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时期的这一经历,影响到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中制宪者的考虑。为此,宪法明确司法权与立法和行政权平行独立,建立最高法院,确定法官终身任职、其酬金不得减少。由于宪法只是建立了最高法院,其他低级法院则由国会来建立。所以,1789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并通过了《司法法》,建立起地区和巡回(后来改为上诉)两级法院。该法的率先通过,不能不归功于首任总统华盛顿的远见卓识。他当时就认识到:“我深信对司法部门的恰当管理是良好政府的最牢固的支柱。应把首先筹建司法部门视为我国的幸福及其政治制度稳定的必不可少之事”。(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65页)
司法部门形式上的独立虽然确立起来了,但其权力与威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盛顿任命了首批6位大法官,但只有4人来报到,其他两位嫌“官小”拒绝履任。在最初的10年里,仅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就换了3位,而且,其中两位还被国会临时抓差去做了外交特使。第一任首席大法官杰伊任职6年(1789-1795),其中最后一年基本上是在英国做特使。回国后不久,他就被选为纽约州长,媒体称之为“高升”。此外,这一时期的法官流动性很大,专业化程度不高。法官的任命往往是根据他们的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而不是他们是否拥有法律专长,因此,许多法官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法律训练,不少是独立战争大陆军的退伍军官,“复转军人进法院”的现象相当普遍。法官的权威与其说是来自他对法律的掌握和理解,毋宁说是来自他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法官们不仅被看做是政府的成员,而且与政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在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联邦派大法官马歇尔的巧妙判决,既避开了政敌杰弗逊总统的进攻锋芒,又迂回建立了司法(违宪)审查权。但在法律逻辑之外,此案因为党派而生,也为政治而定。作为民主原则最忠实的信徒,杰弗逊深深地感到了司法审查权对民主的潜在威胁:“根据马歇尔这一假设,宪法只不过是司法部门任意摆弄的掌中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弄成不同的样子和形式”。(bernardschwartz,ahistoryofthesupremecourt,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3,p.53.)对于马歇尔个人的个人成见,更重要的是对共和制的不同理解,促使杰弗逊决定对最高法院采取反击措施。在杰弗逊看来,由非民选的大法官来决定国会立法的合宪与否,“将会把我们置于寡头政治的专制之下”。(albertjeremiahbeveridge,thelifeofjohnmarshall,vol.2,p.144.)
为此,基于宪法授予国会对法官的弹劾权,杰弗逊及其国会中的支持者决定先从小法官开刀。联邦地方法院一个叫皮克林的法官成为第一个牺牲品。此公嗜酒如命,神经错乱,胡乱断案,1804年他成为第一个被国会弹劾免职的联邦法官。杰弗逊派的第二个目标是大法官蔡斯。此公虽然忝列《独立宣言》签字名单,但对它的起草人(杰弗逊)却大为不恭,公开抨击杰弗逊,并断言如果杰弗逊当选总统,“我们的共和政府将沦为暴民政治,变成可能有的政体中最坏的一种。”(莫里森等前引书,第149页)在联邦派亚当斯执政期间,他对共和派的“迫害”不遗余力。杰弗逊上台后,他依仗着终身俸禄的保障,依然我行我素,在法庭上借题发挥,猛烈抨击杰弗逊本人和国会。既然蔡斯出于政治原因抨击共和派,那么,共和派以牙还牙,出于同样考虑弹劾蔡斯也就不足为奇了。1804年众议院提出弹劾蔡斯案。杰弗逊极为开心:“现在我们已经逮到了这条大鱼,让我们把眼睛再盯住这个鱼群”。(charleswarren,thesupremecourtinunitedstateshistory,vol.1,boston:little,brown&co.,1925,pp.294-295.)这个“鱼群”自然是整个最高法院。
明眼人终于明白,杰弗逊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的目的是把马歇尔拉下马。联邦派参议员约翰•昆西•亚当斯告诉赋闲在家的老爸(前总统):“对蔡斯法官的攻击无疑是为另一场迫害铺平道路,它终将一鼓作气把最高法院一扫而空”。(bernardschwartz,p.57)按照美国宪法规定的弹劾程序,众议院相当于检察官提出起诉,参议院相当于法官作出判决。当时参议院中25位是杰弗逊共和派,只有9位是联邦派。但是,不少杰弗逊派最终还是被蔡斯的辩护律师卢瑟•马丁说服了:“我们的财产、自由和生命只能靠独立法官才能够确保”,(albertjeremiahbeveridge,vol.2,p.227.)法治的信仰终于胜过了党派的考虑。显然,他们认为问题还没有严重到马歇尔法院会成为“寡头政治”的程度。共和派没有能够争取到定罪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蔡斯逃过一劫。
蔡斯案的意义在于,它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先例,阻止了对弹劾权的宽泛解释,最终避免了基于政治原因而将法官免职的潜在危险,由此支持了司法独立的基本原则。1805年以后,美国一共出现过11起弹劾联邦法院法官的案子(6次定罪,3次未遂和2次涉案法官在参议院审讯前辞职),但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政治原因而弹劾的案子。相比较美国两百余年间累计多达数千人的联邦法官群体,这个比例说明了法官洁身自好已经蔚然成风。
