1]。现今护理干预功能从单一临床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干预,注重预防、保健、心理及康复等多方面护理。神经内科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在临床医学中跌倒的含义是指患者突然发生不自主且没有故意对自身改变而出现的跌倒[2]。跌倒易造成对患者的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最终死亡等,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后易发生骨折及脑外伤,甚至死亡,这些意想不到的症状,不但增加了患者自身的痛苦还会增加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医疗纠纷[3]。为了解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疗效,对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诊治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其中2010年7月-2011年7月行护理干预前100例(对照组),2010年7月-2011年7月行护理干预后100例(观察组)。男110例,女90例,年龄55~80岁,平均(67.4±2.1)岁。其中脑梗死55例,脑出血40例,脑动脉硬化50例,帕金森病35例,癫痫8例,病毒性脑炎6例,格林-巴黎综合征6例。所有患者均保持病情稳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行护理干预前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行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接受诊治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包括改善环境、实施健康教育、加强防范措施等。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对行护理干预前的患者和行护理干预后的患者进行比较,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在治疗中跌倒的次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干预前的跌倒30次变为干预后的跌倒3次,其后果恶劣程度出现较大减轻,详见表1。

3讨论

为了了解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疗效,对笔者所在接收诊治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得知,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及脑外伤,甚至死亡等一些意想不到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但增加了患者他们自身的痛苦及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甚至还有可能引发一些医疗纠纷,为避免患者发生跌倒情况以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师应该加强对入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加强对重视室内环境改善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安全陪伴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发生率[4]。同时也了解到患者出现跌倒情况的主要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3.1原因

3.1.1疾病因素人体自身稳定控制的能力受到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一旦患者出现任何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就会导致患者自我平衡能力的一定程度的失去。

3.1.2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属于特殊患者群体,老年患者自身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同时自身身体活动能力也下降不少。大多数老年患者出现严重的听觉视觉的损伤,导致他们无法及时的感知自身周围环境结构,无法正确判断障碍物所在位置,使得其不能够及时的调整身体姿势而出现跌倒状况。

3.1.3环境因素老年患者大多数会在障碍物多,前行困难以及地滑的地方跌倒,尤其是在卫生间,走廊以及楼梯地段,而光线暗,房间布置不合理的地方也极易导致患者跌倒。

3.2护理对策

3.2.1评估新患者临床证明,大多数老年患者极容易在沐浴或者上厕所之后出现头晕症状,如果地面清洁时留有水渍,就会跌到。故而护士需要在新患者入院时将年龄在70岁以上患者中出现关节炎、老年痴呆、脑卒中以及性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列为高危人群,将其记录数据中,必要时可以按照危险程度挂上警示牌,让每位护理人员保持警惕。与此同时,还可以针对患者躯体状况,为活动不便患者在床边设床挡,在厕所设置坐便式马桶,时刻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

3.2.2活动无耐力护理人员需要悉心照料患者的饮食,协助其生活方便护理,记录患者每日进食情况,若发现患者出现饮食习惯的原因抑或食欲不佳原因,可以及时的与其家人进行联系;要将患者需要的物品放置在其触手可及之处,加强病房巡视,用心解决患者的所需。

3.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对老年患者的入院宣教,通过多样灵活的方式开启健康教育。采取直接询问的方式向患者的家人详细的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心理变化,为患者详细讲解住院期间需要注意和做到的安全问题。警示患者自身身体机能变弱,需要时刻注意防止跌倒。护理人员需要时常与患者谈心,知悉其生活所需及其生活习惯,尽力减轻患者的住院心理负担,保证其安心治疗,较好解决其负面情绪。

3.2.4安全知识教育针对护理人员低龄化及其护理经验知识的不足,不能详细看到其安全隐患,故而需要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良好安全培训,对有关知识进行事例教育,使安全护理重要性及较强法律观念得到强化,令护理人员了解安全工作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减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因素,同时采用科学评估的工具及安全意识的教育等护理干预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跌倒情况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宇翔,薛成兵,胡洋,等.江苏省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9(5):12-13.

[2]滕秋月.浅谈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25-27.

