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收集3篇)

时间: 2024-07-06 栏目:办公范文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篇1

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视。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闪耀耀眼的光辉。本文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简要的分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融入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衔接以及教学模式等问题,简要的阐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把更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对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帮助其建立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其保护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是广大高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起着为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如何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显得十分必要。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其实指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及时汲取、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的思想和价值观,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是这种融合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其自身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

一、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就目前的情况开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衔接不佳的问题,优秀的传统文化很难融合到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我们需要注意:一是机械的进行融合。部分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概念、范畴、观点进行考察,对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涵、产生的背景等等也不是十分的清楚,只是一味地借用或者移植其中的一些语句囫囵吞枣,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就导致这种融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导致一些“糟粕思想趁虚而入,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工作当中的时候存在着“过度转换的问题。因为后现代主义的深入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通过所谓“贬低“嘲弄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导致了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日渐消失。这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传统文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们却不小心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庸俗化了、娱乐化了,这就使得一部分当代大学生不能真正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实质内涵。现如今的大学课堂上,许许多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增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经常会采用“戏说传统文化、“恶搞传统文化的方式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部分话语、内容等融入当代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当中去,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到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传统文化本来的面目,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向这样的做法不仅仅不能起到很好的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而且会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这种方式看起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对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没有益处的,很容易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误入歧途。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了悠久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努力去学习、体悟的宝贵财富。正因为如此,我们十分有必要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理化策略。

1.积极寻求契合点。

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者就要求我们要努力把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以及精神等很好的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利用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的教育理念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优秀的道德品质,通过典故介绍、观看传统文化的电影等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当中优秀的精神品质,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

2.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人本精神,在传授形式上要积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过程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只是扮演传授知识的人的角色,不要以死板的方式来传递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应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及讨论。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意识的、能够独立思考的人,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育工作者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来给学生教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激发大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课堂之外,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不仅仅在课堂上传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应积极运用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会、国学名师讲座、学术沙龙、书画作品展等方式来传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作者:孙嘉尉单位:淮海工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温美琳.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0(34):231.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篇2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路径

一、在历史教学中要区别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业文明,它包含以孝为本的伦理纲常、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以及物我不分的认知方式。其中既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积极因素,如“天下为公”的家国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德。也有如“三纲五常”的秩序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包含个人崇拜、等级观念的消极要素。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传授给中学生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我们的目的是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的心灵,用优秀的文化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样,如果初中历史教师没有相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就无法很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利用外出考察、参观、听讲座、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历史教师还应该积极跟进学习国家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

三、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中,历史老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讲解这些节日、习俗产生的历史背景,延续下来的原因以及对现代生活产生的影响。还可以举办一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与礼俗,如每学期举办一个拜师礼,拜师礼由班长带领全班同学筹备,由他们负责查阅资料,制定流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历史课上可以邀请参加过革命斗争的前辈现身说法,让学生自由的提问,在问答中不知不觉的影响学生。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可以将同时期的国外状况与中国历史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经典诵读

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文章就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经典文章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贯穿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有些文章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却一直为人们传诵,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品读文化经典,不仅是了解过去,也有利于了解现在和未来,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唐诗宋词、名人名言的诵读引入课堂,力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生中“诵读于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范文篇3

【关键词】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43-02

一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历史沉积的精华体现,对引领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利用新媒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结构、促进大学优化自身素质结构,实现全面发展,而且对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着重大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的产生及其发展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通过制作方式、传播方式和控制网络信息方式,引导网民在全面客观地接触受用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髓”,能够激发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形成一种较能接受社会主流文化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同时也能够积极和践行应对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需要。学校教务部门要组织专人协调调整教育目标或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增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中国文化概论、文学欣赏、文化与生活等,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增多开展关联性活动,强化文化教育育人的效果。同时,要注重文化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可以制定有关教师培训的政策,使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文教技能、综合素质得到扩展和增强,充实师资队伍,为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工作打好坚实的学校教育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加强高校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强化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高校青年大学生明确科学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旨要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凝聚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毋庸置疑,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理想而可行的模式。就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用中国先进传统文化来来熏陶大学生,使他们的思想达到崇高的境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有机结合的高尚道德,使他们增强自身的民族责任感和文化底蕴,强化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强化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的效果决定于主观体验,一方面是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学习的延伸,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深化实践。首先,可以尝试采取理论集中学习研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可以采取定期邀请一些精通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或专家对学生进行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报告或专题性讲座。再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迹、红色文化基地、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可以大大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实践力度。

二、新媒体拓宽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覆盖面

(一)新媒体充足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平台。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由传统的书本、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介向以网络信息、网络社区等形式的网络空间。在超链接方式的作用下新媒体的信息存储量被无限放大,真正使得新媒体成为一个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平台、教育引导平台、思想碰撞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热器、热力源。

(二)传播速度的快捷化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快捷和高效,增强了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其价值观产生持续影响;由于新的运行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更迅速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会融合的态势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积极地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较好地适应大学生多样化主体需求。

(三)多方向多元化的传播角度和广泛的受众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化宣传教育既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网络信息量极其丰富,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交流,这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展到世界各地。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受众广泛,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新媒体,才能更大限度地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彰显文化育人的成果。

三、利用新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利用网络互动特性,巩固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21世纪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交际的重要工具。而高校网站尤其是高校传统文化网站更是高校抢占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制高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思想性、生动性、实践性等多重特点,体现了新媒体在传播文化、弘扬道德、传承法则文明方面的独特优势。传统文化网站为我国高校巩固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发生改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日益增强,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打开了新思路。着眼于高校青年大学生需求和利益,充分把握本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向与精神文化多元化的诉求,根据大学生个体性与集群性的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文化网站的内容,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扩大其凝聚力和影响力,以此增加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度,增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文化”诉求心理相契合。

(二)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建设队伍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在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通过新媒体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能够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并且能够掌握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从而实现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相融合。

(三)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重视个性和重性教育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要积极应对新媒体时展趋势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就必须大力改进、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工作方法。当前大学生已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前卫的思想、讲究个性、兴趣异常广泛,这就要求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贴近他们学习情景和生活境况,符合他们身心成长规律和行为习惯。此外,由于新媒体具有个体性、主导性、集群性、多元性、开放性、变化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且新媒体传播的途径、方式多样,这也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上找到个人的发展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的最佳契合点,又要在教育模式上呈多层次态势发展。在改革与创新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上可以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融入人文关怀,营造人本主义教育的相互合作与关爱情境,这些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核心和高雅。第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鉴于当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热忱不高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迎合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接受心理和行为习惯。采用网站、微博、微信、QQ说说等多种新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跨越时空阻隔,从而实现广泛推进和有效实行。第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课堂。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课堂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等进行再加工,优化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情景交融的教育资源,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形象感和互动性,充分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使青年大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渗透性。第四,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种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另外,可以开展“平安校园、人人有责”、“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和英雄人物等新时期的先进典型,纳入到传统文化新媒体教育方式的内容中来,在特定社会事件发生的背景下,微博呈现众多更为个性化、私语化的叙事特征,信息上传和意见表达节制与约束,成为典型的自媒体和草根媒介,新媒体教育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特色,切实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召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美国输出价值观的新“武器”[N].中国教育报,2012-03-23.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研课题项目(KY2015YB559);广西教改课题(2014JGA448)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自由驰骋(收集5篇)
  • 下一篇:关于雪的日记400字(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