随着美国政治的成熟、体制的完备,法官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少地直接和主动地卷入政治事务。但是,司法独立能否持续,更多地取决于民选的国会和总统的配合和支持。美国内战期间,为了笼络西海岸的民心,团结一致反对南方的分裂势力,1863年国会立法在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地区增设联邦第十司法巡回区,将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数增至10人,全然不顾因此可能形成的5比5的投票僵局。内战结束后的重建时期,共和党一党独大,控制了国会,他们既不满意林肯的继承人安德鲁•约翰逊对南方温和的惩罚政策,又对最高法院“同情”南方叛乱者的判决不满。1866年共和党国会通过了《最高法院缩减法》,将大法官人数减少至7人,封杀了约翰逊总统的两次提名机会。三年后,在内战英雄格兰特入主白宫时,国会像变戏法一样,又通过法律将大法官人数恢复至9人。
转贴于中国
通过增减大法官人数来影响最高法院的裁决,不仅国会干过,总统也尝试过。重建时候是国会与白宫的“府院之争”间接地危及司法独立,70年后,最高法院的一着不慎,引火烧身,引发总统对最高法院的反击。1929-1933年,美国陷入了空前绝后的大萧条。新总统罗斯福大刀阔斧,推行改革,联邦政府直接干预市场和经济,史称“新政”。最高法院有五位大法官因循守旧,团结一致,裁决众多新政立法违宪。罗斯福认为,年迈的大法官是在用马车时代的规则来限制汽车时代的交通。1936年,在获得连任后,罗斯福提出了“法院填塞计划”,建议将大法官人数从9人增加到15人。他想通过这种“掺沙子”的办法,把新政的支持者送上法官席。中国
关键词:福建企业;自主创新;经验总结
1福耀玻璃的发展历程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耀玻璃”)起始于曹德旺先生1983年承包的福清市高山异形玻璃厂,当年实现扭亏并盈利20多万元。1985年,玻璃厂实行合资,1987年,曹德旺集资627万元,在高山异形玻璃厂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耀华玻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公司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玻璃产品的品种与规格日益丰富,公司实力也日益雄厚。1993年公司获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福耀玻璃,股票代码600660。1995年,曹德旺将大陆、向刚、美国的公司业务进行改组并成立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福耀玻璃成立近20年来,始终聚焦于玻璃行业,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和工业技术玻璃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目前,福耀玻璃在俄罗斯、福建、河南、广东、湖北、内蒙、上海、重庆等国家和地区设有现代化车生产基地,并在美、日、德、澳以及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商务机构,构建纵横交错的销售网络2013年,福耀玻璃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7亿元,成为中国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
2福耀玻璃的自主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能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评价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必须选取一些直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准,才能实现自主创新的具体化。因此,文章选取了2011-2013年福耀玻璃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员工素质构成变化、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指标来评价福耀玻璃的自主创新绩效。
2.1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
这主要是指申请和授权专利、制修订标准、品牌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数量。福耀玻璃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工艺技术提升、设备技术提升、自动检测应用、自动化连线、新成型工艺、新成型设备、功能化产品、仿真应用、行业标准、专利申报及授权等方面推动持续创新,十多项重大技术获得提升突破并得到批量化应用,“汽车玻璃深加工的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FY”商标被国家工商据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三年来共有授权专利225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截止到2013年底,公司共申请专利300多项,其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80%。
2.2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益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也是自主创新的物质保障。2011-2013年,福耀玻璃投入研发资金约为8.06亿元,年平均约2.68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1.91。研发投入的费用年均约占营业收入的2.52%,年均约占上市公司净资产的3.75%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研发投入的目的是为了更多、更持续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收益。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福耀玻璃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在市场营销、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新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竞争力继续加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2011-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14.37亿元,年均营业收入104.79亿元,年增长率10.63%;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为47.79亿元,年均净利润约为15.93亿元,尤其是2013年比上年净利润增长了25.76%。
