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岚皋县唯一一个以现代医学康复与传统中医理疗技术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多功能学科。该科成立于2012年,它担任着全县因各种急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及意外伤害导致有功能障碍人士的康复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在这里,你总能见到一群充满朝气、笑颜如花的天使们忙前忙后--------她们就是这里的康复治疗师,她们的病人都亲切地称她们为“老师”。科里康复治疗师一共7人,其中5人都是女生,占总人数71%,平均年龄31岁。她们每天忙碌于康复治疗室与病床之间,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用她们的无私奉献、用她们的青春谱写了一幅幅动人画面……
瞧,张奶奶正在吃力的练习翻身,歇息时还“呵呵呵”地笑出了声,尽管很累、很艰难,一点也看不出她的疲惫。那是她的小袁老师一边耐心地引导她做动作,一边讲笑话逗她开心,以消除训练的疲乏与枯燥。
哟!那边陈大伯这是怎么了?沮丧的坐在角落里直抹眼泪,她的小徐老师紧挨着大伯坐着,一边小声地说着什么,一边为他擦去眼泪。哦,原来一直要强的陈大伯自生病以来,接受不了自己“瘫痪”这沉重的打击,情绪出现了问题,小徐老师正在耐心地给他做心理辅导。
咦?言语治疗室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小周老师在给王大叔做言语训练,一直发不了音的大叔现在也能有模有样地跟着唱歌了!看他从愁眉不展到现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大家都跟着高兴。
办公室门口,李大伯自己小心地慢步走过来,双手紧紧握住了他的小卢老师的手,鞠着躬哽噎到“谢谢、谢谢你们……”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所有人眼眶都湿了。原来,李大伯因脑出血致右侧肢体偏瘫,坐都坐不起来,当初想着后半辈子可能要在床上度过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治疗,现在他恢复的比较理想。今天出院,来和大家告别了。
康复治疗工作非常繁杂,随着近些年心脑血管发病率日益增高,科室患者也大幅增多,因其特点为突然发病,致残率高,偏瘫、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导致患者不仅仅是肢体的功能障碍,随之而来的情绪变化和防卫机制组成了形形色色的异常心理反应,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急躁易怒,这就给康复训练增加了极大难度。所以治疗师们不仅要给他们制定合适的肢体康复计划,还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于适宜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战胜病魔,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神经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7-02
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人生及社会问题。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切实感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病后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复合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形式,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是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一现代医学新贵的出现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和患者康复治疗有着显著地积极效果。
1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1.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心理科学乃至脑科学的重要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多学科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潮流,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以及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为各科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研究空间。但不管临床心理学如何发展,其心理学基本理论仍将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而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一门实用性临床技术。
1.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如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就是生活中的“心理药师”。狭义的心理治疗,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和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和恐慌,改善病人的非适应,使患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有数百种,多数治疗方法是短程、整合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心理治疗最初仅限于精神病人的应用,发展至今,已扩展为各个领域的心理障碍、社会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等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
2康复医学与神经康复
2.1康复医学:康复的定义,即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各方面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指导性训练和治疗,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自身潜力,逐渐从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等各方面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康复治疗的核心。许多疾病临床治愈出院时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脑血管病、脊髓损伤所造成的后遗症,骨伤疾病的致残等),还有一些现代文明病、老年病、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碍也与缺乏运动有关,光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康复医学不仅强调主动的功能锻炼,而且强调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以利于患者逐步恢复实际运动及生活能力,并建立起战胜疾病、顽强生存的自信心。康复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传统临床医学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复医学就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扩充和延伸。
2.2神经康复:神经康复是康复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而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脑血管病、脊髓病变)是康复最重要和治疗最早的适应症。另外,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病患者中有超过一半需要康复医疗服务,而脑血管病是老年病的常见症状,其致残率相当高。这些情况都体现出了神经康复治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神经康复是神经瘫痪、各种脑病、老年病最关键的医疗服务之一,它的实施和应用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安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心理治疗与神经康复治疗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情感、认知、社会活动等都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影响。神经疾病中由于残疾发生、身体功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婚姻与家庭的责任难以完成,而且患者病后长期脱离与社会的交往,家庭、社会支持不良,易使患者自我评价偏低,产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这些患者出院后在进一步的神经康复治疗中,如果能辅以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支持疗法等一系列的积极心理治疗,对于减少患者由身体功能障碍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并提高他们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有着显著地积极意义。