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班组建设论文(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1 栏目:办公范文

班组建设论文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与实践思考

一、前言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证,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层文化建设。做好基层文化建设,是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文化深植的题中应有之义。西部重工自2012年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总结与提炼,基于酒钢“铁山精神”母文化的发源,总结与提炼了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主导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在西部重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但是如何将“精细创新,诚信奉献”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落地在基层车间、班组,形成各车间、各班组自己的本土文化,进一步赋予“精细创新,诚信奉献”精神新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践行“铁山精神”,实现企业保盈、改革、发展三大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基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些主要问题表现

(一)建设主体顶层化,缺少基层根基

西部重工自2012年总结提炼了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主题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各车间、班组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落地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起色较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车间、班组依然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的事,顶层策划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车间和班组,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在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都在谈论文化落地问题,如何落地,大家都想直接在员工中找到有效的载体,很少把功夫下在企业的子文化建设上,也就是基层文化建设上。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动起来,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员工们对公司提出的文化理念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得到真正的基层实践,结果是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各念各的经。这种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放在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做法,造成了顶层与基层文化脱节的现象,使企业文化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文化理念表面化,缺少r值内涵

基层文化理念应该是对本车间或本班组历史的回顾、管理的总结、经验的固化、思想的提升,是一个基层单位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管理智慧的积累和提炼。在西部重工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对于酒钢“铁山精神”母文化和西部重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子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对于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诠释,从而形成了具有西部重工特色的酒钢装备制造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各车间、班组也积极提炼具有本车间、班组特点的本土文化,但是基于车间、班组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造成本土文化理念无法提炼,或者有一些车间或班组提炼了本土文化理念,但是文化理念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反映不出本单位的管理特色和价值观,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文化载体活动化,缺少管理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最好的载体就是企业的中心工作。2012年,西部重工开展企业文化提炼,在全公司开展了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与此同时,西部重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同时安排部署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这项活动重点解决了西部重工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定位问题,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融合,用文化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但是,西部重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的争论问题。部分车间、班组对于企业文化载体认识不足,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口号和展板,就是对职工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从而忽视了本车间、班组优秀管理经验的提炼。其实在基层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优秀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管理方案、管理案例都可以固化为车间、班组的本土文化,成为基层管理工作的优势。

(四)文化成果碎片化,缺少系统研究

自从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以来,各基层车间、班组围绕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展板上墙,手册进兜,基层单位企业文化亮点纷呈。但是,在基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中往往忽视了自己本土文化的总结与提炼,也就是缺少一根主线串起来,“遍地是珍珠,就是形不成一根完美的项链”。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本单位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整体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多工作离开了主题。还有些车间看到别人做得很好,也学着来做,结果做完了,与自己需要的东西却结合不起来。表现为文化自信建立不起来。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对发挥文化在基层的作用,提升基层单位文化品位,塑造基层单位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基层车间、班组企业文化落地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以人为本,注重文化落地,引领先进理念

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的宗旨、愿景、作风、精神和理念,是制度建设的先决和前提,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武器,而企业文化涵盖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每一个员工切身的参与进来。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深化推进。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基层员工参与进来,需要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不仅仅是指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对人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只有员工切身感受到人文关怀,企业的全体成员才能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可能形成企业团队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持续开展基层价值理念的提炼与提升。要以开放和发展的思想对待基层文化理念的提炼和优化。一个车间或班组的价值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展车间或班组文化理念的再提炼、再优化工作,逐步实现价值理念的提升,以更加趋近于符合车间或班组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再提炼的过程,都是对车间或班组工作的总结和反思,都应该产生一次较大的思想观念的飞跃。每一次再优化的过程,也都是对车间或班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再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甚至枯燥,但对于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应该认真加以开展并不断取得实效。文化理念再提炼过程的重要任务,是突破理念形式化、表面化的束缚,切实找到基层建设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形成生动而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话语表达。

