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收集3篇)

时间: 2024-06-27 栏目:办公范文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消解;重构;传媒伦理;个体化传播;自媒体;媒介伦理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1-0012-04

基于技术支撑的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互动和平等的显著特征,促进了公民记者的活跃参与以及开放自由的公共舆论的发展。传统媒体“一对一”的单向传播模式被互联网的“多对多”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所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变为“用户为王”所主导。传统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信息掌控者,因为强大的技术赋予了每个公民传播信息、表达自由的权利,人们随时随地新闻信息已成现实。

然而在共享互联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虚假新闻泛滥、草根式传播的弊端以及网络本身的虚拟特征带来的网民规范缺失和网络文化娱乐性等不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断消弭着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因此我们急需探索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完善问题,并及时防范和治理出现的不良问题,使得新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更好地履行舆论监督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认知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政党报纸解体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重要概念。它的核心理念:一是客观新闻学;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客观新闻学以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前提,意味着脱离了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即要求传播者完全以局外人的身份,以一种上帝式的“全知全能视角”进行新闻采集和报道。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意味着不依附于任何政党、经济利益团体及公众,自主地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全体人民,而不是依附于某一利益团体。

新闻专业主义包含专业新闻机构、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职业伦理四个层面的内容。专业新闻机构和职业新闻人依托有组织、有程序的媒体运作规则和专业知识技能,遵循被普遍认同的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伦理道德规约,不断实践着新闻专业主义。目前在中国,按照黄旦教授划分的新闻专业主义的“传播新闻、独立性质、自主发言、服务公众、法律和道德自律”五层次论,可以概括出新闻专业主义的主要原则有:客观与中立、新闻自由、媒介社会责任、职业化教育与操作。由于新闻专业主义是在西方特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背景下诞生,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现有制度下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多种力量的消解,如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传播技术的深刻变革,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媒介组织的形态性质,将人们带入一种全新的传播语境。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问题,一方面补充和修缮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冲击和挑战。

二、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一直以来,新闻专业主义以其“客观、真实、中立”的职业信念,制约和规范着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但它的普遍意义是适用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新媒体依靠网络技术致使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话语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造成冲击和消解。

(一)新闻价值标准:客观性和真实性受到挑战

以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由于网络媒体技术赋予的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使得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信息与观点,不再需要传统媒体组织化的程序和规则。专业传媒机构丧失了新闻生产的绝对权力,加之信源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新闻质量大大降低,新闻的标准化和制度化面临缺失的困境。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公民记者”时代,信息传播者不再是受过专业新闻教育、拥有专业媒介素养的职业新闻人,而是具有平民化、草根化和个性化特点的“公民记者”。他们私人社交信息或是公共媒体信息,往往是即时、即兴带有主观倾向性的选择,缺乏调查查证环节,缺乏公共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意识。此外,网络媒体的虚拟性和非实名制制度,任何人可以隐藏真实身份自由发声,这就造成了传者身份和信息来源的模糊,加之网络管控和监督机制的欠缺,致使新闻客观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

“自媒体”的出现冲击着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自媒体”的价值。因为从理论上讲,它是传播民主化、自由化的结果,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业的垄断话语体系,实现了草民的媒体式狂欢。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自由交流的平台,但是正如钟大年教授所说,技术本身只能赋权,却没有管理和限制权力的制度保障。完善网络媒体的传播机制,在加强自律的同时,更需要外部动因的制度重建。

(二)媒介伦理:传媒的价值偏离与社会职责的旁落

媒介伦理是传媒机构和传媒工作者在特定的媒介关系中形成的有关媒介活动的行为规范,是调节各种媒介关系,规范各种媒介行为的手段。媒介伦理学包含义利、正义、诚信、自由、人道五方面的内容。当今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媒体的出现,从微博打拐、微博告状到现在的网络问政、网络反腐,都显示出网络媒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然而,正如理查德・斯皮内洛所说:“如果很容易发表和传播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那么就很容易传播诽谤、谎言和色情信息;如果很容易及时复制和共享数字化信息,那么就很容易侵犯版权;如果很容易与用户建立个人联系,那么就很容易监视用户的行为,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技术赋权下新闻自由的滥用严重侵蚀着传统的媒介伦理,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迫切需要加以重拾和规范。

传媒的价值偏离与社会职责的忽视与网络媒体本身的文化特性有一定关系。“传统大众媒体基本保持一种正统状态和对人类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肯定倾向,而互联网的文化表达功能基本是一种泥沙俱下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网络媒体构建的新的话语体系所具有的去中心、去权威、去责任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者对新闻信息的态度是随意的,带有主观色彩和情绪化成分,他们缺乏对信息进行公共价值判断的专业知识和责任意识,致使网络新闻充斥着大量低俗化、浅薄化信息甚至出现网络群集和网络暴力现象。

