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法学专业实习论文(收集3篇)

时间: 2024-06-18 栏目:办公范文

法学专业实习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方案专业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作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4-176-0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专业教师更多侧重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探索上,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不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明显逊色于前者。因此,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案,对于完整地构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计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与方法的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从事物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据此,我们设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把实践内容分解成五项任务,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见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论文)。

1.1专业见习

从感性上对物业及物业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旨在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熟悉物业管理企业各主要工作部门实际操作的标准程序与技能,真正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结合《物业管理概论》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的主要内容:物业公司的类型;物业管理公司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物业管理工作流程;物业管理工作的现场控制与服务礼仪等管理服务技能的展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物业管理公司质量管理文件、管理资料等管理方面的文件;其他实习内容。

具体实习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见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专业见习报告。文字量不少于2000字。专业见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计入学生档案。

1.2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对各岗位管理技能进行实际的训练。目的是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既可安排学生到条件较好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实习;也可在学校综合实训室里进行一部分项目实训,以增强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课程及其内容如下:

课程实习名称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房屋构造与施工图;水、暖、电施工的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综合识读在专业教师和实习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必须进行实习记录和写实习体会,最后撰写实习报告。文字量在2000字左右。同时附有实习单位的通过物业课程实习的证明。市场调查与预测物业市场调查调查当今物业管理市场的现状,准确把握物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实训房地产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投标程序;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计算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实训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目标、公司职责、接管验收和档案管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训物业企业的筹资管理,物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物业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管理;物业企业财务分析与评标方法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实训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估价程序,房地产估价的主要方法和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撰写一般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房屋维修管理房屋维修实操房屋维修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房屋常见损坏情况及原因分析;掌握有关房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房屋维修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等有关技术措施,房屋修缮预算定额及编制方法,维修工程结算方法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维修实操相关设备的性能、系统的结构,操作各种设备,增强对设备、管网的设计、安装、管理的综合能力。

1.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实习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

实习要求: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循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厂规厂纪、由实习单位考核,指导教师及其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情况,学生应在实习小结中对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自我鉴定。

1.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全面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参与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物业管理机构;住宅、商务、工业、特种物业的管理;物业接管验收与撤管;物业管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物业常用文书;物业管理费用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房屋附属设备维护与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与活动的管理;物业管理方案的制订;物业管理制度;物业管理资金的管理;房屋修缮的预算;综合经营服务等。

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必须在专业教师和实践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立实习小组。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散式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应进行实习资料记载和写作实习体会,实习小组应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记载,实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1.5毕业作业(论文)

毕业作业要以做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系统理解,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毕业实习积累的经验进行物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写作,使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作业(论文)的写作不仅在时间格式上要作出要求,而且在选题与内容也要作出要求。既可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协作完成,也可由学生在实践中自行选题。

2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几点思考

2.1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物业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适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教学势必要受到影响,而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搞好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连接与协调,将是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

2.2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到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中,使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方案设置中是这样体现的:(1)在专业见习和课程实习过程中,突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导角色,兼顾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毕业作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除在选题上要发挥引导作用外,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调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其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学习偏好,及时而细致地提出修改建议。

2.3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关

由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办学规模小,一般认为投巨额资金去建实验室没有经济效益,因此导致校内实训设备设施普遍缺乏,实践性教学主要还是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实际上,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可以主要通过采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制作录象片、VCD课件等进行模拟实习方式进行。由于投资小,方式灵活,更新速度快,这种方式非常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很好。

参考文献:

[1]陈海英.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法学专业实习论文范文篇2

前言

目前,渭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重视技术课程,而忽略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表现为对实践课比较感兴趣,对专业理论课重视不够,导致旷课、事假、病假增多,以及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考试作弊等现象泛滥。目前,关于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层面的研究,而对学习专业理论课环境、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学习及教学评价的研究并未涉及。此外,也未发现从行为层面对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调研。而对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资源的使用、课堂内外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等情况的调研有利于更清晰、具体地认识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改进与提高。本文通过对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级、2012级与201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查阅并收集了近五年的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并在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资料搜索。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结合研究内容,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和调查方法及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制订问卷并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194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93%。

(3)访谈法

在校调研期间对从事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专业理?课教学情况的看法。

(4)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运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与分析

1.体育专业理论课硬件设施状况

渭南师范学院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和渭南地区普通高校最大的图书馆,为体育学院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专业理论课的条件。但是这些远远不够,现阶段仍然无法满足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简陋,缺乏专业课实验室,例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没有条件进行实验。如果不做实验的话,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因此,体育专业理论课硬件设施的匮乏,是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长期存在的一大软肋。

