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收集3篇)

时间: 2024-07-14 栏目:办公范文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4-0053-02

随着全球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各国政府都把开展电子政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有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保障,造成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低水平重复,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以及信息死库,没有进入市场流通和实现增值,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部门所有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所以必须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3年)》等一系列文件或规划,都强调了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机制建设,其目标在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全面、深入发展。

一、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及意义

政府信息共享,是指政府以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中心,实现二元矩阵结构的协同运作而整合的上下级政府、不同政府职能之间的信息资源。政府信息共享是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传统政府走向信息社会环境下的电子政府的必由之路,是将政府组织机构由层级型的金字塔模式转变为扁平化的网络化流程模式。[1]

网络环境下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指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与科学规划,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网络优化配置,参加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中的行政主体按照一定的机制可以合理有效地共同使用已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并享受这一资源带来的好处。[2]

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以各种官文形式存在的政府信息资源,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将政府信息资源作为共享的研究对象,最初的共享理念只是在研究文献信息资源中出现,后逐渐在企业信息管理中出现。直到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世界各国开始空前的重视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问题。近几年我国也加强了对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应的共享机制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譬如,目前的城市应急救助系统110、119、120和122,当一件综合事故发生时需要逐个拨打救助部门的电话,如果能够实现各救助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既可以节省应急救助时间又可以避免救助部门的重复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共享障碍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非常广泛。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形式的不正常,都会使它们成为制约共享的因素,其中最具根本性影响的主要是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利益纠葛、网络信息人才匮乏、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第一,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并不是免费的晚餐,共享的背后重点凸现了来自不同级别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利益追求的影响,即有关利益的分配与均衡问题,长时间以来,各部门条块分割、系统封闭等各自为政,将政府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部门私有化”,有些部门将所掌握的政务信息资源,当作寻求行政和经济利益的筹码,势必出现“信息寻租”行为,有意无意地阻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此外,信息资源共享本身也存在着经济效率选择问题,作为数据的提供方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地支付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库维护所耗费的巨额人物财成本,而国家并没有相应的利益补偿,在这种单方获益的情形下,信息资源共享活动难以持久。本身信息资源还存在着客观分布的不对称性、不均匀性,比如:公安、工商、城建、统计等部门拥有大量基础性信息,其在信息共享时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而信息资源的需求部门或社会基层群众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信息资源的优劣地位就意味着信息资源共享的不平等性。[2]

第二,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以信息网络为主要平台的,政府信息网络建设成熟与否,影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直接实现。目前我国网络信息人才还相对匮乏,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网络信息人才储备薄弱,已经严重制约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还受到顶层设计共享管理体制建设的影响。“顶层设计”是中央文件新近出现的名词,首见于“十二五”规划,最近也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据国内专家解读,它是系统工程的专有名词。共享管理体制顶层设计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从涉及范围而言,是以国家层面为起点,统领地区、行业、机构层面的共享管理体制设计,构建涵盖全国范围的共享管理网络体系。

三、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需要共享,也必须共享,而要使这种共享成为稳定、持久的现实,必须靠机制。

(一)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健全顶层设计管理机制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在规范化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机制基础之上进行的,涉及多元主体的参与,长时间以来,多元主体数据概念不统一,数据要素不完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必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采用规范化、统一性地信息采集、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存储、信息转化等。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建立组织保障机制,通过建立相关的组织管理机构实施人为干预与调节来增进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决策层可以引用建筑领域顶层设计概念设立一个统筹机构,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并规范其机构设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可由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主管(CIO)组成,其行政级别要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各职能部门,以确保其能够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采集、统一加工、共同使用、有效管理”的原则顺利地开展工作,避免一些分散、异构、相互封闭的信息资源系统出现,实现顶层互联,底层业务梳理、重构流程,从而有效地保证这一信息产业链条的良性转动。

