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工程类财务核算(收集5篇)

时间: 2024-06-29 栏目:办公范文

工程类财务核算篇1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是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基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如果从一开始就得到领导的重视,由总经理亲自挂帅,及时调配人力物力,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将会得到顺利推进;同时,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公司各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如需要合约部门提供合同及其结算资料,尽快完成相关工程的结算审计;工程主管部门提供工程量数据;设计部门提供设计图纸;运营管理部门提供运营数据、资料室提供竣工档案等。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将难以顺利推进。

二、加快工程结算速度,提高竣工财务决算效率

工程结算是竣工财务决算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结算工作完成得不好,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决算工作。要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结算工作应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能开展的结算工作提前进行,未雨绸缪做好结算工作,确保工程结算及时、准确,有矛盾及时解决,避免问题堆积矛盾激化。

二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加结算的范围,严把审核关。除了主体建安工程须进行竣工结算外,设备采购项目、施工水电、勘测和前期征地拆迁等工程应纳入合同结算管理范围。通过抓竣工结算,同时起到推动各项工程验收、档案验收、甲供材料设备等物资清理等工作,为资产清理移交、确定资产价值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完善的具有制约机制的结算管理体系、高效的合同变更管理办法和结算报批流程。工程主管部门作为工程实施管理部门负责对竣工工程量的审核,并对竣工图等结算依据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合约部根据合同结算条件、结算依据等对结算价格进行审核。此外,建设单位还应建立变更、结算报批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及审核时限,确实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完成合同变更的审核和签订补充协议,否则缺乏合同结算,会导致结算工作缓慢。

四是建立内审协审相结合多层次把关的管理模式,有效把好结算审核关,提高工作效率。建设单位应引进外部协审单位对征地拆迁、建安工程等项目的结算进行初审,提高结算管理效率和质量。

五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关结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拆迁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管理程序》、《工程预(结)算管理暂行办法》、《机电设备采购合同结算编制管理办法》等规范管理,明确职责,引入考核机制,同时,对承包商、监理方和业主自身有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为顺利完成结算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有效的指导。

三、强化会计核算,把竣工决算的要求融入日常的核算中,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一是科学设置会计核算科目体系,做到既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能与概算及合同有机结合,使会计信息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建设单位应对工程概算编制统一的概算单元编码,概算单元编码不仅可以为标段的划分、合同的签订提供概算依据,还可使会计核算与工程概算相互对应,为竣工财务决算的成本概算回归工作奠定基础。会计核算科目在满足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前提下,还应利用先进的财务核算系统,如用财务软件U8系统,将概算单元、合同名称、线路站点、供应商等作为辅助核算,与会计科目一一对应。会计核算应严格按概算单元编码归集成本、费用,使概算与会计科目一一相对应。这样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又为决算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节省了后期账务调整的时间,提高了决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是狠抓会计基础工作,严格审核款项支付,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首先,应通过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优化,建立起完善的投资控制体系。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手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应建立健全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如《工程款支付管理实施细则》、《财务事项授权管理审批暂行规定》、《零星采购和支付程》等规章制度,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做到有章可循,运作规范。最后,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审核每一笔费用的开支,做到事项明晰、依据充分,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加强概算、合同、审计报告、结算书等决算资料的保管,做好换岗交接工作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比较长,一般为4―5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概算、合同、政府工作纪要、审计报告、结算书等各种决算资料是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决算资料的管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应明确概算的管理部门,概算必须由专人管理,概算的调整,特别是工程需要超概算的;应尽快完成报批手续,相关批复资料应有存档;合同必须由公司合同部门统一登记、审核、存档,以确保工程竣工决算不漏项;同时,应明确合同项目清单所属概算单元编码,以便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按概算单元编码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另外,还应做好人员变动时的资料交接工作,确保决算资料的完整。

五、加强对各类物资的管理

建设单位物资部门要做好对各类物资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各类物资收、发、存的管理工作;其次,各类物资到货必须要有明确的价格和数量清单,特别是对于合同赠送的备品备件必须要有单价,以作为后期购买的价格依据;其次,各类物资变更要及时,手续齐全,变更后的物资清单应与实际到货清单一一对应;最后,财务部门应做好对各类物资的到货、领用核算,并定期与物资管理部门对存货进行盘点。

