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形势;工商管理职能;发展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职能结构也更加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商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主要职能体现在组织监管和监督执法两个层面。对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开放,不少国外企业进驻中国市场,而国内也有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明显。这就为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初期工商管理部门由于体制限制,在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受到一定局限,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工商管理将与时俱进,切实结合市场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明确企业工商管理职能间的关系
1.管理与引导关系
企业工商管理的核心职能在于保障企业发展环境稳定规范,为其经营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基础。因此,工商部门要着力构建科学的管理部署,引导企业制定高效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顺应市场形式完成组织变革。工商管理部门需要针对当前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企业资源特点和国家政策方向,促进企业组织改革不断完善,以实现其引导和管理职能。同时,企业发展需要和当前市场需求相一致,一方面促进企业外向型发展,拓展外部市场;另一方面则针对技术水平较低、资金周转不灵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工商扶持。
2.管理与服务关系
企业工商管理除体现其常规职能外,还需要对企业发展创新给予高度重视,为企业改革提供更多支持,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帮助其突破,从而发挥其服务职能。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需要给予定点扶持,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则需要实施分区管理,对于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给予关注,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的职能发展与完善
1.积极转变企业工商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行为的主导,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形式变化制定更科学的管理办法,促进自身管理成效的提升。正确的工商管理意识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良好的管理能力,二是鲜明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公司管理者需要时刻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上不断转变,彻底落实各项工商管理规范,通过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工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立起更完善的服务意识。
2.依据工商管理原则行使管理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工商管理制度也要体现出时代性和适宜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在市场体制变化驱动下,不少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与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相脱节,因此工商部门需要根据市场管理实践对其实施补充,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企业发展形式给予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改革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着改制重组,改革脚步不断加快,而这一变化过程始终需要工商管理机构全称参与。工商管理者需要认识到自身责任所在,提高办事效率,不能出现推诿拖欠问题。如果不属于本部门职能,则需要做出及时解释,避免出现误会和分歧。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工商部门需要将服务落到实处,不能讲大话、说空话,只承诺而不落实。工商部门需要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为企业真正解决发展难题。工商部门需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自身监督作用。工商执法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关法规的教育宣传工作,引导企业自觉守法、自觉规范。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帮助其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在问题解决后则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反思,以避免出现同类问题。此外,工商部门要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健康、更稳定的市场环境,体现出工商执法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3.抓住重点,促使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
在企业公司管理中,市场准入管理要体现出灵活化特点,以支持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改革为重点,发掘企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企业发展打造更广阔平台。在企业注册、变更、注销等管理中规范操作。如果企业具备市场准入资格,那么工商管理部门需要给与其重点扶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不能生搬硬套管理教条。在市场行为管理中需要严格化,通过管理职能的发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针对商标标识进行监管,能够保障商品专用权。对广告行为进行监管,则能够促进企业市场知名度的提升。对企业合同进行监管,能够营造更规范的市场环境。工商部门市场监管作用的发挥,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
4.调整内部职能机构,明确职能关系
在全新市场环境下,工商管理职能出现部分交叉,而且在管理实践中职能分散,造成管理力度被严重削弱。这就需要工商部门根据市场管理需求,对自身职能进行明确分工,尤其需要将行政审批和监督处罚、市场督查等职能进行严格划分,只有职能划分明确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精简工商管理流程,提高部门管理能效,避免职能重叠,提高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更规范的市场环境。
5.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促使国际交流更加活跃,国外一些经济观、价值观相继涌入国内,对市场价值体系的构建形成一定干扰,不少企业管理者在这样的观念冲击下,在事物价值判断、行业发展标准、自身道德规范上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严重的诚信危机。例如地沟油、苏丹红、毒奶粉等公共事件,为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市场诚信体系的构建。工商管理部门面对这些新的社会形式和行业问题,必须建立起从市场规范到诚信规范的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经营的诚信意识,以诚信求发展,通过诚信经营避免出现市场危机。首先,工商部门需要塑造自身良好的诚信形象,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主旨,切实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企业与工商管理部门之间的诚信机制,以便于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工商管理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行使其监督监管职能,以此获得社会公众的肯定和认可。同时,工商部门还需要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诚信机制,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只有诚信经营才能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以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诚信,只能被市场所淘汰。这就需要工商部门协助企业构建起更有效的诚信环境,加大自身监督监管力度,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健康发展。工商部门还需要引导公众建立诚信意识,只有构建诚信社会、诚信的市场环境,企业与消费者共同遵守诚信原则,才能形成诚信社会的基础。公众需要合法行使和维护自身权益,而不能利用讹诈、欺诈等形式谋取非法利益。这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诚信消费、诚信获益。
三、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对市场环境的规范、企业经营发展等有着重要价值,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工商管理的职能也要与时俱进,着力提升执法能效,尤其是深度发掘自身职能,充分发挥职能效率,为市场稳定、高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强.探究分析工商管理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1).