从总体上说,顶层设计是一种战略设计,加强行政领导、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旨在确定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体制管理的发展方向、基本格局和推进步骤,消除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以及共享系统的内容规划者与开发设计者之间的沟通与磨合障碍。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这就需要国家层次的全国性、跨行业而强有力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顶层设计共享管理协调机构,高瞻远瞩性地做出统一标准、有效管理与协调规划。

(二)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

政府各部门在信息资源建设投入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方面各不尽相同,拥有数据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其它部门共享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包括人力、财力的耗费,特别当信息共享的支持工作变为一项长期的业务时,将使该部门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如果没有很好的成本补偿措施,任何单位都无法长久支持这项额外的负担。而信息共享则达到了利益均衡,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调节信息资源共享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企业化政府”思想精髓,将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股份化”[5],并建立相应的经济补偿机制,对有重大意义和效益的资源共享给予鼓励,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评价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部门信息共享的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给予相应的绩效评估,合理评价,或者纳入绩效考核,从而激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三)信息资源服务外包机制

政府信息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营,同时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得进行有偿的信息资源开发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消政府部门独占信息的想法,使市场化机制真正在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中生根发芽。

(四)安全保密机制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是政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中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系统安全、网络侵权、信息污染、机密信息泄密等威胁。为此,要切实做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保密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和访问权限控制,防止信息泄漏和人为破坏等。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必须确立保障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准确把握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全局;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提高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系统防护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立法,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加强有关方面的合作,构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

(五)人才保障机制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要实现共享,首先得有基础网络平台做保障,网络是基础;得有安全基础平台,安全是保障;同时得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系统平台,应用是关键。以上三平台要得以正常运行,信息技术人才是核心。在中国,信息产业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行政部门信息管理人才奇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量、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网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选拔一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实到政府部门,同时将有信息技术潜质的公务员送到有实力、有底蕴的IT业进行改造培训,切实解决政府信息化建设中“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技术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密钥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再次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樊博,孟庆国.顶层设计视角下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9(1).

[2]何振.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档案学通讯,2007(3):40-42.

[3]郭琪.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特区经济,2008(3):229-230.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电子政务;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055-02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作用在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而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电子政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办公效率,节约成本。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环境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行政体制、管理模式、利益制约、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应采取科学、正确的发展策略,才能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我国政府的信息资源,使政府部门能够科学地、有效地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一、信息资源共享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可以使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政府信息网络化,使社会公众能够公开、公平地获得信息资源。

(一)共享内容

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包括显性信息资源和隐性信息资源,显性的信息资源必须做到透明、实效,它一方面为部门实施管理行为;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透明是指政府部门出台的每项管理措施,都必须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体现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实效是指政府部门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能及时高效地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人民公仆”的风范。

隐性信息资源的共享则强调部门领导头脑中知识、信息的外在客观化的过程,它一方面要求将流行于行政部门的办公方式公开化,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部门的廉政建设;而另一方面是这些隐性的信息资源可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其关键在于隐性范围的确定和具体挖掘。因隐性信息资源具有隐蔽性、主观性、内在性等特点,因此对隐性范围的界定成为首要问题。其认定可采用主客观结合,定性、定量指标平行进行综合评测。当隐性范围确定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挖掘,通过各种管理的、技术的等机制将其外在化、客观化,以利于全民共享。

(二)共享实现

从共享是否受限信息资源共享可分为完全共享和不完全共享。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采用的是传统的公告栏、广播、电视或现代的网络等手段对政务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共享。对于显性资源,则根据其密级、目的进行共享。对于隐性资源则看其影响度与复杂度进行适度共享。

1.显性资源共享。政府部门可根据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采用不同的共享方式使显性信息资源得到共享。(1)机构信息。这部分信息应向社会公众全面公开,实施完全共享,使民众完全了解各个部门的作用,有利于消除公众对政府的畏惧心理,开拓和谐的行政局面;(2)参考资料。这类信息内容多,类型复杂,其共享须是有选择性的,如牵涉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的参考资料则不能共享;(3)。这是政务公开的一项举措,对其活动信息,要根据部门性质、活动性质来决定是否公开共享。如市长办公日等则应完全公开,而公安部门的突击抓捕活动则必须保密;(4)具体事务信息。这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要尽可能详细,完全的公开,让公众充分了解各种事务信息,方便公众办事。

