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金融专业培养计划(收集2篇)

时间: 2024-06-22 栏目:办公范文

金融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国家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转贴于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南京省计学院学报2007(2)

[2]王东升.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浙江金融2008(10)

[3]徐扬、戴序.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现代商业2008(17)

金融专业培养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务的向外扩展,突破了只在国内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也会大规模的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竞争。面对如此的现状,使我国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也对我国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在学科建设、对学生的培养方式、课程的基本设置及学生的心理素质上都达不到国际化的市场要求,且我国在金融专业学科建设水平上与世界金融学科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所以,改变我国金融专业的培养现状及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无论是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对其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且过于宽泛,大都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的高级金融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没有突出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目前还存在随着硕士生和博士生不断的扩招以及本科教育逐渐的普及,本科生金融人才过剩的问题,很多本科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还是定位在“培养高级金融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目标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2)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更新不及时。

虽然高校对金融专业的课程进行了部分改革,但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陈旧,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于比如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传统课程,其教学内容没有更新,仍是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其好多内容都已不适应现今社会。二是课程缺乏系统性,重复严重。在很多课程中都出现了内容重复的现象,比如中央银行、货币银行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内容是重复的,会出现某一知识点在好几门课程中出现的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三是在授课上,注重宏观金融理论,而对具体的金融理论课程安排较少。对宏观金融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宏观上全面把握金融知识及金融的具体运作,但不对具体的金融理论进行学习,显得内容空泛,很难培养出精、专的学生。四是学生数理知识不够扎实。由于我国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文理分科,而高校的金融专业对文理生是兼收的,且在进入大学后对数理方面的培养也较少,而在金融专业的学习中比如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计算,这对数理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障碍。

(3)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目前的人才管理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一致,导致我国金融业人才流失严重。比如我国目前在金融业的部分工作中仍采取干部终身制,而没有按市场经济要求的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减弱了部分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在吸纳人才方面,对于面试者录用与否取决于少数决策者,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使金融人才队伍优化度不高。在金融人才录用方面虽然我国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步伐仍然慢于加入WTO后的步伐,而且还存在金融行业工资低、待遇差、缺乏科学的晋升机制等问题,使我国的金融人才流失严重。

二、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改变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高校内进行,只有克服了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才能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且符合国际要求的金融人才。其一,调整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符合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金融人才。应明确各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本科生,要以培养整理型人才为目标,对于金融知识让其广泛涉猎,为知识的具体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硕士研究生,在拓宽金融知识广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以培养对金融各方面知识及金融学科前沿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胜任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金融人才为目标。对于博士生的培养,着重于其在金融专业某一方面的精深,即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对专业基础知识及行业发展情况有高深的理解。分层次的为我国培养使用人才。其二,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完善及合理程度对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科研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改革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培养的金融人才适应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要。一要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使课程的安排既有年级之间的衔接性和整体性,又要注意避免课程内容中的重复交叉性。二要增加微观金融课程内容和资本市场理论内容,减少宏观金融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比如适当压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内容,增设投资银行学、数量金融、金融衍生工具等具体课程。三要根据市场和金融业发展的要求来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发展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2)制定合理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长久的计划。我们生活在今天,但要求培养的人才也能适应明天和未来,这就要求金融人才培养计划要有长远性。注重计划的长远性。社会状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把金融发展、深化、服务结合在一起考虑,对金融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变化规律等做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建立我国的金融人才库,采用选举制度,破除终身制,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优胜劣汰的机制,保证我国金融人才体系的活力。

(3)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机制。

要培养金融业高素质人才,还应该加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高校对目前的教师聘用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对教师聘用及职称的评定采取灵活的政策,不应该以教学年限为标准,要以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高校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完善激励机制。对高校的骨干和优秀教师人才要采取鼓励政策,对于教学质量突出、德才兼备的教师我们要予以提拔,使优秀人才凭借自己的实力得到晋升,打破按资排辈的传统,营造一个良好的晋升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我国金融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重庆高教研究,2013(03).

2.詹小颖.区域合作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高校为例.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0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销售一周工作总结(收集3篇)
  • 下一篇: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职责(收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