2.3创新平台与创新人才
2011年福耀玻璃(湖北)有限公司被湖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第十六批湖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联合颁发的“创新型企业”称号;上海福耀客车玻璃有限公司获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福耀集团和福建省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入选教育部、财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的首批“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福耀集团获得国家工信部授予的“201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13年,福耀集团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全国首批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培育期五年。
2011年福耀玻璃在职员工总数17125人,技术人员2085人,本科以上的员工为1515人,2013年员工总数为19334人,技术人员2354人,本科以上2036人,比2011年分别增长了12.9%、12.9%、34.39%,高学历员工的增长比例远超员工总数的增长比例。三年间,先后有:福耀集团总工艺师、研究院副院长周遵光获第14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曹晖总裁获得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授予的“2012年度科技创新企业家”奖;曹晖总裁、白照华副总裁荣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4管理创新与文化培养
有种说法是“一流企业留下的是制度,二流企业留下的是人才,三流企业留下的是财富,四流企业留下的是故事”。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实际也是企业制度的建设。以曹德旺先生为首公司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制度对于福耀玻璃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因此,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制定了公司审计、薪酬、研发奖励、员工培训、生产销售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同时,公司不断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如按照国际制造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建立了ORACLEER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
福耀玻璃的核心价值观是:勤劳、朴实、学习、创新。具体诠释为:勤劳是福耀成功的必要素质,朴实是福耀立世的精神品格,学习是福耀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是福耀长青的动力源泉。从最初的一个玻璃生产小厂到今天国内汽车玻璃行业龙头企业,福耀人一直在用勤劳和朴实的品格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用员工年度培训和职业技能专业培训践行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用福耀玻璃工程研究院、福耀管理学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撑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结束语
从1983年到2014年,福耀玻璃用企业自主创新书写了一个企业的传奇。30多年来,福耀玻璃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其行业的核心优势――公司通过了ISO9002、QS9000、VDA6.1、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备与汽车厂同步设计汽车玻璃能力,并在全球主要汽车产销区域建立了4个设计中心,分别承担所在区域同步设计工作,提升了公司的市场话语权;具备汽车玻璃关键生产设备的创新自制能力,打破了发达国家同行的设备技术壁垒,做到了新工艺技术和研发成果与设备的紧密糅合;公司为欧系、美系、日系、韩系全球主流四大知名车系汽车厂商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品牌价值彰显。通过长期以来的探索与积累,福耀玻璃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福耀集团.关于福耀[EB/OL].http:///fuyao/about_com
pany.aspx,2014-08-01.
[2]叶月草.玻璃大王曹德旺[M].杭州:浙江联合出版集团,2010(1):190.
[3]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EB/OL].http:///Txtdata/stock_detail_63602401.shtml,2014-02-25.
[4]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EB/OL].http:///Txtdata/stock_detail_62227998.shtml,2013-03-19.
