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变电运维;多层次培训模式;实施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急剧增加,而且电力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对于变电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对变电运维人员实施卓有成效的培训,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1培训人员的结构层次及相应培训办法
对本变电站的运维人员学历层次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构如下: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共32人,主要由中专院校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各级技师技工构成。其中中专技校毕业人员5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9名,中级工6名,高级工8名,技师4名。根据本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结构构成,人员特点、人员技能和知识储备情况等,对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做到了培训工作的有针对性,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1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培训
1.1.1开展青年阳光成长计划
针对本变电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每一个人建立青年阳光成长档案,对其工作业绩和各项评比获奖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每年年底根据其当年度的实际表现对其成长档案进行一次总结。对于档案记录优良的优秀人才,应当推荐作为企业后备干部进行重点的培养。青年阳光成长计划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是三年阶段性计划,该计划由企业为员工个人量身定制,二是年度个人发展计划,由员工与企业一同制定。所有这些计划都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计划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1.2一抓三推进培训模式
所谓一抓三推进的培训模式,就是重点抓业务能力的培养,前推、实训三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胜任自己所担负的职位。“一抓”就是抓员工业务能力,以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为第一要务。大部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的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但是普遍欠缺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重点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三推进就是通过“强化、前推、实训”的培训模式,多管齐下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1.1.3加强新员工思想教育
要加强新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员工的思想状态。尤其是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很容易眼高手低,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专注于自己手上的工作。在对这类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自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感,同时还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他们认清现状,在目前阶段打好基础,做好手头的工作,充分表现自己,为以后发挥更大的贡献做好充足的准备。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通业务流程以及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干部的重要性。
1.2对中级工的培训
1.2.1培训起点要合适
针对中级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知识架构不够完整,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的特点,对中级工的培训起点要合适,从中级工知识架构的薄弱点入手。在编制培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中级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1.2.2步幅要小、频率要高、讲解要透、回头要多
针对中级工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减少每次培训的任务量,便于消化,增加培训的频次,以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培训时要充分照顾基础差的员工,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知识要点,致力于员工一听就懂,一懂就会。对于过于艰难深奥的专业内容,要使用员工能够听得懂的话语当时进行介绍,有些员工可能暂时无法完全理解,这时只要求他们先掌握住具体操作要点即可,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先放一放,让员工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摸索,避免因听不懂而放弃培训的现象。同时,还要引导员工及时复查以前接受培训过的内容,看看有没有遗漏点和错误点,对于员工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二次培训。通过上述这样的培训模式可以增强接受培训员工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保证了培训的效果。
1.3对中专技校生的培训
本变电站内的中专和技校人员多为2008年之前上岗的老职员,工龄相对而言比较大,实际经验十分丰富。然而,在中专技校生实践经验丰富的同时,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理论知识严重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新老员工之间可以通过交叉培训的办法,由变电站创造条件使他们共同探究问题,互为师徒,争取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培训的主要手段及成效
本变电站根据员工的结构构成以后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过往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因材施教,多管齐下,分层培训,创新培训办法,增强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较之以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从2012年以来,我变电站转变了培训思路,开始摸索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变电站上下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3今后开展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3.1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已经落成了多座智能化变电站,使得变电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我变电站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
3.2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3)大力加强变电运维人员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变电站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4)针对县里的110KV变电站收归市局以后,县级变电运维人员面对110KV运维站到220KV运维站的转变,其技能水平和原先市局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所差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通过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变电站的结构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变电运维人员的多层次培训,取得了理想的培训效果,显著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理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业红,叶良明.变电运维人员多层次培训秘史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