不仅能使他们在挫折中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自我调整,产生足够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此可见,心理治疗对神经康复的潜在影响是其它治疗方法所替代不了的。对神经系统瘫痪病人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引导他们接受现实,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各种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神经抑制也会逐渐的解除,从而使得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使他们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的结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减少医疗费用,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提高病床的周转率,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易法建、彭剑飞、杨丹燕.《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朱镛连.《神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及现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
[3]张海霞、乔天梅、高萍.《浅谈医学心理学在临重的重要性》.《当代医学》,2009(09)
改善焦虑情绪对苯那普利降压疗效的影响叶志荣,叶毅敏,杨菊贤,黄震华
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吴青平,邓水泉,李雯,杨政坚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与探讨傅素贞,刘雪虹,刘剑立,季瑞芬
蟾蜍中毒引起心律失常1例报告吕鹏波,韦丽娜,张晓辉
非糖尿病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血糖升高与多脏器功能衰竭关系的探讨林绍彬,林敏瑜,陈桦
植入自动夺获型起搏器的初步临床观察李卫华,黄见亭,吴荣,严秀珍
导管射频消融对36例心动过速的治疗林荣,郭南鸥,洪美满,曾碧英
光气中毒10例报告杜桄,高繁彪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陈敏,胡文扬,吴笃初
异搏定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分析叶惠生,黄勇跃
头针加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曾隽,周正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9例临床分析曹冰,陈宇,李雅静
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影响李晓东,孙亚清,马淑梅,孙照群
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郭志军,陈轶杰
压宁定在高血压病患者全麻前后应用的意义陈景明,林晶
434例副高技术职称以上在职干部体检分析王秋芬,王宝霞,王景福
104例慢性肺心病死亡时间分析王志刚,金海珠,孙玉霞
黄芪注射液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杨向林,郑干才
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邱洪祺
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疗效观察李要真,靳茂松,李健,靳燕辉
504例老年人病死诊断及死因分析张利芳,李健伟,刘芳
普拉固与去脂舒降脂疗效的临床评估蔡军
米力农间歇给药治疗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侯万学,钟东塔
第七届全国心血管病康复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学兴,安福望,张景玲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缺血型ST段的康复作用曾子健,余伟
苦参总碱治疗心律失常50例疗效分析赵敏,金玄俊,邢武军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的治疗--附40例观察陈玉荣,刘连(),钟红
氨酰心安治疗快速型心房颤动黄秀惠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寇正杰,刘炳珊
134例小儿异常心电图临床分析郑琳琴,苏惠兰,廖荣圭
亚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致心源性休克1例报道吴智勇,李娥卿,陈娟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的临床意义杨海燕,曾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苯那普利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许菁菁,吴梅芳
α-羟丁酸脱氢酶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林敏瑜,林绍彬,张发钦
心肌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意义郑伯仁,陈桦,马国斌
年青人急性心肌梗塞冠脉造影分析石蕴琦,张明,李占全,邓重信,吴波
10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及护理刘玉英,赵玉敏
运动试验诱发心绞痛伴ST-T"正常化"1例郑元琦,王瑞良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2例临床观察王英勤,李景晟
慢性心房颤动22例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王灿堂,林长兴
中风失语症的辩证施治--附72例疗效分析杨杰,尹佳鑫
冠心病中医防治体会蔡福文,蔡鸿
大剂量麻黄附子治疗窦房结综合征2例报告崔爱国,师原明,聂明
重用细辛治疗心血管病罗少锋,蔡学熙,林敏
参麦注射液治疗30例胸痹临床观察张宪宏,王崇生
补肾为主治疗冠心病48例疗效观察吴雅丽,李凯,刘宝才
自拟宣阳通痹汤治疗冠心病48例师元明,崔爱国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护理体会高振华,阚心宇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林菁,郑凌,江美金
慢性肺心病的康复指导陈茜倩
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周晓彬,林晶
心肌梗塞后焦虑症对康复的影响与护理吴军红,徐伯凤,张金凤
住院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李诚君,陈志灵,张秀梅
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的观察与护理杨艳,孙玉霞,李成群
血管内皮细胞与心脑血管疾病孙桂芝,洪飞,郑长虹
国产注射用5-单硝酸异山梨酯(鲁南欣康)的应用戴若竹
急性Q波与非Q波心肌梗死心室重塑的比较张增堂,张永慧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王春娥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杨慧琴,赵斌
妊娠合并心脏病38例临床分析林玲
紧急床边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谢助坤
血液透析在难治性心衰中的治疗作用马利平,王美玲,卓凤巧,刘玉捷
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易春涛,幸志强,王征,丁春平,丁丹
开搏通与可乐定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素影响的对比研究林周,徐伟
糖尿病患者多脏器功能的损害陈启华
老年高血压病的心理障碍及其康复的探讨吴建民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侯玉萍
腹蛇抗栓酶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吴多智
辅酶Q10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由基的作用马建芳,刘小朋,李党生,罗芳,王晓华,邱凤英,陈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的观察及治疗章文莉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张春芳,李静芝
降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0例观察张冬凤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6例临床观察郝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分析张晓梅,孙风强,邱丽
潘南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侯玉萍
硝酸甘油联用美心力治疗心力衰竭35例陈海强,高少鹏
急诊射频消融治疗持续发作的特发性室速刘明,谢秀成,黄仕洲,冯新武,邓斌,李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体会彭学军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姜红,李莉,王立波,陆春风
