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收集3篇)

时间: 2024-06-29 栏目:办公范文

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篇1

论文关健词:创新哲学哲学创新创新哲学

论文摘要:哲学创新与创新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哲学创新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哲学创新必然要求对创新进行哲学研究,形成创新哲学。创新哲学是哲学的新分支,是研究创新的一般现象,揭示创新的一般特征、本质和规律的应用哲学。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以往旧哲学的彻底变革和根本超越,是创新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当时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受到黑格尔哲学的熏陶,而后又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但他们在革命活动中超越了前人,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彻底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吸取了其合理内核—辩证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唯物主义,创立了自己的新哲学—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哲学的终极,而是哲学在更高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新开端。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从未为其哲学设置一个终点,把它变成封闭、僵死的体系,而是敞开通向真理的大门,为这一学说的再发展留下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150多年以来,自身一直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他们的哲学作了发展,他们的继承者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重大的创新和发展。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的时代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实践和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营养,又不断地从批判旧东西中发现新东西,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在谈到辩证法的本质时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具有这种辩证法的本质,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学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的教条。“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着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应的定义”那只是一种“误解”因此,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而应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创新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这种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和二根本要求。

二、哲学创新必然形成创新哲学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是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哲学,只有真正摸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脉搏,映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从而真正把握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所谓时代精神是关于一定时代内容的本质特征的集中表现。哲学从总体上反映把握时代的基本内容,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因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的本质特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时代精神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哲学创新就是要根据时代的不断变化,把握新的时代本质特征,概括和提炼新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理应把握新的时代本质特征,概括和提炼新的时代精神。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时代是工业经济的时代,那么新世纪的时代就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化和经济知识化的产物,是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结果,是知识创新的结晶。在知识经济中,科学技术和知识处于基础地位,起决定作用。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乃至整个知识的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就是创新,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

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标志着该事物得以成立的根本点,是本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主要点。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根本特征,是知识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的主要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虽然也有创新,但创新数量少、速度慢、周期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资本和劳力的投人,知识创新不是主要因素,不构成这些经济的主要点、根本点。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创新的周期相对较短,创新步伐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具有加速度的性质。上个世纪80年代技术产品的一般寿命为30年左右,90年代则为20年左右,世纪交替之际则更短。有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寿命甚至只有几年、几个月,就需要更新换代,计算机领域的产品更新周期已降为6个月左右。着名的摩尔定理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的微软公司,正因为它不停地提供社会需要的新产品,才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内,搜取了数千亿美元的财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可见知识经济需要不停地开发、不停地创新。要是没有创新,科技就不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不会出现,知识经济也不会存在和发展。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命脉,成为知识经济的根本所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国家主席江泽民才在近年来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正因为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命脉,成为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对创新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课题,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应关注新时代的呼声,把握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提炼新的时代精神,为时代提供理性的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创新,就必然要把创新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形成创新哲学。

三、创新哲学是一门新的应用哲学

创新哲学与哲学创新是不同的概念。哲学创新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与时俱进,是指哲学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前进。创新哲学则是关于创新的哲学,是以创新为对象的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对创新的一般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的科学,是对创新的哲学审视。因而它是哲学的一个新分支,是一门新的应用哲学。创新哲学是研究创新一般现象,概括创新一般本质,揭示创新一般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的建立,都必须有它特定的研究对象,有它基本的问题。创新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一般创新现象,或者说是人类社会各种创新都具有的共同现象。就这一点来说,它同创新学是一致的,它同创新学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因此从这意义上讲,创新学也可以说是创新哲学。但它同创新学也有层次上的一定差别。创新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创新现象,揭示创新的内在机制,说明创新的一般规律,着重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哲学则强调对创新现象的哲学审视和批判,对创新一般知识进行反思,提供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因此创新哲学是创新学的理论基础。

创新哲学研究的一般创新问题,是各种具体创新现象都:具有的共同问题,如创新的本质和特征、创新的根源和基础、二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创新的类型和结构、创新的要素和机制、创新的过程和变化规律、创新的主体和客三体、创新的能力和素质、创新的意识和思维、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创新心理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理性的范畴,就是创新哲学的基本通任务。

