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金融改革;改革背景;路径选择
三十年前中国的金融,从内涵到外延,从功能到作用,都不是现代意义的金融,都不能与现代金融相提并论。当时中国的金融在结构上,仅仅表现为银行;在功能上,仅仅表现为货币发行公司;在作用上,仅仅充当算账、记账的会计出纳。三十年前的中国金融,是由三十年前的中国经济决定的。由于当时的经济是高度集权、彻彻底底的计划经济,从而决定了资金分配与流通的计划特色。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与集中分配,构成了资金运行的主旋律。当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时,拉开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序幕。
一、改革前中国金融背景描述
三十年前中国的金融,是缺乏金融实质要素的金融,是功能作用残缺的金融,比如,在要素上,缺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资产定价机制;在功能作用上,货币不是一般等价物,银行不是真正的银行……。
(一)功能残缺不全的货币
货币最主要的功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功能是将商品和劳务内含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即值多少钱。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功能是充当一般等价物,实现并满足人们购买商品劳务的愿望。在当时,人民币发挥了价值尺度的功能,将商品劳务内含的价值量表现为价格,但是,人民币不能有效地发挥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在充当流通手段上遇到了计划指标和各种票证的限制,“有钱买不到东西”。在生产流通领域,“钱随物走”,物资的流向取决于计划配额和指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流向哪里,都是计划说了算,物资流到哪里,货币就跟到哪里。在消费领域,货币不能独立充当一般等价物。消费品的获取,光有钱是不行的,除了货币,还必须有各种票证,“货币+票证=一般等价物”。因此,三十年前的人民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是功能残缺不全的货币。
(二)机构残缺不全的金融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形成了十分狭窄、过于单纯的银行体制。金融机构就是银行,银行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这个体制在功能上混杂不清,中国人民银行既发挥货币管理机构的功能,又发挥货币经营机构的功能,也就是说,既是中央银行,主管货币发行;又是商业银行,经营贷款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依据计划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各分支机构吸收存款交由总行统一调配。贷款规模与投向严格依照总行的计划额度进行。在当时,形式上还存在着农村信用合作社,但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业务上、组织机构上都不独立,直接依附于中国人民银行。
(三)作用残缺不全的银行
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相一致的资金分配体制,是以财政为主导的无偿划拨体制。通过统收统支,利润上缴,国家财政集中了所有财力物力,然后,又通过无偿调拨完成资金的分配与流通。在国有经济形成与发育时期,财政独挑大梁,是分配资金的主渠道。银行起着拾遗补缺,发挥着社会出纳的作用。因此,在当时的资金分配领域,素有“大财政、小银行”之说。
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两大块构成:一块是固定资金需求;一块是流动资金需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固定资金完全由财政无偿拨付,通过上级主管部门解决,而流动资金需求又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对流动资金的基本的正常需求――定额内流动资金,这部分资金需求由财政拨款解决;另一部分是企业对流动资金的临时性、季节性需求――超定额流动资金,这部分资金需求由银行贷款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在资金的分配领域中,银行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或可有可无的。
(四)金融产品残缺的市场
三十年前,由于金融机构单纯的表现为银行,金融产品也就单纯的表现为银行存款。居民个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就局限在对银行存款的需求上。
银行存款作为居民个人唯一能被选择的金融产品,意味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除银行信用形式之外的其他信用形式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比如说,在当时不存在与生产流通过程紧密相关的商业信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商业票据(商业汇票、商业本票);不存在国家信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国库券、公债券;不存在企业直接融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公司债券、股票等等。单一的金融产品,在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金融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金融交易产品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市场是不存在的。
二、中国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
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力源于经济体制改革。当经济体制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时,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提上日程。金融改革的路径在哪里?方向如何设计?有没有最优制度安排?在改革之初,这些都是困扰我们而急需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有关金融改革的若干论述在为我们指明金融改革方向的同时,也为我们找到了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邓小平理论与金融体制改革
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从此掀开了璀璨的新篇章。邓小平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不同时期有关金融改革的若干论述为中国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
1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在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仅仅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要把银行当作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必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由此,拉开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序幕,吹响了打破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号角。
21986年12月,邓小平在肯定了几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指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些,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对金融问题我们知识不足,可以聘请外国专家来作顾问嘛”。
31991年1月,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这次讲话既明确了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又明确了金融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4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风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下一些尾巴。”这次讲话,决定了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命运,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为国有企业改革、为国家建设和深化金融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中国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