2009年4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说,作为中国孤儿最大的国际收养国,在中国刻意提高的收养条件约束下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锐减50%,这一说法源于美国国务院的一项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公民通过中国收养中心成功收养了7906名儿童,但在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3909名。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北京在2007年5月实施的新收养法。新的收养法要求收养父母结过婚,未被临床诊断为肥胖,年龄小于50岁过去两年没服过抗抑郁药,面部没有畸形,还要达到一定教育和经济条件。而在更早的2005年,中国的涉外收养孤儿在达到巅峰之后就已经开始显现出下降趋势。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的提高,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弃婴犯罪,这使得国内弃婴在逐渐减少,而有收养需求的家庭在增多。”中国收养中心副主任甘薇薇称,“考虑到孩子的文化以及适应问题,中国法律体现出的原则是优先国内收养。”
但这种转变似乎还只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中国国内基于无子女的家庭收养需求,和大多数国际收养家庭一样都希望领养健康的儿童,并没有为中国政府分担多少残疾孤儿数量逐年增长所带来的收养压力。
2008年因汶川大地震成为地震孤儿的近百人中,最终只有12名被社会人士收养。“报名及咨询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听说只有残疾儿童可以领养,马上就挂了电话。”四川省绵阳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福利科一位工作人员对此颇感无奈。
弃婴时代结束
中国孤儿国际收养开始于“计划生育”政策强力推行的1990年代。据公开数据显示,当时中国有超过1500万的孤儿,大部分是健康的女孩,因计划生育政策遭到遗弃。中国弃婴现象开始被国外广泛关注。据中国官方在2005年仅有的一次精确的数据统计,中国需要收养的孤儿人数达到57.3万。
作为对关注中国孤儿的国际援助组织的回应,1992年,中国实施《收养法》后,向外国人打开收养中国孤儿的大门。当年被促成的收养案例就有252例,次年增长到679例,1995年达到近3000例并持续增长到2005年。
在此期间,国际收养看起来无疑是一项多赢的项目,外国家庭、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中国孤儿都能从中获益。涉外收养成为中国缓解孤儿抚养的一条理想通道。但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政府当初在计划生育政策下面临的大量弃婴抚养压力已不复存在。“这与国内弃婴的逐渐减少密切相关。”甘薇薇说。
发端于2004年的对计生政策的反思,在2005年掀起了大讨论,随着不育率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迫于社会老龄化及其他一些社会问题的压九城市居民的“二胎”计划被提上中国政府的议题,之前迫于计生政策被遗弃的女婴,亦在逐年减少。当年总理的“两会”报告中也指出要“做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来自中国收养中心的数据显示,领养不到中国孤儿的,不只是美国家庭,从2005年中国涉外收养达到顶峰的1.5万余人后开始直线下降,2007年中国成功的国际收养案例仅有6000多例。
此前,中国收养中心已经对美国、瑞典、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17国开放。1991年以来,仅美国公民从中国收养了超过7万名儿童,其中大多是女童。
从2005年后,从中国收养中心收养孩子已不是件简单的事,在递交各种必需的文件后,申请者要开始一次漫长的等待,如果收养一个健康的女婴,这一过程至少需要3年。这一年开始,与中国有领养关系的17个国家都开始发现,以往“收费合理”的健康的中国孤儿,越来越难以通过申请成功领养。
涉外收养未停止推动
2008年度中国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被国内外家庭收养的孤儿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5.4万升到2004年的5.6万。但之后从2005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孤儿收养总数从5.6万下降为5.1万,2006年下降为4.9万,2007年则降至4.6万,2008年4.4万。
但这个数据并不表示中国孤儿数量正在减少。作为曾经的孤儿输出大国,中国还在涉外收养的宣传上增加力度,只是在收养对象上,悄然发生了转变。
“作为新生儿出生缺陷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中国约有100万的缺陷新生儿出生,其中的40%为终身残疾。这些重度残疾儿童大多会成为弃儿,其中一部分被政府举办的福利机构收养。”甘薇薇说,这一数字还在逐渐攀升。