六、将盘点工作融入到工程竣工验收中,为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奠定基础

资产盘点是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中的难点,特别是对设备资产的盘点工作。轨道交通工程交付的设备资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有的还隐藏在天花、隧道中,对设备资产的盘点不仅需要具备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熟悉存放或安装的方位,财务人员难以独立对其进行盘点。工程移交运营部门后,要对其进行全部盘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好轨道交通工程的资产盘点工作,首先应将资产盘点工作,特别是各类设备系统的盘点工作设法融入到竣工验收工作中,财务人员应积极参加,在工程竣工验收中,要求相关单位提供验收资产清单,列明资产名称、类别、型号、数量、价格、存放地点等,并组织承包商、监理、建设部门对相关资产进行确认,为竣工财务决算的资产盘点工作奠定基础。

七、及时沟通,取得共识,避免返工,确保竣工决算的工作质量

要做好轨道交通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工作,还应及时与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做好决算相关事宜的沟通工作,避免由于理解的不同造成返工。如积极与发改局沟通,就竣工决算日、试运营期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审计局就工程结算、报表编制规范、费用分摊原则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明确处理方法;与财政局就建设管理费费率、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进行沟通,明确处理方法。通过努力,使一系列原本比较模糊的、可能影响决算结果的问题一一得以解决,避免了后期的返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工程类财务核算篇2

关键词:乡镇基建核算与监督探讨

做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浙江省慈溪市乡镇都加大了基本建设的投入,把项目做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基建财务也成为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部门的乡镇财政除了筹集建设资金外,该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建资金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发挥会计内部控制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乡镇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会计人员参与基建管理不够。会计人员参与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里明确规定的职业道德要求,既是会计人员的权利,也是会计人员的义务。由于乡镇基建会计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兼任,本身工作就比较繁重,对基建管理和财务的专业知识普遍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不能也不愿参加与基建财务管理相关的会议。造成会计人员不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不清楚工程建设内容与工程的进度,会计的核算与基建管理相脱节。会计人员参与基建管理也是基本建设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建重要事项及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的缺位,也是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工程信息被垄断,形成三超及腐败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基建会计人员对基建业务核算水平有待提高。不少基建会计对《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不了解,基建帐务处理不规范,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计科目设置不够规范。有的在行政帐中的专项支出中核算,不能正确使用建筑安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费用等科目。

(2)发生的基建支出列支不够规范。支出列支随意,有些甚至连不同工程项目的支出都不加区分,待摊投资二级科目的使用更是比较混乱。

(3)在会计处理一致性方面不够规范。同一业务单位往来科目前后使用不一致,相同性质的费用支出也记在不同的科目,造成查帐困难。

(4)项目成本核算不够规范。未将前期的勘察设计、管理费列入项目投资支出,造成项目成本不完整。

(三)对工程款项的支付审核不够规范。基建会计对工程款项的支付审核把关不严。大多数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付款审批制度。部分会计在付款审核时随意性较强,有的会计仅依据单位负责人的签字,没有严格核对工程进度和施工合同,出现了资金付过头现象。有的会计对票据的合法合规性审核把关不严,有关部门在事后的检查中发现,有的是自制三联单,有的用往来发票代替营业税发票,有的是发票的抬头与施工合同确认的单位不一致。做为付款最后把关人的会计人员如不按规定规范审核,将会对本单位的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带来风险。

(四)重要的文件和合同管理不够规范。有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没有按项目及时收集整理初步设计文件、概算表、各类合同、工程进度报表,竣工验收文件等相关工程文件,这既对日常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带来不变,也不利于竣工财务决算和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五)竣工财务决算不及时。财务决算已成为基建财务管理中的最薄弱的环节,我市绝大部分乡镇大都没有进行过财务决算,影响了进行国有资产产权凳记,办理固定资产移交等后续资产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办理财务决算,工程项目的最终成本也无法确切知道,更使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很好地为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决策服务,也制约了工程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程项目后评估等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

