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6 栏目:办公范文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篇1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高校财务治理即财务治理结构,它主要强调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在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配置,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对其的制衡,因此,从财务治理结构失衡的视角识别高校财务治理困境及成因,有利于从根源上规避财务风险。

(一)财务治理决策结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1.未配置其他利益相关者相应决策权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由分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负责,重大财务事项由党委会或校务委员会研究确定,这些机构成员主要是政府任命的管理者,缺少学生及家长、校友、科研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因此他们作出的决策往往不会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2.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高校财务治理中存在多层委托关系,如政府部门委托校长高校运作管理业务,校长委托副校长负责全校财经工作等,人为委托人服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由于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滞后,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仍未完善,高校没有形成有效的委托激励机制,高校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影响了大学财务治理的成效。3.未建立相应决策责任追溯制度现阶段,在未引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情况下,高校财务治理决策难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情况,致使决策不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利益,给国家或其他重大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本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利用法律诉讼、罢免等手段追究相关决策人的“决策责任追溯制度”并未建立,一定程度上给决策者传递了决策“随意”的思想,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二)财务治理执行结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1.党委与校长的责权不明确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财务治理结构上校长是执行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党委应充分保障校长独立治理权,但部分高校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党政不分、校长书记一人兼任等诸多问题,两者的权力内涵不清晰、界限不明确,导致出现越权、越位的现象,责权分离,使得校长财务治理执行权难以真正贯彻。2.财务治理执行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财务治理执行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高校以校长为治理执行中心,经校长授权分管财务的副校长作为财务治理执行结构核心。随着高校理财环境的日益复杂,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处置不当,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弱化、财务失控等风险,致使大学校长经济责任风险陡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和专业性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不利于全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安排,也不利于明确校内各岗位的经济责任。

(三)财务治理监督结构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1.教职工代表大会形同虚设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高校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但是多年来的运作经验差强人意,教职工代表大会效率低下,“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教职工代表大会(下文简称“教代会”)在高校财务治理中往往充当“听众”的角色,学校各项财务政策推行、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等重要事项在教代会通常能够“无障碍”通过,除此之外,教代会缺乏其他监督渠道,监督效果欠佳。2.内部监督权独立性欠缺高校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等财务监督部门作为校内行政管理部门,独立性欠缺,人员编制不多,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受学校招投标、验收等众多常规会议制约,很难专职于财务监督工作,无法真正起到相应的监督约束作用。3.外部审计未形成制度化除校领导换届经济责任审计等少数重大事项形成制度化的外部审计外,高校所接受的外部审计往往是政府部门各种专项“运动式”的审计,并且通常以抽查的形式进行,所形成的监管威慑力不够,像财务报告等需要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也未聘请第三方审计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4.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没有法律保障高校信息公开已成为教育系统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财务信息的披露更是重中之重,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现行的管理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仅限于满足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高校管理之用,且很多时候仅仅是数据汇总的需求,对于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却没有相应的渠道获得财务信息,深究其根源主要是相关法律对于财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充分性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最终造成信息不对称,监督职能也无从发挥。

二、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优化对策

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高校的治理是国外高校的共同特征,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共性。董事会作为高校与社会建立合作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保障,但我国除汕头大学等少数学校外,公立高校的董事会实际并非治理意义上的董事会。2012年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从立法的角度引入多方共同治理的董事会制度,截至2014年6月,经教育部核准并正式实施的高校共15家,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在内,已章程的高校对董事会的权利职能基本局限于对外沟通协调及筹集办学资金上,与企业和国外高校董事会制度作用大相径庭,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董事会制度在我国高校中的窘境。董事会制度有利于多方治理和权力制衡,能有效弥补财务治理结构的失衡,因此,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尝试以董事会制度为突破口。

