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教学法的涵义
活动教学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是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活动这种主动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活动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性质的迫切需要
财政金融中的财经法规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是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但面对密密麻麻的条文条规,靠单纯的讲解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处于被动的状态。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呢?记忆依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该如何记忆?正如我们平时学习过程中,有些东西,不管怎么记都记不住,但有些东西我们看一眼就记住了。这就是学习的技巧,只要我们在教学上加上那么一点技巧,就可以变难为易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相关知识,能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活动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经过多年教学观察发现,中职学生好动好玩,活动这种“玩”的方式,正好切合了他们的身心需要。同时就是因为这种好动好玩的天性,造就了他们各种特长,譬如有的学生表演欲很强,有的学生天生拥有一副好歌喉,有的是则是舞蹈高手。学生们的这些因素,为活动教学法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后盾。
三、活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教学设计为例
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一共有8点,分别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强化服务、提高技能、参与管理等。这短短的32个字,要学生理解掌握并背诵,并不容易。但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可以短时间(一节课)内很好地理解这8个内容,并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该节课的内容谈谈活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根据实际情况,首先确定教学思路——把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本课程将按以下三个步骤完成:
(一)爱岗敬业——最基本的准则
(二)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强化服务
(三)提高技能、参与管理
然后,结合教学计划规划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一:来一场即兴的辩论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什么是爱岗敬业?如何做到爱岗敬业?”这两个问题,5分钟后各自发表自己组的看法。
活动二: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观看小品并思考,各个小品违反了哪条准则?
Part1有的会计人员看人办事:“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
学生讨论思考:违反了哪一个准则?(答案:强化服务)
Part2有的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老板怎么说就怎么做,只要老板高兴,“原则”可以变“圆则”;
学生讨论并思考:违反了哪一个准则?(答案:坚持准则)
Part3还有的会计人员整天跟金钱打交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只要坚持“不犯罪这跟底线”就行了;
学生讨论思考:违反了哪一个准则?(答案:廉洁自律)
Part4有的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编制会计报表时为了把数目做得好看一点,不惜进行“技术处理”
学生讨论思考:违反了哪两个准则?(答案: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前,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活动三:比一比,看谁学得快——背诵会计职业道德的8个内容。
四、总结——这是一堂愉快的理论课!
1、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第一部分内容“爱岗敬业”是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去感受领会的。究竟如何才是爱岗敬业呢?在辩论的过程中引导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小宇宙去分析,然后归纳、结论。通过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爱岗敬业这一规定的印象,更加深了学生对爱岗敬业这一内容的理解。
2、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第二部分“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强化服务”这五个内容是让学生在看小品表演的方式中去领悟的。在这过程中,演的学生卖力,看的学生起劲,课堂气氛活跃。我相信,参与表演的学生对他们自己表演的内容一定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在课堂上看的起劲的同学,也会对本次表演的教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利益。这种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模式,令课堂参与度提高,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课程的魅力。
3、经过前面两个活动,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是由学生在自主研讨的过程中最终得到答案,剩下的第三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来完成。这样的知识比老师的直接讲解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活动三不是一个单纯的检测,而是鼓励和肯定。因为对于全班大部分学生来说背诵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都只是“easyjob”。因为学会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习抵触情绪也渐渐减少,为迈向成功又踏进了一大步。
4、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进行活动的前提是课前的充分准备。正如本文中的活动二,首先要选出最切合本课程的表演题材;然后挑选最能胜任本次表演的学生。所以“选材——选人——监督”这三个环节必须做好,才能达到课堂预设的目标。
再者是活动要与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密切相符,不能盲目空洞地设计活动,也不能过度地使用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5、课程结束后,班上90%的学生已经背出了这八个道德内容。同时通过这些预设的活动,学生对这八个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于考试,我深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对于未来工作,我也相信他们会谨记这些规则,严于律己。一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也掌握了知识点,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这是一堂成功且愉快的理论课!