二、针对乡镇基本建设会计核算与监督存在的问题和不规范的现象,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监督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面加强我市乡镇基建会计队伍的建设。我市财政所人员平均人数为7人,除极少数乡镇外都应尽可能建立专职的基建会计队伍,集中核算乡镇的基建会计业务。由财政部门牵头成立乡镇基建会计人员网络。建立平台定期学习基建财务会计制度,基建基本知识,交流基建会计实务中的问题和困难,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乡镇基建会计人员的素质。

(二)指导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建会计核算科目。会计核算的关键和难点在会计科目的设置,财政部门应协调组织相关基建财务专家和优秀的乡镇基建会计共同合作出台分类的基建会计核算科目设置方案。按乡镇工程建设的实际,可分房屋类、市政类、水利类等。

(三)出台全市统一的乡镇工程付款内部控制审批制度框架。各乡镇应根据该框架出台具体的付款审批办法,报市财政备案。严格审核工程结算手续,杜绝基建支出违规现象,重点把握以下要点:一切工程付款等要有合同,审核其付款事项是否是合同所列事项,支付工程进度款要依据合同条款以及由建设、施工、监理三方签字的工程进度表,外地施工单位要出具施工地税务部门开具的发票等。

工程类财务核算篇3

【关键词】国库支付;部门预算;会计核算中心

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重大改革与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全国高等教育学校即将执行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新制度对会计核算基础、要素构成、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财政改革方面新增了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这些都对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新要求,高校会计核算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现行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软件系统滞后,不能满足国家财政改革的需要

根据调研,目前高校普遍使用“天财财务核算系统”或“天翼财务核算系统”等进行财务核算。由于该系统原有功能的限制,高校国库支付业务中所需标识各项辅助码功能不能同步实现。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处理相关经济业务时,只能采用手工录入国库类款项指标信息的方法,以便银行出纳人员能借助这些数据信息对应填写国库结算票据中的“附加信息码”,而自2006年开始至今,国库支付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以某高校近五年国库授权支付业务量统计为例,如图1所示。

由于缺乏软件系统本应具备的自动校验功能,每笔国库支付业务容易造成人为差错,如国库项目支出误从实拨资金支付、选错国库信息导致串用其他预算指标等。特别是高校财务管理系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银行支付系统的三套系统不能相互兼容,数据无法对接与效验,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加以防范,高校只能通过和银行、财政部门进行三方人工对账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由于不能使用银校自动对账系统,增加了对账难度,也使本可简化的核算工作程序和工作量呈几何倍数增加。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201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并明确设置明细科目和相应的经济分类。这些财政改革措施均已被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范围。但绝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跟不上国家财政改革的步伐,以致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任务重、效率低。

(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管理数据不能共享,不能满足预算精细化要求

伴随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高校正在按部就班地执行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等相应政策,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的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都已实施预算管理,而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参与学校各级单位预算及各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定、审批、调整,对各单位的具体业务和开支项目及资金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报账时往往不能准确判断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学校财务系统未能与科技部门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衔接及数据共享,财务系统上缺少相关支出额度的有效指引与监控,核算人员无法准确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由此,往往造成会计核算账务处理不当,资金使用效益得不到真正体现,预算精细化管理流于形式。

(三)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模式不尽科学

现行高校一般都设置了会计核算中心机构,实行学校一级核算模式,处理全校各子单位账务,管理着教学、科研、后勤产业等方面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要求核算工作人员能全面、独立地完成审核业务,包括审核业务手续齐全、清点票据数量、检查附件合规、依据部门和项目判断支出科目、上机正确录入会计凭证等工作任务。核算机构一般对学校各单位内部工作或管理及具体业务事项不甚了解,疏于对票据真实性、合理性的判断,对资金收支合法性、合规性难以掌控。在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次计入成本,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子单位实物短少或报废也不能及时在核算中心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账实不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最终影响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的战略决策,难以保证全面统筹的科学性。

(四)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难以满足多层次财务核算服务的需求

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报销业务服务,多数高校提供的是面对面人性化核算服务,核算工作环境相对嘈杂,员工思想高度紧张且工作强度大,工作人员常年忙于机械式报账,而各项福利待遇都明显偏低,人员流失严重,新增核算人员业务熟练程度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此外,受人事竞聘与岗位轮换等因素的影响,核算队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在逐渐加大,队伍中出现人心不齐、状态不佳现象,严重挫伤核算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核算工作拖沓推诿,难以满足师生员工对核算服务的要求,更难于实现财务核算改革新举措。