心理与行为应激对心血管病发作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赵鸿雁,林朝胜,李学书,王艳红,鲍卫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预后的研究曲淑珍,刘奉朝,吕国良
慢型克山病心力衰竭血浆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意义刘文和
98例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孙宇,王文英,曹广智
测定凝血、纤溶等指标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王梅平,朱迎建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QT离散度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钟丽
Holter短暂ST段下移假阳性之鉴别赵思勤,周世炳,聂晓莉,李秋,刘小蓉,吴涛
宽QRS波心过速鉴别诊断再探讨石翔,蒋勇
80例脑卒中急性期的心电图分析陈凌芳
119例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唐金莲,赵美玲
心痛汤并消心痛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孙浩,杨文明,王英勤,陈文学,金玄俊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李奕宏,李莉,王桂珍,范蕾,王立波,陆春风
北欧老年护理的发展及启示姜小鹰
糖尿病性足部病变的观察与护理姜艳,邵宇飞,姜珊
射频消融术并发症的观察苏红颜,余同珍
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及有关教育姚倩,林锡静,夏丽娜
心血管病人介入治疗动脉鞘管拔除时晕厥的护理体会崔岩,朱秀兰
3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金红霞
低分子肝素不同应用途径的临床观察庄芳
白细胞介素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侯振江,张宗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冠心病研究现状刘清华
降压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赵丽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侯宏伟,赵晶
谷维素治疗病理性早搏和功能性早搏的疗效比较田晓平,慈书平,王福军
酚妥拉明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分析叶惠生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0例疗效观察侯玉萍
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刘玉驰,张华,穆懿,郝克倩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50例观察林进,林庆志,林建富,陈东明,王月碧
围绝经期妇女血脂代谢的临床分析周黎华
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黄秀惠,廖文婕,唐勤
二磷酸果糖与呼吸机对有机磷中毒循环呼吸衰竭的急救许丽华,李德崇,栾卫红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30例分析曲德军
部队疗养员老年心脏病患者的自测健康调查分析万萍,古伟英,许军
多巴酚丁胺联合洛丁新治疗肺心病并心衰68例分析陆鸿雁
克栓酶并光量子血液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董海玮,刘艳
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肥大心电图诊断指标的探讨冯宏玲,郭磊,王盛明
健康体检心电图TV2>TV5(V6)综合征的观察(附280例分析)傅金香,范华昌,陈开红,林雪梅,黄志标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变化临床意义探讨张友
黄芪注射液伍用钾镁液治疗心衰疗效观察陈启华
主动脉置换术后并发主动脉根部迟发性出血1例陈连带,宋蕾
射频消融术标准护理计划的制定宋继红,姜小鹰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侯振江,张宗英,郭金英
β-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吴昌元
多巴酚丁胺同位素心肌断层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任澎,涂良珍
运动试验评价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运动耐量的影响刘健,李佐才,汤亚明
高血压病患者QTcd延长预测心脏事件的临床研究陈晓瑞,金伟,朱晓东
冠心病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相关性临床研究刘楠,范林,林朝贵,郑安,陈良龙
23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的测定卢薇,汪晓云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率变异的临床研究杨月榕,虹,胡兴键,邱峰
多普勒超声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评估王玉芝
血浆内皮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李健,商菲菲
老年高血压运动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变化娄彩云,黄成经,杨天伦
原发性高血压心率变异性测定的意义郑茵,李伟,吴智勇,符秀娂,李娥卿
脉压与脑梗死关系的探讨张勇,张艳,钟书辉,曾洪文
缺血性中风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意义林锦祥,沈敏海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关系闾莉娜,冯小坚,邬洪粱
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预后的评价赵琦,郑华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黄继良,武芳,张欣然,王东华,张国清
以牙痛为主要表现的心绞痛1例张丽娟,黄鑫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康晟,吕吉元,王陆建,闫晓梅,李茹香,吴慧英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吴政,张晓春,林凡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PAI-1及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杨月榕,罗助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对比研究沈敏海,任志红,林棋
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80例报告龚鸿裕,方胜先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1更新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
师与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识是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转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新学生对临床教学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观念和思想上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讲授康复评估和康复方法时,在讲解中穿插操作示范,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与要领,留给学生自我提高、自行训练的空间和时间,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讲授临床常见疾病康复治疗时,以实际临床病例为启端,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讨论,明确功能障碍的原因、评估方法和康复措施,使学生对每一个病种的康复都有完整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应该了解、熟悉哪些内容,并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掌握的;同时,分析比较病种之间康复评估、治疗的相同与不同,从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康复医学临床工作的内容。还有重要的一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康复医学参考书,鼓励学生自学、并勤于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康复医学课程后期临床实验室,设在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依托科室的物理治疗室、运动疗法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疗法室等康复治疗、训练用仪器、设备,以及患者、病种充足的有利条件。通过硬件建设,使临床教学带有实验的气氛,以消除学生毕业后从事住院医师早期阶段对康复医学的生疏感,使他们在从事医疗工作早期就有康复医学意识,增加他们对专业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每一件仪器、设备的名称、作用原理、治疗作用、操作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在强化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摸拟学习使用、进行潜移默化的规范操作训练。