一、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现象客观存在及其原因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内容更新的滞后尤为突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骨干课,更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以我校会计专业目前使用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为例(注:该教材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写,2014年8月版,2015年3月印刷),它是根据财政部颁布的2014年4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编写的,对以往旧版本进行了“删”、“改”、“增”。比如,第一章第五节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引入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13年8月27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内容;第一章第六节会计法律责任中的刑事责任,已经采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法条;第二章结算法律制度修改了商业银行向办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特约商户的收费标准等内容;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更新了营改增等内容。
二、新法与教材旧内容的碰撞,引发教师教学过程的困惑
教材内容更新滞后,从新抑或从旧?是任课教师授课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因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从业资格考试无纸化改革后,由题库随机出题,机上作答。但题库的更新迟缓,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题目。例如2013年上半年的题库,竟然出现下例中的题目:
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实行的是()级超额累进税率。
A、三B、五C、八D、九
众所周知,我国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关于工资、薪金的税率已由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但因为题库没有更新,考生只能按已经失效的2007年旧法的规定做出选择才被视为正确。
如此看来,教授课只能按题库的要求、按旧内容讲授,才有助于学生通过从业资格考试。但是新法施行,旧法废止,如果教师仍按教材的旧内容讲授,学生花时间学到的是过时的无用的知识,达不到教学教育的目标。若新旧法都讲,紧缺的课堂授课时间就更难合理分配了。
三、解决教材更新滞后的对策
如何把教材滞后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从如下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
(一)定期或不定期更新会计证考试题库对教材更新起关键作用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推行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考试合格标准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公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二)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是改善教材滞后的直接利器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源泉,教师通过阐释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照本宣科,书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念,是不足取的。南宋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写道:“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因此,教师应广泛地阅读、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掌握最新的政策法律动态,在新旧知识中自由切换,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所以说,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改善教材滞后的最直接利器。
(三)学校教学服务为减轻教材滞后创造有利条件
“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不仅担负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使命,也是培养教师、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学校不仅是教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更是服务者。
关键词财经法规;情境教学;教学效果
一、在财经法规中运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在财经法规中,实施情境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机械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强化运用,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在财经法规中的运用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恰当的教学情境设计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是“教”与“学”实现充分互动的方法之一。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情境具体化。根据情境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体现,情景教学在财经法规中的运用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讲解《财经法规》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中的回避制度时,联系学生最熟悉的亲人关系,可以进行以下情境创设:某事业单位负责人张某利用职务之便,任用其妻子陈某为会计科科长,任用其女儿为出纳,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其女儿尚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请问,张某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做得对,有的说不对。此时,适时的引导学生——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学完本节内容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了。这样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可以自然地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的内容。