(五)核算服务与核算监督职能定位模糊

随着市场经济与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多渠道来源的办学资金与科研经费使高校核算经费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核算中心主体职能是遵循国家统一的财务法规、制度,将发生的每一笔报销业务处理成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学校和项目负责人提供决策依据。在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必将产生各种各样难以预计的矛盾,费用支付请求与核算人员拒绝支付经常会冲突。妥善、合规、合理地化解矛盾是核算服务工作关键点,也决定着核算服务质量的高低。是服务多一点好,还是监督严一点好,在广大核算人员心中定位模糊,由此影响核算人员工作积极性和高校核算工作管理水平。

二、完善高校核算服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核算工作如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要求,为即将执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做好准备,逐步完善高等学校财务核算业务的整个流程,应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宣传,完善高校财务核算基础建设

国库集中支付和部门预算等财政体制改革举措,对高校财务核算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对此,可以考虑的方法有:

1.印制宣传册。利用宣传小册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定时向教师邮箱发送政策宣传品,有效提高教师提供报销材料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2.系统知识培训。对常规报账人员就高校执行的财政政策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知识实行系统培训,将核算人员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与平时工作紧密结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更新与提高核算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水平。从核算基础入手,先对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要求、政府收支分类、国库支付信息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以积极改进。

3.政策第一,制度把关,分类处理。在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各项财务管理措施必须注意到经费核算的复杂情况,正确处理经费开支标准、预算编报额度、实际支出之间的矛盾,不能盲目“一刀切”,应兼顾不同经费的特性,分类处理。核算人员应根据政策标准、预算额度和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给予教师切实可行的指引,将可行操作方案提交师生选择。尽可能消除核算标准不统一、支出超预算现象。

(二)更新财务管理软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会计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高校核算工作有力的技术保障,是各种改进措施顺利开展的基础支撑。在目前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不能进行全面更新改造情况下,引入嵌入式管理控制模板,可以将某些手工录入的财政信息、财务核算控制点嵌入到系统中,将人工控制改为系统控制,降低核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例如将项目预算数据录入对应核算科目系统,可以避免核算支出超预算。同时尽可能提升财务软件系统集成度,例如将财务软件出纳复核与支票打印软件和即将开发银校直连支付软件集成起来,避免数据信息重复输入,提高工作精确度。将财政国库支付系统与银校直连支付软件对接,缓解国库业务的对账工作压力。建立校内科研经费管理与财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共享。除此之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简明扼要地对外教师经费结余情况与预算执行进度,缓解突击使用经费集中报销时段不均状况,建设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解答核算报销有关置疑,随时公布核算大厅等候情况,提高报销办事效率,节省等待报销时间。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财务人员队伍

核算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是优化财务核算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高素质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超的沟通技巧与应变能力。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的结合,相对核算中心合同制编制人员较多现状,对于业务娴熟、工作态度良好,踏踏实实为师生服务的员工,在校内转岗时给予优先考虑。在保证核算中心报销工作稳定运行和人心和谐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公平考核标准与实施细则,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每月定期公布业务量最多与差错率最高人员名单,每月评选优秀者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干部提拔时加大“倾斜”力度,充分调动核算人员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年轻核算人员对职业生涯有准确、光明的定位。

(四)转变高校核算模式,优化报销流程,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改变核算工作模式与优化报销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1.将报销受理、票据整理、支付审核、上机录入分开处理流水作业,现场清点报销票据数量,将汇总核算票据环节转为后台处理,或发动二级学院现有报账员、科研秘书等帮助核算中心做一些接受票据的基础工作,并且辅助以网络填单、短信沟通、网银支付等电子技术手段,尽量减少老师报销等待时间。

2.学校核算中心改变办公地点,建立二级学院核算体系,委派财务人员到二级院系进行核算业务处理,有针对性地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财务系统分布式部署机制,将业务点设到学院,由二级学院承担核算的基础工作。二级院系自行审核原始票据,确认上机制单,会计核算中心复核二级学院转来的原始单据、核算科目、项目等。