1路径选择之一:打破大一统银行体制,“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从银行开始的,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是改革的基本目标。为什么改革从银行开始,在当时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打破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分设或成立专业银行,实现银行结构的多元化,形成中央银行领导下的专业银行体系;另一方面是提升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改变“大财政、小银行”的功能定位,弱化计划分配资金,强化银行信用在助推经济改革中的作用,落实和贯彻1979年邓小平提出的“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仅仅是算账、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要把银行当作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必须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打破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体制,是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开始的。1979年,为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支持,恢复成立了中国农业银行,由此迈开了设立国家专业银行的步伐。为适应对外改革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同时设立国家外汇管理局。为了吸收外资,促进经济特区的发展,以及加快对外的改革开放,1979年底,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同年还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
与中国人民银行转变为专门的中央银行同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成立或恢复,由此形成了各司其职的银行体系。到80年代后期,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以及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格局被彻底打破。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服务多样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把银行办成真正银行掀开了新的一幕。
2路径选择之二:中国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的票据贴现始于80年代初。198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杨浦区办事处和上海黄浦区办事处合作办了中国第一笔同城商业汇票的贴现,不久,贴现商业票据在重庆、沈阳、武汉等地得到推广。198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办法》,决定从1985年4月起在全国推行这项业务。1984年,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开始出现,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与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相一致,各种债券的发行也相应展开,到1987年底,我国的有价证券发行额累计达到646.3亿元。其中,国库券354亿元,国家重点建设债券52.3亿元,重点企业债券2.6亿元,金融债券85亿元,各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为132.4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国于1987年开始试办有价证券转让业务,到1987年底,我国已有44个城市开办了有价证券的转让业务,交易对象主要是企业债券,交易形式为自营买卖和买卖。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全面深入发展。
3路径选择之三:“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从农村联产承包制到扩大企业自;从“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政策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灶吃饭”,……。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消除中央集权,打破“大一统”的资金分配体制的同时,为金融体系提供了丰裕的资金环境,为金融改革与深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扩大企业自”使企业可供分配的资金多了,从而为银行提供了资金来源;“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政策使居民个人手中的钱多了,从而使银行的储蓄存款稳步增长,为银行理财业务及相应服务功能的拓展奠定基础。“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权”,使地方可支配的资金多了,使银行体系能动员的资金来源明显增强。随着金融体系可利用资金的迅速增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及范围得以迅速扩张,从只能发放超定额贷款,扩大到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财政逐渐从生产投资领域退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从依赖财政拨付,到完全依赖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无偿的资金拨付体系让位于信贷投放的信用体制,“大财政、小银行”的资金分配格局被彻底打破,银行等金融部门已从过去的“可有可无”上升为国民经济的调控者。
美国学者麦金农先生在研究各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指出:实行经济自由化有一个政策最优次序规律,排在第一位的是强大的中央财政。他认为前苏联、东欧等国家的转型都是依托了强大的中央财政,借助于强势财政,才解决转型中的资金问题。然而他发现,取得成效最好的中国在改革的最优次序上却是一个“例外”。中国是金融排在首位,“金融先行”,借此推动整个经济改革,依托金融解决改革中面临的资金问题。麦金农先生称这一“例外”为“中国之谜”。“金融先行”的路径选择,使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自主投资项目汇报
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1、月华乡新星村、新华村、红旗村、富裕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一批)共3个农户建新区,拆旧农户136户、540人,拆旧复垦耕地约为122.77亩,预计结余指标78.9亩,该项目自2019年6月13日(中选日期)投资实施以来,有序的完成了宣传动员、农户建房保证金缴纳、集中居住区及宅基地测量、协议签订等工作,目前集中居住区规划方案已经通过规委会审查,初步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准备初设审查会资料;农户联建房部分通过业主自主招标,已经确定施工单位,目前正在搭建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土地复垦设计完成,待集中居住区施工图完成再一并挂网公招施工单位;融资贷款方面已通过州农商行审核,贷款金额5000万元已经下放落实。该项目较西昌市所有土地增减挂项目来看,推进速度较快,争取在3月中旬通过初设审查会,4月初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后,于4月中旬全面动工,力保2023年底项目整体通过州自然资源局验收并顺利获得财政拨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
2、西溪乡上乡村、新营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一批)涉及搬迁农户109户、400人,拟整理复垦耕地101.2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31.34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70.86亩。该项目已经完成保证金缴纳、人口审核、宅基地测量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安置点策划方案的设计,准备融资贷款需要资料,争取在项目动工前将资金落实到位。计划本周开始与参与农户签订建房协议,进一步锁定参与农户名单及人数,计划安置点规划方案设计于3月底报规委会审查,加快推进相关建设手续的办理,力争在2023年6月初全面动工,并在2023年底完成土地复垦及农户自建房部分的建设工作。
