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证明:老年教育是满足广大老年人对新知识追求,促进家庭和睦,充实晚年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农村,老年学校与农科知识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展农业经济门路,增加农业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老年教育是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创建的一种很好的载体,通过老有所学,丰富老有所养,扩展老有所为,增添老有所乐,坚定老有所教。老年教育作为综合治理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决策,也应思考如何应对挑战,谋划对策。
为了积极推进我市老年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老年教育在全市和谐社会和三个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作用,经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龄委研究决定开展老年教育现状调查。拟通过老年教育调研,了解我市老年教育现状,商讨今后发展对策,积极为市委市府应对社会老龄化做好参谋。本次调研确立点面结合的办法,并制定详细的调研方案。方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各镇(街道)召开当地老年教育调研,总结办学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商讨今后发展当地老年教育的具体办法。第二阶段由市委老干部局和市老龄委分片开展老年教育座谈会,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开展互动式探讨,提高认识。第三阶段在座谈会的基础上,赴有关教学点深入调研,总结典型办学经验。
一、我市老年教育现状分析。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老干部部门和老龄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学、乐、为”的教学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从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看:目前,我市有市老年大学1所,各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21所,已全部建起了老年大学分校,33%的行政村和社区也办了老年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许多老年学校得到当地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帮助解决老年学校在办学中的经费、校舍等方面的困难。办学模式上确立依托各地化技术培训学校和各地老年活动中心,基本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和老年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在课程开设上,镇(街道)分校建设上基本确立以综合课程+专业课程+兴趣小组的模式,在村(社区)老年学校中确立以综合课程+老年电大课程为主模式,综合课程基本以政治思想教育和医学保健为主要内容,得到广大学员的认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组建由30余位市内专家学者组成的市老年教育讲师团,各地积极发掘当地教育资源,共同组成师资队伍,成为我市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多年发展,目前市老年大学开设29个科目,50个教学班,注册学员1056人,初步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学科、多层次、教学设施比较齐备、教学管理比较规范的综合性老年大学,相继被评为省规范化建设示范校、省优胜老年大学等荣誉。各镇(街道)的21所分校坚持以规范建设为抓手,取得长足的发展。2004年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开展优胜分校评比,宗汉、坎敦、观海卫、周巷等6所分校评比为优胜分校。各地还开展村(社区)老年学校创建,到2006年止,共计兴办村(社区)老年学校108所,吸纳学员5000余人。特别是新浦镇还村村办起老年学校。据统计,全市共有老年学员6800余人,占全市老龄人口的4%。
通过三级联创,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模式。
从办学成果和社会效益看:市老年大学和各级老年学校努力创造条件,拓宽学员走向社会、奉献人民的活动空间,促进学、乐、为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老年大学和宗汉、观海卫等老年大学分校相继成立了老年艺术团或演出队,在重大节庆和社会公益活动中踊跃参加演出,老年学员活跃在社区、乡村,成为老年、乡村文体活动的主力军,较好地体现了老年教育的办学宗旨。坎敦街道的胡本田老人,利用学到的新农技,建立大棚蔬菜基地,取得很好的农业收入。全市各级老年学校的学员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服务于社会和家庭,成为健身强体教练员、政策宣传员、课外辅导员、文明巡视员、城市监督员、调解员、民调治安员、致富帮带员。老年学员老有所为、服务社会,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有许多学员的书画、摄影、诗词、盆景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种展览、比赛中获奖,不少学员被专业协会聘请为会员。
我市老年教育工作虽然收到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制约发展的问题,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
1、统筹管理乏力。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市的老年教育缺乏统筹管理老年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老年教育目前主要由老龄委和老干部局主管,教育局、文体局、财政局、劳动局等各部门、各条线参与管理,多头管理使得纵向难以衔接、横向难以沟通、全局上难以形成合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年教育统筹管理出现了“真空”。现在,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反映在:
(1)没有把老年教育真正列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没有列入对各镇(街道)及开发区综合考核的内容,又没有统一部署,老年教育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往往依赖于党委、政府领导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致使宏观上处于弱势,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各部门、各条线各自为政,老年教育在资源上不协调,没有形成老年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3)在现有学校的数量、规模、基础设施、教学手段还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和老年人的需求;发展不平衡,市老年大学发展较快;镇(街道)老年教育巩固有余,发展不够;农村社区不够巩固,制度不够完善,发展相对缓慢。
为此老年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呼唤办学主体一元化。以期通过一元化管理,理顺体制关系,构建上下贯通的指挥系统,进一步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2、经济保障脆弱。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难以办好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受制度、方法、观念等方面影响,还存在以下问题:
(1)老年教育是社会的公益性事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益性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为发展老年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目前市老年大学只有办学经费20万元,不能满足办学所需。镇级财政的老年教育预算是各镇各办,差异大、随意性大,而且到位率不高。村、社区的办学经费更加少。由于经费问题,老年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2)在目前的情形下,市老年大学收取少量的学费全额上交财政,镇(街道)、村、社区基本不收费,而且老年学校规模越大、层次越高,开支越多,致使办学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加上尚未形成办学激励机制,致使学校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能不影响到老年教育的持久、深入、全面发展。