通过授权办理、压缩中转,优化业务流程,大大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同时使核算中心人员有更多时间参与学校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使其拓宽业务层面,反过来又促进其核算水平的提高。

(五)完善财务服务与监督职能,提高财务服务质量

会计核算中心是学校财务政策的执行机构。高校财务核算的目标必须在执行相关财务法律法规、运用相应的财务方法来实现,必须体现国家法律法规的刚性,所以,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不可或缺。而学校师生对财务核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提供优质服务也是财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责。优质服务与监督的有机结合才是会计核算中心的根本职责。在实践中,会计核算中心应严格按预算控制各部门的支出,监督支出使用情况,对各单位的支出行为、支出成本进行科学分析,给教师提供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数据,尽可能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及时性,针对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将核算事后控制转变事前控制,使财务核算监督与服务工作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按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不断修订财务核算制度及操作流程中的实施细则,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保障财务核算工作在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下运行,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协调发展。

在高校新会计制度下,建立与国家预算体制相符的核算服务体系,加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宣传,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有效的财务人员激励机制,转变高校核算模式,优化报账流程,完善财务服务与监督职能,能有效地保证高校经费核算质量,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徐元元.挑战和考验[J].财会通讯(综合),2010(2):12.

[2]马晓岚.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必要性[J].财会月刊(综合),2005(6):20.

工程类财务核算篇4

1.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硬件系统体系。

1.1统一的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实现集团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物质基础。集团管理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应该采用B/S网络化结构,即集团总部设置统一的财务数据服务器,各分子公司通过网络平台远程进行账务核算管理的体系。

1.2安全保证体系。集团信息技术平台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对保障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处理内容安全的所有要素构成体系的总称,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和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既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安全机制的构建、信息安全机构设置。

1.3统一的支撑软件系统。支撑软件主要包括财务操作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计算机语言、中间件、其他工具软件等。支撑软件系统是集团应用系统管理和运行的基础。不同的支撑软件的功能和安全性能是不同的。支撑软件系统的安全影响应用系统和系统业务内容的安全。

1.4柔性化平台。柔性化平台是指集团信息技术平台构建、运作、维护、监管的机制。

2.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

2.1统一的组织机构体系。根据集团公司股权结构及合并级次,确定集团财务信息化组织机构,对各级分子公司财务系统进行分类编码,确定账务汇总合并的程度,并确定其所使用的集团行业科目模板。

2.2统一的集团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框架体系。根据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集团公司内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会计科目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及业务处理的规范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同时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及不同行业核算要求的集团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便于集团公司信息汇总合并的口径一致。对不同行业合并类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进行统一分别定义,使标准统一编码的科目体系涵盖集团公司所有行业,通过关联方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并通过不同行业需要的核算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利用会计科目与核算项目的组合管理,在简化财务信息对外报送的流程的同时加强公司特定行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二、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部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设有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等7个行业性机构,组建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部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中建材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多个检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和多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承担并参与完成多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部级在研课题,累计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和发明,并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百项行业优秀工程设计、总包、咨询和工程管理奖项及多项优秀科技成果。从2002年起,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50强,跻身美国《ENR》杂志所评全球顶级工程设计咨询公司200强。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大力实施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了由传统事业单位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浮法玻璃技术向新型玻璃技术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科研设计模式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变。企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行业涉及:建筑材料行业、轻纺(日用硅酸盐)、建筑工程、新能源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专项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工程监理、装备制造、矿产开发、技术研发等多个不同行业。

2.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由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各子公司财务信息化程度不一,因此建设实施集团财务信息化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的变革:基础设施硬件系统及信息化软件的更新升级、行业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的构建、财务信息化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制定、财务信息化核算基础数据及核算方式的改革调整、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汇总下的合并账务体系的建立。

2.1基础设施硬件系统及信息化软件的更新升级。通过信息化硬件、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建立B/S网络化信息系统,对集团国内外各分(子)公司财务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数据集中管控和数据共享,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在此基础上,集团财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各分(子)公司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合同资料、销售和收款情况、固定资产、供应链系统等全部的经济信息,实现对各地分支机构集中远程账务核算、实时账务处理、资金集中调配,信息化各级管理人员可利用终端查询财务数据,有效地节约了财务人员信息沟通的时间,降低了财务费用。

