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整理2篇)

时间: 2024-07-24 栏目:办公范文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篇1

【论文摘要】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及其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能否成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该文首先从管理学的角度阐述了风险的概念及特征、企业创新风险的概念及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企业创新发展风险的来源,研究了新经济时代加强企业创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由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变革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已悄然进人了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风险损益特征的时代,我们在分享其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更多更集中且破坏性更强的风险。特别是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各种过去未曾出现过的风险更会超出预期而发生,若不能有效地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和化解,将会导致企业创新的失败。因此,客观地、积极地认识企业创新风险,正确对待并有效地加强企业创新风险的管理,是企业创新发展能否成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风险与企业创新风险

(一)风险的概念及特征。风险的概念是对发生不利事件现象的本质概括。分析已有的风险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被学术界共同认可、普遍接受的定义。从管理学角度看,所谓风险,是指发生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的各种可能情况的总和。一般认为,风险有两个基本构成因素:一是负面性,即发生的是不利事件和损失;二是不利事件发生的现实可能性或概率的大小。

风险的特征是风险本质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风险是一种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现实,只要发生风险的客观因素存在,风险就将存在,因而风险是无法回避及消除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回避风险、消除风险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改变或消除所从事的活动,既然活动对象改变了,风险自然就不同;二是指将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种种经济的、技术的手段转移和扩散。2.普遍性。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就实质而论都是一种利益活动,而人类的一切利益活动都或多或少地伴随着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不过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及不同的利益载体上表现的形式、作用的强度及存在的意义不同而已。3.不确定性。风险是各种内在的、外在的主观、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市场交易的结果。由于每一个主观、客观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它们偶然地组合在一起作用于风险,又形成了风险的不确定的势态2。4.可能性。风险是一种可能或未来的风险,即风险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结果只有在完成了一个不确定的经济活动之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风险。5.可变性。风险是相对的、变化的,相对不同的对象,风险就不相同;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风险也会发生变化。6.可测性。尽管风险是一种未来的风险,但并不等于人们对未来的风险一无所知。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统计资料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所要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判断、估计、衡量,从而作出相应的预测,尤其是静态的风险完全可以事先通过概率的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作出预测。7.双重性。由于存在风险反感,风险必须以收益为代价,即风险伴随着收益。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带来的风险只会产生损失,而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则是和潜在的收益共生的,它们成正比例地相互交换。因此,企业从事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相互协调,以期在一定的风险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或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使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二)企业创新风险的概念及特征。企业创新风险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因素估计不足或无法适应,或对创新过程难以有效控制而造成创新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这里的“失败”,是指创新活动终止或撤销;创新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的创新活动失败。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和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也使企业赖以发展的环境恶化,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将与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共存共生。企业创新风险在新经济时代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风险损失与创新程度成正比。与以往时代相比,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发展采用的技术更先进,知识转移和利用的速度更快,知识密集程度更高,因而具有投资大、思想观念新、系统性强、技术难度大、结构和管理复杂、不确定性大、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同时存在等特点。一旦风险事故发生,损失巨大,后果往往不堪设想。2.企业经营管理的脆弱性增加。从创新管理角度看,知识管理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预估性和不确定性,而且企业管理组织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员工的流动性增强,员工在企业中也不再是永久的组成部分,角色更加灵活。任何一个层面、一个环节失灵或者职工行为异化,给企业带来的打击和损失都是致命的。3.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提高了风险率。知识的全员共享和技术的广泛使用,使风险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连锁性、扩散性增加。如:随着信息网络引入企业经营管理,频繁而严重的网络经济犯罪令企业防不胜防,信息系统失灵、信息不完备也日益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4.潜在风险增大。新经济时代,许多企业被高收益所吸引,而对随之而来的风险,尤其是潜在风险认识不足。如果企业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创新思路不对或采用技术不适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且这种过程是缓慢的、无形的、不易被察觉的。5.风险事故影响的空间大、时间长、波及面广。知识的传播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鲜明的连贯性。因而,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就会沿着企业知识链和信息网络影响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上百亿美元的企业兼并案逐年增多,许多大型国际级企业纷纷倒闭,就是新经济时代风险事故影响深远的端倪。

二、企业创新风险的来源

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因而风险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风险的主要来源也因多变的内外环境而不断更迭。一般而言,企业创新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风险。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企业谋求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手段,因而如何创新成为企业界所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受新经济时代各种多变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对创新的认识和基于这些认识的创新观念会千差万别。有些观念本身就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企业拥有全面的资源准备后才能创新;创新开展的前提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企业创意的产生依赖于无约束的自由遐想;企业创意的产生无法以技术形式加以指导;复杂大型集权化企业组织比简单小型分权化企业组织更易创新;企业创新必须从能够影响企业全局的大处做起;创新可以通过企业制订汁划方式进行;技术进步是创新成功的最终驱动力量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是导致创新风险产生的最直接来源。