值得思考的是,网络媒体文化携带的娱乐性质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他们内心需要某种娱乐来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微博大V利用粉丝营销以获取经济利益的客观现实也使得娱乐性的媒介事件铺天盖地。孙永兴在《新媒体事件:机制、功能与法律规制》书中指出:“娱乐性新媒体事件更多的是起因于‘丑’,似乎受众在‘审丑’中获得了更多的愉悦,网友们既喜欢看,看完又要骂,在满足自己偷窥欲望的同时又宣泄了心中的鄙视,并认为只有宣泄自己的鄙视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的。”这种不良现象的滋生透射出公众的娱乐心理以及传媒价值的严重偏离。

(三)记者职业身份的模糊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信息,传播者不再仅仅是专业的传媒机构,而是社会上每一个想要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公民。非专业记者和专业记者的界限变得模糊,非专业记者并不具备新闻从业人员特有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但是他们依然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有时的信息会影响社会舆论导向。可见公民记者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这对传统传媒机构和专业记者来说无疑产生巨大冲击,重新定位记者这一职业身份,对于规范记者行为、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具有重大意义。

权利和义务向来是统一的,公民记者既然被赋予了传播者的权利,必然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果公民可以不加约束地肆意在网络空间信息,结果只会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阻碍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目前国家在网络新闻规范方面的法制法规还很不健全,存在很多空白,这就给某些恶意作乱、混淆视听的人以可乘之机,网络谣言、虚假新闻等诸多问题的泛滥深刻反映了公民记者队伍的严重弊端。肃清网络空间的污浊空气,需要公民记者内化于心的自律意识以及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督。

三、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

由于新的媒体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网络媒体这一新型的媒介形式,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生态和社会环境,将人们的交际活动由现实世界延伸至网络空间,这必然带来一种全新的传播语境。新媒体语境意味着一种新的认知框架和价值安排,是新媒体介入下的话语表达、社会性格和文化形态。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已不能满足新媒体传播的需求,所以必须基于对新媒体特征的分析来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一)传播主体:传统主流媒体应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传播格局下,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传播者的专属身份被打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主流媒体倡导的“内容为王”的新闻理念以及它优于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仍在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该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承担传播者角色的同时,更充分地彰显信息组织者和把关者的作用,成为新型的“意见领袖”。

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信息需求呈现分众化、多元化特点,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受众急需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认清现实环境的变化,然而网络传播的快餐式、碎片化特点无法满足受众的环境认知需要,此时的传统主流媒体应该显示出“社会公器”的身份,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管理和引导,并进行深度解读和意义阐释,满足受众需求。同时,传统主流媒体也要博采新媒体的长处,整合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内容优势,打造强势新闻矩阵;要顺应技术发展不断升级改造传统媒体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确保让用户成为内容建设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二)媒介伦理:人道与责任并重

面对网络媒体呈现的种种问题,重建媒介伦理对于拯救新闻专业主义意义重大。正如黄传武在《新媒体概论》中所说:“新媒体能否强大最终不取决于技术,而取决于它及它的使用者是否能成为社会的责任者”,可见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履行对新媒体乃至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新媒体的诞生为自由民主的表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作为公共媒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需要社会价值的充分体现,只有真实地表达社会普遍的善,引导受众明辨是非,才能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人道情怀就是把大众传媒对他人的关爱、照顾视作行为的标准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大众传媒行为主体做出的一种超越自身利益的道德选择。媒介伦理的重建需要全方位入手多管齐下,将媒介伦理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应当性的伦理原则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才能达到真正约束的效果,深层次分析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现象,与社会转型期社会制度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伦理观念有很大关系,所以传媒伦理的重建最终应以网络新闻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根据我国的现实环境,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管理体制,运用社会监督与个体自律相结合的多元管理手段,探索与实施“实名制制度”,并建立相关信息诚信档案制度,加大信息的内容审查与资源控制,净化网络空间的环境,真正唤起新媒体的良知与责任。

我国在2011年5月成立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3年开始大规模的网络整治工作,是我国网络制度建设的重要转折点。正如鲁炜在2014年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辞所说:“让信息自由并安全地流动”,这需要网络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加以约束和保障。当然,传媒自律也是加强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一种方法,因为网络管理规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自主自律、互惠互利和互相尊重,即人们所谓的“慎独性道德”,网站规范支持并鼓励网络信息传播与接收的自主性,同时也要求人们自觉履行道德责任,并监督其他网民的违规行为,在人人自律的前提下实现自主平等的交流。

四、结语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重新塑造了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我们在为它的民主性欢呼的同时又为它的非理性担忧;在赞赏其平等自由的个性张扬的同时,又期待着改变其公共性的缺失。这种客观矛盾的存在需要新闻专业主义作出合理调整与重构,最大程度地中和矛盾,从而使新媒体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它的独特优势,既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又丰富新闻专业主义的时代内涵。

参考文献:

[1]钟大年.“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J].现代传播,2014,(9).