(二)建立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西部重工出台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分为舆论宣传推广,制度建设,执行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形式载体要求以文化实践活动为主,力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要富有时代感、表现力强。在推进过程中要选树典型,要有成文的企业文化培训教材,修订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阵地的群众组织作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内涵,使员工从被动接受向自觉遵守转化,从外部灌输向植根内心转化。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学习型团队是文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确切了解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企业精神,以“装备工业文明,成就员工价值”为企业使命,以“严、细、实、快、恒”为企业作风,以“打造西部地区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企业目标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只有深刻的了解了西部重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真正地明白了我们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落地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所以说,建立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三)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班组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班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没有班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好看而不好用“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切实在班组开展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班组是公司的直接缩影,也是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文化建设成果的最好展示。只有以班组为单位,才能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传达。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不仅强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广大员工的尊重,更强调发挥广大员工的集体智慧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同样强调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企业要想有活力,首先必须班组有活力,企业要想有生命力,首先必须班组有生命力。把企业文化拓展到班组,通过开展班组文化建设,促成企业文化在班组的生根发芽,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组这个企业基本细胞的活力,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生命力的增强。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前沿阵地,班组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更重要的是把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和拓展到最基层,使占员工人数大部分的基层员工参与进来,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也有利于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

第一,不拘小节建设班组和谐文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精巧的小手笔做出秀丽的大文章。但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组长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定出小规矩,规范班组内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树立小楷模,在班组管理和生产作业中起表率作用。开辟小园地,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升华对和谐班组建设的认识,凝聚智慧和力量。搞好小核算,增强员工的经营意识。解决小问题,征纳小点子,执行小惩罚,促使其加强责任心,增强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搞好。

第二,培育班组团队精神。结合企业精神以及班组的具体情况,发动班组成员来提炼班组精神,然后通过班组各项工作任务的分配与合作、班组内部的各种集体活动来培育班组团队精神,尤其要注意通过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学习型班组、安全班组、文明班组建设、争先创优劳动竞赛等活动来树立先进意识、争创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甘于奉献,让班组员工感受到集体精神力的强大,提高班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组的团队精神就可逐步培育而成,作为班组精神来源的企业精神也就逐渐能获得员工的认同。

第三,搞好班组制度建设。按照企业价值理念梳理班组制度,如班组的岗位职责、工艺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考核制度等,保证班组制度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班组制度建设需要调动班组成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班组员工参与制度建设来增强组员的全局意识和岗位责任,使企业文化落地在制度上真正有保证。

第四,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进行班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班组成员的素质。一是提高班组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班组成员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和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文化、管理、法律、创新技巧和新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克服思维定式;二是注重对职工的工作技能的培养,把班组变成提高员工素质的训练基地。围@生产、安全、质量、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经济技术创新指标,在班组内部组织开展专项劳动竟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增长班组成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注重培养班组成员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先进操作法、技术攻关等团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引导组员立足岗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钻研新本领、创造新技法、推出新产品,使班组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细胞。

(四)突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西部重工的文化理念就是在继承和发扬酒钢“铁山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总结和提炼的。在西部重工内部各基层车间、班组涵盖不同的专业,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型车间针对机械加工行业特点,在车间开辟能工巧匠园,宣传最美职工等,初步形成了有机械加工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铆焊车间组织职工以西重精神为主导,积极倡导“七分准备、三分生产”理念灌输,锻热车间坚持开展每月一个主题教育的活动等。但是这些都仅仅局限于车间层面,基层广大班组在本班组文化建设方面几乎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只是机械地照搬公司和车间的要求。我们说执行公司和车间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谈何提升车间、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突出基层企业文化自身特色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自身岗位定位不同,有针对性的建设自身文化特色是基层单位必须重视和实施的策略。

总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与管理文化的融合实践,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关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企业文化“虚”的问题。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在生产经营中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实践,让看似“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发挥出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者、各级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引导基层车间、班组积极运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等,使之体现在基层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在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总结,固化管理经验,使之成为文化理念。

注:西部重工,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作者单位为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兴斌(1965―),男,甘肃玉门人,政工师,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分厂厂长。]

参考文献

[1]肖利平.班组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9(11).

[2]孙学君,高春玲.关于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12(08).

[3]伍丰.积极推进车间文化建设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2(06).

[4]刘丽欣.基层文化与管理文化[J].中国石油企业,2013(09).

[5]李宁.基于班组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andBusinessManagement,2012.

[6]蒋Z才.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与文化.

