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预警系统研究综述
(一)国外财务预警研究综述国外学者Fitzpatrick(1932)最早运用一元判定模型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预测,并得出结论净利润/股东权益、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财务指标判别能力最强。后来又有学者对一元判定模型进行改进,发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对财务困境同样可以进行预测。一元判定模型虽然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但总体判别精度不高。对前一年的预测,一元判定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低于多元判定模型,而且,一元判定模型所采用的财务指标综合性很强,但仅用一个财务指标不可能充分反映公司的财务特征,20世纪80年代之后学者已经很少使用。Altman(1968)将多元判别分析的方法引入财务预警分析模型中,他选取了1946-1965年间的破产与正常公司共33家,从22个财务指标中选取5种包含变量的指标建立Z-score模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存在危机进行判断。从研究结果发现,若Z小于1.8表明此公司将存在财务危机,而且分数越低表示其财务失败的机率越大,投资者对这些公司应予以加倍警惕。该模型公式为:Z=1.2(X1)+1.4(X2)+3.3(X3)+0.6(X4)+1.0(X5),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税息前收益/资产总额;X4=股东权益资产/负债总额;X5=销售额/资产总额。随后,Altman对Z-score模型进行改进,设计出适合非上市企业的Z'模型和非制造业公司的Z”模型。Altman的综合分析理念,对财务风险预测研究的影响极为深远,其后又出现一些其他的多元变量判定模型如多元逻辑(Logit)模型、多元概率比(Probit)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等方法,虽然它们研究方法各异,但大都沿用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
(二)我国财务预警研究综述我国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对于国外70多年的研究历史,起步较晚。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上沿用国外学者的思路,在一元判定模型和多元判定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四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国内企业的财务现状,提出了一些比较新的方法。陈静(1999)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元判定模型下,上市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其所采用的四个判定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中,判别能力更强。杨华(2007)利用多元逻辑(Logit)模型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借鉴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定,融入了定性财务指标,包括企业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资产规模、地域因素等方面。聂丽洁、赵燕芳、高一帆(2011)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传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上重点加入现金流的变量因子,再以上市公司中的ST和非ST企业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考虑现金流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更适合危机预测。
目前我国学者在进行财务预警分析时仍以量化分析方法为主,综合影响企业各方面的财务指标,主要以传统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方面的指标为主,再根据学者的研究方向,加入可以改进财务预警体系的变量因子,创建改良型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但量化分析方法的基础模型还是沿用了传统的Z-score模型、多元逻辑(Logit)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等,并且,这些模型研究的主体主要以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为主,研究的区域相对较窄,其他产业、其他类型的公司想要运用这些模型,必须要进行改良。本文主要是在反倾销视角下,针对出口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因此,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需要考虑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时面临的各种因素,对传统的财务预警模型进行改良,构建适合出口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
二、基于反倾销视角的出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用现状
(一)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对财务预警系统不重视目前,我国出口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不科学的现象,规模大、管理科学的企业很少,企业的治理层、管理层很多都是从个体单干开始,逐渐成为企业的创始人或领导者。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学习,通常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企业出口产品的数量是多少,利润的高低,对于企业在出口产品时会遇到什么风险,是不是需要进行提前防范,企业管理层并不关注。笔者参与相关课题在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许多企业到目前为止仍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出口产品业务以跟风为主,很少有创新的理念,更没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当遭遇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等,导致产品滞销时,往往会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二)财务信息不准确,导致财务预警系统失灵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运用大量财务数据,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及时对建立有效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起关键作用。由于我国现行的相关准则、财务制度的标准、口径并不完全一致,再加上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的失衡,导致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不准确。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准确,势必影响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使利益相关者对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三)财务预警系统设计不合理,无法应用到位国内学者研究所运用的财务预警系统模式大多借鉴国外方法,并未形成真正适合我国企业的有效的系统运行模式。财务预警系统各种财务指标繁多,量化指标计算方法复杂繁琐,可操作性、应用性难以保证。非量化指标主观判断强、缺乏合理的理论支撑,各企业对其衡量财务风险的有效性不敢确定;财务预警模型本身存在着诸多局限;再加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实际效果又得不到保证,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运用财务预警系统。
三、基于反倾销视角的出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构建
(一)关注出口企业财务的主要影响因素
(1)国际环境对出口企业财务的影响。在后经济危机背景下,欧债危机不断扩大,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风险。我国出口企业普遍以出口业务为主,且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对国外市场过分依赖,而且产品销售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导致出口企业竞争力低下,很难在恶劣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生存。以欧洲市场为例,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洲地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造成订单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企业,对我国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再加上欧洲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更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产品出口的难度。尽管我国出口仍保持稳定增长,但从出口企业了解的信息来看,许多出口企业已经是举步维艰,而且即便是有贸易成交量,也出现了资金流转速度放缓的状况。此外,金融危机的产生也导致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非常大,出口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也不容小觑。
(2)行业环境对出口企业财务的影响。行业环境介于宏观大环境和企业微观小环境之间,其发展前景和经营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行业环境受到宏观大环境的影响,总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必然引发行业环境风险,包括行业的政策风险、竞争风险、生命周期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革新风险等,这些外部风险因素通过影响企业内部的供、产、销等生产经营活动,最终导致企业利润变动的风险,即企业财务风险。出口企业要想规避或者降低这类风险,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必须要考虑行业环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3)现金流对出口企业财务的影响。现金相当于企业的血液,现金流的不畅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因此,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是出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现金流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先决条件,从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等流动资产开始,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人工的招聘、使用都离不开货币资金即现金流;而企业销售商品,只有收回资金,才能使价值得以实现,现金流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决定因素。根据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企业价值等于自由现金流量除以折现率,所以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将决定企业的价值,企业的现金流越强,企业的价值越大,其抗风险能力越强,其财务风险就相对较低。从企业的角度看,凡是现金流比较顺畅、资金量充足的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要比那些现金流状况欠佳的企业强很多。
(4)企业内部控制对出口企业财务的影响。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加强管理而产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和健全,实施是否有效,是企业发现潜在风险和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可靠、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和财产的安全完整,还可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控制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制订出的,同样会存在不足。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执行过程中不能有效实施,企业内部就容易产生各种舞弊行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或者加剧,自然也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财务预警也无从谈起。