[2]宋成立.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15).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监督;工商管理;企业信用;社会经济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信用主要是以一种建立在受信人和授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基础之上,能够使得受信人在没有付现或者是完全付现就能过得到某种服务或者是商品的权利。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中以信用来作为中介所开展的交易越来越多,因此也有人将市场经济称作是信用经济。目前在一些地区的商业活动中信用环境不断的恶化,造假和拖欠以及违约等行为不断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给消费者带来很多麻烦,给社会良好风气的营造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信用体系,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大事,这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要充分的利用手中的权利开展必要的信用监督,以便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工商行政管理要做好对企业各项经济行为的科学监督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企业的注册资本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各项法律责任最为重要的保障。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企业自身实力的重要要素。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法人向他人借款,或者是使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验资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在一些地区还较为普遍,这在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使得该企业的合作者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为了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很有可能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混乱,这是形成目前企业信用地下十分重要的原因。工商行政部门作为市场的准入部门,企业信息的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登记部门在和转企业的设立登记、变更以及歇业的过程中,要对企业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科学严格的审查,确保其真实、合法准确,促使企业在市场活动中能够具备可信的资质,以此来为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工商行政管理要严全方位的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必须要先从企业的注册资本抓起,对企业所提供的资料开展认真的核查,减少可能存在的一些造假行为,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
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国外对于企业发展的评估经验,建立统一和开放的信用资料库,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于资源的共享。提升对于企业的监管能力,减少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守信的行为发生。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击鼓开展评估,对企业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实践中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是5C分析法,
通过专业的社会评估机构,对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常用的信用评估方法有5C分析法,5C主要是指影响企业信用的5个重要的因素,以下对这五个因素进行分析。
1.首先是企业的品德(character):这主要是指企业履行自身偿债义务的能力,这是评价企业信用品质十分重要的因素。企业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是否愿意尽最大努力来偿还自身的债务,是评价企业自身信用十分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
2.经营能力(capacity):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自身偿还贷款的能力,这主要是依据企业自身的静音规模和财务状况来进行判断的。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强,自然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变化,使得自身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这可以为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很好的基础。
3.资本(capital):这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实力,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实力比较强的花,其经营过程中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会比较强。
4.抵押品(collateral):这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得信用支持所担保的遗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抵押品对于不明底细和信誉相对来讲比较差的企业来讲特别重要。实践中,如果企业有资产作为抵押,则收回贷款相对来讲究会比较容易,相反如果没有抵押品,则收回贷款的难度则会加大。
5.社会经济状况(condition):比如国外的经济危机、国家的货币银行政策、股市的涨跌等等因素,这些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状况,也会给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实践过程中对以上五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就能够基本上判断企业自身的信用情况,对企业的信用做出必要的评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应该对企业通过登记、年检等工作获取的情况和企业的信用评分登记及时的输入到电脑中,并通过电脑网络来建立一个开放和统一的企业经营的信息数据库,这有利于其他企业更加方便会计的查阅相关的信息,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失,提升工商行政管理对于企业信用管理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更加自觉的遵守社会竞争法则,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的科学,效率更高。