4重视知识更新
由于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神经生理学、电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康复功能检查和康复治疗器械和方法的不断涌现,也促进了多门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康复工作的开展。作为临床教师,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发展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紧跟现代医学、现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前沿,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景,对未来从事康复医学专业充满信心。
关键词:中医康复;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11-01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国粹,其中中医康复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康复学。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展变快,中医康复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也日渐明显,它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中医康复学的概述和特点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用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伪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在医学手段中,以应用物理因子为主。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疾病引发的功能障碍,应用评估和康复等手段,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的目的。
1.1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有老年病的人群。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康复医学学科,但有中医的康复疗法的理论和丰富实践。“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解:“康,安也”《尔雅释言》解:“复,反也。”是指恢复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非指现代的康复医学。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功法训练、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修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属于第四医学(康复医学)。
1.2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有一个显著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形神兼顾,全面康复的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功能康复观,强调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的观点。第三,康复预防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强调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1.3中医康复疗法的组成:传统康复疗法有两大部分组成,内治法,即内服药物;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
1.4中医康复疗法特点:中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立体的,将健康与疾病看做一个整体,对于人体的认识着重于功能,因此康复的重点也在于功能的康复。中医治病主张综合治疗,内外兼顾。中医重视外治法,针法,手法,功法等,特色鲜明。
2中医康复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有其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强调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一般疾病引发的或者事故引发的身体障碍多是局部障碍,中医康复疗法将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不急功近利,从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康复。强调循序渐进的功能恢复。最后,康复学继承中医的重要的辨证思想,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个体化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是形体康复于情志康复相结合,这是相比于西医较显著的特点。西医通常会根据功能体质也进行修复或者训练,但常常忽略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中医康复强调“形神合一“,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用病患者的强大意志力来支配身体的行动;强调”形神兼养“,是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注重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康复。最后一个优势在于自然康复和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的治疗手法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在中医康复上,内服药物和外治手法相结合使得病患者的康复更加容易。内服药物以外还注重饮食疗法,外治手法上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等多种措施。
3中医康复学的现状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有着学术观点(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相同的共同点,治疗理念也较接近(被动和主动),也有着相似的运动疗法。但中医康复指导思想源于中医治疗理念,特色鲜明。中医康复主要适应病证的病机主要是不外虚实两端,虚在脏腑气血津液不足,实在痰饮淤血停滞。这些病证的主要病理是由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导致的。使用中医康复学治疗需要有确定的康复指证,例如疾病或意外损伤后,留有残疾或脏腑组织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慢性病证或疾病缓解期;病人体弱,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者;临床治疗的后期或疾病愈后,仍有不适症状者,或理化检查仍不稳定者;手术后或放疗、化疗后有并发症或其他不适者。康复应用动静结合、药食结合、内治于外治结合、调神与养形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调摄情志法、娱乐法、传统体育法、自然沐浴法、针灸推拿法、饮食法、药物法等,其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可由病人自身或者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来完成,适合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康复学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针灸、推拿、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充实各地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康复学,其学科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中医康复学人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有关专著杂志也相继出版,如《中医康复学》等。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医康复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中风病人中医康复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早期康复意识仍需要加强,多数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只重视了生命体征的抢救,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后期肢体功能的回复造成极大困难。现在关于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另外,要注重对疗效评定标准的统一,国际上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科实践中得到解决。
4中医康复学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