3、网络建设脱节。全市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中的各层次办学者都自己顾自己办学,没有上下指挥协调关系。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指挥系统,难以理顺各方关系,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影响办好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龙头”作用尚未到位。一方面,市老年大学建筑面积1720平方米,已经没有可发展的空间。目前的硬件规模与1000多的学员规模不匹配,与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更不匹配,客观上制约了作为老年教育龙头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在主观意识上受制于由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市老年大学学员对象定位问题,忽视了广大老年人的教育需求;还受经费、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在课程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全市老年教育业务指导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2)“骨干”作用存在缺陷。在各镇(街道)中对办好现有对象的老年大学分校都很重视,但对于办好当地老年教育、发挥当地老年教育中心作用等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有时依靠成校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办学,影响学校的发展。老年大学分校在全镇(街道)的老年教育中心位置不够明确,骨干作用发挥不够。有的老年学校设在已相对冷落的地方,不利于老年学校的办学和管理。
(3)“基础”作用相当薄弱。村(社区)老年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缺乏相应的规范,条件落差很大,实际效果差异更大,课程开设上专业性不强,而且在面向农村老年人方面的工作开掘不够,教育面并不宽,在农村进行老年教育的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加快我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老年教育是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老龄建设“十五”计划纲要》,中组部等6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2005年中组部老干部局年度工作要点对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06年宁波下发甬党办﹝10﹞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老年大学工作的意见》,为我市今后一个阶段办好老年教育的提出了方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同志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贯彻落实,把办好老年大学、老年学校作为造福老年人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把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老年教育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节机制。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和老年教育的特殊规律,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快老年大学(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建议市委市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明确在办学中的经费、校舍、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开展。
2、加强宏观管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随着老年教育迅速发展,理顺老年教育管理体制,适应先进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满足广大老年人求知的迫切需求,已成为老年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成立市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老年教育的重大问题,整合老年教育资源,明确有关单位的职责。组建市老年教育教育指导科室或赋予有关职能科室一定的职权,负责对全市老年教育实施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协调指导。在各镇(街道)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议各镇(街道)由成校指派工作人员或聘请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负责全镇(街道)的老年教育工作,建立完整的管理指挥体系。
3、建立完善的学校经费来源制度,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应把老年教育经费列入当地当年财政预算。按照目前标准,市老年大学以每位学员200元以上标准下拨,各镇(街道)和村老年学校按照100-200元的标准下拨,以上标准能随着人员增加和社会发展逐年增加,并对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开办、设备添置提供专项补助。为了提高老年教育办学积极性,可以经物价部门审批适当向学员收取学费,学费应该全额返还学校,用以弥补经费不足。
4、面向基层,积极推进城乡老年教育的普及、巩固与提高。今后,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立足村、社区。只有发展社区和农村的老年学校,使老年人就近入学,才能满足更多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学校学习。因此,要坚持普及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以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为重点,积极扩大老年教育的普及面。要大力挖掘基层发展潜力,以街道和乡镇为依托,向社区和村延伸,积极探索以函授和面授相结合的老年教育路子,加强和完善全市三级网络建设。各镇(街道)分校要把校舍建在成校或地处中心位置上,在巩固已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期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子,特别在扩大学员对象和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上要下功夫。坚持推广在农村以镇老年分校为中心,逐步让有条件的村建老年学校的三级教学网络建设经验,让各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学校集老年教育、老年文化娱乐活动于一体,成为当地老年人最向往的地方,努力实现全国老龄事业规划中提出的有老龄人口8%的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各地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的校舍建设应列入当地建设规划,并能统筹安排调剂。通过市、镇(街道)两级老年教育中心,将全市各个层次教育网络联通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上下、左右相互贯通的整体。
5、充分发挥各级示范性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市老年大学和部分镇(街道)优胜分校经过多年办学实践,已日趋成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大多数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市老年大学要成为本地区老年教育的科研、教学、信息、师资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中心。市老年大学要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全市老干部政治教育,探索创办市老干部党校。发挥市老年大学和各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指导和促进作用,要成为全市老年教育开展的牵头者,协作活动的组织者,沟通信息和对外交流的媒介,成为当地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联系者,信息化和网络建设的促进者。