2.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见表1),学生对当前理论课实用性的基本评价中66%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理论课实用性一般或脱离实际,这表明部分理论课教学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学生认为目前的理论课学习实用性差,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访谈中了解到,认为课程实用性一般或脱离实际的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理论课在实践中根本用不到,或者由于研究的不透彻,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在教学训练中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3.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的数量状况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7人,教辅人员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2人。他们主要承担体育教育专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以及全校17000余名学生的群体工作。体育学院在校学生279人,每位专业理论课老师不仅要为体育专业学生上理论课,平时还要给非体育类专业学生上公共体育课,专修老师同时兼任体育专业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可见理论课教师的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

(2)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状况分析

对选取教学内容的调查显示,有65.1%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理论课知识为教材内容。绝大部分课程都是采用高教出版社统编的教材,几乎所有的理论教师都按照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随着各学科内容的扩展,所授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来越厚,加上学生本身知识基础不扎实,造成学生拿到教材就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国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使得专业理论课教材篇幅受课时所限,教材内容不能展开讲解,学生对理论课产生乏而无味的感觉,因此教材形式应向多样化、主体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验课时占的比重为零,致使学生的技能训练明显不足。

(3)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状况分析

经过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有83.4%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采用的是结合教材内容的讲解法和结合多媒体教学法。由此看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基本上以讲解为主,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或实验安排较少。教学中除投影仪运用较为广泛外,其他手段运用不多,如体验法、启发教学法等。在教法上教师讲、学生记、课下背,其结果是学生费劲不小,理解不透,记不牢,特别对一些抽象、烦琐、复杂、枯燥的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专业学生性格直率、好动,课堂表现有热情,对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较感兴趣,表现为对技术课重视,对理论课轻视。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存在专业理论学不学无所谓的错误看法。而且,学生在理论课学习中,没有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另外,由于体育专业的特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是理论课和技术课并重开设。学生在技术课学习中,体力消耗比较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磨合时间。因此,表现为学生在上理论课时精力不足,如果理论课教学方法单调,就更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影响了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4.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课的态度分析

?{查显示,有21.2%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课,13.1%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却有65.7%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专业理论课。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不够重视。笔者在与部分不愿意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学生交谈中得知,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专业理论课认识偏差或不足所致,他们普遍认为无需学习专业理论课,只要学好实践课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入学前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对于有些体育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比较吃力,而造成厌学现象。

(2)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指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调查显示,有47.8%的同学学习的动机是为了应付考试,37.6%的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是为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而以考研和其他方面为动机的学生分别占10.8%、3.8%。由此可见,将近一半的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是为了通过考试,最终能够毕业。在访谈中了解到,应付考试的学生大都是由于学长们给灌输的大学考试很容易过,平时不用学等思想,致使学生从入学就出现倦学的思想;为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和考研的学生则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3)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上课认真听课的学生仅有23.1%,而77.9%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通过观察发现,认真听课的学生大都坐在教室的前面,而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大都坐在教室的后面,玩手机、聊天、睡觉等,且睡觉的居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仅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使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平时不需要听课,只要在考前认真复习,考试就能通过或者根本就不想学习专业理论课。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专项课后上理论课,身体疲劳,无法认真听课。

从专业理论课逃课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见表2),学生逃课现象很普遍,83.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逃课现象。在整理数据时发现逃课现象呈明显的年级阶段性特点,三年级逃课现象严重。通过访谈了解到,造成体育专业理论课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理论课逃课现象有共同点,但又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原因如下: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体育理论课无用论;学生本身理论基础太差;纪律松散、贪玩、厌学等)、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学手段传统落后;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师不足;课堂常规管理不严等)和来自其他方面的原因(专业理论课与体育实践课冲突;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等)。

(4)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

从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见表3),有超过3/4的学生在考试中有过作弊行为,不能做到诚信考试,在考试中只有不到1/4的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诚信考试。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试想一下,一个学习认真的学生考试成绩还没有一个平时只知道玩耍的学生的成绩高,学习认真的学生会怎么想?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可能会导致一个不作弊的学生也开始作弊。在访谈中了解到,凡是作弊的学生都是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没有积累下知识,考试前又不认真复习,但是迫于毕业的要求,不得不选择作弊。