(一)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的高校财务治理决策机构

从财务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董事会的定位是高校事务决策的最高领导机构。董事会财务治理的职能权力包括负责审议和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学校的财务预决算方案,拟定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义务对高校重大经济活动、经济决策进行监管并向政府及利益相关者代表报告工作,审查并提交学校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审批、裁决校内申诉以及沟通与社会的关系。高校董事会成员按利益相关重要程度分配董事比例,如政府主管部门作为高校产权代表是高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该占董事会一定的比例,确保政府主管部门参与高校管理,而与高校关系不密切的一般社会成员作为次要利益相关者,占董事会比例较低;另外,原则上必须保证校外董事的比例远大于全职负责高校管理董事,且校外董事应引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以便更好地起到科学决策、监督制衡的作用。为完善董事会运作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对高校的重大决策提出审议、评价和咨询意见,具体到财务治理方面,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发展管理委员会、薪酬与绩效考核委员会。

(二)董事会制度下的高校财务治理执行结构优化

为使财务治理决策权和执行权有效分离,董事会履行宏观管理职责,不涉及具体操作层面,校长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财务和其他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校长的财务治理执行结构,结合国家已经出台高校设立总会计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应尽快引入总会计师制度。总会计师作为熟悉高校财经业务的专家,担任副校级领导职务,全面负责高校财经管理工作,直接对校长负责。具体工作上,总会计师严格执行财经政策法规,组织领导学校日常财经工作,主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招标采购中心,协调财务、基建、后勤和审计等相关工作,对外代表校长处理同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经济关系,确保学校各项经济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三)董事会制度下的高校财务治理监督结构优化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篇2

关键词:公办高校;民办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异同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是当今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两者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因此要两者兼顾,全面分析两者的财务运行模式上的异同,指出其问题,使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财务运行模式更加完善健全,从而加快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步伐。

一、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性质

公办高校:所谓的公办高校实际上就是部分建设资金由国家筹资,与高校共同建立的,得到国家允许,获得国家认可的高校,公立高校因为是由国家支持建立,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校内易形成良好的学风,此外,公立高校在很久之前就已成立,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建立也要在经过国家批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但是它与公办高校不同的是,它的建设资金并不是国家赞助,而是由高校自身进行合作融资,在进行管理时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民办高校有自身的一套管理体系以及学费收取的标准。

二、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财务运行模式的理论依据异同分析

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理论依据相同点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理论依据相同点在于两种模式学校的开办都需要遵循《会计法》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2.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理论依据不同点

公办高校在财政运行中,不论是会计核算还是财务处理,都要遵守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但是在民办高校就没有那么严谨的制度约束力,虽然在民办高校中也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来进行财务工作的开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管理制度不太完善的民办学校,按照自身的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核算,而非过多依附于《企业会计准则》,两者相对而言,公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更加严谨。

三、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财务运行模式的会计制度异同分析

1.公办高校的会计制度分析

①公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内容

现今的公办高校在会计核算时,大都利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财务的核算,这种制度的运行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当天收到的实际款项,统计时被作为当天的财务收入,假如是当期办理的业务,但是并没有受到其支付给高校财务部门的款项,这样的情况就不作为当期款项来统计,也就是说当期收取的一切费用要与实际收取的费用相等。

②公办高校会计制度的优点

公办高校采用这样的会计制度,极大的简化了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使整个操作程序更加简单,数据更加明了,因为在这种会计制度下,只需要核算当期的实际收取费用,减轻了财务核算人员的任务量,数据的简单化减少了工作中的误差,有利于公办高校的财务运行。

③公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

这种会计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财务核算人员的工作,但是只记录当天的财务状况,信息量较小,高校不能全面把握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收入及费用,统计的数据也不能确切的表现出高校运营的固定资产,不利于高校合理安排资金。

2.民办高校的会计制度分析

①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内容

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内容与公办高校的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民办高校在财务运行中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标准,而公办高校则是收付实现制,另外,公办高校以当期的实际收取费用为基础,而民办高校则以收到的所有款项作为当期收入,而不管是否收到实际费用,此外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及时当期收到款项并且已入账,但若不适于当期的收入依然不作为当期收入来算。

②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优点

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运转的准则,因为它记录的是当期收入的所有款项及费用,所以在数据上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出当期收入费用的财务状况,从而进行各会计间的比较,总结出对高校有用的财务数据,另外,运用此制度还真实的反映出高校的固定财务运行资金的状况,让高校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运行状况。

