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能源发展战略(收集5篇)

时间: 2024-07-10 栏目:办公范文

能源发展战略篇1

Abstract:Atpresent,energyhasbecomethestrategicfocusofglobalcompetitionwhichisalsothebottleneckforChina'seconomysocietydevelopment.Asthebigenergyconsumptionprovince,Hebeiprovinceisalsotroubledbyenergyproblems.Usingtheadvantagesofenergy,acceleratingnewenergydevelopmentisthestrategicchoiceforHebeiprovincetoeasetheenergyconstraintandensureenergysafety.UsingtheSWOTanalysismethod,thepapermakesthesimpleanalysisontheadvantageousanddisadvantageousfactorsforHebeiprovince'snewenergydevelopmentandpointsouttheopportunitiesandthreateningfactorsfortheprovince'snewenergydevelopment.Atlast,combiningstrategicmanagementtheory,thesolutionmeasuresofHebeiprovince'senergydevelopmentstrategyisproposed.

关键词:新能源;SWOT;发展战略;河北省

Keywords:newenergy;SWOT;developmentstrategy;HebeiProvince

中图分类号:TK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10-02

1河北省新能源发展现状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此后,中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如果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共同努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出现非常乐观的前景。

通过对河北省1980-2008年经济增长变量GDP和能源消费总量EC的原始统计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属于能源依赖型经济,这种经济环境下,能源消费的降低可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所以,在制定能源发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目前,河北省能源消费构成,如下图1所示:

注:图中数据均来自1981年以来各年的《河北经济年鉴》

从图1中可以得出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传统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比重偏高,环境承载压力大。在全国范围内,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高达60%-70%,而河北省高达85%-95%。

另外,在相当长时间内,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一直是河北省主要消耗能源,对一些清洁低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开发利用重视不够。就河北省的资源而言,其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让新能源产业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任重而道远。

河北省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的沧州、唐山、秦皇岛地区,称为一线两地。以上地区地域十分开阔,距离北京较近,且处于相对坚强的华北电网腹地,上网条件便利,均具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目前总装机容量达到75万千瓦,实现并网发电54万千瓦。张家口利用风能资源,打造“绿色能源基地”。

河北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这远远高于除西部省份外的其他任何地区。其中,以河北保定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2006年,保定市依托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优势,全面启动了建设“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制定了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将以规划好的占地5400亩的文体、会展、行政和商务“四大中心”调整用于建设中国电谷,天威英利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兵装集团、国电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新能源基地。

2新能源发展的SWOT分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教授Weikich提出的一种能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其中SW用来分析内部条件、OT用来分析外部环境。

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河北省新能源发展的SWOT,具体分析如下:

优势:河北新能源产业发展占尽先机,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较大领先优势。其中,张家口坝上风能开发和保定太阳能开发跻身国内前茅。另外,河北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最后,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产业体系,特别是保定形成了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

劣势:新能源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产业规模、经济性和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体系和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机会: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实现可视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我省要借这股政策的东风,利用政策支持及优惠,成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排头兵。另外,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使用,这些都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威胁:国外资本及技术的注入,国内企业夹缝中求生存。高端技术设备和国产设备的设计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周期长,严重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国内企业话语权丧失。

3新能源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发挥优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从而选择有利的发展战略。本文提出以下新能源发展战略对策建议:

①立足于实际,河北省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不仅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能,还包括垃圾发电与潮汐发电。目前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而垃圾发电尚无统一的全省发展规划,潮汐发电尚无研究。

②做好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服务工作,形成高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新能源设备国产化,研发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的核心设备,这是国内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同时能够有效化解外来资本的威胁。

③建立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效机制,要以项目为依托,以规模化带动市场化,以市场化促进产业化,引入竞争、招标、股份制、民营化等方式,以降低成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新能源的发展。

④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需要多部门的合力、协作,而不是单个政府、单个部门单方面出力的结果,要围绕整个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围绕将来可能的市场来制定并形成一个系统、合力、完善的配套政策,为新能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结语

发展新能源,即发展传统能源之外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非常规能源,将成为河北省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多元化和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战略安排上,河北省应以近期优势为出发点,建立远期的优势基础,建设新能源发展的先行区和样板区,逐渐建立起整个国家的新能源战略优势。

参考文献:

[1]张金莹.基于SWOT分析法的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浅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5):124-126.