(二)建立出口企业财务预警信息库建立财务预警信息库是出口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财务预警信息库的信息资源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相关的经营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有效的提供真实、完整、可比的财务信息,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所需核算的各项成本资料以及最终编制成的各种财务报表、附注等。相关经营信息系统则包括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国家宏观方面的信息、行业的各项资料、国内外市场竞争对手连续5年左右的信息如销量变化、市场份额、价格走势、利润增减变化、成本水平以及进口国对反倾销政策的关注和制订等。出口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信息库的同时,还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因为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企业随时提供最为准确、及时、完整、可靠的预警信息。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立信息管理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保证信息从收集、处理、储存到应用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及时开展。
(三)建立出口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出口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出口企业财务预警信息库所收集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将财务预警指标设计成量化财务指标和非量化财务指标。量化财务指标主要依据财务信息,分为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预警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它们分别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现金流的顺畅度、资金变现能力,企业日常经营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企业发展速度的快慢,赚取利润能力的强弱这些方面全方位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测,这些指标的选取基本上遵循了可理解性、综合性、真实性的原则。非量化财务指标主要依据信息库中比较繁复的非财务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后进行评价,主要从国际环境、行业环境、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详见表1。
(四)建立适合出口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出口企业建立好财务预警信息库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后,应建立适合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企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建立动态的财务预警模型,将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和非量化的财务指标结合起来,选择不同时期的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保证模型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选取指标体系和构建模型时,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如成本与效益原则、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等,选择对企业财务预警影响最明显的指标和适用的模型,加以综合分析。
总之,构建出口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业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会面临很多问题,如进口国同类商品的信息收集,财务预警信息库的完善途径,非量化的财务指标能否量化、按怎样的标准量化,模型的选择可否设计选择标准等,对此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友棠、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3]杨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非财务指标应用研究》,《财会通讯》(综合)2007年第5期。
[4]聂丽洁、赵艳芳、高一帆:《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经济问题》2011年第3期。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规模化以及网络化,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致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的涌现,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及中心环节,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基本保障;与此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国经济、政治以及财政、金融等的稳定程度。笔者抓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中的重要部分来总结和思考,从会计的基本要素层面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与会计控制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在企业强大的内部控制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可以最大范围地对企业财务等相关风险进行预防甚至最大可能性的进行减少,最终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从微观层面上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与研究现状内部会计控制概念最早出现于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创新,人们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国外学者R.H.蒙哥马利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指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完整性、有效性、正确性、管理和实物安全五个方面”。2001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其中对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通过制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措施,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能够积极贯彻有效执行,最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相关资产的安全、完整与规范”。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内部控制也一直受到我国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在上市公司的正式实施又为内部控制研究引发了新的热潮。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与灵魂,其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得以保证,这两个方面是内部控制不断向前发展的主线与关键。许家林(2002)认为要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以及全体员工要积极树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相互理解与配合。其次,为了更加全面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要制定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朱红军、陈信元(2006)认为会计不但是一个具有反映职能和经济后果的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管理系统,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降低公司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内外部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出现偏差,最终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的整体情况。财务风险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伴随着西方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而我国对风险理论开始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层面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研究体系。目前,虽然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相对较为短暂,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只是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刘思录、汤谷良(1989)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从财务风险的相关特征出发第一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步骤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财务风险在我国的研究拉开了序幕。侯红兵(1995)认为要较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与抵制,企业不仅要树立全面、先进的财务风险理念,还要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与预警系统来进行外部监督与约束。我国学者许玉红从完善公司架构的角度说明了要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关键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在组织体系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最终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三、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会计基本要素视角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从会计基本要素入手,控制和完善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和降低财务风险。从企业会计要素的结构上来说,企业资金运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相关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六种基本会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企业实际状况与预期情况的偏差,即可以用来说明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其风险大小。具体来讲,一方面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者权益以及形成企业负债的投资者的投入,这两个方面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企业利润的形成不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管理与产品等获取的相关收入与消耗的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定期变化也能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改变。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传导关系。以企业基本要素及其比例关系为构成要素的企业财务风险表征体系图如图1。会计基本要素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内容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即是可能导致企业预期目标与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发生背离。
(一)资产与其结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导致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强;企业资产结构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构成,两类资产在资产结构中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性质的不同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同等原因,其合理比例的范围也会存在不同之处。合理的资产结构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锦上添花,相反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则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造成负面的影响,更是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负债与其结构负债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负债的增加必将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就构成了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同样会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
(三)权益与其结构所有者权益是偿债的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影响。从权益结构来看,根据不同主体所持有不同股份的数量可以将其划分为国家股、集体股以及公众股等。合理的权益结构构成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管理效率等造成良好的影响,反之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益造成不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