[3]高萍,李金燕,杨丽敏.骨折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35-37.

护理干预论文篇4

胃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病确诊时很多患者伴有弥漫性腹膜炎,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分为胃大部切除和修补术。集束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是针对某种问题而制订,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008年10月~2013年6月,我们对31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拟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上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剧痛,呈刀割样,伴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8~71(56.3士5.9)岁;行胃大部切除术8例,修补术2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5~73(57.2±6.2)岁,行胃大部切除术10例,修补术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胃穿孔患者发病突然,入院后临床表现较重,需紧急手术治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仔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利用以往成功病例进行宣教,态度和蔼,语言温和,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尽可能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②术中护理:术中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前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及时处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手术完毕后要有专门护士护送患者到病房,交代好患者病情,与管床护士顺利完成交接班工作。③术后护理:a.—般护理:主管护士及时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各种引流管应立即接上并保持畅通,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应使其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产生的痰液、呕吐物等堵塞气道。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神志变化。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可增加肺活量,有利于使炎症局限化和促进其吸收,并防止膈下脓肿,并且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减轻腹壁水肿,减少由此而产生的腹部切口张力,有效缓解疼痛,半坐卧位还能减少回心血量,心脏负担从而减轻;患者不能下床时经常协助叩背,按摩骶尾部,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12-3。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这样可以促进肠蠕动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感染,防止静脉血栓H。b.胃管护理:胃管可以减少胃内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排空状态,胃肠压力可以得到减少,吻合口周围的张力也被相应减少,促进伤口的愈合。护理时应特别注意胃管的通畅程度,发现胃管不够通畅,内有食物或凝血块堵塞时,首先用注射器抽出堵塞物,并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0。c.腹腔引流管护理:护理工作者应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术后24h内密切注意有无出血,腹腔引流液一般术后开始为淡红色,逐渐转清,并且矣500ml。避免牵拉、受压、打折,经常观察引流管内有无组织、血块、分泌物等堵塞管腔。引流液黏稠时应经常挤捏管壁,促进液体的流动,每日更换引流袋,减少感染的发生,腹腔引流液术后3~5d<10ml可以拔管。若引流液有脓性时应延长拔管时间。d.疼痛护理:术后患者疼痛会引起患者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发生会得到增加,采用修补术的患者手术创伤小、痛苦轻,不需采取特殊处理。对痛阈较低的患者,耐心解释,认真听取患者主诉,给予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为减少患者术后焦虑的发生可给予镇痛剂充分镇痛7。e.并发症护理:术后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妥善固定好胃管,保持胃管及引流负压瓶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质,术后按医嘱使用止血药,如短时间引流瓶内出现大量血性液,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感染:饱餐后胃穿孔容易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也可能出现切口感染,因此护理时对可能出现的感染信息进行观察般患者术后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但3~5d切口疼痛均可消失。若3~5d后局部仍有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可能存在,应及时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存在全身感染。若出现这类情况,应给充分引流,及时通知医生,加强切口换药,应用抗生素,足进愈合。尿潴留: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后膀胱过胀,回缩无力,使膀胱输入或输出的感觉减少,饮水过少,排尿体位改变,情绪焦虑和肌肉紧张等因素造成,如出现尿潴留应首先使患者精神放松,采取措施解除心理压力;对无机械性梗阻患者,用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暗示疗法,协助采用舒适体位,诱导患者排尿;对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协助排尿可用按摩法,必要时给予导尿。f.饮食指导:待患者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严格规定进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饮食应定量、适量,清淡饮食,多进食蔬菜及水果,避免生、冷、硬、辣、酒等刺激性食物,勿进食胀气及油脂食物。g.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戒烟、限酒,饮食时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饮食,选择高营养食物,加强身体恢复。劳逸结合,加强运动促进身体恢复,避免重体力劳动。胃穿孔术后患者大部分为溃疡导致,应告知患者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①平均住院时间。②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住院环境、服务质量、工作态度、护理操作、护士仪表等20个条目。每条为5分,共100分。③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精力、疼痛、体力状况、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以0~100分表示状态从最差到最佳08。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矣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急性胃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很多患者确诊时伴有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往往存在疼痛、脱水、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就诊时间等综合因素选择治疗方法,现在手术方法主要为胃大部切除和穿孔修补术。许多患者既往发病次数多,起病急,病情重,全身情况差,污染严重,加上患者生理、心理变化大等一系列特点,正确护理对该病的预后相当重要。临床中的护理模式较多,其效果对于不同患者存在差异,选取适当的护理模式针对具体的每类患者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集束化护理策略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及自身实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目的明确,效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集束化护理减少了胃穿孔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可以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菊(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巨野274900)