背景回顾
回顾2016年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发展的重点事件,除了持续优化的对话机器人、实时翻译语言助手,以及自动驾驶无人车之外,最热门的头条应当是在3月由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对战韩国围棋九段名将李世石。这一事件掀起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新一波关注。
接着,9月底,谷歌、Facebook、IBM、微软、亚马逊这几家科技巨头联合成立了一个名为“人工智能伙伴关系――造福人类与社会”的非盈利组织(PartnershiponArtificialIntelligencetoBenefitPeopleandSociety),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实践,推进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这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上也是一个关键事件。
此外,像苹果这样的公司虽然没有加入上述的人工智能组织,但回顾过往几年,苹果已经悄悄收购了10~2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并陆续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其产品中。就连微软今年也将人工智能的功能加入其云端办公软件中。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逐渐在众多领域开始绽放光芒。
随着计算机演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技术的推进,人工智能在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后,已经从需要外力监督的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跨入不需要监督的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现在已经能够模拟大规模的神经网络,让机器在不需要直接人为干预的状态下自己“动脑思考”。虽说如此,人工智能要能取代人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于那些基础与重复的任务,已经足以胜任。
而在企业培训的应用中,人工智能尚未达到像电影《黑客帝国》中的场景一样,不用学习就可将所需知识直接下载至脑中。因为学习是个性化的,并且还要经历知识内化的过程,才能最终完成。虽然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学习,但现阶段“智能化”在企业培训中还是有很多应用潜力。
解读
To老师:推进个性化辅导
“智能化系统”通过对学习者行为历程的收集与分析,让老师可以更快地了解到每个学习者的能力水平与学习进度,进而透过系统平台推送相对应的学习资源或者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智能化系统”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程度与需求,匹配相关的资源,选取真正对其有用的内容,提供多元与个性化的学习历程(LearningExperience),从而摒弃以往齐头并进式的课程规划。
“专家系统”(Knowledge-basedExpertSystem)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将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能模拟出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非专家们可以通过这种系统来增进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专家们也可把它视为具备专业知识的助理。这种“专家系统”已经取代了部分老师的角色。
从内容制作来看,现在已经有些“智能化”系统可以针对特定主题自动生成内容。智能化写作工具的发展以及国际很多新闻行业吹起的人工智能化风潮,都预示了内容制作“智能化”的未来。
To学员: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习者过去在学习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演练机会,通过“智能化”的辅导系统,可以增加学习互动练习的机会,让学习者不断试错,进而加快提升学习者的熟练程度。例如在语言学习上就有很多类似的应用。
学习者可以借助知识图谱快速缩小搜索范围。“智能化搜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搜索的信息,总结出与搜索话题相关的内容。由于知识图谱构建了一个与搜索结果相关的完整知识体系,所以学习者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发现。在搜索中,学习者可能会了解到某个新的知识或新的联系,从而进行一系列全新的搜索与学习。并且有些“智能化”系统,还能根据过往学习者的学习历程以及本身的兴趣、能力或工作岗位,主动推荐相关资源。
此外,与传统学习管理平台注重管理与记录不同的是,“智能化”指导系统会提供给学习者“个性化”的反馈。学习者参加完测验后,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弱项,进一步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及后续所建议的学习路径。智能化辅助系统扮演了助教的角色,有效指导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To培训管理者:开展个性化推广
不管名称是叫培训部门、学习发展部门、企业大学或者近年新兴的互联网学习部门,培训管理者都会面临整体培训项目管理与运营的问题。过去,培训管理者在运营项目时,往往只能凭借经验或者“拍脑袋”。通过广泛收集学习者各类的历程与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培训项目运营者就可以了解项目的健康度,并实时监控,即时调整运营手段。在项目推广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特征的学习者选择个性化的推广手段,提供更精准的培训服务。
学习无处不在,当学习历程记录可以通过xAPI这类学习技术标准,来收集多元及完整的学习历程数据后,学习数据就不会只停留在SCORM课件阅读或者面授中缺席的记录模式,而是可以将学习历程数据集中起来。过去单纯的学习记录也可以上升到预警及预测的层次,甚至通过数据收集与深度分析,提供关于“学习者如何建构所学内容的意义、如何形成理解、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做决策”的报告,这对培训项目设计与运营会有莫大的帮助。
To业务部门:提供场景化的工作辅助资源
培训的目的,对业务部门而言,并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也不是只为了提升个人素质或能力而培训,而是为了更好地在工作中完成任务,提升工作成效,最终创造组织绩效。培训如何落地,一直是企业培训所面临的挑战。在工作环境中,“智能化”工作辅助系统(IntelligentPerformanceSupportSystem)可以依照角色或流程等属性,即时提供给任务执行者个性化且适量的内容,扮演了教练的角色,加速问题解决并提升工作成效。
此外,通过学习元件(LearningObjects)或知识元件(KnowledgeObjects)在元数据层(MetaData)的标签,内容资源可以具备学习者能力、角色、工作场景及业务流程等属性。之后,结合“智能化”推荐引擎,内容便可以依照单一或多元属性呈现,作为获取知识的来源被自动推送给学习者,或者作为问题解决的资料来源被推送给任务执行者,满足在工作中“即用即学”的场景。
未来的终点: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企业培训中其实有很多的应用可能性,但要能真正在企业培训中应用人工智能,还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首先是“自动化”。也就是从学习环境中的知识传递与学习历程,到工作环境中的知识应用历程,都能汇集完整行为历程数据,并且能进行数据的自动汇总集中,以便后续的分析。
其次是“个性化”。除了在学习环境中了解并掌握学习者(Learner)的个性化需求之外,还有在工作环境中,了解并掌握工作任务执行者(Performer)最终知识应用的业务场景个性化需求。
Abstract:Aimingatthecurrentsituationthatthereisagapbetweentalentcultivationofintelligentbuildingspecialtyandenterprise'sdemandfortalentsofintelligentbuildingspecialty,thepaperstudiesthesuitabletalentcultivationofintelligentbuildingspecialty.Intheend,itputsforwardthesuggestionssuchassettingupcoursetakingpostprofessionalabilityascore,constructingcorecourseofspecialty,andcombinedtheorystudyandpracticetrainingtogether.