(二)制度风险。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的制度风险主要是知识产权的归属和领导者更替所引起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所引起的制度风险主要是指创新成果私有和公开两矛盾导致的风险。新经济时代,不论对于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创新成果私有和公开的两矛盾都难以克服,因而对企业创新过程和结果形成利、弊对立的效果,这就需要一种宏观和微观上的有效体制在公开和私有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既能保持足够的私有性、保证创新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又具备充分的公开性帮助或促进企业顺利完成创新过程。企业领导者更替带来的制度风险表现为企业领导人更替的频繁性和突变性,使许多企业来不及完成新老领导者之间的融洽、完全交接,从而使企业在发展和创新思路及体制上不能延续,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技术风险。在新经济时代,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等带来的风险。

(四)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新产品市场的潜在性引起的。由于创新产品对顾客来说是陌生的,因而企业对产品的市场接受能力、市场接受时间、市场扩散速度、市场竞争能力等在事先都难以确定。

(五)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创新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它主要包括:意识风险,即企业领导者因为创新意识不强而带来的风险;决策风险,即由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组织风险,即由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强调以技术创新为主,忽视组织上的及时调配,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从而成为企业创新风险的根源。

(六)资金融通和资金供应时滞风险。资金融通风险,是指企业在实际创新过程中,融入资金可能到期无法归还,融出资金可能无法回收,从而造成资金损失;资金供应时滞风险,是指当企业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创新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对资金的需求会迅速增加,这时资金若不能适时供应可能会导致创新失败;或者创新项目和产品在新经济时代的寿命周期变短。环境和市场变化快,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从而容易发生在创新过程中某一时段、某一环节不能及时获得资金而失去时机被竞争对手赶超而造成创新失败。

(七)其他风险。除上述风险因素外,社会经济、国际形势、政}台、法律、政策等条件变化也会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风险。

三、加强企业创新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旨在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并以此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损失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笔者认为,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风险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在目前已有的企业创新风险案例的研究中,无不把企业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监管部门疏于监管列为企业创新失败的体制根源。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吸取历史的沉痛教训,积极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从而使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制度上有一个根本保证。1.企业总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风险管理总框架。目前,大多数企业往往是财务风险由财务部门负责,市场风险由销售部门负责,技术风险由技术部门负责,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企业总体的风险。企业应由最高层次决策者组建总部级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企业整体管理政策和创新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总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原则。2.明确有关业务部门在风险管理体制中的分工。根据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总构架的政策、程序和原则,企业可以建立相对独立、互相配合的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赋予现有企业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职能。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应由企业规模、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而定,但各部门都必须各自向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特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监察部门应在职能上绝对独立。3.建立风险管理的业绩评价和报告制度。业绩评价主要是通过监测估量已发生的风险管理项目,判断它们是否增加了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的增加可以有增加收入,减少经营和创新成本,以合理的支出规避、减少或转移风险等三种形式。良好的业绩评价制度,必须配以良好的报告制度,保证企业上下各层次信息畅通,以便将经营状况、创新项目进展和企业风险状况及时、准确地汇报到企业高层决策者。4.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内部监控机制的四项重要制度。(1)权限制度。企业对风险管理手段的应用应为不同的限额所控制,任何部门及员工未经授权不可任意为之。(2)经营、创新等与风险监控职能相互独立制度。同一名员工不能同时从事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工作,如负责销售的员工又同时记账,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员工又同时负责原料采购等;从事风险监控的员工不能从事监控对象方面的业务。(3)换岗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定期调整风险管理业务部门主管和业务人员的工作,形成灵活的换岗制度。(4)违章处罚制度。所有未经授权或越权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都属于违章,违章事件一旦发生,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立即进行审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以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风险论证工作

因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去正视和对待,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经营决策和创新决策实际工作中,既要强调可行、有利的一面,也要重视不可行、不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牢固树立“风险和权利对称”观念,结合本企业实际,加强风险论证工作。1.根据权利与风险对称的原则,逐步建立决策责任制。所谓权利与风险对称,就是权利使用主体为自己行使权利的不良后果承担相应的风险(包括经济责任)。权利越大,责任越大。根据权利与风险对称的原则,制定企业创新“决策责任制”,旨在建立一种对决策者加强约束的机制,以防范风险并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建立了创新“决策责任制”,由于非客观因素引起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必须要承担责任的。2.把风险论证纳入决策程序和考评制度。加强风险论证必须要有制度保证。在工作制度及工作业绩考核中,要把风险论证作为决策程序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重要步骤,作为评价某项研究成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项决策研究报告只有有利条件的论证,而无不利条件的论证,或对不利条件的论证不深透、论据不足,则不能算作一个好的研究成果。反之,能对项目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进行充分论证,对其中的不可靠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有理有据、说服力强,就应得到重视,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3.规定风险论证的内容。在风险论证中,要明确规定论证的内容,即首先要明确项目成功的各种必要条件,然后对每个必要条件进行可靠程度和落实程度的论证研究。如产品创新的风险论证,应当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先进性、技术的适用性、价格水平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基础设施和系统配套、费用和承受能力等。这些条件中只要有一项不具备,都可能会带来风险、造成损失。