2.隐性资源共享。由于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领导的身份的特殊性和从事工作的关键性,使其拥有大量的对社会有着极大好处的隐性信息资源。因隐性资源本身的隐蔽性使其难以采用有形的工具、技术手段实现共享,而只能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将内部共享的成果编码化、显性化后转化为显性资源进行全社会共享。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技术、渠道和人力资源共享,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使这些信息资源被公众借鉴使用,在经济活动、日常生活、企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制约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行为的公正性、廉洁性及自律性,从而改善政民关系。然而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

(一)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证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相关信息的公开、安全、有效性、合法性等方面法律法规缺失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只有加快法制法规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法,全面规范政府的信息管理行为,打破电子政务建设的人为壁垒,才能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二)公众意识薄弱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公民信息意识和民主意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薄弱的公众信息意识使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缺少了强有力的外在推动和监督。从社会公众利用信息的态度和习惯来看,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以传统的文本方式和单位内部人际交流方式为主,即使是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员也往往停留在文件资料等的收集、加工、分类、存储等物理化的管理水平上,对信息深加工思想和利用信息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相应制度不健全

所谓的信息资源共享完全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并非法定义务,共享什么、如何共享、对谁共享等完全取决于政府当事人的态度,因而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必然会阻碍信息资源共享,使公众无法获知充分的相关信息,降低了公众可获得信息的质与量,使公众参与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

(四)对电子政务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深刻

在电子政务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许多部门领导以及公务员大都习惯了传统的办公方式,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办公方式,在思想观念上无法形成积极主动性,自觉地去适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必然趋势。尤其是部分公务员担心自身的利益会因电子政务的实施而受到影响,产生抵触、消极情绪,而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开发与政务业务流程的整合,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很多“一站式”服务网站没有体现出其服务的精髓,政务流程没有优化和重组,流程繁杂,未能实现后台的协同办公,服务质量低下,无法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

三、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改善政民的关系,有利于强国富民,所以政府应加大其建设力度,进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统筹规划、加强行政领导力度

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家行为和政府行为,因此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协调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大行政领导的力度,坚持以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要求各政府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和服务特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且互相连通,从而构建完整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政府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促进资源开发,提高政府信息使用价值。

(二)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奖励补偿机制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利政府开展工作,但其建设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在各个政府部门间是不会一样的,中间缺乏合理的补偿机制,将使得信息提供部门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信息维护质量下滑,甚至会发生系统瘫痪的现象。因此,建立奖励补偿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经济和行政进行奖励,并且把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起来,从而激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积极性。

(三)加强立法,健全法律法规

通过对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政策、纲要和法律法规是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法律的制定和有效实施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在立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信息自由方面的立法,即要保证公民知晓政府信息的权利和政府对信息公开的义务,又要采用法律手段促进各部门加强政务信息的公开,避免有些部门将信息资源作为“私有财产”的谋利行为,从而为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铺平道路。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才的培养别要注重公务员素质及其相应收集、整理、分析、重组信息资源能力的提高,要求他们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我国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还应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从而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无缝隙政府运作,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便于政府进行决策。同时还应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因为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被共享的前提,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

四、结语

通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可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科学地决策,充分共享各种资源,协调环境保护、资源共享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山红梅.突破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瓶颈的对策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6).