③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弊端

民办高校的权责发生制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弊端。权责发生制能及时清楚的看出自身的财务状况,但从损益表方面来看的化,会影响高校对其自身财务状况的认识,原因在于损益表所呈现的收入及费用,它在资产负债表中被分裂开来,反映了现金收支及债权债务,高校看到债权债务表会对其自身形成作物的认识因此,在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同时也要吸纳公办高校的收付实现制中的优点,将现金流量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加入会计制度的运行中,这样高校的整个财务状况就会一览无余,非常方便。

四、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财务运行模式的管理制度异同分析

1.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同点

①民办高校资金业绩考核体制较为健全及关注点不同

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上来看,两者虽都在管理方式上运用了资金业绩考核体制,但公办高校相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实施的力度不够强,因此资金业绩考核体制在民办高校中更为健全。另外还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的,民办高校建立的目的在传授教育的同时带有盈利的目的,对资金财务的管理也是较为重视,它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开办进程及规模,这也是完善资金业绩考核体制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公办学校是由国家部分筹资建立起来的,侧重点不在于盈利,它更关注的是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以及如何进行伟大的科研事业,所以在财务的管理制度上较为松懈,其实这种想法或者做法是片面的,虽然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学生,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但是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也应该搞好自身的财务状况,因为财务是支撑高校长期开办及发展的重点,完善资金业绩考核体制,切实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来执行,从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②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的控制意识不同

公办高校在财务运行管理中是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的,但是部分公办高校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时并没有严格要求管理人员,还存在一定的自,这样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流出,而民办学校更加注重盈利,所以在财务管理上相对较为严格,严格把控管理人员的工作,就现在而言,虽然民办学校在预算上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但其内部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的控制意识却很强。

2.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管理制度的相同点

①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都建立了财务预算体系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都建立了财务预算体系,但可以说都不甚完善,就民办学校而言,民办高校比较注重结果,注重盈利,因此在财务预算的工作上并没有认真负责的实施此体系,没有认识到预算在整个财务运行管理中的重要性。而拿公办高校来讲,虽然相对民办高校而言它的财务预算更为完善一点,它遵循有预算才有开支的规定,在财务管理中对财务预算还是较为重视的,通过资金的存放以及支付形式的变革,公办高校正将被动的预算工作转变为主动的预算,逐渐认识到了预算的重要性,它的转变一步步促进着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②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都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两者在财务运行管理中,只是进行简单的预算及当期的收入费用情况,对财务分析体系却没有重视起来。其实财务分析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财务中出现的问题或差错可以及时的做出分析,找出其中诱因,可以及时的查看财务运行的具体状况,因此财务分析体系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两者都需要加强的,两者应引起重视,尽快完善财务分析体系,使整个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确化。

五、总结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各有其特点,两者的侧重点不同,通过上文对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两者之间的理论依据、会计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对比所得:公办学校较为注重对学生的培养,遵循国家规定的制度,而民办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兼顾盈利。两者各有千秋,它们的异同使教育体系趋于多样化,适应了现展的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邹鑫.民办教育投资的收入、成本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09,8(04):143-144.

[2]刘经纬.财政资金收支制度研究—从部属高校财务管理角度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8,7(32):305-306.

[3]张云.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公办高校财务治理研究[J].学术研究,2010,11(08):98-99.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实体;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按照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将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服务职能分开,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逐步减少学校投入。这是当前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把高校后勤部门从学校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新型服务实体,形成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后勤财务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项改革的进程。因而建立健全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总体目标公益性

高校后勤实体依托高校,包括卫生所、幼儿园、车队、食堂、物业管理等部门,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按照企业方式运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收入维持自身的运转并获得发展。后勤实体的运行有其特殊性,它的资产所有权属于高校,其主要市场在高校,生存发展壮大要依赖高校,同时高校从维护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利益角度,也要求后勤集团必须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不能脱离姓“教”的本质,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经营原则。高校后勤实体既要引入竞争机制,又要注重适应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我国国情,更应重视社会效益和长期发展。