2007年,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的儿童为7.9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达到8.1万人。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为6.6万人。
与当年面临被大量遗弃的女婴一样,中国现在重点是为这些残疾儿童寻找领养家庭。在国际收养残疾儿童方面,中国依然持肯定态度。“按照《收养法》的规定,收养福利机构内的孤残儿童,不受收养人有无子女的限制。”甘薇薇相信,随着弃婴的减少与国内经济发展和慈善理念的增强,未来国内的领养家庭将对残疾孤儿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另一种努力在中国悄然开始,民政部于2005年6月20日,将社会福利机构儿童养育和国内收养有关具体工作委托中国收养中心承担。国内的家庭寄养被作为中国收养中心的重点工作启动。在现实能力有限的孤儿院之外,数量庞大的中国家庭成为政府计划中孤儿寄养的目光聚焦所在。
甘薇薇称这是一次意外,本来民政部准备自己独力展开此项工作,但由于这一计划得到了中共总书记的赞许,随后才成为一个多部门联合的全国行动。
2006年3月,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15个中央部门联合发文,开展了一次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孤儿救助系统行动,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事业。
目前,家庭寄养作为孤残儿童养育的一种模式,已被全国的儿童福利机构所采纳。甘薇薇称:“我们这一行动的最终目的,是给儿童创造家庭成长环境,同时,促成一些家庭由寄养到收养的改变。”
但民间收养残疾儿童的热情与政府的期望似乎相距甚远。“孤儿院来一个健康的孩子马上就有无数个家庭盯着,但你要让他收养个残疾孩子根本不可能。”一些寄养家庭在领了民政部门的寄养金后,对待期望在寄养中得到家庭生活温暖的残疾孤儿,往往给予的是岐视,这让中国不得不开始尝试家庭学习和社会工作者家访的计划,以遏制这种“并不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
依然是个难题
并不成熟的社会收养或许让政府失望。但正如外界对这一努力的正面评价一样,这个日益崛起的大国,正在逐步承担起自己应付的责任。
2005年后,整体孤儿的救助政策,并非全是不足。
民政部门在2006年开始实施《“十一五”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暨“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民政部将自福利公益金中投入10亿元,国家发改委国债资金5亿元,地方各级配套8.5亿元,总计23.5亿元资金用于该计划。“蓝天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建设和完善集养护、教育、康复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儿童福利机构。
长期受困于资金不足的各地政府,将蓝天计划当成“抓住机遇,实现2007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按规划,这笔钱将在全国300多个市级城市中,新建,扩建儿童福利院据2007年底民政部门统计当年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年增长4.8%。
但有评论者认为历史会重演。在1980年后期,中国福利院建设开始大跨步之初,在国家计划的压力之下,每年床位增长率都能达到20%,但最终受资金之困,福利院扩张计划最终停顿。
其时,中国全民所有制民政事业固定资产投资仅4亿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0.11%。资金短缺压力之下,民政部不得不将城乡社会福利院经过改革由单一的、以国家举办为主的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的体制,从社会救济型向社会福利型转变,从单纯供养向供养与康复相结合发展,但最终受盈利能力所困,这一改革至今也未有明显效果。
一些福利院因为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社会捐赠勉强度日,他们对一些前来领养孤儿的家长收取昂贵的“保证金”。而这就是当年送养大省湖南福利院参与贩卖婴儿的开端。
如今“蓝天计划”耗费巨资,按照统一标准建起来的福利院,依然面临着与当初同样的问题,甘说:“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和区域性的差别,地方政府保障的福利院经费水平有着一定差距。”
不过甘表示“为提高孤儿生活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儿童福利统筹,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民政部近期已发文,制定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即散居孤儿生活费不得低于每月600元标准。”
―主人公语
鞠爱彬,男,51岁,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原社会福利院院长。