[2]朱志媛.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7(6):49-51.

[3]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国家能源政策的形成过程[J].经济研究参考,2006(36):30-38.

[4]王会青,谷志红,牛东晓,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及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9,5.

能源发展战略篇2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可再生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有序开发利用水电。我国坚持把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切实做好在建、已建项目的环保工作,加强水电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制定绿色水电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2010年,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1606万千瓦;发电量6867.36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6.2%。二是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我国采取了加强风电开发管理、改善风电与电网的协调性、支持优势风电设备企业发展等措施,为大规模开发利用风电创造了条件。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107万千瓦;发电量494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2%。三是广泛应用太阳能。我国稳步推进太阳能应用产业发展,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适宜地区,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试点。2010年,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量达到1.68亿平方米。四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农村沼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木薯、甜高粱等非粮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技术取得突破,万吨级秸秆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示范工程进入试生产阶段。到2010年底,各类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总计约550万千瓦。五是地热能和海洋能利用技术不断发展。浅层地温能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利用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地源热泵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到1.4亿平方米;潮汐能利用技术基本成熟,波浪能、潮流能等技术研发和小型示范应用取得进展,开发利用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有较好的技术储备,未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推动下,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发电强制上网、分类优惠上网电价、费用分摊、专项资金等制度以及信贷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并通过开展资源评价、组织特许权招标、推进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建设等方式,基本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总量目标。二是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全社会费用分摊机制。三是通过开展多批特许权项目招标,促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迅速下降,根据各类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资源特点和建设条件,以特许权招标方式发现合理价格区间为基础,形成了四类风电区域标杆电价,有效促进了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四是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了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市场应用等各方面的财政投入政策框架。五是初步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体系,实施了风力发电增值税减半、沼气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技术可开发利用量达60亿千瓦,年产能量为40亿—46亿吨标准煤),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具备发挥未来主流能源作用的资源基础。从水能来看,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年发电量达6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5.4亿千瓦,年发电量2.5万亿千瓦时(折合8.6亿吨标准煤);从风能来看,我国风能技术可开发量为7亿—12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4万亿—2.4万亿千瓦时;从太阳能来看,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96%以上,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每年太阳能热利用可相当于约3.2亿吨标准煤,年发电量可达2.9万亿千瓦时;从地热能来看,我国深度2000米以浅的地热资源所含的热能相当于2500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的经济可开采量相当于2000万千瓦的地热发电装机(年发电量约1300亿千瓦时);从生物质能来看,当前我国可利用生物质资源约2.9亿吨标准煤,主要是农业有机废弃物,适宜利用方式是发电燃料和民用沼气等,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经济社会和生物质技术的发展,生物质能源资源总潜力有望达到8.9亿吨标准煤;从海洋能来看,我国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和温差能等海洋能的理论资源量分别达数千万千瓦甚至数百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量有望达到9.9亿千瓦。