2.运用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可以运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社会现象来创设情境,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理性知识具体化,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在介绍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的区别时,有一判断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也就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部分学生似懂非懂,模梭两可。这时,可联系学生容易理解的社会现象,例如:某企业会计人员小李不钻研业务,不加强新知识的学习,造成工作上的差错,缺乏胜任工作的能力。再如,某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小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仅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应付了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让某位同学来回答问题(答案是:对这两种情况,可以说会计人员违反了爱岗敬业、提高技能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但不能说其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既能使抽象的理性知识具体化,还能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
3.体验情境——强化运用能力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案例来强化运用能力。如在学完票据结算的支票后,以“A公司向B公司签发一张金额为30000元的支票,B公司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时,A公司在其开户银行处实有的银行存款余额为5000元”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加以讨论,以充分理解签发空头支票的错误行为,并让学生懂得A公司要受到开户银行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并要对持票人支付票面金额2%的赔偿金,这样强化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各章节内容的不同,运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按照相应的标准分组,分别担任各种角色,来模拟现实,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学习票据当事人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请七位学生,分别扮演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模拟支票的传递过程,使学生从支票的传递过程中能逐一准确地判断出每个不同的票据当事人,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创建的“模拟公司”实验室,或参观社会实践,或到企业进行实习,进一步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财经法规中运用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给学生构建的,使学生能够以当局者的身份完成任务的一种环境。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应该更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注重和会计专业考生的实际需要相联系。
2.情境教学应有“度”
(1)围绕目标设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情境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使得教学过程偏离教学和探究的目标。情境的创设必须和教学目标结合,充分展示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避免创设与教学目标无关或凑合的情境。
(2)情境运用要适度。情境教学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过滥地运用教学情境,即注意情境运用的“量”。毕竟教学课时有限,过多的情境教学的设置,将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情境中的难度和深度要适合会计专业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应充分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的难度和深度要适合会计专业考生生,在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财经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009,9.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效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由于本课程冷冰冰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较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作为任课教师,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值得执教者思考的问题,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理顺概念
要讲好一节课,教师一定要备好课。备好课的前提是教师首先自己要对相应的概念理解通顺,然后要学会分解概念或者法律法规,找准关键字,有联系地去进行记忆,最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要学会深入浅出地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对于概念等内容,一定不要先让学生自己去背,因为很多时候学生都不能梳理清楚整个概念的意思,所以,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分解概念,找准关键词以帮助其理解记忆,用最通俗的话对概念进行解释。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适当举例,最好能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列举,比如说一个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中出现了好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会计主管、主管会计、主办会计,笔者是通过“点、线、面”的关系来解释的,会计主管相当于管理一个面,主管会计的管理范围就是一条线,那最后的主办会计做的工作就是一个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了。
二、引用案例
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用案例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笔者通常会在课堂上列举一些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有趣的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缓和课堂气氛,让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变成充满智慧分析的案例课。此外,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往往更对教师自身的经验和经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笔者还会结合自身的经验举例。如在讲到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中信用卡结算方式时,笔者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经验:第一次办卡的兴奋心情,用卡消费过程中享受到的优惠,多张信用卡的烦恼……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信用卡的作用、优点和缺点。笔者在备课时还会在网上搜集一些比较常用、又比较有趣的知识点作为补充,让学生在“乐”中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小组竞赛