[2]孙琪.草根传播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补充与冲击[J].新闻传播,2014,(8).

[3]刘丹凌.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2,(2).

[4]许会哲.基于新媒体语境的新闻专业主义解构与重构分析[J].科技传播,2012,(11).

[5]候迎忠,赵志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J].当代传播,2003,(4).

[6]周劲.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J].新闻大学,2013,(4).

[7]尹韵公,吴信训.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

[8]胡百精.新媒体语境、危机话语与社会性格[A].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0.

[9]黄建新.传媒:自由与责任――西方“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解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90.

[1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43.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新闻特点;新闻传播事业;影响;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28-0067-01

网络新闻凭借自身时效性、交互性、信息海量等优势为人们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给予现代大众以新的传媒平台。同时,网络新闻传播的两面性也为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展望网络新闻的未来走向有重要意义。

1网络新闻传播特征

实时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对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媒体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而传统媒体需要在刊物印刷出版后或节目播出时才能进行相应报道。网络媒体可以在事件发生过程中进行追踪报道,让受众身在异地也能实时了解新闻动态。

大容量: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等在报道新闻时受到时间限制所播报新闻有限,而报纸的新闻量也受到版面与篇幅的限制。网络媒体的信息可以存储到硬盘上因此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量不受到任何限制,对于新闻事件可以进行深入报道与横向扩展。

全球性:传统的报刊在报道新闻时受到地域限制,主要关注本地新闻事件,而在全球性事件的报道中就更受限制。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在报道国外新闻和对外传播时,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政治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网络媒体的全球性使新闻传播不受国家限制,各国的新闻可以跨境流动。

交互性:传统新闻报道只是让受众了解事件发生,受众的角色局限于知情者,而不能发表看法、反馈信息。而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交流平台,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可以发表观点或者补充相关信息,也可以修改新闻报道中的细节问题。

多媒体性:。网络媒体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多种感官信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

易于检索:网络媒体所有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长时间保存,成为数量巨大的数据库,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可以在网上检索出想要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功能可以长期保存下来,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完全不具备的。

2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2.1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网络媒介的出现对传统媒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网络媒介以其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媒介容量的无限性等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占尽先机。而且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们在接触网络媒介的时间多于传统媒介,大部分报刊读物尤其面临困境,人们更加倾向于阅读电子读物。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广告,在对传统媒体的投资比例上大大减少,网络媒介在广告市场的竞争上更具有优势。

2.2部分网络新闻失实,新闻公信力度受到削弱

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其新闻稿件往往经过初选,复选等层层把关,经编辑的严格审查后进行,以保证新闻的严谨、真实、有效。伴随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特征,不可避免的造成新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增多,网络新闻信息审核有待加强。然而网络新闻基本上没有什么审查程序,相关网络编辑在审查中也可能由于新闻量过多而造成审查不力。编辑对新闻的把关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它要求编辑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所以多个审查人员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对待新闻事件,然而现在网络编辑多是由一人担任选稿与编辑上网的工作,造成主观随意性加大,并且对于一件事情会有多个版本的报道,审查者由于自身原因也可能受到误导,有意无意中造成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新闻失真是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3传授关系改变,新闻生产趋于全民化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中,传播者占主导地位。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每个受众既可以是新闻的阅读者也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受众与新闻传播者的界限模糊化,传授关系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减。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新闻传播组织及专业新闻人才独占新闻传播资料和新闻信息,新闻生产方式具有专业性、制度化。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民众个体及社会群体都属于面向社会公众具有公共化身份的新闻传播者,网络新闻传播真正达到社会化。

3网络新闻未来走向

3.1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

网络新闻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的,虽然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并未被取代,这也说明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质。不少传统媒体逐渐向网络进军,拥有自己的专属网站,例如一些在线的报刊阅读,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媒体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来源。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各种合作项目正在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媒体之间的有机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