5.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评价分析

(1)评价方式分析

通过对评价方式的调查(见表4),可以看出84.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或者考试+考核形式进行的,而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如闭卷、半开卷、开卷、论文、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很少使用。这种单一的形式根本无法将各学科的特点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训练学》等,这些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课程的目标和任务也不相同,采用统一的闭卷考试是无法完成不同课程的不同目标和任务的。期末结束学校会一次性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笔试有形式统一、试题范围广的特点,对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其题型陈旧呆板,客观题多而主观分析少,出现了一些学生临时突击、机械背诵或抄袭作弊的现象。通过访谈了解到,每年体育专业理论课考试题好多都是上届或者前几届考过的试题,因此,很多学生钻了笔试考试的空子。这样就很难准确、客观地衡量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在评卷方式上,采用的是谁监考谁阅卷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单却存在严重的弊端。首先,对于一些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有些老师对相关内容了解并不十分透彻,所以在评卷的客观性上存在问题。其次,由于评卷过程中没有密封试卷,所以评卷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情因素,甚至有些时候出现擅自篡改试卷的现象,所以在评卷的公平性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

(2)评价内容分析

从评价内容调查一览表(见表5)可以看出,有73.1%的学生认为评价内容为纯理论知识,有21.5%的学生认为评价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这说明了评价内容过于单一,考什么和怎样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在现实的考试中,利于考核知识记忆而不利于能力的考核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表现在客观题比例较大。一般来说,客观题解题答案标准单一,且解答方法简单,加之问题设计方式侧重于“会与不会”,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即使是主观题,由于教师在评卷时主要是依据书本或讲授内容给分,学生发挥的余地不大,容易造成教师教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学生也就学什么,有一句话“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完扔笔记”,应该是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评价制度的最好写照。结果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思想上不够重视,直到考试前一两周临时“抱佛脚”。这种考试的结果只能使学生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结论

1.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教学硬件设施优良,为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没有体育专业理论课的相关实验设备,是影响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2.课程设置欠佳,专业理论课课时安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3.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教师选取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手段单一、滞后。

4.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态度不端正,动机不积极,兴趣不高,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5.专业理论课教学评价不完善,评价内容灵活性不高,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存在单一且不合理的现象。

对策与建议

1.加强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软硬件建设

继续加大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专业理论课教师数量与质量;完善实验设备,合理安排实验课,提高实验室使用率。

2.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型课程体系

根据课程要求标准,选择实用性较高的课本教材,做到不脱离实际。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尽量避免技术课和理论课的冲突,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氛围。

3.教师教学改革

精简课堂授课内容,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分离教学。

4.端正学生态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态度。改变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乐趣,使学生愿意学习专业理论课。

法学专业实习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法学学生实践能力实习基地

[作者简介]李隆琼(1964-),女,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重庆401120)

[课题项目]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专业实习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ZD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59-02

一直以来,在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法学专业实习被当作是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法学专业实习越来越形式化。当前,一些高校在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习基地是增强学生实际运用法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学生接触并了解社会实践情况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将梳理、总结我国高校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必要性及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法学专业实习研究有所裨益。

一、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必要性

1.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是改善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需要。根据2009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我国高等法学院系30年增长了一百多倍,但法学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文科毕业生中位列最低。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学教育脱离实践、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通常要积累较长的工作经验后才能适应实践需要,这是有些单位不愿接收法学毕业生的缘故。法学专业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法学理论必须联系司法实际,方能解决错综复杂的司法实践问题。为改善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必须着力解决法学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要有效解决该问题,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加强法学专业实践教育。

2.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是有效实现法学专业实践教育的需要。法学专业实习模式通常有两种:一是自行联系模式,即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二是统一组织模式,即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组织安排学生定点实习。在统一组织模式中,高校通过与实务部门达成协议,在实务部门建立实习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单位则为学生指定指导教师,同时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相对而言,自行联系模式难以监管,部分学生为了有更多时间复习考研、找工作,对实习敷衍了事,托关系盖个章应付学校检查,使实习流于形式。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可为学校管理学生专业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3.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是实现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院式教学法是我国长期实行的法学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将法学专业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足够丰富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当的法律运用能力,而在学院式教学法中,单调刻板的抽象理论无法与丰富具体的实践需要实现有效衔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实践部门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成为困扰国内外法学教育专家的普遍性问题。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使学生有稳定平台接触、了解社会实践,对提高其实践能力有实际意义。

二、当前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不到位。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成效。如今,大部分高校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使法学专业实习基地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主要体现为:(1)部分实习单位出于其自身利益考量,乐于将实习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使用,安排学生的工作随意、简单,对学生实习目标的实现没有益处,而高校对此缺乏相关的应对办法。(2)思想上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学生不是单位的正式员工,实习单位一般不愿投入过多经费,而高校方面,一直不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投入十分有限,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②实习基地的建设经费得不到保障,相应的实习效果显然会大受影响。(3)高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双方没有建立常态化联系,合作内容仅限于学生实习,较为单一。(4)为不影响学生顺利毕业,高校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5)实习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法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年需参加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而实习由于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般也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与前述相关考试的复习时间存在一定冲突,导致学生想方设法在实习问题上“偷工减料”。