6、建立一支专兼职老年教育教师队伍。老年教育的发展将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老年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编制有限,教师主要靠聘请当地文教、科研、卫生等系统的专家、学者到校任课,有关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市老年大学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教师人才库和教师来源基地,逐步建立以专业教师和聘用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全市成立一支覆盖面广、教学能力突出的老年教育讲师团。要把老年大学办成全市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培育一批在各镇(街道)老年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骨干,通过他们发展老年教育。
一、主要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每个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校荣我荣”成为每个成员的最基本的道德觉悟。
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平时注意加强学习,工作中以身作则,遇事多和大家商量。
坚持科室学习制度:理论学习、业务学习,重点是将科室的工作与*区教育的要求联系起来,让大家真切的感到,基层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强劲需求,课程改革对每个教研员素质的日益增长的要求。让大家理解,只有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才能为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营造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主要是正面引导,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把兴奋点集中到工作上来,减少和规避内部的无谓纷争,实现大家共赢。
2、精心制定和实施科室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处室的工作性质,我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时几上几下、几易其稿,处室每个成员又依据处室计划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在第二学期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处室内部交流个人工作计划。既达到了使大家相互借鉴的目的,又便于使大家了解各个工作之间的联系。相互借鉴促进共同进步,增进了解有利于相互配合。
教科室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处室。下设德育教研中心、心理教研中心、课改监控与评价、教育学会办公室、课题管理、课题规划办、教育信息等六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教委主要业务处室还经常直接布置各种工作。点多、线长和面广是教科室学会工作的特点。如何实现科室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的工作模式是最好的破解困局的良方。
⑴德育和心理
成立了德育和心理教师工作室。工作室下设三个项目组:课题研究、咨询和管理。
每个项目组又分为两大主题:课题组分为德育课题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心理课题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咨询组分为个别辅导和班组辅导;管理组分为师资培训和业务交流。
教研员牵头,基地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任为主要成员。本处室的郑杰、蔡建新、夏光月,倪永娟、师训处的时书明、孙明松是牵头人。学科工作室的所有的成员都做了明确的分工。都有比较具体的工作和任务。
成立德育心理工作室的目的,在于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深入有效地开展国家级、市级和区级课题研究,积极营造*区良好的育人氛围。
到目前为止,“十一五”德育和心理课题已经正式启动。
⑵课题管理
成功完成了“十五”课题结题工作和“十一五”开题工作。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如“周口店猿人遗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只要开发利用好了,教师的课
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根本的提高,学校的特色发展就可能成为现实。我们认为,高中课改也给我们教科室提供了机遇。因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当仁不让,积极作为。
⑷初中建设工程诊断评价工作
今年年初,我们将全区各初中校送交的报告,经过认真整理,编辑成册送到了市教委相关部门和市科研部门以及区教委的相关领导手中。
考虑到良五中、房五中两个新建校的要求,我们在深入学校与干部教师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请来了市里的专家帮助他们就学校的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在,我们正通过各种渠道征求部分初中校的意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请专家进行一次全区范围的辅导。
⑸信息工作
*教育研究专刊已经出版一期。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将负担起每月一期的课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第一期已经发到各高校。第二期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我们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刊物按时出版。
⑹校本研究工作
十五以来,特别是实验中学科研现场会以来,全区校本研究成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科室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究的方案,对于一些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还有一个普及科研知识和方法的任务。对于基层学校的要求,我们都想方设法的给予满足。我和我的同事,每周都要跑若干所学校,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欢迎。
⑺学会工作
教科室和学会合作办公以
友情提醒:本文来自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原作者!后,学会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要求,在很多方面还有进步。2006年底,会员总数上升到有学会以来的最好水平,即达到了1600多人,今年又增加了400人,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
目前,区教育学会代管了8个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课题。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无论是课题的前期论证、开题,还是课题的中期管理,都做得有声有色。
区教育学会组织了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科所等多家单位组织的征文活动,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欢迎。
召开了学会联络员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区教育学会章程,通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明确学会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基层学会的学会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组织了丛书意向作者与丛书办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了*区丛书作者讲学活动,开展了八所学丛书基地校调研工作,完成了丛书征文评选工作。
在兄弟处室的配合下,完成了2006年年会论文评比工作。今年年会论文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普遍较高。共征集年会论文2600多篇,其中评出一等奖365篇,二等奖937篇,三等奖893篇。
3、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几次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活动:
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分会场即电业中学、石楼中心校现场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二中市级“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现场会。
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活动。
*区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4、撰写了多个全区性的报告和方案:
《*区中小学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称esd)*实验区实施方案》