(二)最终目标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高校后勤不仅是高校的服务机构,而且是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在经营过程中,不得不讲效益,对成本费用精打细算,对收入利润总期盼越多越好,必须追求经济效益。高校后勤社会化本身要求高校后勤要以企业化来运作。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增强节约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自身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三)投入和补助的方式、方法变得更加复杂

学校投入和补助的方式主要涉及后勤人员的经费补助,也包括带有福利性项目的经费补助。以前后勤部门职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由学校统管,社会化后由后勤总公司自己负担,学校投入和补助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财务面临的问题

(一)明晰产权关系

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大部分高校已成立后勤总公司。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实施管理职能,而经营职能由后勤总公司来承担。高校后勤总公司在与学校剥离的过程中,资产的产权至今无法明确。由于产权不明晰,投资者和经营者权属范围不确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盲目性和不稳定性。改革后,如何加强资产管理,整合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和发挥资产的效能,是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理顺高校与后勤财务关系

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校财务与后勤实体财务成为两个独立主体间的财务关系,由合同来规范双方的具体财务行为。后勤实体在明晰产权关系、责权利关系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

(三)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传统的高校后勤财务是从学校尽量争取多的拨款,财务的职能主要是核算和监督,财务人员不重视财务管理。多数高校对后勤部门实行的是包干式拨款运行机制。一些后勤部门不进行成本核算,有些将任务承包出去,提取管理费,更增加了成本,造成学校资金的浪费。后勤部门长期依赖高校生存,经费靠学校拨款,资产由学校购置,亏损由学校补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它和产业性质不同,待遇不可相提并论。后勤实体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后勤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完全发挥财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监督和考核作用。

后勤社会化后要改变观念,实行服务收费制。服务收费是后勤实体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也与大家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后勤总公司应会同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各项收费标准,制定经营目标和成本管理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财务部门的控制和信息的提供、分析。目前这方面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后勤财务人员必须从工作上、观念上深刻转变,要从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更新业务知识,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三、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后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面对后勤社会化后财务出现的问题,高校后勤总公司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建立一整套财务管理体制,这是高校后勤实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后勤财务管理体制

1.理顺产权关系。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核算各项收入和支出,努力筹措资金,有效使用资金,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对总公司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和监督。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参与经济决策的全过程,参与后勤各项经济指标的核算、分析和监督。学校可实行会计委派制,对后勤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评估和划转,理顺产权关系,产权明晰是后勤社会化走向规范的必要保障。在产权明晰过程中,学校应明确界定后勤实体的资产范围,将学校的资产与总公司的产权予以明确的划分。在资产分割过程中,可将学校的不动产作为对后勤实体的投资,同时应尽量多地给予流动资产的支持。后勤总公司财务部门则应在校财务处的指导下,核算和管理总公司的财务收支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后勤财务要建立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含量高、企业化管理的后勤服务体系。

2.完善核算体系。由于高校经营实体的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加之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甚少,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疑惑,这直接影响着财务核算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后勤财务管理需要的核算体系。

3.建立后勤有偿服务机制。后勤总公司与学校签订后勤服务保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后勤总公司按合同要求服务,学校按照“服务项目”与“价格标准”支付服务费用。应合理确定后勤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制定规范的服务价格,建立科学的财务结算体系。利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后勤服务态度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这有利于高校后勤服务价格与市场的接轨,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真正落实。

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后勤总公司是刚刚走入市场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一个优良的组织结构应该根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使得每一项业务的完成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做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能各司其职,明确自己在企业经营中的位置和作用。总公司将根据服务型、服务经营型、经营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单位分别制定经济责任制,建立岗位管理责任制,明确责权利,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学校师生生活服务。

5.健全成本核算制度。高校后勤总公司服务性质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因此在财务管理体制上,要着重成本控制。后勤企业各部门,如食堂、车队、卫生所等应执行相关行业的会计制度,权责明确。高校后勤必须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加强材料采购、入库、领用等成本管理,纠正成本不实,虚增利润的现象,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不得随意扩大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人员素质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熟悉、掌握制度的内容,更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经验。后勤财务人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了解会计行业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认真学习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提高业务素质,成为掌握和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做好后勤财务工作,才能促进后勤财务的管理,才能加快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