[2]刘寅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研究[J].情报探索,2007,(12).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范文篇3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而构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因此,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2)数据检查比对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检查比对支撑服务。政府用户及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需要比对的数据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将用户提交的数据和共享库中数据进行一致比对。

3)数据同步

为保持共享库数据良好的鲜活性,需要建立委办局到共享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双向同步更新机制。为确保共享利用的信息资源准确有效,各委办局需要及时将更新的业务信息同步到共享库系统,同时共享库系统还要将得到更新的业务信息及时同步给其他委办局,从而实现数据双向同步互动。

4)数据规则约束检查

共享库数据要满足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要求。共享库系统需要提供数据规则约束检查手段,对入库数据按照业务逻辑规则进行完整性、一致性、正确性的数据清洗整理,保证共享库数据干净、准确、可靠。

5)目录服务需求

按照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框架结构,建立信息资源目录标准服务及元数据描述服务。

2、共享库安全需求

从三个方面提出共享库建设的安全需求:

1)用户的安全性

系统提供和交换平台中用户认证层的接口连接,来保证用户的身份安全和访问安全。

2)数据自身的安全性

系统要提供对数据库自身内容的安全备份和恢复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恢复性。

3)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通过用户认证系统、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对共享库系统的数据访问进行安全保护。

3、共享库管理需求

1)共享库的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授权使用。共享库逻辑上建立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对共享库进行管理、维护。

2)数据的更新维护

结合共享数据的分布情况、应用需求及数据逻辑集中管理要求,本着“谁拥有数据谁更新”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数据更新维护方案。

3)数据的标准化

包括数据内容的标准化、元数据的标准化等方面。

4)数据的扩展

要结合多层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对共享数据的扩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共享库扩展框架。

5)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密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控制、授权管理,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

6)数据展现

通过应用开发,提供对数据内容和数据描述的浏览展现、查询、统计等功能。

三、政务信息共享库总体设计

1、政务信息共享方案选择

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的分析比较、取长补短,“逻辑集中适度分布建设”方案兼有“集中建设”方案和“分散建设”方案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是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的理想建设方案。

具体而言,各共建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整合本部门业务系统数据,形成共享数据库。根据具体情况,共享数据库一部分部署在各部门,自行维护;另一部分由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管理运行。共建部门将共享数据库存放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共用中心的网络资源、周边设备和专业化的运行维护人员及服务,可以充分保证共享数据库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

从广义上来讲,在信息资源组织建设中,“逻辑集中、适度分布”的建设原则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建设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元数据库、专题应用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的基础;二是构建星型结构的网络应用系统架构,实现共建部门通过访问中心就可透明访问共享信息资源的机制;三是在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逻辑集中适度分布建设”方案进行具体的分级部署和实施。

2、政务信息共享库设计

政务信息共享库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的数据库按所服务的业务功能,可以大致分为元数据库、业务规则库、业务信息库、基础信息库、交换信息库、主题数据库、决策支持库和其他数据库。

分布在各委办局的数据包括信息资源库和交换信息库两类。

四、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关键要素

东方通科技公司主持规划设计了北京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库、石景山区电子政务试点“医疗行业监管专题数据库”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出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关键要素如下:

1、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机制

对政务信息采集的监控管理主要从管理手段上进行,规定有些资源必须共享,落实责任到领导人。政务信息资源更新也需要通过管理制度来确定更新流程,建立“零更新上报”制度,确定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2、信息资源的采集技术机制

政务信息采集有多种方式,包括文件填报、邮件、数据交换、公文传输等。对于存在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政务系统中主要采用两级数据库同步和文件传输的方式采集数据。主要步骤有:业务申请、审批、原系统调查、接口设计、资源定义、用户定义、服务配置、系统联调、试运行等步骤,对于每一个应用都要分别进行。

3、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管理机制

政务信息的合理存储是有效利用的前提。数据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历史数据管理规则、失效数据清理机制、存储人员工作制度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存储管理机制。

4、信息资源的统一存储技术机制

信息资源对统一存储技术机制涉及到政务信息共享库的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命名规则、接口设计等内容。

5、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机制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根本目的。合理的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管理机制能够保障信息资源安全、充分、有效利用。

6、信息资源的统一利用技术机制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沟通与交流心理活动(整理2篇)
  • 下一篇:播音主持艺考自我介绍(收集9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