第2篇: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胃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引起胃穿孔的原因较多,与精神过度紧张、饮食过量、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最常见的病因是胃溃疡。急性胃穿孔起病急骤,常引起腹膜炎。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和合并疾病的影响,预后常较差,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老年患者36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4.1±9.1)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全部患者均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剧痛,呈刀割样,恶心、呕吐等腹膜刺激症状。穿孔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3例,胃溃疡穿孔23例。全部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9例,老慢支7例,中风后遗症1例。

1.2护理干预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胃大部切除术或胃修补术,并于围手术期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急性胃穿孔起病较急,老年患者常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未知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户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安慰患者,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强调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尽量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对伴有休克患者,及时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术前做好常规检查、药物过敏试验、备皮等术前准备。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予以积极治疗,尽量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嘱老年患者手术前取出假牙,去除首饰气

1.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术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备好急救器械、药品和血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污染器械和无菌器械分开放置,以免造成污染。术毕及时清点,防止物品遗留于患者体腔内[3]。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送患者回到病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2h内1次/0.5h,后改为1次/h,6h后1次/h。观察并记录24h出入量,定期测定电解质。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如有腹痛加剧、体温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患者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舌后坠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待血压平稳定后取低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切口疼痛。注意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量、质,如发现引流液呈鲜红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受压、扭曲。定期更换敷料,预防切口感染。

待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少量饮水或米汤。之后酌情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至软烂食物。指导患者注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术后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和易产气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告知患者戒烟限酒,避免重体力劳动。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无±s)表示,比较采用f检验,尸<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成率为100.0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包括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肠粘连1例,发生率为8.33%,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发生死亡。随访6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

2.2GAS水平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2、4、8h血清GAS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3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对疼痛感觉不敏感,从发生穿孔至就诊时间较长,一般就诊时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较严重。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全身情况较差,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GAS可刺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其生长,是评价胃穿孔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理干预论文篇5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抑郁;护理干预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219-01

1前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观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无论是用器质性病变,还是用生化异常都不能进行说明的症候群,其发病率占消化内科专科门诊的30%-40%左右。不少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个性异常等精神症状。这些症状与部分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有关。很多临床工作者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和功能性胃肠病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医院对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在护理方面采取了相应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院在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疾病时,将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心理干预结合起来,目的是揭示社会心理因素在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并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防止抑郁情绪出现。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病例来源:2010年1月至10月间,来我们医院就诊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平均年龄34.3士8.62岁,纳入标准:进行定量和定性两种评定方法相结合。(1)观察评定法:①有以下症状之一,且持续时间超过十二星期: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②试验前一星期里,胃镜查出患有除外消化性溃疡、胃肿瘤的器质性疾病,B超查出患有除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疾病等。③试验前一星期面,没有服用消化道功能类药物。④病人了解后主动参与。除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不好的人,患有肿瘤、慢性胆道、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外。(2)量表评定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病患的情绪,实验病患先自评,接着统计人员将自评分转换为标准分,若抑郁自评量标准分大于53,说明存在抑郁现象。综合判定样本,对98例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发现有50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2护理干预:治疗时,将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结合起来。在没有服用抗抑郁药的情况下,对FD病人设计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实现病人和护理的友好共处,此外使用一个病人一个护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主要有:平稳情绪、发泄情感、接受事实、转移注意、使用社会支持系统等。