三、提升企业的失信成本,建立企业的监控体系,培养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目前市场上所出现的鱼目混杂、以次充好以及以假乱真的情况,严重的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也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比较大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失信成本比较低,这会导致守信的企业利益受损,进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动摇一些守信企业经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企业要想能够在市场上获得长足的发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要树立诚实守信、遵守诺言的良好意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着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本地区建立信用举报站,对一些严重失信的企业要进行查处,还要通过网络来进行公开的曝光。对于蓄意出具虚假的验资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的中介机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直至取消其营业的资格,严密防治企业和中介机构合谋进行欺诈情况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失信成本,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于失信企业要进行严厉打击,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够认识到诚实守信经营的重要性,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企业参与社会经济竞争的良好环境。
惩罚不良企业固然重要,但是扬善也势在必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良好企业的管理系统,将一些经营信誉比较高的企业,输入到良好行为记录库之中,向全社会宣扬其诚实守信的行为,这对于促进全社会良好信用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遵守法律规范,诚实守信经营的企业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可以很好的提升企业诚信经营的积极性。
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树立企业的品牌意识
行业组织对于企业信用思想的形成有着自我更新和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通过举办“重合同守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意识,激发企业开展诚信经营的积极性。同时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组织企业进行市场经济信用教育的培训和讲座,这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的守信意识,进而形成比较文明的风尚,使得企业能够更加自觉的维护企业的形象,进而营造比较好的诚信经营氛围。品牌效应,实际上信誉效益,树立品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的积累信誉的过程,信誉是企业成功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财富,信誉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将会使得企业受用不尽,有利于企业未来长足的发展。诚信经营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这对于积累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建立信用归集制度,实施分类监管
在实践中要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公式,以减少市场主体之间所存在的各种信息不对称,这有利于授信企业的理性选择并有效的遏制守信企业失信行为。本文所研究的信息归集制度,主要是由工商机关将分散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企业信用信息,通过分类和整理,最后整合成企业的数据库,为企业的经营和消费者的决策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制度主要是由信息的构成、信息的归集以及信息数据三个方面来构成的。
1.企业信息的归集范围分析
首先是是企业的身份信息,这主要包含了企业设立时所登记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企业的名称,字号、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等等,同时也要注意收集企业所获得的专项行政许可,全国组织机构的代码,企业法定代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学习经历等等。
其次是企业的各种经营信息,这主要包含了银行的账号、银行的信贷情况,资质等级以及财务情况,企业的商标注册和认定情况等等,同时也包含了企业产品以及管理体系的认证情况,用工的情况,纳税的情况和社会保险缴纳的情况等等,另外还有评估机构对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价。
最后是政府部门的监管信息,这主要包含了工商年检的情况,企业以及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受到行政机关的表彰和授予的荣誉称号,消费者的举报和投诉的情况等等,同时还要记录企业因为违法行为所受到的行政处罚的记录。除了这些信息之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收集企业的各种社会捐赠信息,赞助情况,企业文化信息和自我规范制度,交易伙伴的评价等等信息。
2.推行企业信息的分类监督
不同的信用风险等级的企业,其失信的临界概率是完全不同的,工商机关应该在监督力量的部署上进行区别的对待,具体可以参照以下内容开进行分类的操作。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有不良行为警示信息的企业,对于这一类的企业除了要进行专项的整治之外,还要及时的巡查,了解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与一定的监督和指导。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有不良行为警示信息并且在限制和记录的期限内,并且注册时间不满2年,对于该类企业除要进行专项的整治之外,还要开展必要的巡查和重点的审查。
对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没有不良行为的信息,或者是具有不良行为信息,但是已经超过了期限和记录的期限,对于该类企业除了要进行专项的整治之外,可以免于进行日常的巡查。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中有良好行为,比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驰名商标企业,无不良行为信息,对于这一类型的企业可以免除进行专项整治,免于进行日常的巡检。
六、小结
总的来讲,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信誉的企业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信用体系,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式,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是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更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分析探讨了工商行政管理全方位的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策略,接着探讨了工商行政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的方法,重点就建立信用归集制度,实施分类监管开展了研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新时期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英.不负信任和重托,真抓实干――全国工商所长(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示范培训班侧记[J].工商行政管理.2013(02).