《*区教师家长协会单程》
《*区教师家长协会实施方案》
5、组织参与了《初中建设工作工程诊断分析报告?*卷》的编辑工作。
6、协助北京教科院、市基教科、初教院完成了多次调查问卷的组织工作,包括网上调查和纸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7、和区教委一起,研究、检查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8、出席全国、市、区各种工作和学术会议,主持部分会议或作总结性发言。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用多把尺子和发展的眼光看,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教科室的工作性质:教科室应该是这样一个处室:科研含量最高,专业性最强,人员素质最好。这个处室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一种先导作用。它所做的工作没有“立杆见影”成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来说,科研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往长远说,是一种高度和一种境界,从效果上看,是一种积淀,一种厚积而薄发的力量。*二中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研的影响从十年前就有了,十年的酝酿才有了今日的成效。实验中学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份喜悦,是多年积淀的成果。
我常常问自己,也用同样的话问我的同事:我们工作的效果在哪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工作的成效在一次次现场会上领导的褒扬之中,在基层学校一面面奖牌的光华中,在无数成才学生的灿烂的笑容之中,在一个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主题班会上家长和学生感动的泪花之中。
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皓首穷经,搞科研的人最知道。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报告》还有三天两头的各种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总也看不完的课题报告,各种论文…,眼看疼了,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白天完不成的晚上做,工作日做不完的休息日做。至少我来之后,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加班和补助。虽然,有时候心里也不平静,也会发出诸如“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感慨,但仅仅是说说而已,过后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夏光月老师,已经是临近退休的人了,但她整日乐呵呵的,两脚忙得朝天也不喊累。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对学会的工作一往情深,工作又积极又主动。
王兆凤老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是,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课题研究,联系学校,下基层讲座,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都积极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李永清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个人做课、演讲比赛样样争先。一个人负责着三项课题,整天埋头在数据和文字当中。去年下半年,区教委牵头承担的“课改与管理制度创新”的课题结题任务压在了她的头上。她要面对是的是市里最严格的专家。报告一次次送上去,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修改。今年4月底终于获得通过。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体会得到。
其他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老蔡退了,郑杰整日的忙。小蔡、惠春等都很忙,小倪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老顾、宝华都是热心人,都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2、搞科研的人要坐得住,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科室是会就最多。原因是,教科室的工作头绪多。细分一下:德育研究、心理研究、课题管理、课改监控与评价、信息、教育学会。我们面对的上级业务部门有北京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北京市课题规划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心理学会。中教科、小教科还经常直接派工作。我们参加的会议有学术讲座会,正是在一场场的学术报告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得以提高;我们参加的会议有专业交流会,正是在一次次的专业交流中一线教师的研究意识得以萌发;我们参加的会议有行政决策会,正是在一次次的行政会上我们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如果说研究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开会就是科研帮助教师、服务学校、促进教委科学决策的最重要的工作形式。
学校给了我们一定的照顾,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开会。我也考虑过有些会的价值问题,但体制的东西我们自己解决不了,*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根本的提高,学校的特色发展就可能成为现实。我们认为,高中课改也给我们教科室提供了机遇。因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当仁不让,积极作为。
⑷初中建设工程诊断评价工作
今年年初,我们将全区各初中校送交的报告,经过认真整理,编辑成册送到了市教委相关部门和市科研部门以及区教委的相关领导手中。
考虑到良五中、房五中两个新建校的要求,我们在深入学校与干部教师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请来了市里的专家帮助他们就学校的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在,我们正通过各种渠道征求部分初中校的意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请专家进行一次全区范围的辅导。
⑸信息工作
*教育研究专刊已经出版一期。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将负担起每月一期的课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第一期已经发到各高校。第二期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我们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刊物按时出版。
⑹校本研究工作
十五以来,特别是实验中学科研现场会以来,全区校本研究成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科室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究的方案,对于一些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还有一个普及科研知识和方法的任务。对于基层学校的要求,我们都想方设法的给予满足。我和我的同事,每周都要跑若干所学校,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欢迎。
⑺学会工作
教科室和学会合作办公以后,学
友情提醒:本文来自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原作者!会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要求,在很多方面还有进步。2006年底,会员总数上升到有学会以来的最好水平,即达到了1600多人,今年又增加了400人,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
目前,区教育学会代管了8个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课题。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无论是课题的前期论证、开题,还是课题的中期管理,都做得有声有色。
区教育学会组织了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科所等多家单位组织的征文活动,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欢迎。