2.提高后勤职工素质。人力资源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前后勤职工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较差、结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际进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采取加强理论学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竞争上岗、业务能力测试、绩效评比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调动积极性,提高后勤职工的整体素质,并且建立适当的聘用机制、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后勤职工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得后勤职工能积极主动、热情、高效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有能力、有水平,有思想,想方设法地改善服务质量。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服务质量。笔者以为,高校财务部门应把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理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财务面临的问题,迎接挑战,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财务管理的新路子,为高校后勤实体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参考文献】

[1]汪恕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06(24).

[2]杨锁平.高校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之我见[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02).

[3]何寿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4).

[4]王晓玲.浅谈高校后勤财务管理[J].西部财会,2007(05).

[5]温惠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事业财会,2007(03).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篇4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自查报告(1)

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政策,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忠教计〔20xx〕34号文件精神,我校组织人员对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学校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成立了财务自查领导小组

学校按照忠教计〔20xx〕34号文件精神,成立了学校财务自查领导小组,其中XXX校长任组长,XX副主任任副组长,XXX、XXX、XXX等为成员,对学校20xx年的财务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一免一补工作和学校财务相关工作进行自查。

二、学校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1、自查小组通过对20xx年财务预算情况和目前截止至2xxx年12月支出情况进行了对比(见统计表),一致认为,学校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财务支出以预算为依据,学校在公用经费的支出上严格坚持使用的范围和方式,对学校的培训费、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等日常公用支出加强了管理。

2、学校没有在公用经费中编列教职工津补贴和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20xx年,在公用经费中,学校没有以任何一种名目向教职员工发放奖金和津补贴,学校严格控制了招待费,来人来客一般情况下由分管领导陪同,按照最低标准列支。

三、学校财务制度及执行情况

1、学校制定和完善了财经制度,强化了财务工作。

学校的财务工作自查中,学校总务处完善了原始凭证签审制度、财务稽核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出纳工作岗位责任制等十项财务管理制度,并张贴上墙,时时提醒;财务工作中严格执行财务计划,编制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及财务报表,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报表及时;同时建立了学校各项经审制度,做到帐目清楚,帐据相实;科学管理学校财务档案,建立、建全会计与出纳间的牵制制度,做到日清月结。

2、加强了财务管理,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程序。

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杜绝学区内各村小及班级乱收费。本年度,学校利用公示栏等多种形式,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县物价局、县教委制定的收费政策及标准,学生所有费用全部由班主任收取后到总务处结算,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在资金使用上,学校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坚持预算管理,严格使用程序,学校维修实行集体研究,上报教委审批后实施,发票的报销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坚持一支笔、一本账,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一律拒付,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抵制。无白条入账及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四、认真开展了学生一免一补工作

我校20xx年春季享受一免一补的学生是395人,免教材计13825元,补生活费人数是45人,补助金额为5400元;秋季享受两免一补的人数是400人,免教材14000元,以上专款共计支出27825元。我校完全按照县财政及教委的精神对享受一免一补的贫困生进行全面核实,并在善广场上、村委及学校公示无疑义后,再确定最终享受人员,保证把钱真正落实到最贫困的学生手中,切实让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自查报告(2)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对全市中小学财产物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通知》〔淄教计字(20xx)29号〕和县教育局《关于召开全县中小学财产物资管理工作会议的通知》(高教函发(20xx)25号)精神,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由校长牵头,对我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我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出租、处置、报废等工作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建有《报账员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

2,财会队伍管理情况:学校配有财务办公室一间,配有兼职财务人员2人,设立报账员岗位,由镇教育办公室财务中心统一管理。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业务能力,能按照有关财经规定记账,经费使用合理,平时报表准确、及时,数据真实。