关键词:工业企业采购;商业企业采购;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一、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不同
首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货币流通模式不同。
工业企业货币流通要经过: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这么一个循环过程,包含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而商品流通企业包含:购进、销售两个阶段。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涉及原材料的问题,而工业企业则要认真核算原材料、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等问题。
其次,在会计核算上,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核算方式不同。
会计上,工业企业主要业务是生产环节,核算上也是以生产方面的核算为主,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成本核算,如材料的管理和成本分配等规律性的重复工作;商业企业的业务非常繁杂,从产品进销存,各项费用,到资金管理等,几乎常规会计涉及的内容都少不了,科目设置比工业会计要多,子目也要细得多,主要是核算比较繁琐。
二、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在采购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采购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近些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盛行,很多企业把采购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企业开始照搬国内外先进企业的采购模式和采购策略,但是,往往照搬过来的模式会“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从宏观上将,很多企业还是没有严格地区分开工业企业采购和商业企业采购的不同。我们知道,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采购管理不尽相同,无论是在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以及采购绩效管理方面。
(一)基于采购计划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工业采购还是商业采购,在采购计划的制定上,两者都需要分析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规划采购预算、签订采购订单等流程。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两者侧重点各不相同。首先,在计划决策方法的使用上,由于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的制定需要更多地使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而商业企业会更多地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在整个流程上来说,工业采购需要增加采购认证的环节,即样品认证――中试认证――小批量认证――大批量采购环节,而商业采购不需要认证环节。再次,在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两者的侧重点也不一致。比如在采购需求分析中,工业采购需要在MRP或JIT模式下进行需求产品的ABC分析,整个需求分析过程逻辑严密且用时较长,而商业企业采购一般都结合历史数据采用经验法来对需求数量进行确定,整个需求分析过程迅速果断,最后,在采购订单签订方面,工业企业采购审核审批较为复杂,考察考核时间较长,订单制作及订单签订都较为缜密,采购部门一般都会在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订单,一般不使用制式订单。但是在商业企业,订单一般采用制式订单,审核也较工业采购步骤简单。审核时间较短。
(二)基于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异同分析
两者首先还是在流程上基本是一致的,在供应商的管理上都需要经历供应商的寻找――供应商调查――供应商开发(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环节。但是在各个环节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在供应商信息的寻找方面
工业企业采购主要通过(依次排序)国内外展销会、各类产品订货会、国内外的企业协会、国内外产业研究报告等信息方面寻找供应商;商业企业采购(依次排序)主要通过同行市调、厂商介绍、媒体广告、朋友亲戚介绍以及自行寻找等方面来对供应商进行寻找。其次,信息的范围上,工业企业一般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供应商的寻找,而商业企业一般在本区域内进行寻找。
2.在供应商选择方面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主要体现在选择标准的不同。工业企业采购选择供应商标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产品的质量、供应商产品中的技术水平、供应商商品的价格、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等。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相对于价格,更侧重于质量及技术;商业企业采购选择供应商标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供应商快速的反应能力、供应商的地理位置等。由于商业企业一般不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进行商品的贩卖,因此,相对于商品的质量来说,更侧重于商品的价格。
3.在供应商的开发方面
在供应商开发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商谈判上的不同。工业企业采购谈判必须通过试样认证之后才能进行谈判,且谈判较为正式,一般谈判人员可分为主谈人、副谈人、书记员等;商业企业采购谈判相较于工业企业采购谈判,由于供应商的数量众多,谈判次数相较于工业企业多,供应商的更换也较为频繁,谈判时气氛也相较于工业企业采购相对随意一些。
4.供应商的评价方面
在供应商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商考评侧重指标上的不同。工业企业更侧重质量指标和供应指标,质量指标如: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等。供应指标如:准时交货率、订单变化接受率等;商业企业相较于工业企业考评指标更侧重于经济指标,如:价格水平、报价行为、降低成本的态度和行动、付款方式、运输方式等。
(三)基于采购合同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首先两者的区分主要表现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上的差异。工业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流程相较于商业企业主要多了两个环节:招投标管理和公证环节。商业企业一般对于商品的采购不会进行招投标和公证。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的采购合同管理相对于商业企业要严谨的多,主要是由于工业采购一般涉及的采购资金较大,对于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较高,对产品审核较为严格。其次,主要表现在合同的付款业务上,工业企业一般会严格执行合同的付款约定(多为货到付款),一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供应商的付款,结算时工业企业一般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款和支票等来进行付款;商业企业在付款业务上一般采用账期、实销实结等结算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非常有利于采购方,结算时多采用现金、银行汇款等方式。
(四)基于采购绩效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采购在绩效管理上的区别表现在绩效评估方法的侧重上。商业企业对采购人员进行评估一般会采用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多采用业绩评定表法或者关键绩效指标法。比如商业零售企业使用销售额、库存率、畅销品的比重、滞销品的比重、平均毛利率、客流量、客单价等来衡量采购人员;工业企业多采用行为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如多采用行为观察法或360度绩效评估法。工业企业一般评估时间较长。商业企业绩效考评更加追求效率,而工业企业会更加追求公平。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