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核心价值教育观(收集3篇)

时间: 2024-06-24 栏目:办公范文

核心价值教育观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我国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而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积极有效地开展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对于提高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做一些探讨。

一、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①高校的思政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从而准确把握自己的言行。就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调查所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整体上是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少数学生甚至没有任何价值信仰。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各高校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②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能否承担起人类精神价值传承的使命,是衡量其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所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需要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日益激烈,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隐蔽,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试图与我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重点目标,青年学生和教师也是他们争取的重点对象。特别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交锋较量,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各种渗透和威胁,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③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价值自信。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原则当代社会,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原则,才能使得此项任务得以科学有效的展开。

1.坚持方向性原则和尊重价值选择

多样性原则相结合首先,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方向,即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性。当今的世界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也不断深入推进,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交锋,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追求个性化、价值选择矛盾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导向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上述价值取向的变化、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只有承认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才能进行平等有效的对话,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提供交流和引领的平台,实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2.贯彻以人为本和自主性原则相结合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④“从价值视角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价值主体是人,核心理念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亦要将以人为本和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自主选择权,营造出自我教育的环境氛围,使得他们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判断水平,从而积极主动地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唯有这样,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进而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3.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⑥价值认同亦是如此,任何价值观的认同都始终伴随着相关利益得失的驱动。只有符合自己的价值认同和利益需要,才能乐于被人们所接受。因此,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将正激励和负激励有效结合,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肯定、褒奖、赞扬,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否定、制约、冷落、批评。只有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赢而不懈努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坚持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新形势下,单纯的灌输式、填鸭式思政教育方式非但不能适应高校大学生的时代需要,甚至会使其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必须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发挥他们各自的功能和优势,使价值观教育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则可以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从而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优化效果。

三、拓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1.坚持全员育人,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⑦在此指导下,我们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协调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局面,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立体空间。此外,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需在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的结合上想办法,使其形成课堂、校园、社会多位一体的培育平台。在教材使用上,要联系时政热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学科与教师间的合作,采用适合大学生认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实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例感染人、以方式影响人,将教与学、学与用、用与行自觉统一起来,实现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2.重视实践与行动,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⑧因此,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标准就是具体的社会实践。高校应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高校更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而难,由远及近,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⑨使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发展自我,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3.坚持文化育人,提升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软实力

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⑩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最核心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和践行中,理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大学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都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面。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校硬件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以及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尤其是要体现网络教育技术的先进作用,即借助网络新媒体和媒介强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正面引导,使学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投身于光荣而艰巨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强化机制育人,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核心价值教育观范文篇2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初中语文学科的使命所在。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开采语文课程中的核心价值观“矿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价值观教育,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我们要适时利用教材的价值观资源,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适度渗透。小说和戏剧教学,要注重人物形象分析,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如讲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更要学习他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散文和其他文体教学,要引导学生体悟其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精髓。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先秦散文”为专题,选编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等名篇,教师应对其进行归类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名篇中“反对战争”“主张仁政”“舍生取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在读写训练中渗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

1.在阅读赏析中陶冶情操

初中语文教材弥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气息,课文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他们所体现出的人性美及高尚情操,值得学生反复品读感悟。通过与这些闪动着人性光辉的人物的心灵对话,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与共鸣,进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名著,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浸透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启迪人的智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通过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布局谋篇、形象塑造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赏析,品味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意蕴,为行色匆匆的青少年学生找到此心安处的价值情感坐标和精神思想家园,真正实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2.在生活写作中抒情言志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焦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生进行关注和思考,唤起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的情感体验,逐步养成了辨别美丑、关心时政、心系民生、胸怀社会的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文是学生心声的表达,写作过程则是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过程。我国在经历了历史沧桑巨变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之后,对精神信仰、社会伦理、道德风尚等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也尤其强烈。例如,对“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虑;而对教育公平、司法公正等的聚焦讨论,反映出国人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因此,我们日常训练的作文很有必要以向学生有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为出发点命题,加强训练与指导,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入心”。

近年来,中考作文更加关注命题的人文性和现实性。2013年广东中考作文命题材料立意为“和谐、友善”等;2014年广东中考作文命题材料立意为“勇气、热情、执着、自信”等。中考作文的这一命题走向是与当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律动一脉相承的。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行”

核心价值教育观范文篇3

(一)现状

很多高校目前已经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好结合、抓好融入、抓好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达到全部落实。1.发挥文化的熏陶渗透作用一是以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为主题,借助传统节日举行汇演、演讲、话剧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高校还专门开设国学、古典文学等讲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二是以高校自身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各高校特有的文化,通过自身特点和优势,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为载体,打造各高校独有的文化品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文化熏陶。2.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主要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旨,多方面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传承和发展德育品牌。二是以“我们的节日”、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各种主题的文化讲座,举行座谈会、主题演讲赛、知识竞赛、图片展览、视频播放、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特色宣传活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学生中的宣传覆盖面。虽然高等教育领域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一些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与理想信念的困惑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的一些腐朽思想也随之而来,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严重的冲击,潜移默化地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起到了侵蚀作用,造成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对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否定,对我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困惑。2.个别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不足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以来,都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一些高校也未能免俗,只抓高校经济,而忽略了高校教育的本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没有给予相等的重视。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举措,导致低俗思想泛滥,不能突显主流价值观。

(三)产生的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286作为思想精髓的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决不可能在纯粹的思想领域内封闭进行循环,它必然和一定的利益相关联,这就使部分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推崇金钱至上的理念,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触犯党纪国法,对高等教育领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极坏的影响。2.价值观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使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从而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对价值的追求产生迷茫,犹豫不决。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诱惑性,使得一部分青年学生精神空虚、道德失范、价值观混乱,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高等教育领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

“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表明,作为一个社会、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必须是高度凝练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高等教育领域是国家文化的重中之重,它的培育和践行有着深厚理论渊源和广泛实践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中华古代圣人和先哲都提出过价值观的思想,儒家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高度概括了儒家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仁君只有实行“仁政”和“以德服人”的王道才能赢得天下,主张“推己及人”的社会和谐价值观;荀子提出“公平中正”的社会和谐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借鉴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形成了丰富的价值观思想。这种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思想,毋庸置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的思想来源和精神之魂,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国内外实践价值观

我们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念,它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它批判地继承了国内外实践价值观,承认并尊重世界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国内外实践价值观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博采众长符合中国实际的价值观。

三、高等教育领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制度保障长效机制

马克思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320“人创造环境。”[1]87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机制,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其重要载体作用,在高校教育领域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

(二)实践养成形成自觉行为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关键在实践中形成自觉行动。各高校相关部门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引导全体学生立足实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发挥宣传教育引导作用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论文(收集2篇)
  • 下一篇:日常纪律教育(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