2.3疗效判定:(1)痊愈:治疗期间症状完全改善;(2)良好:症状缓解,但有时仍感轻微不适;(3)改善:症状存在,但有所减轻;(4)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2.4统计方法: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配对t检验。若P小于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症状观察评定: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98例中,有15例有上腹不适的症状,7例餐后饱胀的症状,具体的可以见表1。

表198例患者症状并持续12周以上统计表

3.2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平均SDS评分与我国常模比较:常模(平均SDS评分为,本组干预前平均SDS评分为,后者评分显著高于前者。

3.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SDS评分的变化:经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的抑郁情绪减少,抑郁自评量标准分均值也减少了(表2所示)。

表2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注:*t=10.258,P<0.01

3.4护理干预前后50例患者主要抑郁情绪比较(表3所示)。

表3护理干预前50例患者主要抑郁情绪比较

3.5干预效果:经了解,此组病患就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而言:28例痊愈;15例症状减轻;4例症状还有,但有所减轻。3例上述症状无变化(表4所示)。

表4护理干预效果评定

4讨论和结论

4.1讨论:(1)护理干预方法: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环境及性格的差异,我们应该设计不一样的护理干预计划,病人和医护人员间的信任是治病的前提,它能消除病人的忐忑心情,乐观积极的去治愈疾病。故而病人在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的关心患者,并与其交流沟通,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抑郁情况,根据不同病人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我们应该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多方面的进行心理上面的疏导,并采取每周一到两次的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亲切交谈。

对于情绪的稳定干预。应该不断的顾虑患者,使其心理安定,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心理放松,鼓励病人多积极流,患者之间相互鼓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压力,减轻心理负担等作用。对于情感的发泄方面:对于患者的一些负面情绪,应该注重对患者的倾听,找出心理症结所在,为其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把发病的机制、病因、病程向患者进行讲解,使得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康复充满信心,因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教会患者学会接受事实,认知疗法是最好的方法。认知与情绪、行为是有联系的,不合理的认知,往往产生非功能性的情绪和行为,所以改变认知,是改善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对病人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实质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共同的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心理因素非常重要,所以好保持好的心态。可以适当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因为无论什么程度的患者,只要是对自己的身体症状格外的关注,并且进行重复的检查,这可能是患者产生的疑心病,所以,应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调整好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的参加各种锻炼活动,并且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工作和锻炼以及文艺活动中转移病痛的注意,忘记自己的病况,并且适应家庭以及社会生活,在药物的帮助下调整好心态恢复健康的躯体。另外,应该充分的利用社会支持。其实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病龄是很长的,但是缺乏社会支持,可以和病人的亲朋进行交流,给予病人上精神支持,使得患者能够体会到亲友的关爱,从而增添对付病魔的信心。

(2)护理干预结果:在本文的样本当中,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之后,加之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抑郁程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SDS的评分降低了许多,主要的的一些临床抑郁症状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也就是说当患者消除心理障碍的时候,其实对身体状况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注明学者王克敏指出,心理治疗可以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改善,使得患者避免自己的过激情绪,保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平和的情绪,这也是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意义所在。

(3)护理干预过程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本文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遵守医嘱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护理工作的性质,故而护士和病患接触最多,能更好的了解病情,而病情易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便于沟通,而且,护士看起来比较亲切,所以患者一般都不会有所防备,都愿意对其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不好情绪,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护理干预。通常病人住院的时间不长,同时护士非专业的心理医生,所以只能对其抑郁的情绪加以改善,一些深层次心理问题无法解决,仅是短期指导,此外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以及护理指导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4.2结论: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医疗模式逐渐向医疗心理模式转变,心理因素被医疗工作人员广泛关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抑郁倾向很明显,个性比较脆弱,情感非常敏感,情绪也不是很稳定,并且容易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一般可以采用抑郁药物治疗以及一些常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对付病魔的信心,积极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且很多的相关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关心患者,并且向其讲解病因,以及治疗方式等。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柱,消除患者心理焦虑,从而提高治疗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明,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99-11

[2]张国华,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6(7):167-168

[3]朱高莉,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抑郁症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9):34-35

[4]蒋开明,红细胞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2):113-114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爱情个人签名(收集2篇)
  • 下一篇:预算控制的方法(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