研究结果表明,预计到2023年、2030年、2050年,我国含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在新增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可分别达到36%、45%和69%,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分别达到12亿吨、20亿吨和40亿吨,减排CO2的贡献率到2023年、2050年可分别达到20%和50%左右。因此,加大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大大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的供给能力,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将成为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当前全球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虽然在各国经济刺激计划下,有关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走势有很多结论,但各主要经济体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认识却日趋相同,即抓紧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原因在于:一是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周期调整的结束一般会以某些新兴行业的崛起为标志。在新能源领域,其市场和产业布局尚处于形成之中,具有很大的争取空间,未来各主要经济体能否在该领域取得发展优势取决于当今的努力。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新兴产业,因而在经济调整关键时期,各主要经济体都不约而同地将其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二是可再生能源的本土性、清洁性以及技术可预见性,使之成为世界能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当前,许多国家的核心利益与全球化石能源的分配格局紧密联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关系。为尽早摆脱束缚,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求多样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尤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压力下,各主要经济体对资源可获得性、技术可靠性、产业可能性以及经济性更加可控的可再生能源更加青睐,形成了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高度关注的局面。三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争夺,必将引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改变。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发必须通过现代装备制造技术,才能将地热、风力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可用及可控的能源。可以预计,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争夺,将是新一轮国家能源领域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可再生能源的装备技术,谁就拥有未来开发利用自身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权,也必将在“后石油”时代把握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动权,这也促使各主要经济体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技术竞争的重点新兴产业。

虽然当前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中的贡献率还非常低,但是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新能源,其目的既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困境,也致力于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上把握主导权、加大国家间政治博弈中自身的砝码,更是在战略上抢占未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从而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积蓄力量,为掌握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做好准备。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虽然由于资源评价缺乏、技术滞后、产业支撑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原因,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强劲发展势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早期阶段,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还需要一段时期。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工业基础,才能实现国家核心能力的显著提升;在坚持走我国特色的强国道路过程中,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我国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途径中最具可行性的一个战略选择。因此,亟须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以保证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创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0%),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节约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为确保实现2023年非化石能源提高到15%和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完善和健全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无污染、总量大的绿色新能源,应当充分认识到其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切实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及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治理和规范市场秩序,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加强产品检查,对于不达环保标准、出售劣质产品、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企业,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和整顿。

三是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性安排。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市场健康发展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机制和制度性安排,特别是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应尽早完善和健全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系统,并与购电地区的碳强度减排指标完成情况挂钩,以促进跨省区的绿色电力交易;制定和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分配和落实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总电量指标。

四是建立健全行业标准体系,推动检测认证和监测制度建设。重视可再生能源产品和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结合国内产业技术实际水平,推动制定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建筑领域太阳能热利用的强制标准和考核办法;积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产品检测认证、监测制度,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能源发展战略篇3

【关键词】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析

1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必要的重视,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解决能源短缺已不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驱动力。一些能源供应部门反而出现了由于供应能力过剩而要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以刺激能源消费的动机和做法,力图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鼓励终端消费包括能源消费的扩张,鼓励新的消费以拉动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径,其中建筑用能、交整理能的上升将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对能源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实际影响,大于节能的呼声。对长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关注难以和短期的、直接经济运行的利益取向有机地联系起来。

如果中国真正能够实现在本世纪中叶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将会面对重大的能源挑战。使中国的能源效率提到一个没有先例的高度,光靠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政策介入方面找到新的途径。

在现阶段,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在市场经济的自然作用之外,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仍然十分必要。除信息、标准、技术推广等措施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长期的能源价格政策。同时,推动环境保护,也是节能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还要及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的设计和引导实施。没有这些努力,就难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长期坚持节能优先必须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2从实际出发,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和充分合理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矛盾。在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煤炭必然将退出一些使用领域,但是煤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仍然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煤炭的使用技术和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距,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中,煤炭的利用,首先要解决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世界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看,未来煤炭的主要应用途径仍然是发电。在有天然气可以利用的地方,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可以达到更高的发电效率,也有更好的环保性能。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燃煤电厂仍然可以做到清洁发电,效率的提高也还有较大余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煤的清洁利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落实目前直接燃煤的大气污染问题。其中,燃煤电厂的脱硫问题应该首先予以解决。燃煤电厂脱硫技术是十分成熟技术,现在是干不干的问题。目前煤炭供应过程和转换过程中,有大量可以立即行动而且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有明显实效的事情可做。如煤炭的筛选和洗选,更加合理的煤质管理和配送,型煤的利用等等,都大有潜力。