召开了学会联络员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区教育学会章程,通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明确学会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基层学会的学会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组织了丛书意向作者与丛书办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了*区丛书作者讲学活动,开展了八所学丛书基地校调研工作,完成了丛书征文评选工作。
在兄弟处室的配合下,完成了2006年年会论文评比工作。今年年会论文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普遍较高。共征集年会论文2600多篇,其中评出一等奖365篇,二等奖937篇,三等奖893篇。
3、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几次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活动:
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分会场即电业中学、石楼中心校现场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二中市级“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现场会。
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活动。
*区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4、撰写了多个全区性的报告和方案:
《*区中小学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称esd)*实验区实施方案》
《*区教师家长协会单程》
《*区教师家长协会实施方案》
5、组织参与了《初中建设工作工程诊断分析报告?*卷》的编辑工作。
6、协助北京教科院、市基教科、初教院完成了多次调查问卷的组织工作,包括网上调查和纸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7、和区教委一起,研究、检查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8、出席全国、市、区各种工作和学术会议,主持部分会议或作总结性发言。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用多把尺子和发展的眼光看,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教科室的工作性质:教科室应该是这样一个处室:科研含量最高,专业性最强,人员素质最好。这个处室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一种先导作用。它所做的工作没有“立杆见影”成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来说,科研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往长远说,是一种高度和一种境界,从效果上看,是一种积淀,一种厚积而薄发的力量。*二中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研的影响从十年前就有了,十年的酝酿才有了今日的成效。实验中学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份喜悦,是多年积淀的成果。
我常常问自己,也用同样的话问我的同事:我们工作的效果在哪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工作的成效在一次次现场会上领导的褒扬之中,在基层学校一面面奖牌的光华中,在无数成才学生的灿烂的笑容之中,在一个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主题班会上家长和学生感动的泪花之中。
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皓首穷经,搞科研的人最知道。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报告》还有三天两头的各种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总也看不完的课题报告,各种论文…,眼看疼了,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白天完不成的晚上做,工作日做不完的休息日做。至少我来之后,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加班和补助。虽然,有时候心里也不平静,也会发出诸如“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感慨,但仅仅是说说而已,过后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夏光月老师,已经是临近退休的人了,但她整日乐呵呵的,两脚忙得朝天也不喊累。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对学会的工作一往情深,工作又积极又主动。
王兆凤老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是,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课题研究,联系学校,下基层讲座,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都积极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李永清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个人做课、演讲比赛样样争先。一个人负责着三项课题,整天埋头在数据和文字当中。去年下半年,区教委牵头承担的“课改与管理制度创新”的课题结题任务压在了她的头上。她要面对是的是市里最严格的专家。报告一次次送上去,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修改。今年4月底终于获得通过。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体会得到。
其他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老蔡退了,郑杰整日的忙。小蔡、惠春等都很忙,小倪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老顾、宝华都是热心人,都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2、搞科研的人要坐得住,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科室是会就最多。原因是,教科室的工作头绪多。细分一下:德育研究、心理研究、课题管理、课改监控与评价、信息、教育学会。我们面对的上级业务部门有北京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北京市课题规划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心理学会。中教科、小教科还经常直接派工作。我们参加的会议有学术讲座会,正是在一场场的学术报告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得以提高;我们参加的会议有专业交流会,正是在一次次的专业交流中一线教师的研究意识得以萌发;我们参加的会议有行政决策会,正是在一次次的行政会上我们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如果说研究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开会就是科研帮助教师、服务学校、促进教委科学决策的最重要的工作形式。
学校给了我们一定的照顾,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开会。我也考虑过有些会的价值问题,但体制的东西我们自己解决不了,*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
全区“十一五”课题情况如下:单独承担的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规划课题3个,学会课题8个,参与的市级以上课题7个,另有一批07年的市级规划课题正在申报之中。区级立项课题208个。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或集中、或分片参加课题前期论证和开题、对已经开题的课题进行过程性管理。对我区“十五”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如初中我们重点抓了*二中,高中重点抓了实验中学,小学重点抓了良乡一、二、三小、窦店中心校等。重点推广了“自主探究、分层评价”、“中学生阅读障碍与矫治策略的研究”、“网络德育研究”、“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实验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中化传统美德教育行动”、“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推进策略的研究”和*区心理课题的研究。目前,科室和基层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全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氛围。
⑶课改监控与评价工作
小学、初中的课改监控与评价进展顺利。其中,小学已经经过了6年一轮的实验,现在市里正要求我们认真总结,五月份拿出初步文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