30多年来,他对不同老人的殷殷真情和拳拳孝心广为传颂。作为农民出身的民政干部,他的孝行远远超出了亲情的范围,给传统的孝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他用孝行诠释了当代的孝子精神。
小小年纪写孝心
鞠爱彬从小就是当地出了名的孝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他而去,父亲在县城工作很少回家,无暇顾及他。他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失去母爱的小爱彬十分懂事,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他常常给爷爷捶腰搓背,帮奶奶穿针挠痒;夏天他给老人扇凉,冬天为老人温被;还常常帮湾里的老人看场赶鸡,提壶送水,小小年纪就成为大人们教育自己孩子的楷模。
鞠爱彬在爷爷病倒在床时,他和小姑一起把自己心爱的黄狗牵到县城卖了15元钱,给爷爷买药看病。他在学校住读期间,每星期都带一罐瓶子的辣萝卜,从不到学校食堂买菜,萝卜上长了一层白霉也舍不得倒掉,他把节约的菜钱又原封不动地交到奶奶的手上。
兵伢子敬老爱老事迹美名传
1978年3月,不满20岁的鞠爱彬应征入伍了。不久,他担任了部队机关团支部书记兼“学雷锋小组”组长。他把对爷爷奶奶的敬爱和思念,转移到驻地五保户和孤残老人身上。只要能挤出时间,他总是为这些老人劈柴担水、洗衣扫院,为生病在床的老人买菜做饭,送药喂汤。他还从有限的津贴中挤出钱来,买些水果和营养品送给病倒在床的潘大爷。每到星期天和节假日,那些老人们常常倚门盼望鞠爱彬的到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鞠爱彬不知帮助了多少位孤寡老人,却从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被老人们问急了就说:“我是个当兵的,就叫我兵伢子吧!”当那些经常受到他帮助照顾的老人将一封封感谢信送到部队时,部队首长都不知道“兵伢子”是谁,机关教导员心里犯嘀咕:“兵伢子,兵伢子莫非就是鞠爱彬?”最后教导员将部队机关战士合影照片交给老人们辨认,果然一下子就把这个“兵伢子”给找出来了。
孝心献给一切老人
十年的军旅生涯结束了,这位雷锋式的“兵伢子”载誉转业回到地方云梦,被优先分配到县民政局工作。鞠爱彬在9年时间内相继失去了3位老人后,他把悲伤埋在心底,成天为那些“三无”孤残老人和民政优抚对象忙个不停。虽然人到中年,但他那种从小养成的敬老情结却没有丝毫改变。也许正是因为这些,1999年7月,组织上把县社会福利院院长的重任交给了鞠爱彬。
当了院长的鞠爱彬,始终把敬老、养老放在自己的心坎上,他从那些孤残老人身上,仿佛看到自己祖父祖母的身影。他经常和院里的老人泡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意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喜欢在老人住宅四周转一转,到房间里看一看,亲自动手把堵塞的厕所和水沟疏通。下暴雨时,他撑着伞到一间间房屋查看有没有漏雨的地方。寒冬腊月,有时半夜起来,同值班人员一起打着手电查房,看窗户玻璃破了没有,室内温度够不够,会不会引起煤气中毒或火灾。
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老人们身上。他觉得对这些老人尽孝,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也是对自己老人的补偿。
鞠爱彬知道73岁的婆婆珍患了老年白内障,趁武汉眼科专家到县人民医院坐诊的机会,将代婆婆送到手术台上,使她重见光明,笑得嘴都合不拢来;从新疆回乡的退休老人方腊生身患乙型肝炎转化为肝腹水,身边无儿无女,凡接触他的人个个提心吊胆,生怕被传染上乙肝,鞠爱彬却像对自己老人一样,送他去医院看病,为他端茶倒水,喂汤喂药,逗引他讲天山南北的风土人情,使他从疾病的忧闷中解脱出来。临终前,老人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舍不得松开;他专程从吴铺福利院请来两个说唱艺人,为的是让老人们能听一听民间曲调;他邀请武警云梦消防中队官兵,同老人联欢,为的是让老人开怀一笑;他在一位脾气倔强、从不洗澡的伤残军人面前磨了几个小时的嘴皮,最后亲自动手帮他脱衣服,为的是让他洗一个干净的澡。
鞠爱彬先后为7位老人戴孝送终,30多年来,他对不同老人的殷殷真情和拳拳孝心,不仅深深地刻在这些老人的心里,而且在古泽云梦、荆楚大地广为传颂。
压线,也称之为踩线。广义的压线指考生分数超过相应批次提档线一定分数;而狭义的压线指考生在分数刚刚超过或紧贴自己所报考院校、专业的录取线。
从实际看,压线生的分数大都是在各批次分数线100%―120%之间。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各批次分数线也是根据各批次招生计划的100%―120%划定。因此,如果各批次院校录取人数没有改变,势必造成相当一部分压线生在该批次落榜,届时,这些落榜考生只能降批次填报。
那么,对于压线生来说,若想自己能在本批次被录取,应该认真地去研究高考志愿的填报,尤其是如何疏导平衡自己的心理,掌握填报中的技巧。简单地说,考生填报志愿时应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就是要求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家庭经济状况,考虑自己的身体和社会需求。只有这样,你才能准确设计出志愿填报的最佳方案,从而实现进入理想院校、理想专业之目的,实现分数的最大价值。