3推动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点,也是推动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当前在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已经成为决定能源结构,从而决定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环境保护将在今后逐步成为能源结构选择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对能效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保的需要。能源基础设施庞大,使用期很长。能源系统一旦建成,改变起来不但成本很高,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在能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预见今后的环境要求。

4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发展天然气

中国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近年来终端能源需求的结构和总量变化,以及以中心城市为开端的环保要求,使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和今后几十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发展。天然气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建立在天然气基础上的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能源效率最高的技术。我国的天然气基础比较薄弱,在形成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国家正在实施的西气东送工程意义重大,天然气基础管网一旦建成,将带动天然气开发的进程,可望使天然气的实际成本明显降低。在天然气的发展问题上,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协调。

5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过去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上。近几年来,现代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其中,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规模市场,大型风力发电也有多种示范。但总的说来,商品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十分有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地区扩大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农村地区从传统可再生能源向商品化石能源的转换步伐加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农村能源商品化的比例已经不小。但是目前的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还不能适应这个转换过程,或是技术不够成熟,或是成本太高,难以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竞争。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考虑农村发展的要求。我国城市化的过程还要持续几十年。我们不可能要求农民长期使用落后的传统可再生能源,也不可能让农民一下子跳越到比商品化石能源还贵的现代可再生能源系统上去。我们必须在借鉴先进再生能源技术的同时,自主开发适合于国情的技术。这不仅对我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可以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选择。

中国的电力系统发展迅速,扩张势头还要保持许多年,为现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潜在的可观的市场。在推动现代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效益,使其环境外部性能够反映到合理的电价体系中来。在不考虑环境成本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很难和传统化石能源相竞争。

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优惠政策,要对各种政策的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应对支持政策条件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成本下降的可能潜力和进度要有具体分析。这种分析必须结合我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对大水电等影响重大的可再生能源也应重点考虑,综合协调。这样,才有利于有效推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Z].2008-8-29.

能源发展战略篇4

发展风电产业是我省的科学选择

发展风电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本质上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工商经济从2003年开始,持续4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到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41030亿元,比2003年增长2.28倍,三年翻了一番多;地区生产总值在2002年突破万亿元后,去年超过2万亿元大关,四年翻了一番。虽然我省经济总量很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市)都低,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摆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加快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风电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低,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加快发展风力发电和风电设备产业,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于资源能源匮乏、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江苏来说尤其重要。

发展风电产业是调整我省能源结构的现实需要。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资源小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提升的发展阶段,面临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我省一次能源中90%以上的燃油、80%以上的煤炭来自省外,去年消耗原煤1.8亿多吨,成品油1275万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给运输带来很大压力;而且我省能源结构单一,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三分之二。发电用煤约占全省煤炭总消费量的60%,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省总排放量的50%。随着我省重化工业进程的加快,煤、电、油、气的供求矛盾愈显突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已经刻不容缓。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储量丰富、可再生的能源,风电运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资源消耗少。发展风电产业是能源供应和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能源结构的战略选择。因此,丰富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完善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在我省未来能源系统中逐步建立以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有益补充的持久性能源体系,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共识。

发展风电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去年召开的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培育壮大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生物等四大新兴产业,到“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均达到千亿元级规模。省政府《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中把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等高效清洁发电装备,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突破口,通过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全面提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产品和零部件生产的制造水平。风电产业涉及气象、电力、机械、材料、电子等多个行业和多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风电设备的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强。因此,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我省风电设备产业,提高风电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必将对提高我省整体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发展风电产业正面临重大机遇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球性能源短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各国对清洁、无污染的风能的广泛开发和利用,风电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国风能潜力约为10亿千瓦,约相当于50座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是2004年我国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2.4倍。然而“十五”末,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占陆上风资源可开发量的0.5%。2006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87万千瓦,增长76.7%。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800万千瓦,到2023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按照目前约每千瓦7000元计算,届时我国风电设备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多亿元。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直到1997年在国家“乘风计划”的支持下,才真正从研发走向市场,使得我国风电研发和制造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风电市场大规模启动的需要,特别是我国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国产化水平较低,在2005年新增的49.8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中,国内生产的风电机组仅占28%,进口产品72%,其中四家外资企业占据了我国70.3%的市场份额。因此,全国风电市场、风电设备产业存在着巨大潜力。