3、月华乡安宁村、宁乐村、万古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二批)涉及搬迁农户105户、416人,拟整理复垦耕地98.6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34.52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64.08亩。该项目该项目已经完成保证金缴纳、人口审核、宅基地测量等工作,但由于安置点内发现古代墓葬群(与月华乡两高安置点情况一致),经与市文物管理所对接,建议重新选址安置,目前正常积极对接乡镇重新选址问题,期间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融资贷款资料准备、安置点风貌及户型初步设计工作等,待项目选址确定后快速着手推进。
4、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黄联关镇鹿马村、大德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二批)涉及搬迁农户125户、476人,拟整理复垦耕地118.6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39.98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78.62亩;西昌市黄联关镇石坝村、东坪村、哈土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第二批)涉及搬迁农户142户、601人,拟整理复垦耕地115.48亩,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拟使用挂钩周转指标50.48亩,结余挂钩周转指标约65.0亩。黄联关镇两增减挂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宅基地及安置点地形测量、建房保证金的缴纳等工作,人口审核基本完成,安置点风貌及户型已锁定,下一步将与农户签订协议进入安置点规划方案设计阶段,同时准备好融资资料,尽快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争取于2023年7月初全面动工,于2023年底完成农户自建房部分的主体工程和拆旧复垦工作。
二、兰馆项目
兰馆项目位于邛海东北岸,占地面积25600㎡,建筑面积1600㎡,预计2023年8月进入试运营阶段。目前正在深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为保障设计工作的全面、具体,更好的将兰馆室内设计和室外景观打造融合,近期我公司详细测量了兰馆及周边地形提交给设计单位,预计3月15日前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届时将加快办理财评、造价、施工单位招标等工作,争取在4月中旬开工建设,在火把节(8月11日)前正式开馆营业。
三、百花深沟项目
百花深沟火锅、民宿及景点景观打造项目前期通过项目地点的实地考察,项目业态的深入研究及项目投资回报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已经形成成熟的具体方案,计划将该地块打造成集精美餐厅、精致景观及精品名宿(在原有旧房基础上改造)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目前该地块地形测量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具体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四、东篱菜园
东篱菜园项目位于海南乡湿地风景区内,南临环海路,北临邛海湿地公园六期,环境优美。随着城镇居民对“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的越发向往,该地块适宜打造成一个农业观光园,能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朴实生活的地方。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园内借邛海景观打造集农耕博物馆、农场、果园、垂钓鱼塘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理想地。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地形的测量工作,已经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待方案成熟报邛泸管理局审批后实施,预计3月15日前完成规划方案的设计工作,将整个园区划阶段实施,先将原有建筑改造装修,后实施室外景观打造,整个项目形成流水作业,设计、施工同时进行,能大大缩减建设周期,房屋改造装修争取在4月中旬开工。
五、唐城公园嶲州阁-----建昌塔文创基地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融资;财务管理
1、引言
所谓融资就是通过一定的渠道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行为,这对企业达成预定的经济目标和战略至关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渠道也日趋多样化,有通过内部的债权和股权融资、预售融资以及共同开发融资,也有借助外部的金融中介和信托等方式进行融资,这一方面提高了融资的效率,但同时也使融资风险相应增大。因为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资金,如果在融资过程中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则不仅会影响到相关企业以及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果,还会给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见,在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意义重大。
2、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
1.能够降低融资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房地产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房地产行业因为其特殊性,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活动中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而要合理的计划、配置和使用这些资金,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不行的。在房地产融资过程中,通过应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对所筹集资金的用途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而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风险。
2.为融资决策提供依据。房地产企业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融资,而在整个融资过程中,融资决策是重要的一环。在房地产行业的融资过程中,根据合理的财务预算能够正确地确定融资规模,从而可为制定合理可行的融资方案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存在融资不足或融资过剩的问题,而这给整个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3.可以减少融资成本。在对市场上不同融资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可以对融资额度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然后可根据融资所要达成的经营发展目标需求,以年度财务预算为标准,合理确定融资规模,从而将融资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对所筹集的资金进行有计划、有原则地使用,这就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
3、房地产行业融资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资金链断裂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资金链断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1)因为融资困难而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较高,进而给财务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企业在竞价买地、房产开发、营销策划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整个过程中一旦出现差池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2)因不合理融资而造成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对融资额度的合理评估,也没有制定科学的融资方案,甚至超过自身还款能力而盲目进行扩大融资和高利率融资,而这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风险。
2.成本控制风险。融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必然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如融资审核费用成本、利息成本、股息成本和信托管理成本等等,而这些都会对最终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融资过程中不注意加强财务管理,进而使得融资成本增加,则不仅会降低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收益与核心竞争力,还会因为受到成本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面临成本进一步增加的风险。