创新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研究创新现象,揭示冬创新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提供创新的一般理念。创新是一个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相关要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影响创新的进程和效果。人的身体于和心理,特别是人脑这个复杂系统,是创新的主体,直接决定创新的进行和成败。人的心理素质如何,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怎样,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怎样,是创新哲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新有哪些内在要素,它们有哪些内在联系,性质和作用怎样,都是创新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创贡新哲学也要研究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没有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任何创新都不能进行。创新哲学特别要研究创新的根源和基础、创新的地位和价值,关注创新的伦理意义,突出创新对人类的影响、对自然的影响,审视每项创新的终极意义。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创新,要进行哲学批判,揭示其利弊,为人们制定其应用的伦理原则提供理念。

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篇2

一、本质特征和趋势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已经知道,当前世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有着明显的生态化趋势,而表现出这个趋势的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从知识这个概念本身来发现的,知识本身具有的客观性和环境局限性直接的影响到了知识经济的本质,人类经济的增长方式因为知识本身所带有的特征而显示出了生态化趋势,也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本质内涵表现。第二个特征则是从知识性的角度来看的,人们自从有了智慧之后就不断的利用本身的知识对世界进行探索,知识其实贯穿了人类整个文明社会的始末,从各个方面都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阶段的每一个发展都是知识的变化在推动,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到现在的知识经济始终有着知识的力量在推动,这种现象表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内在趋势。

人们在探索前进的过程当中,对于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已经开始有着越来越明朗的了解,从最开始的完全受制于自然环境接着到了重视资源,以资源推动经济活动发展到最后的以知识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这些都表明了一个对推动经济本质认识的突破。人们对资源重视的时候,资源是推动经济的最重要能量,然后社会发展到现在,知识的作用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也预示出人们创造财富和推动经济的方式出现了一个本质上面的变化。知识能创造出来的财富是无穷的,它本质上是能够实现对一项效益成果进行低成本的投入并且不断的提高收益的,这种经济模式的确立,让人们摆脱了对资源的单纯依赖,不再无止境的对资源进行掠夺和滥用,能够对保护自然环境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这一点就是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生态化趋势表现。

二、知识经济生态化趋势

1.知识经济演化趋势

人类经济社会踏入知识经济阶段以后,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在按照知识经济作为基础的,全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趋向于生态化,例如提出来的低碳管理理念、绿色经济理论还有我国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被知识经济大环境影响之下才有的崭新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面来说都可以归类到知识经济的范畴之内。但是这些理念其实是对知识经济更进一步的阐述,它们将知识这个经济基础更进一步的演化为将生态规律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将生态发展作为引导经济发展的动力。虽然上面所提出来的这些理论是在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环境之下提出来的,而且内容上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提出来的目的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能源的开掘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一起为了建设一个能量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社会而努力。

虽然这些理论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它们最后都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同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取得了生态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因为这些理论当中或多或少都将生态规律作为一个中心理论,人的经济建设活动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必然是会有这样后果的出现。这种经济发展的演进,正是生态化管理理论所带来的影响和推进。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作为基础的推动力的,上面已经说过知识本身带有着实践性的特征,知识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的趋向于生态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其实更接近知识的本质特征,也更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一种管理模式。生态经济管理模式的出现,让我们对于经济产业发展的规律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人们首先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艰难的对自然进行改造,接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走到了自然的对立面,毫无限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挖采,而后到了现今却开始向自然达到回归,提出和谐统一的理念。传统的经济产业是对资源的重视,也就是“凝聚资源”的中心概念,随着人们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已经是不用也是不敢那么强烈了,所以转向“凝聚知识”其实是一件必然的发展,而以知识为核心演变出来的生态化管理模式则更是应验了这个规律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化管理创新是人类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的理念产物,它的存在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必然能够很好的推动经济生态化的良好发展。

2.生态化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鉴于生态化管理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对经济的前进起到客观的良好推动力,要对生态化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就要把握它的本质,也就是必须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发展这个事实,让我们在完善这个理念的时候变得能有所追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到现在已经确定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也需要人类活动改造变得更有生机,这个是生物体和自然之间互动的关系决定的,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向自然索取资源来进行自己本身需要的改造,另一方面则是向自然界反馈自己改造成果所散发的物质和智慧等方面的能量。这其实就是说明了人类改造社会除了要依靠自然的养育的同时又要对自然进行反哺养育,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人类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这是一个双方互相的经济型模式,这也是自然生态规律和人类发展历程所使然。