综观全局,国际国内的风电产业发展形势都为我省加快发展风电产业、推进风电设备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条件,我省风电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国内外成熟先进的风电应用技术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风电产业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风机容量从十几千瓦发展到目前的兆瓦级,风电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风电产业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近几年,国外的风电巨头加快对我国进行技术和产业转移,这对我国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本土风电产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的风电技术和装备水平通过“九五”、“十五”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有了显著提高,基本掌握了600千瓦和750千瓦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自主研发的直驱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研制的1200千瓦风电机组已经投入试运行,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00千瓦风电机组已于去年10月份正式出厂,整机国产化率达到85%,2000千瓦级风电机组也处于研制阶段。国内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这为我们通过合资、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加快先进风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我省大规模风电项目的启动创造了条件。

国家鼓励支持风电产业的政策措施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为了突破风电技术研发水平低、设备制造能力弱的制约,国家从2003年开始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建设,选择具备开发条件的大型风电场,由政府承诺电网全额收购风电电量,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70%,招标选择风电设备和投资者。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开展了四批特许权项目,确定了300万千瓦的风电建设规模,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效地促进了国内风电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国产化。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将这些优惠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最近,《促进风电发展实施意见》已基本成型并将正式,《意见》将从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发展规划、风机国产化和培育自主品牌、风电价格和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扶持措施。我省也将在认真研究和积极争取国家对风电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在扶持资金、税收优惠、土地利用、贷款贴息、融资渠道等方面研究配套激励政策。

特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为我省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物质条件。从电力市场看,我省地处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电网设施最完善、电力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两省一市用电量约占全国的19.4%,为风电并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风电成本看,我省电网建设网络覆盖面全,风电并网相对于新疆、湖南等风电场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从风力资源看,我省海岸线长达954公里,部分地区滩涂纵深度广,具有受南北气候以及海洋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的气候特征,沿海地区风力资源储备丰富,是建设大型风电场的理想场所。从风电建设实践看,目前沿海各市发展风电产业积极性高涨,随着东台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的开工建设和一批项目的启动,我省风电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高增长期。

发展风电产业要全力快速推进

我省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两大目标、两个阶段”。两大目标:一是产业目标――打造完整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总体目标――打造中国风电制造强省。两个阶段:一是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着力夯实风电设备产业化发展基础,逐步消化和掌握1.5兆瓦和2兆瓦风电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实现产业相对齐全和基本配套,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二是再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风电设备产业链,打造千亿级产业规模。

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我省是我国风电设备零部件主要供应基地,要发挥风电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支持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编制我省中长期风电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风力资源的普查,确定经济合理的开发规模,实现有序开发。将风电发展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为风电发展创造条件,同时研究风电对电网电能质量、可靠性和系统稳定的影响,确定风电在电网中的合理比重,做到风电与电网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在风电设备产业方面,要通过推进专业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来做强做大整个产业,加快主要部件的规模化生产。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要突出自身优势和特长,将产业链中的环节做强做精做优。具备整机生产能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要发挥龙头作用,努力延伸产业链,通过整机技术的发展,带动全省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高和风电产业链的完善。在风电设备方面有制造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南京、南通、常州等市,要在培育风电产业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大强企业的支撑形成江苏风电产业的支柱。