为了调动学生情绪,制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教师可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活动中设计各式各样的竞赛。如在进行第一章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的教学时,由于这一节是第一堂课,是法律当中最浅层的知识点,如果教师对这样的知识进行直接讲解,会显得很枯燥。为了能在第一节课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小组竞赛的学习方法,具体安排如下:将这一节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内容学习,10分钟后,笔者会根据每小组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应的6个问题,回答正确数最高的小组获胜,回答最差的小组要受到惩罚,学生为了获胜或者是避免受到惩罚就开始主动学习。准备完毕后,笔者针对每个小组提问,其他小组可以作为评委或是监督。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起来回答,学生为了集体利益都会十分踊跃,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每个小组间存在竞争,所以整个课堂活动氛围高涨,最后评选出获胜队和最后一名。获胜队获得“优先豁免权”,拥有这个权利的小组如果在下次比赛时获得最后一名,就可以使用“优先豁免权”躲过处罚。学生感受到劳动果实,心理得到满足,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对于落后的小组,要适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下次继续努力,教导学生知耻而后勇,同时也自觉接受处罚。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就让学生掌握了会计法律的基本知识,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生动地进入到学生头脑当中。
四、讲练结合
讲完每节理论课后的重头戏就是课后练习。本门课程专门配了一本综合练习册,笔者自己会先做,以便全面了解考试题型,然后带着这些练习题回到课本内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十分清楚,一般考试题型会在哪些地方出现,从而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解。另外,讲完就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时候更加轻松,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成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对学生心理上的一种鼓励。同时,还要伴随口头上的表扬,学生如果做得好,一定要鼓励,而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也要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鼓励其积极改正。
五、归纳总结
本课程中涉及到“时间”的知识点较多,且较零散,学生普遍反映记忆起来较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其实有很多时间数据是重复的,如果能将这些重复的数据加以归纳,总结出规律,就比较容易记忆了。例如,对于“三年”时间这个知识点,笔者是这样总结的:总会计师具备的条件,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高级会计实务合格证全国范围内3年有效;对犯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和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将前后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六、口诀记忆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关于“原始凭证填写和审核的要求”知识点比较杂乱,学生记起来容易混淆。于是,笔者查找了一些与此相关的记忆口诀,印发给学生,效果较好。例如,原始凭证如实填,及时送交好核算;各个项目要完整,经办签字不能省;遗漏项目可不行,单位不能用简称;外来凭证有签章,发票需有税监章;如有大写与小写,两者必须等金额;实物验收是必须,明确责任免猜疑;一式几联要复写,作废凭证盖“作废”;销货退回开红票,还得入库别忘记,对方索款要收据,退货发票不能替;职工借款打借据,报销不得退回去;原始凭证不外借,外人查阅找老一;批准之后要登记,谁都不能拿出去;单据丢失开证明,实在不行写详细;原始凭证必须审,不审不能作依据;不真不法不受理,还要报告给老一;不准不整退回去,按规更正补充去;内容错误盖章改,金额错误必重开;开具单位有义务,更正重开须帮助。
(作者单位:云浮市新兴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字:中职;票据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票据是指出票人签发的,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他人于见票时或确定的日期,向持票人或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在现实经济业务往来中,票据因具有流通性而得到广泛使用,为此,在中职学校经济类专业中,普遍安排有《财经法规》这门课,这在门课中,最难上的当属“票据法律关系”了,据了解,不少任课老师抱怨说这章节内容上得很艰难,则学生对该章节听课也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一、票据法律制度该章节难上好的主要原因
(一)内容理论性偏强。
与其他章节相比,票据法内容相对更专业致使理解起来感觉到很抽象。票据行为主要有出票、背书、保证、付款、追索等。其中“背书”属于专业术语,为了规范票据流转维护交易安全,我国当前法律对这几个票据行为作出很详尽的规定。专业术语多、法律条文晦涩、票据流转程序复杂、相关法律规范太多等因素使得中职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给票据法律制度的讲解徒增了很多难度。
(二)授课老师缺乏实践基础和案例资源,讲解效果抽象。
由于绝大多数中职老师没有太多的机会深入到生产一线去体验,尤其是财务工作,据抽样调查,一部分科任老师甚至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汇票、本票,也没有机会去经历票据流转全过程,更没有接触过票据纠纷案例。不少老师纯粹是凭直觉来理解教材内容后就直接搬上课堂了,由此所带来的课堂效果当然就差强人意了。
二、上好票据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呢?根据我国现行《票据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多年的授课经验,笔者认为:“吃透三个理论,抓好两条主线,丰富案例素材”是老师上好票据法律制度的关键。
(一)深刻理解票据的特征。
票据具有三个大特征,第一,票据是无因证券。票据上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单纯的金钱支付关系,权利人享有票据权利只以持有符合我国〈票据法〉规定的有效票据为必要,至于票据赖以发生的原因则在所不同,也就是说,就算原因关系无或有瑕疵,都不影响票据的效力。从这个意义上看,票据权利人在行使票据权利的时候,是不用证明给付原因的,票据债务人也不得以原因关系来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二、票据是要式证券,所谓要式证券,是指如果不按〈票据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票据事项的记载,就会影响票据的效力甚至会导致票据的无效。据此,票据的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追索等行为,也都必须严格按照〈票据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否则就是无效。第三、票据行为具有独立性。所谓独立性,是指就同一票据所为的若干票据行为互不牵连,都分别依各行为人在票据上记载的内容,独立地发生效力。例如,一个5岁的小孩在票据上签章,虽然该签章无效,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合法签章的效力。当然,票据的特征是很多的,但这三个特征是最主要的,深刻领会这三大特征,不但对学生掌握票据法律制度很有帮助,而且对工作实践中运用票据结算功能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精确掌握票据权利的具体内容。