笔者每年指导的考生志愿填报实例中,有80%以上都是压线生,他们纠结、迷茫,甚至彻夜难眠。唯恐志愿填报失败难圆梦!本文将以一本批次和二本批次几名压线生的真实案例,帮助更多考生梳理填报心理,设计志愿方案。
一本批次压线生
心态快照:作为一本批次压线生,他们的心理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是怕从一本批次落榜,降档到二本批次,“上”与“下”的矛盾和不平衡、不甘愿降档的心理始终横跨在自己眼前。其次是担心在一本批次中选不到好院校,读不到称心如意的专业。现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采用平行志愿。这种录取模式对于高分考生极其有利,反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压线生甚至低分考生的填报风险。是否与高分考生“撞车”,是否合理地避开热门专业或绕开人们追捧的院校,等等,这是压线生志愿填报时最常问的几个问题。此外,还有带着点意味的“退而求其次”的想法。能被一本院校录取那是运气,若不能如意,反正还有二本院校。因为一本压线生的分数在二本批次还是有较大优势和竞争力的。
案例一踩线巧填进名校
洪同学,女生,2012年福建省福州市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71分,超出一本线14分。该考生有个要求,不愿填报省外院校,也不愿意读外语或小语种类专业,尤其排斥师范类和旅游管理专业。这是一名“90后”考生的典型代表。这种年龄段的城镇考生大都生活在“421”家庭中,各种依赖性尤为突显。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不愿离家太远,有的干脆选择就近上大学,且对专业过于挑剔,他们都不顾及自己的分数如何,唯向往好学校和好专业。其实,现实对于这种压线生而言,志愿选择实在是有点难上加难了。
根据考生和家长的意图,笔者建议院校选择不要局限在福州市区,建议考虑厦门市的集美大学和泉州市的华侨大学,其次再考虑福州市的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这个思路很快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同。本来,对于洪同学这种压线分数,笔者曾建议她在提前批次去冲一下省外较为著名的师范类学校,可洪同学对师范专业不感兴趣,因此,提前批次没有填报。
一本批次填报如下:A志愿华侨大学,B志愿集美大学,C志愿福建师范大学,D志愿福建农林大学。最终,洪同学高出1分被集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
专家点评:洪同学的志愿从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虽没有大起大落,但也有冲一冲和保一保的策略。A志愿华侨大学提档线573分,B志愿集美大学提档线570分,C志愿福建师范大学提档线569分,D志愿福建农林大学提档线562分。“冲一冲”的华侨大学尚差2分,“稳一稳”的集美大学超过1分被录取,而垫底的福建农林大学还有9分之差。可见,这个志愿填报定位准确,梯度完全合理,这种志愿值得借鉴。
案例二准确定位上档次
于同学,男生,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58分,超出一本线仅1分。这个考生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能被一本批次院校录取。
这名考生平时成绩不错,可这次高考有点失常。他认为,一本批次与二本批次的档次不同,且一本院校办学质量总体上要比二本院校高,再说,自己平时的成绩应该也是在一本批次位置,如果这次选不到理想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可以考虑选读第二专业。
笔者认为紧贴省控线的考生,如能进入一本院校算是成功了,若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再上一个新台阶,那就是锦上添花了。笔者与考生家长进行沟通,建议考生在“厦门”上大做文章,说不定能进入更理想的院校。这个建议很快与考生和家长达成共识。考生所在地厦门市的一本院校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这三所院校近年来都另开辟有面向厦门考生的招生计划。从往年招生情况看,每年面向厦门和面向全省的招录分数都有明显的分差,少则5分,多则10分。压线生更应把握这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准确定位,提升自己。
于同学的志愿填报如下:A志愿厦门大学(面向厦门),B志愿集美大学(面向厦门),C志愿华侨大学(面向厦门),D志愿福建中医药大学。最终,于同学以高出1分的成绩被华侨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录取。
专家点评:这个志愿比较特殊。考生成绩刚好压线,没有任何主动权,然而,我们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巧妙设计,合理运用政策,大大提升其分数效益。这个成功的志愿有几点启示:
一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这位考生虽然在志愿填报上有独特的做法,但他自始至终沿着预定的思路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二是良好沟通,意见统一。一份成功的志愿离不开家长与考生的沟通。这位考生虽然高考成绩不理想,但他能把自己所思、所想与家长和指导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而达成一致的意见。