班组建设论文篇2

建立一流的安全文化,需要全员参与,各尽其责,共同努力,才能扎实推进水到渠成。在这当中,班组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就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班组长自然而然的成了推动者、践行者、缔造者和安全文化的辐射源。一个安全理念确立后,还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去推广和完善,并且要与班组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时,就与原有的系统“检查、复诵”制度相重叠,处理不好就会给倒闸操作造成安全隐患,作为班组长就要灵活运用,进行有机的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班组长是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益的第一责任人,是所有工作任务落实的关键一环,是安全文化的推动者。

子路求教于他的老师孔子如何理政,孔子告诉他:“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说:要比别人先做,全身心地操劳。并且不知厌倦、这是对班组长真实的工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一个班组长必须把安全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价值取向,自己事事都要给下面兄弟“打样儿”,不仅自己不违章违纪,而且能够抵制、批评各种违章违纪,深刻领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含义,把它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同时不断提高事故预想和反事故的能力,设备一旦发生异常运行或事故,能够机敏果断地采取补救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养成“一切负荷安全生产标准、一切负荷安全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成为安全文化的自觉践行者。

有人戏称班组长是日伪时期的“维持会会长”,见谁都得点头哈腰,两面受压。确实,班组长是各种生产任务的具体落实单元,直接从事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也是矛盾的交织点和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但也是安全建设的源泉,通过潜移默化兄弟般的相处,不断提高班组员工的责任,解决安全上的矛盾同时,也杜绝了安全事故,这就是在缔造班组安全文化。因此班组长就成为了安全文化的缔造者。

班组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与评价实践研究”,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建设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开展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网络文化的专题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评价策略,开发班级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和潜在资源,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一、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教室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的主要体现。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我们根据“以德立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按照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组织班委会成员研究教室布置的整体布局和布置风格,采取小组竞标,分工协作,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展示班级的物质文化的独特个性,营造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以人为本,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学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无论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成长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我们以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为主体,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了班名、班训、班规、班级规约等规章制度,从纪律、学习、卫生、活动、仪表、考核等方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班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尝试实施值周班长制度,让每一位班干部、小组长,甚至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担任值周班长,使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岗位,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

三、以人为本,建设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活动文化是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载体。开展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建设班级物质文化,还可以将班级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因此,我们十分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在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激发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按照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五月份开展的“校园艺术月文化活动”和九月份开展的秋季学校运动会;根据教务处安排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学科竞赛活动;利用板报、广播站、橱窗、班级日记、学习园地、走廊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班级好人好事;开展主题班会和周一升国旗仪式;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四、以人为本,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系统中,班级精神文化是核心与灵魂,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一般包括班名、班训、班规、班歌、誓词、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公约、班级舆论等。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制定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奋斗目标,促使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质。我们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和本班特色制定了班名,如“国学班”“书香班”等;班主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明主,和同学讨论制定了班训、班规、班级八荣八耻等;根据高效课堂文化建设的要求,将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了组名、组训、组号等。通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以人为本,建设班级课堂文化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创建班级课堂文化,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实施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形式,因此,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建设主要指小组文化建设。我们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4-6人学习小组,又在组内建立2-3个互助组,每组选拔组长和副组长各1名,分别负责小组学习和纪律管理,其余组员担任录人、发言人、联络人等。每组都拟定组名、组训、组号等。课堂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组长检查,梳理问题;课中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课后反馈检测,实施小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学习,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

六、以人为本,建设班级专题文化

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课堂文化,还要努力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新方法。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我们主要探索了班级书香文化、日记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的新策略。第一、打造班级书香文化。我们主要建立了创建了书香教室,建立了班级图书馆。学校给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专柜,书籍来源主要是学生捐书和校图书室提供,由学生自主阅读、自我管理,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第二、实施班级日记制度。每组一本日记,由小组成员按照日期轮流写作,其他组员跟帖评价,表扬班级好人好事,提出班级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班级日记检查评比活动。第三建设班级网络文化。建立校园网站班级主页、QQ群、博客,为学生布置作业、交流学习、励志教育等搭建平台,沟通了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

七、以人为本,探索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

我们是以小组为基本的班级管理单位,因此班级文化评价主要以小组文化建设评价为主体。为了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评价实践研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我们制定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星级小组”评价细则》,开展了“学习之星、读书之星、日记之星”等“星级小组”评比活动。通过争创星级小组活动,创建了以人为本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策略,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总之,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践评价研究,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新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班主任管理的必然选择。

班组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系统管理学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173-02