(三)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是以新技术和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或新型服务为手段,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标的投资。风险资本通过培植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从而加速并推动了新经济的形成。风险投资本身也是重要的知识产业之一,它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从新经济角度看,风险投资实质上是有关风险型创新的信息、知识和理念的载体,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实质上也是一个创新信息、知识和理念的互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凭借各自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创新企业获得必需的资金,风险投资者获得资本增值。因此,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发挥风险投资的内在功能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篇2

【关键词】军工企业;科技管理;风险控制;技术创新

一、引言

军工企业是指承担国家下达的军事装备、产品预研、生产计划任务的企、事业单位。他们所掌握的技术通常是前沿的起着先导和带动作用的国防技术,紧系国家的安全,因此在科技管理中风险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军工企业更应该关注风险控制这一环节。

那么,什么是风险控制呢?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现在军工企业科技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风险是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技术创新风险;技术研发高成本投入风险;以科研项目为平台,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流失风险。

针对风险,我们应该控制,理论上有四种基本方法――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但是在科技管理中,这四种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融入到管理机制中。

二、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技术创新风险

国防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安全利益,科研环节和科技成果的公开会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利益,因而需要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很难服务于社会,转用于民,只能把创新成果提供给部队使用,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一项新军用技术不可能在短时期就达到完善,只有不断试验、反复使用以加深对其性能的了解,才能使之日臻成熟。以美英为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大量试用了许多尖端武器,不仅根据结果及时改进,而且为研制下一代积累了资料。

因此国防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技术创新风险,风险评估与控制是国防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技术创新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存在着技术发展及自身能力等因素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的重要策略就是加大信息量的搜集,定期组织行业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论证,努力减少风险,以进行有效的决策,并定期进行评估,预测成果潜在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对各单位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阶段和年度评价,把其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去,以保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效、深入开展。

三、技术研发时高成本投入风险控制

技术研发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性风险,如技术开发本身的成熟度不够;二是市场风险,如竞争对手率先推出更具创造性的新产品,或是消费者观念和需求发生变化,或因开拓市场投入过高或产品成本过高造成盈利过低或根本无盈利可言;三是社会风险,如自然风险或政策性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一定要:

(一)健全技术研发组织机构

为加强技术研发工作的指导,明确科技发展工作目标,组建技术研发决策机构,即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委员会,其中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科技工作重大事项的决策,如推迟或否决技术研发的执行,对于一些风险特别高的项目,可以考虑暂缓转化,待时机成熟或者进行适当的研发等。技术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技术研发的发展规划,以及审定技术研发过程中其方向的正确性,并承担技术咨询工作事宜。

(二)做好技术研发的财务管理

技术研发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综合性,即它包括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还包括了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同时还包括了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所以必须对项目寿命期内所取得的成果与投入进行比较、分析和考核。

财务管理不仅要利用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前期评估,而且还结合项目跟踪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和项目影响评价等资料对财务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项目对整个国防科技工业所产生的效益及其所吸收的全部成本,以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再续开发、利用,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宏观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明确技术研发的主体方向

技术研发一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针对用户需求,围绕本企业重点领域开展研究,防止产生某些关键环节的预先研究与工程应用脱节,研究成果发挥不了应有的效能。尤其要重视基础研究,提高成果的应用推广转化的幅度和科研效益,避免资源浪费,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

(四)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首先,根据中长期技术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制定并年度科研项目指南和技术攻关计划;

第二,通过立项评审的方式确定研制方案和项目负责人,实行项目负责制;

第三,以项目管理模式,定期检查研究工作的进展状况,如出现重大问题时,变更项目负责人或终止项目;

最后,项目完成时,严格验收评审标准,保证完成的研究项目在科研生产中发挥作用。如果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成果只能无限期地束之高阁,无法进行转化,也不算项目成功。

四、人才流失风险控制

以科研项目为平台,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流失所带来的损失,已经远远不是更高的招聘和再培训成本那样简单,它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所带走的正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科技。

为了挽留人才,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吸引人才的主要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报酬方式为主,但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非传统的福利,包括灵活的工作安排,职业发展、工作环境、认同及赏识等,因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薪酬和激励体系。

具体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关键岗位和重点工种中树立岗位技能带头人、首席技术工人或学科带头人,以点带面,让技能精湛、品德高尚、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带动其他职工共同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构筑群众性技术创新的“金字塔”模式,促进科研生产经营目标的全面实现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

(2)进一步完善“长、家、匠”职业发展通道,统筹推进这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3)根据企业科技项目实际需要,面向社会招聘高端人才、稀缺人才,解决技术瓶颈,同时采用新的用人模式,通过技术合作、转让等方式来获得外脑,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行业技能带头人,打造自己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4)及时给予科技战线上的技术人员立功、评先进、干部选拔、树典型、晋升职称等精神和物质激励。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职业规划(收集5篇)
  • 下一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