关键词:楼宇智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Keywords:intelligentbuilding;talenttraining;curriculumsystem;teachingmode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67-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建筑业、房地产市场的迅速扩大,相应地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和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变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市场迅速成长起来,这就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
1楼宇智能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我校楼宇智能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建筑设备安装、楼宇控制工程、工程建设监理与招投标、质量监督部门等企业,可在智能楼宇工程部、商务部、销售部、技术培训部等部门,从事物业管理员、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技术员、电气工长、项目主管助理、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员、质检员等岗位工作的一线技术及管理人员。企业要求他们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我校09级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于楼宇智能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传统的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往往强调基础理论而忽略技能实践。在我校09级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仅仅只在第期安排了专业技能实践,显然,课程内容体系并未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未形成。
其次,在原先的课程体系中缺少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没有形成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原先的课程体系虽然融合了“楼宇智能化助理员”这一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模块,但与满足行业需求的“智能楼宇管理师”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探求合适的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1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依靠本校的楼宇智能专业的专家学术委员会、建筑设计院、校外实训基地,实地调研苏州楼宇智能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楼宇智能的设计及具体应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楼宇智能化技术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确定学生的行动领域。以智能楼宇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楼宇综合布线、消防、安防以及建筑通信网络这四个课程模块,以此来适应企业对于楼宇智能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校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了解最新的楼宇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动态,参与并掌握具体的楼宇智能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特别是节能技术、通信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由此可以准确的预测楼宇智能行业、相关企业岗位对于人才技能要求的变化。实时关注江苏省联合职业教育学院对于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正确定位五年制高职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和课程体系。
2.2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以项目教学为驱动,以知识及掌握的技能为核心,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岗位核心技术知识要求,优化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开发实验、实操项目。
全面建设《楼宇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技术》、《楼宇安防技术》、《消防与给排水技术》、《建筑通信与综合布线》五门专业核心重点课程。《楼宇自动化技术》是楼宇智能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体现楼宇智能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
《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以学生掌握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理论为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对楼宇设备以及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的能力,针对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控制设备的排除故障的能力。该课程是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课程采用项目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楼宇设备监控、传感器、室内外主机等硬件系统的搭建。计算机组态控制软件编程、调试等序列技能训练项目任务驱动,将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楼宇智能岗位职业能力。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都围绕能力的培养来设计。在建设《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基础之上,打造《建筑电气技术》、《楼宇安防技术》、《消防与给排水技术》、《建筑通信与综合布线》四门专业核心重点课程。
《楼宇智能化技能实训》和《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是专业的2门校内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校企共建,扩建校内楼宇智能技术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专家按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设计课程,参与设计、开发技能培训方案,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直接指向智能楼宇工程项目操作实际,由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和验收,以《智能楼宇管理师》新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考核标准,强化训练学生关键岗位职业能力。
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选择专业相关骨干教师组成各个课程组,实践性强的课程还要邀请专家,共同来建设设计课程,发挥资源优势,高效率完成建设任务,保证建设结果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3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模式我校已经建成了制图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安全防范系统实训室、消防系统实训室、物流仓储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无线电调试实训室等。在此基础上,按楼宇智能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大类及功能设置实训室,扩充完善已有实训室和增建部分新实训室,兼顾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等多重训练基地功能。充分利用实训教学资源,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模式,体现在将教学环境模拟为企业模式,营造特定的职业氛围,将教室、实训、实验、考工融为一体,具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践训练、实验、和考工等功能;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模式还体现在知识能力的考核上,具体考核方法形式多样,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操作时,解答与实践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楼宇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除上述探讨的内容之外,还有大量的改革,例如如何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校外顶岗实习运作模式的建设,楼宇设备专业群建设等工作需要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31):49-50.
[3]朱新宁.浅析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1).
[4]陈业宏.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要素定位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03).
[5]张晓明.楼宇智能化系统与技能实训[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6]余志强,杜妮妮.论“双证制”的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