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篇3

【关键词】世界地理教学体系

世界地理课程是由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两门课程组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地理教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面向新世纪复杂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了避免过去分为世界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两大课程时的人地两大要素系统相互脱节的弊端,形成自然与人类经济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适应21世纪区域自然——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经济体制市场化,产业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我国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进行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实为当务之急。

1明确分区地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示例

在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了解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这些区域和国家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具有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认识一个地区或国家地理特征的能力。

2认清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主要关系与原则

2.1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当前,世界地理课程教学用的教材,还是刘德生主编的《世界自然地理》和陈才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教材,人地两大要素相互脱节,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再加上世界政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超过了教材本身修订出版的速度,客观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相对复杂、陈旧、落后,跟不上学科发展,教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重新调整的需要。因此认为,只有处理好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辨证关系,只有充分地研究教材体系,积累丰富的世界地理理论知识,才有助于形成适合师专地理教学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2.2教学体系与相邻课程体系的关系。世界地理包括世界自然和经济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由区域自然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属于地理学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中国地理学的强烈影响。在现在和未来,随着学科交叉渗透的不断发展,这种影响还会越来越大。由此,能不能说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能取代世界地理,能不能只学中国地理而放弃世界地理。但是,尽管这些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毕竟不是一门学科。世界地理虽包括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许多内容,而它们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2.3理论引进与理论创新的关系。随着学科的发展与分化组合,世界地理学作为区域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进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地理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毕竟不是地理学,而是经济学、生态学的一部分。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引进上述学科的目的,在于借鉴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精髓,结合世界地理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吸收并发展它,为完善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服务。但是,当前存在着对世界地理的研究不深,对外来理论和方法与世界地理的创造性结合不够。因此,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应遵循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转贴于

2.4教材体系建设与方法论建设的关系。目前,在世界地理教学改革中,还只是用系统论的思想对原有的世界自然和经济地理两本教材进行改造,而没有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原有的专科“世界地理”教材,尽管是包括自然和经济两要素的综合,但基本上还是先讲自然,后讲经济,没有把自然和经济两大要素形成有机的整体。在教学方法上,虽然注重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老的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但现代技术方法运用落后,缺乏时代性和先进性,与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差距。因此,在课程教材体系和方法论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教材体系与方法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3世界地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国内外对世界地理学课程基础的探讨尚未达成共识。欧美多数学者和国内部分学者强调区位论或人地关系论为世界地理的理论基础,原苏联经济地理区域学派和国内部分学者则强调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近几年,许多学者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地理学发展的关系,尝试把该理论引入到世界地理理论基础之中,还有学者提出并论证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地域运动论同为学科理论基础。有了这些理论,为现代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与益处。

4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范围、面积大小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也有差异,但是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说,都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综合体。在教学中要用发展变化的、综合的观点去分析分区地理与国家地理特征,这对于他们独立地去获取地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对一个区域(或国家)地理位置的分析,一般要从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不同地区(或国家)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有区别的,要抓其位置上突出特点,不可一概而论,以偏概全。而对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更要注意其综合性,一般从人口数量、民族构成,经济性质、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部门及其分布,以及城市职能、交通状况,环境问题等。在分析中应注意“综合”、“发展”两个方面,抓住突出特点形成空间概念,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将其认知规律转化为学习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5结语

世界地理课程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这给课程教学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为了迎接机遇,战胜挑战,加强课程教学体系研究,是促进地理学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地理学发展的力量来源。尽管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地理学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建设的基本内容,但进行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探讨还只是开始,还需要持续地进行实践、总结和交流,并进行补充和完善,需要注意方法、技术手段对科学体系的改造,探讨实现理论——方法——实践一体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宣增益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M].中信出版社,2004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大学生入党自我鉴定怎么写才完美呢(收集2篇)
  • 下一篇:工程类财务核算(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