加强技术创新,培育自主产业品牌。培育和发展自主风电设备产业,实现风电设备产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开发利用风电、增加电力资源更为紧迫,也更为艰巨。因此,我省发展风电制造产业,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研发能力,形成更为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用紧密联合的创新机制,促进技术向企业转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整机组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变桨距变速恒频机组和直驱机组,在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整机轻量化、主要部件制造等方面提高自主开发和制造能力,培育具有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江苏风电产品品牌,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风电设备产业化之路。

能源发展战略篇5

关键词:我国能源能源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

abstract:theenergyisnotonlytheimportantessential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sociallifematerialpremise,isalsotherealisticimportantpollutionorigin.solvesourcountry’senergysustainabledevelopmentproblem,realizesourcountrysocial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importantlink.china’ssustainabledevelopmentenergystrategyshouldconsiderthatatleasttwoaspectscontents;first,howtoguaranteetheeconomyreasonablecontinuestheenergysupplyandthehighlyeffectiveuseenergy,simultaneouslysolveandtheenergyprocessrelatedenvironmentproblem.

keyword:ourcountryenergyenergysustainablesustainabledevelopmentexploration

一、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必要的重视,节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以来,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能源价格经过改革调整,已基本反应了市场的能源边际成本。能源相对价格水平已经不低,有效的引导了市场条件下的能源消费,盲目性生产基本消除。企业竞争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为许多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节能的微观经济性成为关键驱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市场对企业生产的硬约束,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解决能源短缺已不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驱动力。一些能源供应部门反而出现了由于供应能力过剩而要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以刺激能源消费的动机和做法,力图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鼓励终端消费包括能源消费的扩张,鼓励新的消费以拉动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径,其中建筑用能、交整理能的上升将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对能源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实际影响,大于节能的呼声。对长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关注难以和短期的、直接经济运行的利益取向有机地联系起来。

原有节能管理体系及机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战。由于能源供需的形势发生变化,控制供应的节能管理方式已不起作用。政府在投资和项目设定方面的直接控制力减弱,直接用于节能项目的财政支持数量甚微。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能源和节能主管行政编制大幅度减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能源和节能管理组织体系的许多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新的节能管理体制有待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在政府职能中进一步确定和落实。

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市场约束和产业升级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起到提高能效的促进作用,使按gdp的计算的能源消费效率提高。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竞争力,但资源性的成本,包括土地的价格,特别是能源的成本将不具有竞争性。

如上所述,中国可能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在能源技术的平均水平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真正能够实现在下世纪中叶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将会面对重大的能源挑战。使中国的能源效率提到一个没有先例的高度,光靠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政策介入方面找到新的途径。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在现阶段,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在市场经济的自然作用之外,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仍然十分必要。除信息、标准、技术推广等措施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长期的能源价格政策。同时,推动环境保护,也是节能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还要及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的设计和引导实施。没有这些努力,就难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长期坚持节能优先必须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二、从实际出发,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和充分合理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矛盾。在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煤炭必然将退出一些使用领域,但是煤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仍然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煤炭的使用技术和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距,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中,煤炭的利用,首先要解决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世界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看,未来煤炭的主要应用途径仍然是发电。在有天然气可以利用的地方,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可以达到更高的发电效率,也有更好的环保性能。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燃煤电厂仍然可以做到清洁发电,效率的提高也还有较大余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煤的清洁利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落实目前直接燃煤的大气污染问题。其中,燃煤电厂的脱硫问题应该首先予以解决。燃煤电厂脱硫技术是十分成熟技术,现在是干不干的问题。目前煤炭供应过程和转换过程中,有大量可以立即行动而且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有明显实效的事情可做。如煤炭的筛选和洗选,更加合理的煤质管理和配送,型煤的利用,水煤浆利用等等,都大有潜力。