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值得注意的是,票据的这两项权利不是并列的,必须按先后顺序依次行使,也就是说,持票人必须首先向主债务人行使付款请求权,只有在付款请求权得不到实现时才可以行使追索权。通俗地说,付款请求权是“先权利”,而追索权则是“后权利”。关于票据的取得,还有注意的一点是持票人取得票据必须给付对价,也就是说持票人除因税收、赠与、继承等法定原因取得票据之外,不得无偿取得票据。《票据法》第12条明确规定,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是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三)切实掌握票据抗辩的涵义及其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
“抗辩”是常用的法律术语,就“票据抗辩”而言,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对票据债权人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通俗地说,票据抗辩是票据债务人拒绝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在运用票据进行结算中,常见的票据抗辩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物的抗辩”,另一类是“对人的抗辩”。对物的抗辩,是指因票据本身所存在的事由而发生的抗辩,基于“票据本身的事由”主要是指票据无效、背书不连续和票据被除权判决后等三种情形,其中票据无效的最常见的如欠缺必要记载事项、票据上有法定禁止记载事项、票据金额日期或收款人名称更改以及票面大小写不一致、超过时效期间的票据等等。第二类是对人的抗辩,是指因票据债务人和特定的票据权利人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发生的抗辩。从这个角度来,此情形下票据本身是完全合法的,之所以发生对人的抗辩的事由主要来源于当事人之间的因素。《票据法》第13条规定: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此外,受欺诈或受胁迫的票据债务人也可以对持票人进行抗辩,对于资窃、捡拾的票据,票据债务人也可以对持票人进行抗辩,其他如持票人通过受让途径取得但票面上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的票据也是可以抗辩的。
(四)抓住两条主线,展开剖析票据法律制度。
中职《财经法规》教材根据现行的票据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着重介绍了票据法的基本理论以及票据流转中的各种行为规则,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很多,票据流转规则操作性强,因此,笔者建议讲授该章节时,可从用两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理顺好。第一条主线是票据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它包括票据关系和票据基础关系、票据行为和票据权利以及根据抗辩等;第二条主线是票据行为具体规则,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等。围绕这两条主线展开讲解,学生学起来就会思路清晰,顺利地把基础的关系搞清楚。
(五)善于搜集案例,把复杂的票据法律制度寓于生动的案例剖析。
案例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为讲清票据记载事项的变造和更改二者不同的法律后果以及背书连续的重要性,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就曾援引了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真实的票据纠纷案例,从案件审理到一审二审法院判决结果,通过对案件进行分析使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法律问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要搜集到好的案例素材,需要任课老师经常积极向活跃在法律职业一线的法官、律师、法律顾问多多接触,从他们那里,我们更加容易得到一手案例资料,这对活跃课堂氛围,强化授课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票据使用流程,以增强直观感知来促进学生对票据法律制度的掌握。
“体验式教学“是颇具口碑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时,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次,比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口舌讲解的效果要强得多。意识到这一点,笔者在给学生上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时,就曾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到学校附近的两家企业,让学生分组到这两家企业的财务部去体验票据的流转过程。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这两家企业的财务部工作人员很热情,他们不但给我的学生展示了支票、汇票、本票等等票据,出纳员还热情地带上我的几名学生去银行办理了一笔银行承兑汇票。有了这次体验作基础,学生已经获得了对票据及其流转程序有了直观的感知,回到课堂后,我再给他们讲解相关的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时,就觉得容易得多了,学生也因此而听得津津有味的。体验式教学,它最大的好处是有效地避免了抽象和乏味,建议老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因为当今的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簿弱,学习兴趣不浓,如果仅凭老师张嘴比划是难以让学生维持学习热情的,与其让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不如创造机会让学生先去体验一番回来再讲。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教学过程精彩纷呈。
由于票据法律制度内容本身所固有的专业性强的特点,课堂氛围凝重是老师经常发愁的事情。如何打破凝重氛围让学生活跃起来呢?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把所有的票据原样扫描成图片给学生一一展示,还可以把票据流转各环节描绘成精美的图表让学生一目了然,甚至还可以适当地在课件中穿插一些俏皮的动画,令教学过程精彩纷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老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也就呼之欲出了。据了解,当前,许多中职学校教学条件都很好,这无疑给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用上它,相信老师和学生都会喜欢上课堂的。
绽上所述,票据法律制度虽然以专业性强而著称,但笔者相信,只要科任老师能够深刻理解票据的特征,精确掌握票据权利的具体内容,切实掌握票据抗辩的涵义及其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并且在讲授过程中紧紧抓住两条主线来展开剖析,同时善于搜集案例素材,就一定能够把复杂的票据法律制度讲得透彻、生动。
参考文献
[1]赵新华,票据法[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
[2]王小能,票据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