3.投资风险。众所周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通常都比较长,并且整个开发过程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很多房地产项目在正式开发前都将关注焦点放在如何筹集资金、怎样追求高利润等方面,缺乏对市场的调研以及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活动,这可能造成房地产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
4.资金回笼风险。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多是先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再通过房地产产品的后期销售来偿还先期债务,这种模式必然会导致资金回笼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如在最终的销售过程中,因为政策、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使产品销售情况达不到预期目标,回款缓慢,导致企业的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给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企业破产。
4、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
1.做好预算工作。房地产行业在融资过程中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做好项目预算和资本预算。除了需要从宏观方面对整个项目进行整体预算外,还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首先,要确保项目投资决策时的准确性,降低因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其次,要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的监督工作,确保整个项目的资金运转都是有计划和有原则的进行,以充分发挥资金预算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财务部门要建立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坚持月度分析、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相结合的预算分析和考核原则,定期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对资金流动中不合规矩的地方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确保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健康、有序地进行。
2.严格资金管理。房地产项目开发因为其特殊性,导致整个开发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可以看作是房地产行业的“血液”。只有通过科学地筹集和管理使用资金,做到优化资金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促进最终效益的提高。当前很多房地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管理,表现为部分资金使用不当,进而造成资金运转困难,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开发的项目不能按时完工。因此,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每一笔资金都是有计划、有原则地被使用,同时还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收回,提高企业的可用资金额度。
3.及时分散风险。首先,要做好投资的区域性分散工作,将房地产投资从一个区域分散到多个区域,如可将只在一个区域从事开发项目的工作转变为在多个区域均进行项目开发工作,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一个区域经济不景气而造成的损失。其次,要做好投资时间分散工作,确立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避免因短时间内的市场或政策波动而带来的损失。
5、结束语
房地产行业融资中有效的财务管理对提高融资决策的正确性、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而这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房地产行业在融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自身以及需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活动的各种因素,加强财务管理,进而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腾雷.论房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常见的财务管理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3,(4):395.
[2]屈锦秀.浅议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J].江苏商论,2014,(6):225-226.
监管层发力
回顾近两年来的监管动作,从2013年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规范,到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再到独立的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最近是商业银行法的启动修订,都为银行理财业务指向了一个关键发展方向――回归资产管理本质。虽然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法律关系一直未被厘清,到底是委托关系、资产负债关系还是信托关系一直都是市场争议的焦点。以上一系列的监管动作以及市场对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无疑都表明了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是信托性质。信托关系从法理和制度安排上帮助银行理财产品确立长久缺失的法律地位,从而促进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只有回归资产管理本质,银行理财产品才有可能打破刚性兑付文化。回归资产管理本质后,银行与投资者之间为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关系,从而打破目前类存款产品下的资产负债关系,风险和收益都应归投资者所有,投资者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理应获得更高的风险溢价。参照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模式,基金化运作、结构性投资将是银行理财产品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出路。从基金化运作模式来看,产品所投资的资产可定期估值,产品净值随资产的估值而定期波动,投资者以净值为标准进行申购与赎回,银行在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后的投资回报均归投资者所有。从结构性投资模式来看,银行将债券、存款等低风险投资品种以及股票、期货、期权等高风险投资品种相互组合,使得产品风险处于高低之间,帮助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投资者获得适中的投资收益。
监管层推动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采用的是基金化运作模式,该项试点工作发起于2013年10月,由10余家大中型银行首先开展业务。如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试点机构再次扩容,中信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已经获批此项试点资格,试点银行数量提升至16家。此外,包括南京银行、大连银行、徽商银行等大型城商行,已向当地银监局上报或正在上报试点方案,正式获批指日可待,可见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主体已经从国有行、股份制银行逐步向城商行延伸。