三是巧用政策,设计志愿。于同学能被华侨大学录取,如没有准确把握形势,运用面向地域招生的政策,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因而,志愿设计要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那就要充分利用一切优势,从地域、院校、专业各方面精心设计。总地说来,考生成绩是量分选校最为关键的因素,但如何运用并放大有利因素,这也是志愿填报时值得深思的。
二本批次压线生
心态快照:二本批次压线生与一本批次压线生,在心理上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二本批次压线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如志愿填报没有被二本批次录取,那就直接掉到征集志愿或是降到三本批次了。众所周知,三本批次主要由民办本科、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等组成,学费昂贵。对于家境稍好的考生而言,学费不成问题,选择三本好歹也是本科,但对于家境一般甚至贫寒的考生而言,三本院校是他们不太愿意主动选择的,那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进入到专科批次了。这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案例一以分择校慎填报
黄同学,男生,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理科考生,高考成绩443分,超出二本线8分,是典型的生。此考生是往届生,2012年成绩有了较大提高,他和家长都很欣慰,要求一定要上二本院校,省内省外都可以,专业最好跟建筑有关。
黄同学的这个成绩,只要不选择太好的学校,被二本批次院校录取,理应没有什么问题。因此,笔者建议他省内省外兼顾,从有建筑方面专业且分数比较接近考生位次的院校去挑选。最终确定的志愿方案如下:A志愿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最低提档线457分),B志愿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最低提档线454分),C志愿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最低提档线444分),D志愿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最低提档线443分),E志愿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最低提档线440分),F志愿三明学院(闽台合作项目)(最低提档线440分)。最终,黄同学踩线被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录取。(注:福建省二本院校与三本院校合并在二本批次招生。)
专家点评:黄同学对D志愿被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录取感到非常满意,尤其是读到梦寐以求的土木工程专业。黄同学家长和亲戚都在建筑领域打拼,这个专业对于他未来就业很有帮助。从这个志愿填报方案中得到几点启示:
一是正确处理好家长和考生的关系。这个方案的设定综合了家长和考生的意见,但决定权还是在考生。读书是考生自己要面对四年之事,家长有些建言建议,作为参考是可以的,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应交由考生。
二是正确处理好“选学校”与“选专业”的关系。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专业的挑剔使得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知应以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一般情况下,一本批次可以院校优先,而其他批次应以满足个人发展的专业作为首选。
三是正确处理好选择本地学校与选择外地院校的关系。黄同学在选择外地院校之时,对其专业有要求,因此,可供选择的院校不多。黄同学是往届生,加上分数不是特别有优势,不能要求过高。填报时,笔者建议省内省外院校兼顾,专业尽量选择与将来就业相关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基本满足考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案例二着眼中西部,踩线上二本
郭同学,男生,2012年福建省漳州市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03分,超出二本线37分。这个成绩,按换算是在原先三本线,可福建2012年高招将三本院校列入二本批次录取。该考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双双下岗,家里还有一个上高一的妹妹,父母明确表态二本批次只选择公办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