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有可能作为远期技术储备。有必要认真分析比较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和将煤炭转换成或液体燃料后再用于发电的效率、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性。至少在相当时期内,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还将有很大的竞争力。如果考虑以煤为原料提供液体或气体燃料的话,则必须全面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还要考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能源系统的总体效率。另一方面,越来越迫近的全球气候变化的限制因素,将使煤炭的使用逐渐受到碳排放的严重制约。这些因素在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开发和未来应用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

三、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发展天然气

中国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终端能源需求的结构和总量变化,以及以中心城市为开端的环保要求,使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是,石油进口的

快速增长,加之国际油价在去年在大幅上扬,使能源供应保障问题受到多方关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需要重新大规模建设天然气的长距离输运基础设施。对天然气成本和价格的估计引起了对未来相关能源成本的激烈讨论和担心。优化能源结构能否实现仍然有着不确定性。

当前和今后几十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发展方兴未艾。天然气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建立在天然气基础上的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能源效率最高的技术。我国的天然气基础比较薄弱,在形成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五期间正在实施的西气东送工程意义重大,天然气基础管网一旦建成,将带动天然气开发的进程,可望使天然气的实际成本明显降低。在天然气的发展问题上,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协调。

四、推动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点,也是推动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当前在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已经成为决定能源结构,从而决定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环境保护将在今后逐步成为能源结构选择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对能效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保的需要。能源基础设施庞大,使用期很长。能源系统一旦建成,改变起来不但成本很高,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在能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预见今后的环境要求。

五、系统考虑电源结构,水电、核电要实施长期的发展计划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人口而言十分有限。在未来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的比例将不断扩大。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便宜的国家相比,中国有可能必须使电力在终端能源的中的比例高于这些国家。对发电能源结构要有长期的规划,避免临时和缺乏系统规划的选择。

首先要尽量利用水力资源。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很低,发展潜力巨大。水电项目可以很好的和防洪、抗旱、农业灌溉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当然,水电大坝的建设可能存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大坝设计和建设时给予充分和恰当地考虑。采取必要措施,使这些不利影响减到最小。和煤炭生产、运输、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比较起来,水电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影响小得多的清洁能源。如果把水电的巨大综合社会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发展水电的优越性就更加突出。十五规划提出的西电东送,为开发水电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应当加强实施,消除各种体制上的障碍,使我国的水电发展能够长期、稳定地得到较快的发展,避免出现新的反复。

在考虑是否发展天然气发电时,不但要在不同电源方案中进行综合比较,还应该对同一能源的不同使用方向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天然气是否应该用来发电,不仅要和煤电比,更要考虑在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的长期条件下,是否首先应用天然气替代大量中小燃煤锅炉窑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要使中小型锅炉或窑炉能达到较高的污染排放控制水平是十分困难的,相对而言,电厂排污控制则可行得多。为了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现有的一些体制,使资源的配置符合全社会环保效果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核电是一种可靠的清洁的能源,核电的安全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核废料的处理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和燃煤电厂实际带来的环境和人身安全问题相比,核电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发展核电符合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方向。应把重点放到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的选择上来,通过引进和国产化,使核电产业尽快达到经济规模,使核电的成本降下来。以实现核电发展的长期目标。

六、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过去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上。近几年来,现代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其中,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规模市场,大型风力发电也有多种示范。但总的说来,商品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十分有限。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地区扩大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农村地区从传统可再生能源向商品化石能源的转换步伐加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农村能源商品化的比例已经不小。但是目前的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还不能适应这个转换过程,或是技术不够成熟,或是成本太高,难以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竞争。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考虑农村发展的要求。我国城市化的过程还要持续几十年。我们不可能要求农民长期使用落后的传统可再生能源,也不可能让农民一下子跳越到比商品化石能源还贵的现代可再生能源系统上去。我们必须在借鉴先进再生能源技术的同时,自主开发适合于国情的技术。这不仅对我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可以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选择。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工程部季度工作计划(整理2篇)
  • 下一篇:岗位员工的培训服务协议(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