2.2集团多行业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的构建。根据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集团内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对会计科目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及业务处理的规范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建立起一套适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的标准会计科目框架体系。在新的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集团各分(子)公司财务基础数据进行重新改革调整,建立一套完善的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统一的账务处理规范流程,根据规范要求,对各地分(子)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经过大量培训,严格规范各公司财务管理,集团内部公司之间采用统一的科目体系和编码原则,提供财务、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信息,统一报表格式,为成功实现集团合并账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汇总下的合并账务体系的建立

工程类财务核算篇5

【关键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研究;会计核算制度;核算内容

一、如何构建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财务管理制度的非统一化特征对集团内部的核算模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协调性,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尤为重要。构建一个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集团公司十分关注的问题。首先,集团公司必须遵守《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这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作出违背基本原则的行为。其次,集团公司内部需制定相应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集团内部成员以及部门之间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的干扰。同时,集团公司要根据其内部业务构造,规范基础性会计核算处理模式,以及规范会计调整方案、报表合并、资产处理等方面来制定出适合本公司发展的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使得这个科学规范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推动集团业务的延伸与细化、推动会计职能范围的扩大化,乃至推动整个集团的发展。对财务会计报告做出准确的定义,了解与分析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成本费用在内的各要素对提供稳定会计核算模式的贡献,从而勾画出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构架,推动集团总部考评子公司业绩的顺利进行。最后,正确区分集团公司内部部门以及各单位、成员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出规范的公司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切勿混淆子公司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科室之间的职能范围,为公司的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如何构建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

如何基于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构建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使得集团公司的财务功能得到集中,可以从集团公司的机构设置、财务集中办公、财务委派及轮岗三个方面来制定适合公司发展的方案。从机构设置来看,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机构可分为两个级别。首先在财务中心下设置财务部、资金管理部、战略规划部等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内部组织结构,并制定在财务中心统一管理下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即以及财务部门。这个组织结构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司公正管理制度的运行,同时以考核依据为员工薪酬标准提高了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并保障了公司的利益。其次是在一级财务部门方案的基础上设置针对资金报表报送质量、资金管理状况等问题的评分考核制度,同样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财务集中办公来看,主要集中于财务人员和会计业务的问题。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提高会计业务处理的时效性,财务中心并负责统一管理子公司的成员;财务中心要合理分配子公司与集团总部信息处理的职能,保障从子公司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要保障总部信息审核的透明度,从全方位的负责账务处理。从财务委派及轮岗来看,依然是建立在财务中心统一管理下的子公司以及下属单位财务人员的组织架构,并充分发挥财务中心对下属部门的监管职能,子公司和下属机构配合财务中心进行各项组织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的工作。强制性的实施以三年为一周期的财务轮岗制度。

三、如何认识财务管理模式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内容

1.凭证集中处理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凭证集中处理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它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重要性。其一是系统自动制证,其自动化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在公司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同技术部门合作,统一数据库,提高寄送凭证的效率。其二是手工制证,用其完成粘贴单据,填写入账信息以及装订打印等自动制证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实现自动制证和手工制证的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凭证集中处理的效率。

2.总账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主要分为资产类核算、负债类核算、收入类核算以及支出类核算四个类型。首先是资产类核算,比如购买固定资产、存货入出库、税金计提、个税返还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自动认证业务。负债类核算包括一些处理较为容易的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等业务,也涵盖需要自动和手工结合认证的较为复杂的业务。然后是收入类核算,虽然是四类核算类型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但是其处理业务的方式比较稳定,除开罚款,转营业外收入这类变动较为大的业务之外,其余的大多使用自动认证。最后是支出类核算,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等通过自动化认证的业务,以及费用分摊等较为复杂的手工认证的业务。

3.费用报销集中审核

费用报销即前面提到的通过自动和手工认证的方式将业务信息上传到统一管理信息的财务中心,并由总部财务中心对信心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后提交银行完成支付。

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会计集中核算要结合各个集团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依据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适合公司发展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余根凤.对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会计集中核算研究[J].商,2015,23

[2]张玲.电网公司集约化会计核算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收集3篇)
  • 下一篇:企业盈利结构分析(收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