3,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和运行的模式及学校的事权、财权如何划分:财务办公室配备了必要的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且能够正常使用,实现了固定资产实行数字化管理;数据准确,入账及时;校长执行一支笔对教育局及学校负责。

4,学校收入管理情况:学校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及事业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杜绝小金库及账外账等违规行为,书杂费收入由教务处核对义务教育及免费补助情况,报账员按照教导处核对的人数及有关规定收取各种费用,收取完毕后全额上缴财政部门。

5,学校支出管理情况:学校支出严格按照审批制度,购买执行先审批后办理的制度,报销环节要求各部门分管领导签字核准,各项支出要据实列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重大事项须通过全体行政会通过,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坚持做到了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略有节余。

6,学校资产管理情况: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等内部制度,建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台帐,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并及时和主办会计对账,报废及毁损的固定资产及时上报。严格管理资产,未发现有学校固定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情况,安全防护措施较好,做好了防火、防盗、防爆、防潮、防尘、防锈、防蛀等工作。

公立学校的财务管理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重要性

一、引言

一个企业的兴衰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高校是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它以获取长远利益为主,以宏观效益为主。高校作为非盈利的教育机构,以服务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与企业有本质上的不同。高校资金运营主要包括资金的筹集与使用,通常没有资金的回收。这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在高校总体目标下,利用价值形式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高校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集办学资金、投资、人才培养过程中资金运用等所引起的财务活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经济活动趋向多样化、复杂化,高校不断增加的运作资本更给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中国高校不仅面临着国内高校的竞争,更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高校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中国高校面临的严峻考验。经济是生存发展的基础,如何聚财、生财、理财,为高校发展提供保障,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必须重视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纽带

高校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后勤财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教育事业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管理、产业管理、会计人员和档案管理等。这些内容与高校其他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财务管理为高校各类、各层级的活动事项提供财务支持,高校每个部门、单位都会在资金运动上与财务部门产生联系。这也要求财务部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持与各部门、单位的合作关系,不断协调各项工作更好的履行服务职能,从而推动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一般高校都会制定报销制度,如购买的设备、办公用品、贵重物品需经手人签字、财物保管员核实签字、经主管校长审核签字、校长签字,方可报销、入账。一项资金运动,涉及学校的多个方面,财务部门在其中的协调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纽带。

2、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途径

高校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筹资三部分组成。高校财务资源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例如教学楼、宿舍楼、设备、图书、运动场所等公共资源;另一种是学生奖学金,教职工的工资、奖金等货币资金形态,主要用来维持高校的日常开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是高校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高校通过财务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节约,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效果。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得教师、宿舍、食堂等教学资源超负荷运转,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扩大校园,增加基础设施是大部分高校的必然选择,但是高校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这要求高校要做好资金的计划、预算、核算、调度、分析工作。财务管理是资金优化配置的基础,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资金的合理运用将只是空话。

目前,在高校公共经费中,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等占了很大比例,较多的提取劳务报酬、超工作量报酬、奖金等,使集体福利和奖金支出挤占了事业发展基金,资金用于人员经费的比重逐渐增大,导致教育事业费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的比例比较小。高校资金用于人员经费的比重过大,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3、加强财务监督的有力措施

高校财务监督从宏观角度而言,包括外部政府财务监督和学校内部监督两个部分。高校内部监督又可以分为民主监督与制度监督。制度监督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预算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制度等,对校内经济行为进行稽核、监督与控制。财务管理是加强财务监督的基础,对高校经济运行合法合理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一部分高校已经步入多渠道筹资办学模式,而不再局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收入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不仅仅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还对外开展投资、合资、租赁等活动。高校自的扩大,会导致舞弊风险加大,例如,在对一个高校的审计中,对代管费支出项目进行审计发现一张看似合法合规的现付大金额税务发票背后就隐藏着重大舞弊行为,大量现金被套取用于发放奖金、福利之用。因此,必须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进行监督,财务管理正是这一监督机制的落脚点。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精细化和规范化。