(四)收入与其结构企业要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持续有效经营,其首要前提就是要获取一定的收入。收入的增减变动将最直接对企业的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企业的收入结构能够较为灵敏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本经营活动作出反映,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这两类经营活动所创造效益进行及时反映,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预警功能,以便企业对财务风险作出控制与处理。
(五)费用与其结构费用表现为企业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出,其增加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收益稳定性造成影响。企业的费用结构是由生产成本以及期间费用两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由于在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一定的变动性,这种变动的不确定性则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效率。
(六)利润与其结构利润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衡量,由于种种原因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直接表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结构构成主要包括分配结构与形成结构。前者表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润的占有以及控制状况,后者则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以及渠道。这两个方面不仅表明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约束力以及持续经营的动力与方法,同时从长远来看,两者的发展状况将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会计基本要素及其结构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联动关系,而会计基本要素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造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其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即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和完善会计基本要素的内容和结构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降低。为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途径和过程,更好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对企业会计要素以及结构变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大化规避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部门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以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1)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构建与完善。陈汉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停留在理论方面的总结与完善,整体上还相对较为薄弱,而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则是有关风险评估的研究,在1671家样本公司中只有146家公司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收集信息、察觉企业的潜在风险。
(2)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员工责任感以及风险意识,有必要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也融入其中。《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建立比较系统、高效以及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在企业加大对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充满热情与信心。另一方面,要将员工的这种意识在企业中进行弘扬与深化,也即建立风险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转化为更为有效的自觉行动。
(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对此,企业要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两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多交叉部分,企业在明确风险管理部职责的同时也要配合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审计部门履行自身职责来对风险管理实施监督与评价,并将其意见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形成两个部门的良好互动。因此随着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控制体系的日益完善,两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更加有利于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完善信息与沟通《规范》明确要求,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等工作,同时确保通过信息的及时沟通来达到内部控制环节能够有效运行的效果,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度,同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收集以及处理工作作出明确的说明与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才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处理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信息与沟通的加强和完善至关重要。(1)信息的收集。不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广泛开展,还要从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甚至历史数据、未来数据等来对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此外,还要处理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等。充足的信息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达到日益完善的目的。(2)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信息的集中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使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此外,管理层通过信息系统对投资、资金预算、人力资源等信息集中掌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风险。
(三)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在企业内部监督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有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我国《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企业在内部监督过程中要根据监督管理的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定期自我评价,并同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项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可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在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后,是否得到了有效性的发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1.理论依据
本项目在研究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时,主要依据了COSO、国资委、财政部五部委等部门关于风险管理的重要理论政策COSO风险管理框架:COSO于1985年在美国成立,其全称为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相继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成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权威文献,在国际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国家五部委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6年,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在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基础上,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进行了相应的细化。2008年,国家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石,有着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问查阅分析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综合相关统计数据对国内外各种类型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借鉴成功经验,为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访谈法:通过对A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内部员工进行走访问询,针对不同人员特征提出相应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准确获得所需财务管理信息。鱼骨图分析法:本文应用原因型鱼骨图,根据财务风险点作为问题点,通过头脑风暴及文献查找等方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全面考察A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案。
二、公司现状研究
1.同行业财务风险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材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建材行业更是处在一个发展环境复杂,自身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阶段。建材企业面临着许多财务风险,如产业政策、供大于求、原材料价格变化、需求减弱、出口市场不景气、行业整合风险、结构性产能过剩等。因此,财务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助于集团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2.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A公司是以生产销售预拌混凝土为主的企业,依托母公司强大的品牌后盾以及水泥产业的后方支持,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长春市建材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规范经营现象较严重,A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远领先于同行业,但公司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战略管理等相对不足。例如,财务部门有员工或管理者利用职责之便贪污或挪用公司资金的风险。针对这一财务风险,公司采取了只在公司结算中心开设基础账户和定期检查账务的管理措施。然而,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依然存在不足,仍然需要完善。
三、应对方案
针对上文提到A公司的财务风险,我们利用鱼骨图进行因果分析,得出具体应对措施。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财务风险的控制。要规范A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就要对投融资等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对自身业务活动做出科学、准确定位,对所处环境做出客观判断,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公司要明确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规范会计核算流程,同时健全财务报告授权批准制度,制定财务分析制度等。但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也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应对风险。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