2.法学专业教师的实务教学能力不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务问题,需要高校教师为其及时释疑解难。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法学专业教师缺乏法律实务经验,难以帮助学生解答实践问题。我国高校的法学教师基本上一直从事某一特定专业的教学、研究,对其他专业基本不涉足,知识面较窄,且以理论见长,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高校法学教师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的弊端,成为制约法学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设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急需一支实务教学能力较强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

3.实习基地数量偏少。前些年,由于高校扩招,全国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而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数量并未成比例地增长,导致很多高校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部分高校只好退而求其次,通过增加学生自行联系实习的比例来缓解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偏少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管理制度。高校应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使实习基地的建设更加规范化。(1)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实习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增加经费投入,合理规划实习时间,切实保障实习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2)带队实习的工作指引,规范法学专业带队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促进实习有序开展。(3)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来评价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并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强化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避免实习形式化。(4)加强论证,框定高校与法学专业实习单位之间的协议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促使双方积极履行义务,同时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5)加强对已建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考察、评估。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协调解决,督促相关管理规范的落实执行,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实现实习效果的最大化。

2.建立一支实务教学能力较强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法学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培养、提升法学专业教师的实务教学能力。(1)合理规划实务教学能力培训的流程。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应充分论证、合理制定法学专业教师实务教学能力培训的培训计划与流程:首先,安排实习单位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引导法学专业教师参与具体案件的办理,锻炼其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其次,组织法学专业教师与实务骨干进行跨部门、跨专业的讨论,要求专业教师对在参与办案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撰写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以巩固、提升法学专业教师的实务教学能力。(2)采取高校与实习单位双向交流的方式,提高法学专业教师的实务教学能力。一方面,考虑到实践部门的部分业务精英在长期的办案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个人的思考,可以在校内开设实务讲座或专题研讨会,将这些实习单位的业务精英“请进来”为教师、学生传授实务经验、个人积累,使法学专业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的信息、经验。另一方面,加强与实践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法学专业教师“派出去”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使其通过实际参与办案,对司法实践有切实了解。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法学专业教师在实务部门的挂职情况与其年底评优、职称评定等进行挂钩,激发其参与实践办案的积极性。高校还可以与若干实践部门合作,设立教学科研实践点,采取物质报酬、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实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与教师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合作调研,以提高课题文章解决实务问题的针对性。这种“请进来”和“派出去”的交流方式,促进了法学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业务精英之间的互动,对建立法学专业教师实务培训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法学专业教师的实务教学能力具有积极意义。(3)健全培训机制。对教师实务教学能力的培训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是避免实务培训“走过场”的前提条件。为提高培训实效,建议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与实习单位建立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选派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法学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的业务精英结成“对子”,双方互助、互补,在课题申报、研究,案件讨论,撰写调研论文、报告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二是建立专业教师参与实务培训的奖惩机制。为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实务培训、提高实务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建议在年度评优、职称评定时,将专业教师参加实务培训的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同时,对不参加实务培训或违反实务培训管理规范的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惩罚,确保实务培训的质量。

3.建设多类型、多层次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如前所述,当前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数量偏少,满足不了学生的实习需求,增加实习基地数量、优化现有实习基地资源势在必行。(1)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律师事务所是传统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随着我国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也越来越宽泛,高等院校选择实习基地时应开阔思路,扩大合作范围,与政府法制部门、人大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公司法律事务部门等加强沟通协调,在这些单位也建立实习基地。(2)建立校内实习基地。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在校外的拓展较为缓慢,高校可以将眼光放在校内资源的充分挖掘上。当前,部分高校设立了法律诊所、法律援助中心这样的对外机构,可考虑在这些机构设立校内实习基地,招录学生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或参与法律咨询服务,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当前,司法行政部门专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基金,高校可积极争取,为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交通补贴、伙食补贴等,解决部分学生的后顾之忧。(3)在层次上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基层单位是实习基地的通常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单位案多人少,更需要实习生帮忙。但实际上,层级较高的单位,包括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等,也有招录实习生的需求,高校可与之沟通协调,建立实习基地,实现双赢。

[注释]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五一劳动节放假开心说说(收集2篇)
  • 下一篇: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