三、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1、完善法人治理,改革管理机构

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普遍采用“法人、董事会制度”,在这制度下,高校可以进行科学的财务规划与决策,合理安排财务活动。例如,美国私立大学可以根据自身培养成本制定学费标准,而不需要政府批准;公立大学学费标准基本也是学校自主决定,只需报州政府备案。政府对高校的放权,可以让高校利用一切有利的渠道筹集资金,支配资金。在落实分权治理的过程中,合理划分责任成本中心,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十分必要。划分责任中心可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其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从而真正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这要求高校根据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合理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很多大学建立责任中心制度,令校级部门和各院(系)成为“成本中心”或“支出中心”等,就是为了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与支出控制,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

而在我国,政府行政干预仍然较多,应该借鉴西方经验,逐渐减少行政指令,改革管理机构。在政校分离的同时,加强高校内部的统一领导及分层管理,理顺高校日益复杂的财务关系、经济关系。以分层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机构改革,将最大程度地发挥财务部门积极性,可以增加高校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主动性,扩大高校的财务自,推动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约束的现代高校制度的形成,从根本上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空间与制度支持。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人员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建立创新复合型财务管理团队势在必行。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针对岗位采取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与此同时,在工作中要激发财务人员学习积极性,鼓励财务人员主动更新财务管理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和工作的发展要求。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人才入手,加大对外语、计算机等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储备力量。

3、转变预算观念,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维护财务预算严肃性、有效性与权威性,对高校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财务预算包括高校各个部门、单位全面的内部预算,因此预算管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加强财务管理要建立预算目标责任的分解体系,来提高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这要求高校将预算目标责任以责任中心为对象,把财务预算的指标,按照责任中心进行分解,并落实。各责任中心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对其所承担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核,作为奖惩的依据。

预算规划还必须转变观念。以本科高校为例,生均财政拨款在2009年为4000多元,到2012年几乎翻了三倍达到12000元,然而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起到的作用却十分有限。高校正从“外延式”扩招时代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预算资金更多地投入到软件建设上,资金投入的效果主要以教育质量衡量。但是,大多数高校理论研究仍停留在过去的保工资、保运转的传统预算方式,没有对高校内涵式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因此,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必须从转变观念着手。

4、完善信息化系统,改善管理方法

现代财务管理正向着信息化发展,信息化促进了管理方法的转变,是新的管理方法顺利、高效进行的保障。例如在高校财务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系统软件,能完善高校财务资料的统一管理,以简化信息采集与传递的流程,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高校财务管理应该推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改造传统管理模式,取消各种人工记账、翻账本、核对凭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知识,开发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高校财务信息计算机网络,改善管理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效益。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就建立起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专门的精通信息化技术和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通过信息化管理,华东师范大学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了服务和监督职能。

5、加强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是高校经济活动合法、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实现运营目标的重要支撑机制。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包括外部监督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加强财务监督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必要职能和措施。

由于高校财务缺乏透明度,社会难以获取高校财经信息,社会监督的力量不足,高校外部监督主要来自于政府监督。中国高校财务监督应该逐渐引入第三方审计监督。政府可以通过委托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定期对高校财务报表审计,所审计的内容、结果应该完全对公众公开,提高民主监督的效力。完善内部监督制度要求高校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机构,设立校长直接领导并与财务部门平行的审计、监督部门,组织监督工作;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完善校内民主监督,拓展民主监督的参与渠道是重要途径,在强化教职工代表会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还必须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令内部监督落到实处。

学校财务的舞弊行为一般包括在学校正常的支出上作假,将不合理的开支合理化,建立“小金库”。这要求监督机构必须深入了解高校招生情况、食堂、各类产业经营情况;坚持内查外调,充分利用相关单位审计结果;多方面收集有用线索,深入调查,察言观色,捕捉有用信息;突击盘点,对其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进行突击监盘。

四、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校社会独立法人地位逐渐得到确立。国家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积极开拓教育经费筹措新渠道,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这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学校经济活动的开展,是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推动高校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科文司:高校财务管理——国际比较与借鉴[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1).

[2]狄旭:新时期加强高校财务监督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0(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宁夏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参考(收集2篇)
  • 下一篇:价值工程基本原理(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