“大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1]班级作为一个开放性系统组织,其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笔者从系统管理学视域出发,思考高校班级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系统管理学理论

由于系统科学理论的流行,20世纪60年代前后系统管理学派风靡于世。该学派用系统论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分析管理。其主要理论要点是:任何组织都是人们建立起来并共同运营的,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在其自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同时,又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而存在,它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对组织的管理应遵循系统的要求,做到以目标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二、系统管理学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从系统管理学理论要点来看,其精髓主要表现为既注重组织内部的协调,也注重组织外部的联系;既关注组织结构,也关注管理过程;既强调组织目标,又强调人的因素。而班级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一个以辅导员和学生为管理主体,由班委会、党团组织、学习小组、文体小组等众多要素组成的分层次系统。不仅如此,其还具有系统管理学所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与高等院校特定的校园环境及当下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借鉴系统管理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优化班级建设的方法,能有效推进高校班级的规范化发展。

(一)设定班级价值目标,凝聚班级建设合力

用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的话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2]要实现班级教育管理作用,明确班级价值目标就成了首要出发点。一是明确辅导员和学生在设定班级价值目标中的角色定位。高校班级不同于中小学时期的班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背景,突显学生追求目标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充当班级建设管理的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兼顾班级建设目标与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指导学生对班级事务实现自主管理。而学生作为班级建设管理的实施者,应主动参与到班级价值目标的设定中,只有充分调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班级价值目标让学生自觉遵守。二是以时间性和层次性为标准细分班级价值目标。从时间性角度来看,应引导学生设立以学期为周期的短期目标;以学年为周期的中期目标;以在校时间为周期的长期目标。从层次性角度来看,应引导学生设立符合国家大政方针、高校人才培养及大学阶段发展过程的班级总目标,并从学风班风、党团建设、班级纪律、社会实践、情感交流等层面,分解设立班级分目标及个人具体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班级目标作用,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从而通过中短期目标的逐步实现促成长期目标的实现;通过分目标和个人目标的逐个达成促成班级总体价值目标的达成。

(二)合理设置班级组织,充实班级建设内容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多实行以“辅导员―班委会―全体学生”为主体的班级事务管理方式。班委会作为班级建设管理的核心力量,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梳理明确班委会职能,合理设置班级组织至关重要。一是优化班委会职务设置。在设置班长、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等职务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管理需要,可以增设负责收集信息动态的信息委员、引导心理健康的心理委员、组织参加学校科研竞赛的科技委员和进行社会实践的实践委员等职务,使辅导员全方位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二是控制班委会数量设置。班委会每个职务人数不宜设置过多,否则不但会导致辅导员无法对每个班委会成员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发现班委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职能上的相互重叠也会影响班委会分工的明确性,造成班级事务管理效率低下。与此同时,在学习生活中,趋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及成长背景,使得学生之间必然出现独立于正式组织之外的小群体。在这些小群体中,由于兴趣相似,情感相投,对某些问题的意见相近,其群体成员的协作意愿会愈加强烈。因此,辅导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同样应当重视这些班级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交给监督工作让其参与班级管理,或开展班委会与之交流合作等方式,正面引导其为班级建设服务,规范团队小组发展,充实班级建设内容。

(三)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营造班级建设氛围

按照系统管理学的观点,组织具有系统开放性特征,同样班级作为一个组织系统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各种信息的频繁交流上,其不仅包括班级内部的信息交流分享,还包括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互传递。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有助于促进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班级建设目标。一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查阅学籍档案、与学生个别谈心、深入学生寝室及早晚自习室、参加学生文体活动等传统方式,也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络通信录、班级微信群、开通班级信息共享微博、班级事务讨论贴吧等新兴方式,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全方位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思想动态、心理需求,提高信息沟通的实效性。如及时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岗位信息,为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通报活动要求及进展情况,了解学生对校园恋爱、职业设计的真实想法等。二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班委会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建立定期班级联席会议制度,由辅导员、任课教师、班委会成员、团队小组核心代表每周对班级建设情况和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动态进行研判,以便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思路,针对突况做出应对。如对学生失恋、患病、家庭遭遇变故等突发特殊事件,得到信息后,通过集体关怀、朋友关心、师生互助等形式帮助其走出伤痛,营造民主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三、结语