3.2新闻网站在运营上将会逐步实行“付费形式

由于网络媒体的分化与细化,使得那些“小而专的网站由于提供专业的深层次信息,网站的信息的成本相应增加,部分受众就需要自行付费浏览。同时由于网络的互动业务以及个性化服务的增强,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不同的新闻信息就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在今后的几年里,付费模式将会与国际上的网站运营模式接轨,并逐渐实行。

3.3网络媒体分化、细化

网络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个网站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网站,和具有工具性质[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的网站如百度等搜索引擎。不同类型的网站所关注的领域及范围更加广泛与细致,对于传播模式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针对自身定位报道相关的有专门性,技术性的新闻信息。

4结论

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代来新的发展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在网络新闻给新闻传播带来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也受到境外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处于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将控制其他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国家将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新闻屏蔽和新闻渗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提升相关技术水平,对新闻传播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篇3

传统媒体扮演的社会角色

传统媒体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扮演的社会角色和表现,就当前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以王帅帖案为代表的积极角色;一种以公安局长拐卖民女案为代表的消极角色。

1.王帅帖案中的积极角色

3月份网民王帅在网上个人博客以“河南老农的抗旱绝招”为题的博文,揭露家乡河南灵宝县政府征收农民耕地及征地补偿中的问题,引发网络热议,搜狐等网站将该帖在论坛置顶并放置在网站首页。王帅个人因此被当地政府千里追捕并以诽谤罪拘留。4月初,中国青年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对王帅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公开报道,之后又有多家新闻媒体跟进报道,众多媒体纷纷转载和发表评论。媒体的公开报道又引发网络的热议,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社会舆论的关注,对当地政府形成压力,河南省公安厅长致歉,王帅获得国家赔偿。

在王帅帖案中,传统媒体扮演着积极角色,对网络维权事件深入采访,积极报道和发表评论,传统媒体的介入及其报道也成为网络媒体中的信息源和意见源,引导着网络上信息流和意见流向正确的方向流动。

2.公安局长拐卖民女案中的消极角色

网民“老虎庙”,在街头听信内蒙古农民黄某诉说自己女儿被陕西洋县人大代表、公安局长和村镇领导倒卖,在网上以《人大代表和公安局长勾结一起盗卖民女》为题文字和视频内容,引起网络议论,据陕西洋县政府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24日有60多家网站转载,近万名网民跟帖留言对当地政府指责,言辞激烈。对网络反映的问题,当地政府组织调查,并举办新闻会说明调查结果:黄某捏造事实以图私利,黄某女儿自愿嫁于当地农民,不存在人大代表和公安局长拐卖妇女的事实。传统媒体在新闻会前没有进行调查采访报道,在会后也仅仅报道会内容,并没有深入调查涉及纠纷的各方。因此,在当地政府公布调查结果后,网络上对调查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质疑之声仍在,对这一事件的社会舆论仍然混沌不清。

在此事件传播中,传统媒体表现消极,由于没有权威、专业的媒体机构提供详细的报道和评论,事实仍然不清,非议不断,网上舆论仍向网络怨气方向发展。

传统媒体应当承担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针对自由开放的网络媒体及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作为专业的新闻传播机构,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应扮演积极角色,担负社会责任。

首先,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传统媒体应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应如同社会雷达一样,随时注意社会这条大船运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浅滩暗礁。网络维权事件特别是热门事件,理应是传统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对象。

其次,目前网站不具备采访资质和能力,网民个人也不具备专业采访能力,传统媒体理应以其专业资质,对网络维权事件进行信息核实、采访调查。

再者,传统媒体相较于网络媒体,信源可信度强,能够弥补新媒体的缺陷。根据传播学者的研究,信源可信度影响传播效果,信源可信度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传播者的信誉,一个是专业性、权威性。在这两方面,传统媒体以其多年的积累,可信度高,传统媒体积极传播准确事实和意见,能够起到好的传播效果。

如何承担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

在网络维权事件传播中,传统媒体应当并且可以在以下方面积极扮演专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

首先,核实事实,积极报道。对网络维权事件不能视而不见,逃避媒体的舆论监督责任;也不能网云亦云,不加核实进行转载,成为网络的传声筒,那样极可能造成失实,是违反职业准则的行为。传统媒体对网络中传播的事实,应当履行新闻媒体的职业责任,进行专业采访调查,纠正谬误,消除误解与流言,维护社会正义。

其次,深入调查,客观报道。王帅帖案、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案传播中,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深入调查,追寻真相。专业媒体的调查报道,不仅能将细节、问题详尽揭示,而且实地调查也真实可信,对网络流言有正本清源的功用。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依法治国上党课(收集2篇)
  • 下一篇:网络与信息论文(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