城商行积极参与试点的原因,一方面是跟随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基金化转型之潮流;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得到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这一标准化产品的发行资格。在原有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也成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投资资产之一,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对应单个企业的债权,这就相当于银行通过理财管理计划发行债权融资的“受益凭证”,同时向理财管理计划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投向对应的融资企业。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一方面按照份额发行,使得理财产品基础资产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品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使得市场能够对其价格充分发现,便于产品净值的估算。
四方面差异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之间主要存在四方面差异。
投资资产为了便于产品估值,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所投资的资产除原有的债券以及货币市场工具以外,增加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且绝大部分计划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替代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各类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投资期限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式运作,存续期限多在1年之内,如1个月、3个月或6个月,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存续期普遍超过1年,多为2年或3年,但其以开放式运作,两个相邻的开放日之间的间隔期一般为1个月或1个季度。
投资收益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预期收益率形式公布,绝大部分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相等,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剔除了预期收益率形式下的刚性兑付做法,转而对所投资资产进行定期估值形成产品净值,投资者于开放日以净值申购或赎回理财管理计划,由于净值存在波动性,因此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上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商机既变得越来越常见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商机的时效性越来越短。公司管理者想要独自了解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然后从数目繁多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公司管理者需要运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对公司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并从中能够得出公司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市场进行适当的预测,对公司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范围有着相当大程度的交叉,两者的工作性质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交流与合作,两者逐渐产生了相互融合的迹象。
一、两者的特点
1.财务会计
(1)财务会计的工作性质是历史性的,它是用财务语言将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表示出来。
(2)企业外的投资者以及相关人群是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
(3)财务会计一定要遵守国际组织的对于会计的工作做出的行为规范。比如:FASB,IASB,SEC等。
2.管理会计
(1)管理会计既是对过去的描述,又包含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的看法。
(2)管理会计的报告是企业内部的资料,是不会向社会公开的。
(3)在如何确立和陈述报告这一方面对于管理会计来说是没有硬性规定的,可以自由发挥。两者的工作范围是互补统一的,有共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地方。
二、两者融合的意义
正如同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业的飞速发展、资本的大量积累,企业家控制的公司越来越多,财务会计的原始报表无法把公司的方方面面全部展示在资本家的面前,资本家需要对信息进行划分,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发展方向。管理会计可以为资本家提供更加可靠的发展规划,并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企业的现有的盈利状况,从而获得大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更加复杂化,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是新时代的趋势,是原有的系统受到社会需求的推动自然而然产生的创新。通过相互融合,可以使优秀团队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对市场做出更合理的推测,制定出更加好的策略,增加公司的盈利水平,促进公司转型,从而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三、两者融合的策略
1.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发展方向不同,但两者有着共同的学习基础,都是把使企业的盈利增加当作最重要的目的,因此两者的融合不会有过多的阻力。政府教育部门应牢牢把握住市场趋势,对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使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这也是对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整合,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不是造成重复性浪费,既能培育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又能够对教育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从而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两者的融合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正确前进方向。
2.公司管理者制定制度确保两者从分离到相互融合
的顺利过渡虽然两者的融合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但由于以前的分离,不少人已经适应了某一种工作体系,害怕会触动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构,使他们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因此会不自主地抵制、干扰其融合的进程。公司管理者应当制定一些人性化制度,划分出新的会计管理部门,同时将原有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划分到新部门,并加强会计培训工作,使财务会计学到管理会计的知识,使管理会计学到财务会计的知识,使他们可以跟上会计转型的步伐。
3.团队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们不能够期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一蹴而就,团队管理者应当以宽松的心态看待这个融合过程,应当正视出现的问题,加强对于会计工作者的利益分配的保障制度。团队应当建立完整而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内部酬劳在酬劳分配中占的比重,使会计工作者能够建立起对于公司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使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世界飞速发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企业所能够调动的资本不断扩大,市场上的信息更加复杂,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的处理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正值我国社会深化改革时期,一切都在改变,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正是企业对于自身改革的正确应对,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作者:陈静单位:十堰市郧阳区疾控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曼远.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