班级是我国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力量,它承担着培养具有丰富科学知识、全面素质能力及健全人格品质学生的重任。在探索高校班级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开阔视野,吸收和借鉴系统管理学中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管理的有效方式,推进班级建设管理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班组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学习型班级;理论基础;学习共同体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教育规划中指出:到2023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学习型社会是由许多学习型组织构成的,学校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型组织,而学校班级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主要阵地,建设学习型班级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一、学习型班级的理论渊源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被认为是新世纪管理新模式的理念,最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福特斯特教授提出,后由其学生彼得·圣吉博士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得到丰富与发展,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技能。同志2001年5月15日在APEC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发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之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提出来。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作出了全面部署。学习型班级来源于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根据彼得·圣吉博士给出的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学习型党组织,是指通过培养营造弥漫于整个学校内部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科学理论武装、实现自我超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有机组织。所有学生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共同学习与如何学习。如今,学习型组织理论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班级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其管理与建设不仅影响到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办学成效,而且影响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因此,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促进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学习型班级的特点

建设学习型班级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作为第一要著。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推行共同体学习模式,建立学习型班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推动教育的创新改革之路。学习型班级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有其自身的特点。(1)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在学习型班级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班级每个成员对于班级目标的制定和规章制度制定与实施自主发表意见,共同参与到班级的纪律与文化建设中来,让学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自己就是这个家的小主人,有权利、责任和义务将班级建设好。在班集体中,学生围绕班集体目标,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探究学习的乐趣。(2)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度是成功的保障。管理制度包括对班级的成员的思想、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各种问题进行规范管理,激励机制主要是要求有健全、科学的评价制度,这些制度加强了对学习的检查、落实、考核、奖励等,给学生施加了一点学习的压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学习的持续性和长效性。(3)高效的学习效果。学习型班级中,学习环节包括“自学、互帮、点评、提升”等环节,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记忆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在学习中小组成员遇到的困难,都有相应的学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和纪律组长来负责,合作学习必然产生互助互补学习共同体,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需要学生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进步,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从而产生高效率学习。

三、建设学习型班级的几点构想

本文从树立目标、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培养骨干、创造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构想。(1)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确立恰如其分的班级目标。首先,目标制定必须量体裁衣,确立适合本班实际情况,促进本班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目标形成不能漫无目的,必须切实可行,同时要能通过各种方式去促进、引导、督促这一目标的达成。另外,班级目标要分层次制定,从整个班级,到小组到每一个个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目标是也多元化的,学生应制定个人学习、身体、能力等方面的具体目标。这样,班级、小组、个人都有了明确目标,并且天天去为目标奋斗,通过目标的正确引导,个人和班级成长方向明确,学生才能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地去学习,从而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2)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确保成员在合作中享受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型班级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就是合作学习,不仅小组范围内的组员要合作学习,班级中组员与组员,组长于组长之间要合作学习,而且教师队伍也要自觉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建立学习的示范性,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3)培养积极模范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其带头模范作用。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的规章制度是目标实现的强有力的保证。同时要实现目标还必须要求集体有一支积极模范的骨干力量。建设学习型班级,首当其冲的是要培养和确立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这支骨干队伍包括班干部以及各组的文科小组长,理科小组长,纪律组长以及班级一批学习模范、纪律模范,做好这支骨干队伍的培训,让他们成为一支能独立运作,具有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主导性的良好群体。这支队伍不仅在班级起着重要的带头模范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和监督、落实各项工作的完成。因此,培养骨干不仅培养了班级的管理者,学习的模范者,还有利推动了班级的良性发展。(4)坚持积极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舆论导向与环境氛围对个人和集体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鲜活的给我们呈现了这一道理。积极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必然有力地推动个人和集体向上的成长与发展,反之,则必然会破坏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因此,建设学习型班级必须重视班级舆论与环境氛围的营造。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首先班主任和各位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教师的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次,班级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模范作用,他们不仅要文明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用自身文明的言行与影响和感化周围的同学。最后,在班级推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礼、孝、勤等的教育,通过主题教育的推广,使每位学生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辐射到日常行为生活中。

教育实行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贯穿和执行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学习型班级建设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教育界对抓好学习型班级进行了努力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要看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学情状况等每天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习型班级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更唤起老师们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完善提升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经验和理论。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白色死亡读后感(收集5篇)
  • 下一篇:业务人员履职报告(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